学术投稿

中医祛腐生肌法促进感染性创面术后愈合的临床研究

于文辉

关键词:感染性创面, 中医, 祛腐生肌疗法
摘要:目的 研究中医祛腐生肌法对于感染性创面术后愈合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我院肛肠科收治的肛瘘及肛周脓肿患者93例,随机均分为A、B、C三组,每组各31例,A组给予15%的生肌红粉膏联合生肌玉红膏进行治疗,B组给予生肌玉红膏进行治疗,C组给予凡士林纱布换药.对比分析三组的疗效.结果 A组的痊愈率显著高于B、C组,创面面积缩小率、腐肉脱落时间以及创面愈合时间显著优于B、C组,P<0.05.结论 中医祛腐生肌法可促进感染性创面的愈合,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64例膀胱检查患者应用异丙酚麻醉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异丙酚麻醉用于膀胱检查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来我院进行膀胱检查患者12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异丙酚靶控静脉麻醉,对照组给予局部麻醉,监测两组麻醉前后及手术期间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及检查时间、并发症等综合评定麻醉效果.结果 查过程中对照组心率明显增快,收缩压明显升高,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各项生命体征均变化不大.观察组均麻醉成功,且100%达到良好的麻醉效果,对照组4例麻醉效果差,且无法进行手术,观察组无并发症发生,且检查时间仅为(3.43±0.32) min,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2例患者发生尿潴留.结论 膀胱检查时采用异丙酚静脉麻醉,麻醉效果良好,安全有效,易于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蔡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骨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探究

    目的 分析引发骨科手术术后感染的主要因素,从而更好的减少骨科手术切口的感染概率,提升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了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骨科术后感染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造成骨科手术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总结,研究引发术后感染的一些主要因素.结果 骨科手术的类型、手术的时间以及手术的部位等因素都和患者术后的切口感染密切相关,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结论 临床上引发骨科术后感染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所以在工作中要特别的重视,大限度的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概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张东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根因分析法(RCA)在院内发生跌倒及坠床事件中的应用

    根因分析法(RCA)是一种回溯性失误分析方法,早应用在美国航空安全,随后广泛推广于各行业.根因分析的目的是寻找系统过错与责任,制定预防措施和可行执行的计划,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1]我院对近三年来院内发生跌倒及坠床事件中,利用根因分析法进行寻找原因,找出有效的管理措施,取得一定的成效.现报导如下:1跌倒的定义跌倒是指身体的任何部位因失去平衡而意外地触及地面或其他低于平面的物体[2].不包括遭到猛烈的打击、意识丧失、突然瘫痪或癫痫发作所致称为跌倒.

    作者:许秀定;林洁清;陈海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手术治疗老年急性腹膜炎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老年急性腹膜炎患者在临床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在2010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急性腹膜炎患者共有40例,以这40例患者的临床手术资料作为研究对象,而对比对象则是随机选取同一时间来我院诊治的中青年急性腹膜炎患者,共选取45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手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手术的疗效.结果 中青年患者在运用手术治疗后在各方面效果均明显好于老年患者,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根据本组的对比分析,老年急性腹膜炎患者在应用手术治疗后,效果显著,疗效稳定,值得临床中的应用于推广.

    作者:赵德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瑞格列奈或那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目的 评估瑞格列奈或那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87名单用二甲双胍治疗无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瑞格列奈/二甲双胍和那格列奈/二甲双胍,疗程14周.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临床指标均得到改善,HbA1c和空腹血糖较治疗前降低;瑞格列奈/二甲双胍组的降低幅度要大于那格列奈/二甲双胍组.结论 瑞格列奈或那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是有效性的和安全性的.在联合应用二甲双胍时,瑞格列奈控制血糖的效果要好于那格列奈.

    作者:徐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腹部CT在外伤性腹膜后血肿诊治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腹部CT对外伤性腹膜后血肿的临床诊治价值.方法 对64例外伤性腹膜后血肿患者进行术前诊断,其中32例患者使用腹部B超诊断(B超组),另外32例患者使用腹部CT方法诊断(CT组).手术探查后,比较两种方法诊断的准确率.结果 腹部CT平扫对患者诊断准确率为93.8% (30/32),明显高于B超诊断准确率46.9%(15/32),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探查23例伴有器官损伤,CT检查诊断21例伴有器官损伤,准确率91.3%,CT平扫不仅能确诊血肿,同时对器官损伤部位的确认准确率较高.结论 腹部CT对外伤性腹膜后血肿敏感性高,诊断准确,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作者:金雪明;马星星;彭娥英;郭亮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从我院收治的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选取88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另一组为护理组,给予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并对两组患者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死亡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经过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后,护理组患者的止血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具有明显的护理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李明娥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浅谈对19例肺门结核的临床及X线诊断

    目的 深入探讨小儿时期肺门结核的临床及X线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诊断小儿时期肺门结核的全部临床资料,通过临床及X线透视和拍片检查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结果 对本组19例小儿肺门结核,都做出了正确诊断,为临床诊断提供了可靠依据.结论 临床结合X线胸部透视和拍片是检查诊断小儿肺门结核的首选方法之一,可大大提高肺门结核的诊断率.

    作者:王丽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血型实验室的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探究

    目的 对血型实验室的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 选择2010年6月——2011年5月750例未实施专门的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质量控制的A组,与2011年6月——2012年5月750例实施专业系统的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质量控制的B组,就输液期间安全事故发生率进行对比,探讨血型实验室的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措施对提高输血安全性的影响.结果 未在血型实验室的输血检验过程中实施专业系统的质量控制的A组在因职业暴露、输血传染病、配血及配血前后消毒问题导致的输血安全事故发生事件共210例,远高于实施了专业系统的质量控制后发生输血安全事故B组的30例(P <0.05或0.01).结论 血型实验室的输血检验有别于临床输血检验方法,其检验方式主要有血液采集、鉴定血型以及交叉配血等方法,对于提高临床方面的输血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余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神经外科脑出血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护理

    目的 分析神经外科脑出血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 收集神经外科脑出血并行气管切开患者72例,分析总结其护理措施.结果 本组72例患者中,56例顺利渡过急性期并成功拔管,占77.8%;4例(5.6%)患者发生肺部感染,3例(4.2%)发生脑疝死亡,5例(6.9%)自行出院,4例(5.6%)因严重脑干出血未拔管.结论 对神经外科脑出血患者,及时实施气管切开并保持其呼吸道通畅,可降低呼吸道的损伤,并可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作者:卢华芳;谢玉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糖尿病患者的社区护理的对策

    社区护理是糖尿病患者健康得以长久的根本保障,为糖尿病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社区护理及糖尿病知识是糖尿病后期治疗的有效措施.本文主要探讨糖尿病患者的社区护理,通过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方法,对如何控制糖尿病的一些有效做法作一归纳总结,并提出了社区护理可行性的改进建议.

    作者:邱晶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中药黄连饮片活性成分分布的检测研究

    论文为观察了解中药黄连饮片中活性成分的分布,有效的对其药用部位进行质量评价,首先对中药黄连饮片活性成分的检测方法及过程进行了分析,以中药黄连饮片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光谱成像技术对黄连饮片进行检测.继而分析了中药黄连饮片活性成分的检测数据,分析发现黄连饮片不同组织部位的光谱特征存在明显的差异,中药黄连饮片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在木质部中含量高、其次是髓部、皮层中的含量低,这些数据都可以为入药部位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作者:张秀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乳酸左氧氟沙星与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老年肺部感染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乳酸左氧氟沙星与头孢哌酮/舒巴坦在治疗老年肺部感染方面的效果.方法 对我院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治疗Ⅰ组50例和治疗Ⅱ组50例.结果 治疗Ⅱ组和治疗Ⅰ组老年肺部感染患者FVC、FEV1、FEV1/FVC、PEF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乳酸左氧氟沙星与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均可以明显地改善老年肺部感染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范海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60例阴式子宫次全切除术及术前术后护理

    总结60例行阴式子宫次全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及术后护理.通过妇检以及相关的辅助检查掌握病人的手术适应症,医护密切配合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完善手术常规检查,在硬膜外或静脉复合麻醉下行阴式子宫次全切除术.60例手术均取得满意的效果.术前做好患者的综合评估、心理护理,掌握好手术适应症以及手术者所具备的经验,同时做好阴道准备,术后加强疼痛管理以及各引流管的护理,保持会阴部清洁是患者康复的关键.

    作者:易春玲;李秀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探讨无痛胃肠镜治疗消化道疾病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和分析无痛胃肠镜在消化道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58例患者采用静脉注射丙泊酚+芬太尼进行麻醉,在患者睫毛反射消失之后,对患者进行胃镜检查.结果 所有的患者在完全没有感觉的状态下进行胃镜检查,成功率和患者的满意度都为100.0%,并且患者的血压和心率以及Sp02的变化都在安全范围内.患者对操作的过程没有任何记忆,术中没有患者发生恶心和呕吐现象.并发症:出现轻微头昏的患者有2例,一次性呼吸抑制患者有1例,术后呕吐患者1例.结论 在临床上,对消化内科患者采用无痛胃肠镜进行检查,能够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检测成功率,在无痛胃肠镜技术中采用丙泊酚和芬太尼进行麻醉,用量少,麻醉平稳且效果好,患者在手术后的恢复快,同时对患者产生的呼吸抑制少;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检查技术,值得进行推广和应用.

    作者:郭桂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健康体检抽血晕针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目的 探讨健康体检抽血晕针的原因,分析相应的护理措施,总结些许医学经验,从而为临床提供借鉴意义.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3月这几个月内来我院接受健康体检抽血出现晕针的患者30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从年龄、性别、空腹情况、是否是第一次抽血、心理因素等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患者出现晕针的原因.结果 出现晕针可能与患者自身心理状况、空腹时间过长、年龄、性别和操作程序有关;通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护理之后,我们发现没有一例出现不良后果.结论 分析患者出现晕针的原因,从注重环境、心理护理、提高操作技术等方面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晕针率.

    作者:徐云芳;李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浅谈急诊科护士的培养

    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科室诊,是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部门之一.急诊科护士的素质对医院的口碑有着直接影响.急诊护士应该具备基本的专业素质,即思维敏捷、反应迅速、抢救技术全面、应变能力强.此外,医院全面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标准,将护士职责内容分为:执行诊疗护理计划、观察病情、医患沟通、健康指导、心理护理、人性化服务六项具体工作内容,其中医、护、患沟通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打造一支高素质护理队伍.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急诊科护士的能力.

    作者:徐立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急性心肌梗死120例尿激酶溶栓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尿激酶溶栓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8年4月——2012年5月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50万单位静脉注入,100万单位静脉滴入.结果 溶栓后血管再通率为67.21%,病死率为5.62%.结论 尿激酶溶栓治疗心肌梗死血管再通率高,效果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再灌注疗法.

    作者:曲金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生化检测指标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评价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生化检测指标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6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与68例健康人群回顾性对比分析相关生化检测指标.结果 早期糖尿病肾病患病组中生化相关检测指标(CRP、HbA1c、α1-MG、CysC、NAG及mAlb)明显高于健康人群的对照组,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 糖尿病肾病患者其生化检测指标显著增高,联合检测生化指标是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及预后检测的临床应用依据.

    作者:田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浅谈老年妇科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本研究主要就老年妇科手术患者在围术期的临床护理情况展开分析讨论.方法 选择我院妇科2010年1月——2012年1月所收治的100例老年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本研究的所有患者均能安全、顺利地渡过术后危险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对妇科老年手术患者进行临床护理的过程中,她们对于护理的要求相对较高,为了避免患者在术后出现并发症,就必须对其进行周密的护理,术后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严密的监视,以此来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因此,在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的过程中,可以对优质护理的方法进行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作者:田桂荣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