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骨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探究

张东风

关键词:骨科手术, 切口感染, 原因分析
摘要:目的 分析引发骨科手术术后感染的主要因素,从而更好的减少骨科手术切口的感染概率,提升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了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骨科术后感染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造成骨科手术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总结,研究引发术后感染的一些主要因素.结果 骨科手术的类型、手术的时间以及手术的部位等因素都和患者术后的切口感染密切相关,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结论 临床上引发骨科术后感染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所以在工作中要特别的重视,大限度的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概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盐酸特比萘芬乳膏体外透皮扩散试验方法的建立报告

    以盐酸特比萘芬乳膏剂为例,探索并建立乳膏剂型体外透皮性能的研究方法,从而提高新品种研发力量.采用立式接受池装置(RYJ-6B型药物透皮扩散试验仪),以0.9%生理盐水模拟身体内环境,可以猪皮代替人体皮肤,180转/min模拟人体液运动状态.

    作者:丁爱英;崔业波;赵晶;马晓静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产后访视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 通过产后家庭访视,及早筛选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并使其得到有效的治疗.方法 产妇出院后一周内、产后28天内对在我院分娩的所有产妇电话追访询问、筛选,对有问题的产妇及新生儿,对黄疸较轻的给予口服退黄疸的中药,对黄疸比较重的,目测黄疸指数≥12mg/dl的,回医院小儿科检查治疗.结论 通过产后及时家庭访视,及时发现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及其他疾病,使其及时得到治疗,减少了黄疸给小儿带来的危害和后遗症.

    作者:王小红;唐海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刮宫术联合孕激素治疗围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研究

    目的 对刮宫术联合孕激素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证实其临床价值.方法 以我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治疗的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8例.一组仅使用刮宫术进行治疗,为对照组;一组使用刮宫术联合孕激素治疗,为观察组.对两组研究对象的治疗有效率、控制出血时间、止血时间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数据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研究对象完全止血28例,控制止血16例,无效4例,治疗有效率为93.8%高于对照组87.5%的治疗有效率,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在控制出血时间、止血时间的比较中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在不良发应发生率的比较中,两组研究对象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刮宫术联合孕激素在围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治疗中具有疗效显著,止血迅速,治疗依从性高等优势,适于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谢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癫痫病人颅内电极埋置术后长程视频脑电监测期的护理

    颅内电极埋置、长程视频脑电监测技术是癫痫外科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侵袭性检查手段,是目前定位癫痫灶有效的金标准.我科在2009年1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时普通头皮视频脑电图难以定位致痫灶的难治性癫痫患者,实行了该类手术和检查23例,并进行了致痫灶切除,颅内埋置电极后发生脑脊液漏1例(占5%),电极下血肿1例(占5%),没有其它并发症.经分析研究,对手术后监测期间安全管理和并发症预防有了深入认识,通过制定安全措施,减少了不良事件发生,提高了癫痫患者的治愈率.

    作者:朱瑞芳;王建敏;黄继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社区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

    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宁夏某社区糖尿病患者136例实施社区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 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后,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相关指标较实施前有显著改变(P均<0.05).结论 社区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素琴;杨亚楠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早期心理和康复干预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心理和康复干预治疗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本文选自2010年1月到2013年1月这期间,本院收治的10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按治疗方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外加早期心理和康复干预治疗,对患者在焦虑、睡眠障碍、绝望感三个方面的比较,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焦虑、睡眠障碍、绝望感三个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HAMD总分和ADL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HAMD总分和ADL评分相对于对照组治疗后(t=6.2691,4.4944,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心理和康复干预治疗老年脑卒中,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作者:程艳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朝阳市双塔区3-6岁集体儿童微量元素锌现状调查及干预措施

    目的 通过对朝阳市双塔区3-6岁1631例集体儿童微量元素锌现状调查,制定干预措施.结果 儿童平均锌缺乏患病率为29.2%,药物治疗对纠正儿童锌缺乏效果可靠.结论 儿童锌缺乏与生长发育速度及膳食结构、摄入量、饮食习惯等相关,因此要加强营养,做好儿童保健工作,提高儿童健康水平,防治儿童锌缺乏.

    作者:孙玉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输卵管结扎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 就输卵管绝育术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总结绝育术临床经验,做好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基于我院2006年至2012年间临床诊治收集的5500余例输卵管结扎术患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总结结扎术手术实施前后、手术方式、术后妇科炎症与手术失败率之间的关系,还就临床表现总结手术并发症情况,并作出经验总结.结果 妇科炎症期实施结扎手术失败率要高于无妇科炎症结扎术失败率(P<0.05),而哺乳期实施结扎手术失败率要高于经期后的结扎手术失败率(P<0.05),双折压挫结扎术失败率高于抽芯包里法绝育手术失败率(P<0.01),峡部结扎术失败率要比壶腹部结扎手术实施失败率低(P<0.05);绝育手术总并发症案例约50例,其中手术并发症多由手术期间临床操作与护理有关.结论 临床输卵管结扎术应该进行严格临床操作与护理,并将各临床要点贯穿术前检查、术中临床操作与术后养护各环节,并及时进行临床并发症观察记录,以全面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提升手术成功率.

    作者:刘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探讨综合护理对重症患者情绪和睡眠质量的影响

    目的 分析和探讨综合护理对重症患者的情绪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本文选择了自2011年10月至2013年4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108例重症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综合护理),每组各54例.对两组患者的情绪和睡眠利用情绪自测表(SAS)和睡眠质量自测表(SMH)进行对比分析,探讨综合护理对重症患者的情绪和睡眠的影响.结果 与护理前相比,护理后两组SAS评分明显降低,SMH评分明显升高,P<0.05;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SAS评分明显降低,SMH评分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重症监护患者,综合护理能够有效消除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梁江龄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浅析糖尿病与内分泌失调的关联

    现在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持续提升,人们的生活方式不断发展改变,而且社会逐渐提升了老龄化程度,中国患有糖尿病的人数随之不断增多.目前,除了肿瘤及心脑血管疾病以外,糖尿病已经变成又一个对人们身体产生极大危害的慢性病.在全球范围内,糖尿病已经在诸多对人们身心健康危害大的慢性病中排名第三位.糖尿病会引发多种急性以及慢性的并发症,对人们的身心健康伤害极大.本文对糖尿病的病因、临床表现以及其与内分泌失调间的关系进行了介绍与分析,以期待为今后的糖尿病治疗提供一定帮助.

    作者:王刚;王平;潘巍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化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探讨

    目的 医院管理人员的职业化在全国普遍实行.方法 通过分析我国现在建立职业化管理队伍的六个基础:政策基础、认识基础、体制基础、物质基础、人才基础及国际国内环境基础等方面.结果 分析我国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化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在我国建立职业化医院管理队伍已具有可行性.结论 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转变观念,加快卫生管理人才的培养,建立完善的职业管理者评价体系.

    作者:赵永忠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小夹板固定桡骨远端护理与健康指导

    目的 探讨小夹板固定桡骨远端的护理和健康指导的作用.方法 选取100名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对他们进行小夹板回定后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常规组各50名.对观察组进行健康护理和健康指导,对常规组进行传统方法的常规护理.在一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身体恢复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通过健康护理和健康指导的患者身体恢复比进行常规护理的患者要好,对于护理知识的掌握度、患者身体的功能恢复、对于医护人员的满意度都要高于常规护理治疗的患者.结论 健康护理和健康指导在小夹板固定桡骨远端的治疗中具有很明显的效果,对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也有着很大的帮助.

    作者:黄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输血科医务人员的标准防护现状与对策

    目的 对输血科医务人员的标准防护现状与对策进行研究.方法 依据输血科存在的危险因素,针对自我标准防护的现状,采取相应措施,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管理,提高预防医院感染的知识水平.结果 通过有效防护措施的采用,输血医务人员的安全得到了保证,预防医院感染的知识水平得到了提升,医院感染发生率有效降低.结论 采取相应防护措施,健全规章制度,是预防医院感染的根本举措.

    作者:杨庆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早期进行限制性液体复苏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84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不同复苏方法抢救,分别为常规液体复苏方法(42例,对照组)和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法,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输液量为1657±453ml,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开始复苏时间差异不明显,P>0.05;24小时内两组死亡率差异不明显,P>0.05,然而15天后观察组死亡率33.3% (14/42)明显低于对照组45.2%(19/42),P<0.05.结论 早期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限制性液体复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死亡率,远期效果理想.

    作者:黄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伊曲康唑口服联合2%酮康唑洗剂外用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伊曲康唑口服联合2%酮康唑洗剂外用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头皮脂溢性皮炎患者80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伊曲康唑口服联合2%酮康唑洗剂外用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2%酮康唑洗剂外用进行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伊曲康唑口服联合2%酮康唑洗剂外用对头皮溢脂性皮炎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姜鸿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当代女性美甲健康状况的分析与研究

    本课题从使用者、美甲行业与关甲产品三个方面剖析了当代女性的美甲健康状况,同时通过定量分析实验,对不同品牌指甲油对女性身体健康的影响程度做出了比较,旨在通过大量真实的数据让当代女性了解指甲油,了解健康美甲,形成拥有健康的美才是我们女性真正美的观念.

    作者:周若楠;韦英俊;赵笛;王梓涵;周秋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高压氧对重症颅脑损伤后昏迷的治疗效果

    目的 探讨高压氧对颅脑损伤后昏迷的效果.方法 脑损伤后10天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基本相同的情况下.采用对照分析的方法.治疗后3-6个月采用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远期生活质量评估(KPS),语言障碍程度分级评价,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高压氧辅助药物治疗组的疗效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高压氧为主辅助药物治疗颅脑损伤后昏迷对减少伤残率和提高患者远期生活质量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作者:安久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29例高龄胆结石病患者的外科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高龄胆结石患者的外科治疗方法并进行总结临床经验.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是2011年1月到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9例高龄胆结石病患者,根据患者自身体质结合胆结石病的临床特征,选择佳手术时机进行外科治疗.结果 29例患者中16例进行急诊手术,13例患者行择期手术;治愈24例,死亡5例,10例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 对高龄胆结石病患者进行外科治疗,要对患者的病情做精确的诊断,选择合理有效的手术方式,术中术后对患者各项指标做严密监测.

    作者:张全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小儿幽门螺杆菌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治疗方法对比观察

    目的 通过临床应用后摒弃传统抗生素治疗小儿幽门螺杆菌伴消化性溃疡,通过临床试验以奥美拉唑为基础用药的两组不同联合用药的效果观察,确定对小儿幽门螺杆菌伴消化性溃疡的显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102例幽门螺杆菌合并消化性溃疡的患儿,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的基础用药均为奥美拉唑,试验组联合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对照组用甲硝唑和阿莫西林.结果 用药后观察消化性溃疡的愈合情况、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情况和幽门螺杆菌的复发,试验组的治疗效果从数据上有优势.结论 奥美拉唑联合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对小儿幽门螺杆菌伴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作者:王洪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探讨不同手术入路治疗腰椎结核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与探讨采用不同手术入路对于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期间收治的腰椎结核患者共63例,随机将其分为3组,A组患者采取前路入路病灶清除治疗,B组患者采取后路入路病灶清除加减压治疗,C组患者采取前路减压联合后路内固定治疗,对比三组患者的手术用时、平均出血量、畸形矫正率、病情缓解率.结果 B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短于A、C组,P<0.05,而A、B两组患者的平均出血量明显低于C组,P<0.05.三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病情缓解率与畸形矫正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不同手术入路对于腰椎结核的治疗效果均较好,在对患者进行手术的过程中,应考虑其病灶的范围与节段,选择适宜的入路方式,以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作者:王洪卫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