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知情同意在精神科临床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改善策略

顾鹏

关键词:知情同意, 精神科, 问题, 策略
摘要:在医疗工作中,知情同意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现阶段,在国内精神科的临床工作中,实施结果并不理想.文章将介绍知情同意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的策略.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

    目的 研究分析舒血宁注射液在治疗急性脑梗塞方面的疗效,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0年10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20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另外,根据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对照组患者采用维脑路通进行静脉滴注,剂量为0.5g,每日一次;而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12ml的舒血宁注射液进行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在对患者进行为期1个月的治疗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对比显示,在对观察组患者采用舒血宁注射液进行治疗后,患者病情明显改善,总有效率达91%,相比于对照组的65%具有显著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和常规药物相比,舒血宁注射液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病情,而且安全性较好,适合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作者:王艳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48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在行剖宫产术的同时剔除肌瘤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从本院就诊的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中,选取48例作为实验组,在行剖宫产术的过程中实施肌瘤剔除术.随机选取同期单纯剖宫产患者48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产后出血量及对新生儿影响方面都没有明显差异.实验组手术只要把握好相关手术指征,基本都很顺利.结论 对于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在行剖宫产术的过程中,只要掌握好相关手术指征,行剔除肌瘤术是可行的.这样,不仅能避免患者二次手术,还能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经济压力,促进术后恢复.

    作者:熊闺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初产妇产程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

    现在初产妇大多数为80后的独生女,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怀孕后更像国宝一样被捧在手掌心,心理比较脆弱,遇到问题需要更多的关心与爱护,因此,对于在我科分娩,年龄在33岁以下的初产妇,分析其分娩过程心理特点,采取护理对策,进行心理护理.以保证孕妇和胎儿安全,保障分娩顺利进行.近几年来,心理护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初产妇,由于对分娩知识缺乏和对疼痛的恐惧,产率自我控制能力下降等各种原因,开展产妇的心理护理健康指导与干预势在必行.自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科助产士对自然分娩的初产妇心理进行调查分析,并针对产妇的心理,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帮助其度过第一产程,降低剖宫产率,缩短产程,从而使产妇情绪稳定,精力充沛的顺利分娩.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赵秀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用CT检查和X线检查诊断胸部闭合性损伤效果的比较

    目的 分析并比较用CT检查方法和X线检查方法诊断胸部闭合性损伤的效果.方法 对2012年8月到2013年8月这一年内来我院治疗的231例胸部闭合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分类记录.这231例患者均接受了CT和X线两种检查方法,将经检查后的初步诊断与医院的终诊断作比较,分别计算经CT检查后诊断的准确率和经X线检查后诊断的准确率,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 通过比较和计算数据,我们发现用CT检查血胸和气胸等疾病的准确率较高,诊断胸部骨折的准确率与应用X线检查的准确率基本持平.结论 在临床上应首先应用CT检查血胸和气胸等疾病.此外,X线具有成本低、操作方便、检查迅速的优点,用X线较为快速的诊断胸部骨折,可降低医院成本,减轻患者的痛苦和患者家庭的负担,应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使用.

    作者:夏黎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贝那普利片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60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雷公藤多苷联合贝那普利片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随机分为A组(贝那普利组,30例)和B组(联合治疗组,30例),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盐酸贝那普利10mg每日1次,B组在A组基础上联合雷公藤多苷片20mg每日3次.服用雷公藤多苷2周内复查肝功能及血常规,如如出现转氨酶升高超过正常值2.5倍或外周白细胞计数<3.5 × 109/L暂停应用雷公藤多苷,经治疗后恢复正常者继续服用.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肾功能(Scr、Ccr测定)、肝功能(Alb、SLT、ALP)、血常规的改变.结果 两组治疗后24h尿蛋白、Alb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在减少24h尿蛋白、升高白蛋白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即Scr、Ccr等指标)比较及相互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雷公藤多苷联合贝那普利,降尿蛋白作用明显,不良反应少,患者服药依从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勇慧;赵凤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1例艾滋病合并带状疱疹患者护理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人类因为感染免疫缺陷病毒后导致免疫缺陷,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一种综合症.目前艾滋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世界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皮肤病,其特征为沿周围神经分布的群集性、单侧带状分布红斑、水泡伴疼痛,好发于肋间神经、颈神经和三叉神经分布区,也可见于腰骶部神经分布区,其发生与机体的细胞免疫下降有关.此病临床上多见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作者:金英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论彩超诊断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50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和探讨关于利用彩超辅助诊断老年颈脉粥样硬化的结果和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经过磁共振成像(MRI)与CT、临床病理学来确诊的50例老年脑梗死的患者采用彩超进行诊断,之后在将50例患者运用彩超进行诊断的结果和临床病理学的诊断结果再进行比较.结果 对于使用彩超诊断患者血管内膜增厚的终检查准确率为100%,患者管腔内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检查准确率为92.7%,检查患者管腔轻度狭窄的准确率为100%,检查患者血管明显狭窄的准确率为85%.终的检查总体准确率为93.76%.结论 对患者使用彩超诊断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准确率和正确率是很高的,是能够帮助临床治疗脑梗死的跟踪和随访提供相关的准确、可靠的参考依据的.

    作者:于希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探讨芳香化酶抑制剂依西美坦对绝经后晚期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及毒副作用

    目的 探讨芳香化酶抑制剂依西美坦对绝经后晚期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95例绝经后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将其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依西美坦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来曲唑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肿瘤转归情况等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服药8周后肿瘤缓解率为44.8%,对照组为45.3% (P >0.05).观察组临床主要表现为眩晕、恶心、口干等,无血压异常、肝肾功能、外周血象等.结论 依西美坦对绝经后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毒副反应轻微,是较好的肿瘤内分泌治疗剂.

    作者:孙志昌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从临床护理路径的定义、产生背景、应用方法、特点及效果评价等多方面综述了临床护理路径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并结合我院单痛种临床路径的应用情况,进一步说明临床护理路径已成为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管理、降低患者住院费用的一种新型的整体医疗护理工作模式.

    作者:梁春海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高能聚焦超声刀治疗恶性肿瘤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在高强度超声聚焦刀治疗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技巧和优势.方法 对54位恶性肿瘤患者做好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的综合性护理干预.结果 94%的患者情绪稳定,顺利完成治疗.,无不良反应.结论 高能聚焦超声刀治疗是一种无创性、非射线性治疗的新技术,治疗前、中、后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是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

    作者:崔丽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78例难治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泮托拉唑治疗难治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治疗的难治性消化性溃疡患者78例,按照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克拉霉素、甲硝唑治疗,观察组给予泮托拉唑、阿莫西林、替硝唑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泮托拉唑治疗难治性消化性溃疡疗效可靠,不良反应轻微,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陈春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儿童外周血变异淋巴细胞检测与EBV-VCA-IgM抗体之间的关系探讨

    目的 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儿童外周血变异淋巴细胞百分比分布与抗EB病毒衣壳抗原IgM抗体(EBV-VCA-IgM)的关系.方法 收集本院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儿童患者160例,采集EDTA抗凝血标本进行涂片染色镜检变异淋巴细胞,同时采集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EBV-VCA-IgM抗体.结果 160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外用血变异淋巴细胞<10%者38例、变异淋巴细胞在10%-20%者92例、变异淋巴细胞>20%有30例.外周血变异淋巴细胞百分比<10%、10%-20%、>20%三组患者血清EBV-VCA-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5%、48.9%和83.3%,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BV-VCA-IgM抗体阳性率随着变异淋巴细胞百分率的增加而增加,两者呈正相关.

    作者:李长江;陈正文;敖正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胃肠道术后全胃肠外营养62例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和分析胃肠道术后对患者采用全胃肠外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62例胃肠道术后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31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葡萄糖和电解质;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氨基酸和脂肪乳剂等.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术后3d,空腹血糖分别增高(4.98±2.75) mmol/L、(2.04±2.15) mmol/L,同时试验组术后发生的并发症和住院时间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胃肠道术后,对患者进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促进患者的康复,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作者:陶凯;孙雪良;胡晓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急性肠梗阻非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附112报告)

    急性肠梗阻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非手术疗法,一般作为首选,其次是手术疗法,手术疗法是在非手术治疗效果不明显或无效情况下所采取一种治疗方法.这里所阐述的是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

    作者:王海艳;崔冬雪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影响医院门诊患者满意度因素的思考

    目的 分析威海市立医院影响门诊患者满意度的原因及建议,为提高门诊医疗质量,改善门诊服务提供依据,以进一步提高门诊患者满意度.方法 调查分析2012年1-12月门诊部接待的884人次电话回访及问卷资料.结果 患者对医院服务不到位意见多占72.8%,对医务人员工作态度造成的意见占14.6%(态度生硬和回答问题无耐心占据76%),其他意见占12.6%.结论 ①改善服务态度,转变服务观念,增强服务意识,提供优质服务;②加强医疗质量的管理,提高诊疗质量;③加强挂号和收费的管理;④加强医务人员的组织纪律性;⑤严格控制门诊医师的停诊、换诊;⑥改善就诊环境;⑦加强医患沟通的艺术;⑧优化服务程序.

    作者:张晓丽;邹爱玲;张春颖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静脉补钾疼痛原因分析与护理

    针对静脉补钾疼痛的问题,在临床推广简单可行小方法,减轻静脉补钾对血管的刺激,减轻疼痛,体现人文护理.

    作者:王晓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浅谈对19例肺门结核的临床及X线诊断

    目的 深入探讨小儿时期肺门结核的临床及X线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诊断小儿时期肺门结核的全部临床资料,通过临床及X线透视和拍片检查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结果 对本组19例小儿肺门结核,都做出了正确诊断,为临床诊断提供了可靠依据.结论 临床结合X线胸部透视和拍片是检查诊断小儿肺门结核的首选方法之一,可大大提高肺门结核的诊断率.

    作者:王丽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64例膀胱检查患者应用异丙酚麻醉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异丙酚麻醉用于膀胱检查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来我院进行膀胱检查患者12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异丙酚靶控静脉麻醉,对照组给予局部麻醉,监测两组麻醉前后及手术期间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及检查时间、并发症等综合评定麻醉效果.结果 查过程中对照组心率明显增快,收缩压明显升高,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各项生命体征均变化不大.观察组均麻醉成功,且100%达到良好的麻醉效果,对照组4例麻醉效果差,且无法进行手术,观察组无并发症发生,且检查时间仅为(3.43±0.32) min,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2例患者发生尿潴留.结论 膀胱检查时采用异丙酚静脉麻醉,麻醉效果良好,安全有效,易于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蔡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120例严重创伤急诊患者的急救及护理

    目的 探究严重创伤急诊患者的急救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120例严重创伤急诊患者进行护理,然后对其护理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120例严重创伤急诊患者中,抢救脱险112例,死亡8例,抢救成功率为93.33%,20-60min是有效的抢救时间.结论 使用针对性、连续性及预见性方法对严重创伤急诊患者进行护理,可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

    作者:孙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早期进行限制性液体复苏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84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不同复苏方法抢救,分别为常规液体复苏方法(42例,对照组)和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法,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输液量为1657±453ml,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开始复苏时间差异不明显,P>0.05;24小时内两组死亡率差异不明显,P>0.05,然而15天后观察组死亡率33.3% (14/42)明显低于对照组45.2%(19/42),P<0.05.结论 早期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限制性液体复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死亡率,远期效果理想.

    作者:黄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