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在创伤骨科中的应用

伏雪萍

关键词:创伤骨科, 骨折, 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 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在创伤骨科中的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1年10月间我院骨科收治的45例创伤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胫腓骨骨折35例,股骨骨折6例,肱骨骨折3例,桡骨骨折骨1例.闭合性骨折30例,开放性骨折13例,陈旧性骨折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手术治疗.观察、分析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情况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3个月后,本组45例愈合42例,因合并感染延迟愈合2例,后经更换抗生素后治愈,因合并大面积软组织损伤不愈合1例,后经二期髂骨块植骨治疗后愈合.总有效率为97.8%;本组45例中,4周愈合7例(15.6%),6周愈合21例(46.7%),8周愈合11例(24.4%),10周愈合3例(6.7%),12周愈合2例(4.4%),16周愈合1例(2.2%).平均愈合时间为(4.3±0.5)周;经6个月-3年时间的随访(平均1.5年),术后患者骨折愈合质量高,愈合速度快,功能恢复好,且无脂肪栓塞及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应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创伤骨折具有固定牢固、手术创伤小、出血少、骨折愈合质量高、愈合速度快及功能恢复好等优点,可行早期功能锻炼,利于动、静结合,促进患者及早康复.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解剖锁定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45例疗效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对于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采用切开复位肱骨近端解剖锁定钛板的治疗方式在临床上所取得的疗效.方法 对于这45例肱骨近端骨折的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肱骨近端解剖锁定钛板的方式.结果 进行治疗的45例患者,我院都对其进行了术后随访,在对其随访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所有的患者术后恢复效果满意,手术的切口都在一期内愈合,神经、血管没有受到损伤也没有并发症的出现.功能评定我们均采用Neer的评分标准:其中术后恢复优秀的有31例患者,恢复良好的也有10例,恢复一般的有4例,91.11%的患者术后恢复优良.结论 对于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采用切开复位肱骨近端解剖锁定钛板是现今好的治疗方式,这种方法的优点也很多,如:手术的操作相对容易,固定也比较结实,对于骨头及软组织的损伤也非常小,术后骨愈合效果也很好.

    作者:李世清;郝颖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关于我国社区护理工作的研究

    社区护理是结合公共卫生学和护理学的理论与技能,提高社区群众生活质量,以及健康水平的护理服务活动.本文主要概述了社区护理的定义,分析了我国及国外社区护理的现状,指出了现存的问题,探讨我国社区护理的发展.

    作者:张虹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基层社区院前急救急性心肌梗死分析

    目的 探讨基层社区院前急救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为院前急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本院2009年10月-2012年2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38例,其中接受基层社区院前急救的患者有68例(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未接受院前急救的患者70例(对照组),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68例患者抢救成功61例(89.71%),死亡7例(10.29%),其中转运途中死亡2例,院中治疗时死亡5例;对照组70例患者抢救成功56例(80.00%),死亡14例(20.00%).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 =3.227,P <0.05),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 通过院前急救,可以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救治的成功率.

    作者:苏鸿坤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人性化护理在无偿献血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在无偿献血中的应用.方法 随机抽取120例献血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献血过程对献血者进行人性化护理,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观察献血者在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分析人性化护理对献血者的应用效果.结果 实施人性化护理后,观察组的心理状态情况较好,忧郁和恐惧等心理因子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人性化护理在无偿献血过程中可以有效的缓解献血者的焦虑、恐惧心理,确保献血者可以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顺利完成献血,减少献血后的不良反应情况,实际操作中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姬燕杰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自制一次性敷贴包的研发

    目的 研发一种自制一次性敷贴包.方法 针对患者不规则伤口设计的自制一次性敷贴包,包括一次性无仿布粘胶、聚乙丙烯纤维等,单独分离分开包装,再组合为一个包装整体消毒,形成一次性消毒包.结果 已设计好方案,并经相关专业医师讨论认可.结论 自制一次性敷贴包可成功研发,并值得推广.

    作者:丁玉辉;童庭辉;罗宇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佝偻病性手足搐搦症的病因及预防

    目的 探讨分析佝偻病性手足搐搦症的原因以及相关的预防措施.方法 对自2004年1月-2011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例佝偻病性手足搐搦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出佝偻病性手足搐搦症的原固以及相关的防治措施.结果 结果发现出现佝偻病性手足搐搦症的主要原因是新生婴儿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所致的;经过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后,患儿均痊愈出院.结论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是引发佝偻病性手足搐搦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未出现该病症的新生儿要做好充分的预防工作以减少发病的可能性,对已经出现该病症的患者要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避免病情恶化而引起严重后果[1].

    作者:雷艳红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急性心血管疾病急救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心血管疾病的急救特点以及急诊就诊的特点、分布规律.方法 选取2008年3月-2011年2月我院接收的心血管急诊患者1060例,对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对患者心血管病种的分布、患者的性别以及年龄等进行分析,总结急性心血管疾病的急救特点.结果 急诊心血管患者中,以高血压患者为主,其次是冠心病患者,高血压患者中发生在第一、第四季度居多,冠心病患者多发生在一、二、三季度.患者的急诊时间多发生在上午8点-12点以及晚上8点-10点.结论 心血管疾病急诊患者中以高血压患者为常见,并且近年逐年增加;冠心病患者仅居高血压患者之后,是造成心血管急诊中第二天因素;高血压患者以及冠心病患者的发病分布与季节有较大关系,患者进行急诊的时间以早上和晚上为主.

    作者:吴展兴;彭小兵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孕期心理干预对分娩的影响

    目的 现今医院模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已经不再局限于纯生物医学的单一模式,而是朝生物—心理直至社会医学模式的方向发展.以孕妇为中心,确保孕期及产时的身心健康是医院的首要工作.方法 对孕期孕妇实施有益的心理干预可以调节孕妇的心理状态.目的 降低孕妇生产期间的抑郁症发病率,终达到提高顺产率、降低母婴的围产期发病率等作用.结果 实验组的顺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作者:梁柱先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125例解脲支原体耐药性分析

    解脲支原体是人类泌尿生殖道常见的致病性比较弱的条件致病病原体,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4月125例解脲支原体的药敏试验,探讨解脲支原体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李晓蓉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正畸治疗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正畸治疗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的疗效,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选择我院口腔科2008年10月-2010年9月收治的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患者45例,均采用口腔正畸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牙周袋深度、牙槽骨高度、前牙覆牙合覆盖与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正畸治疗过程,移位的前牙复位良好,达到成功标准,成功率为100.00%.与治疗前比较,牙周袋深度、前牙覆盖与覆牙合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牙槽骨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正畸治疗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可使牙齿恢复整齐美观、消除牙合创伤、改善牙齿咀嚼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曾伟兰;龙艺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严重腹部创伤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损伤控制性手术在严重腹部创伤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以23例严重度部创伤病例为治疗对象,均采用损伤控制性手术,统计痊愈百分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痊愈百分比为82.6%( 19/23),在其余17.4%的病例中有4.3%(1/23)死亡,死亡原因为出现严重的脏器功能障碍,8.8% (2/23)出现肠梗阻,4.3%(1/23)出现肠瘘,通过给予其他对症处理出院.结论 损伤控制性手术在严重腹部创伤治疗中有重要作用,可降低病例死亡几率,同时提高痊愈百分比.

    作者:曾云根;罗招花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羟苯磺酸钙治疗微血管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评估

    目的 评估羟苯磺酸钙治疗视网膜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26例(212只眼)视网膜患者随机分为羟苯磺酸钙组和对照组,羟苯磺酸钙组采用羟苯磺酸钙1-5g/天,分三次口服,配合复方血栓通、维生素B1、腺苷钴胺口服.对照组采用复方血栓通、维生素B1、腺苷钴胺口服.分别连续用药3个月后复诊,分别检查用药后视网膜病变改善情况,询问患者自觉症状.结果 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羟苯磺酸钙对微血管病-视网膜病变有明显治疗作用.

    作者:肖聪慧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大黄与硫酸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大黄与硫酸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大黄+硫酸镁+常规治疗)24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24例.结果 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病人肠功能恢复、腹水吸收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黄与硫酸镁能提高重症患性胰腺炎的疗效,治疗简便、价廉,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其预后,值得推广.

    作者:胡洪勇;李正修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麻醉后苏醒延迟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手术结束后,病人能苏醒,对刺激可用语言或行动作出有思维的回答,是病人脱离麻醉状态、安全恢复的指针.如全麻停药后2h,意识仍未恢复即可认为麻醉苏醒延迟.1原因分析1.1麻醉剂量使用不当,麻醉剂量如果使用过少会是麻醉效果不好,但如果使用总量过大就会因个人体制而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如肝脏功能排泄减慢,肾脏功能排泄延迟.另外有个体差异等原因都可以导致麻醉剂量过大.

    作者:孙广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保妇康栓联合微波治疗宫颈糜烂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保妇康栓联合微波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 92例宫颈糜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观察组患者给予保妇康栓联合微波治疗,对照组患者只给予微波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为69.6%,对照组为43.5%,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8%,对照组为91.3%,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妇康栓联合微波治疗宫颈糜烂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何玉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预防性护理干预对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引流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术后引流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6月-2011年5月共99例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病人,按回顾性对照的方法分为2组,对照组43例,干预组56例;对对照组施于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问题发生的原因,采取相应预防及护理措施.并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组在术后引流不畅、感染、引流管移位、肺水肿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 预防性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术后引流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唐小细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稽留流产刮宫术前单用米索前列醇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稽留流产(misssed abortion)刮宫术前单用米索前列醇效果优于其他处理方法.方法 对212例稽留流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是否应用米非司酮分为两组:观察组(米索前列醇+刮宫术)104例,对照组(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刮宫术)108例,对两组患者的妊娠组织物排出、急诊刮宫、阴道流血、二次刮宫率及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的组织物排出及二次刮宫率无明显差异,但观察组阴道流血、急诊刮宫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稽留流产患者进行刮宫术前单用米索前列醇是一种安全、方便、经济并且有效的治疗手段,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会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急性肺栓塞的诊断及治疗1例报道

    对肺栓塞给予正确临床诊断,溶栓治疗,要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避免漏诊和误诊,降低病死率.

    作者:胡晓红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CT指导下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护理

    目的 总结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过程中的护理.方法 通过对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CT指导下进行臭氧注射治疗,加强耐心细致的术前、后护理.结果 术后患者经1-6个月随访,总有效率达93.7%.大多数患者取得了好的治疗,术后均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 CT指导下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有效、安全的微创新方法,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提高手术疗效.

    作者:李桂秀;严茶英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自制低周波全息耳穴治疗仪治疗青少年近视眼85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自制低周波全息耳穴治疗仪治疗青少年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青少年近视85例,均采用自制低周波全息耳穴治疗仪治疗,观察近视的恢复情况.结果 近视85例中无不良反应,总有效率89.4%.结论 低周波全息耳穴治疗青少年近视,疗效显著.

    作者:李元臣;姬新法;陈凌 刊期: 2012年第06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