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如何做好口腔科护理工作

杜倩

关键词:口腔科, 护理, 医护配合
摘要:护理工作作为医院的两大体系之一,也面临着强烈冲击.护理人员服务态度的好坏和医疗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医院的声誉.本文就如何做好口腔科的护理工作进行了简要概述.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注射用阿奇霉素治疗儿童肺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 分析注射用阿奇霉素治疗儿童肺炎的临床有效性及其用药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 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共收治儿童肺炎患者108例,将其随机划分为2组,即对照组(n=54)和治疗组(n=54);对照组患儿采用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治疗,20mg-30mg/kg,2次/d,持续给药7d-14d,治疗组患儿采用注射用阿奇霉素治疗,7.5mg/kg,1次/d,持续给药2d-5d;观察并对比分析2组患儿的临床有效性和不良反应,判断注射用阿奇霉素治疗儿童肺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 ①临床有效性:对照组:治愈40例(74.1%,40/54),有效8例(14.8%,8/54),无效6例(11.1%,6/54),总有效48例(88.8%,48/54);治疗组:治愈50例(92.6%,50/54),有效2例(3.7%,2/54),无效2例(3.7%,2/54),总有效52例(96.3%,52/54),2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不良反应:对照组共有5例患儿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5/54);治疗组患者共有6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6/54);2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均轻微且可以自愈,不会对临床治疗产生影响;2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注射用阿奇霉素治疗儿童肺炎具有较高的临床有效性,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具有较好的用药安全性,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德莲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7月-2011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52例,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其中研究组每天12.5mg,对照组每天25mg,连续用药3个月.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比较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38%;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0%;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小剂量米非司酮(12.5mg/d)治疗能够保持与常规剂量相近的疗效,子宫与肌瘤体积疗效也没有明显影响,可以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李晶;梁吉平;李利莉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早发型子痫前期终止妊娠的不同分娩方式的对比分析

    目的 观察比较早发型子痫前期终止妊娠的不同分娩方式的母婴结局,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早发型子痫前期的产妇62例,按照分娩方式分为剖宫产组44例,阴道产组18例,观察比较两组产妇的产后并发症及围产儿、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剖宫产组产妇的产后出血、心衰、肺水肿、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阴道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剖宫产组的围产儿窒息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发生率、死亡率均低于阴道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发型子痫前期的产妇,采取剖宫产方式终止妊娠,其安全性较阴道分娩要高,尤其是针对孕周在34周以上的产妇,先通过期待治疗后,必要时采取剖宫产终止妊娠,以改善母婴结局.

    作者:李晓霞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甲状腺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价值

    目的 研究分析甲状腺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2年9月的急性甲状腺炎病患者100例,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租,治疗组甲状腺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对照组口服泼尼松,设置疗效标准和观察项目.结果 治疗组患者体温降低较快,疼痛缓解时间和甲状腺缩小时间和对照组相比较短,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甲状腺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具有显著的疗效,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冬萍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整体护理在不孕症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通过对不孕症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提供全面帮助和照顾,解决她们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达到治愈疾病,恢复健康的目的.方法 按照护理程序的步骤实施整体护理.结果 整体护理改变了护士的传统形象,加强了护患关系,丰富了护理人员的人文科学知识和沟通交流技巧,提高了护理质量和不孕症患者的治愈率.结论 整体护理值得提倡和推广.

    作者:韩颖;李秀梅;韩光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浅谈社区健康教育在社区慢性病防治工作中的作用

    随着21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对生活质量日益重视,人们的健康观念和对健康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同时影响健康的因素和传统的疾病谱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及骨关节疾病等为代表的一组疾病已经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和健康.所有这些变化,都使得充满活力和生机的健康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前所未有的机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面向社区全体居民进行健康教育是一项越来越被认可行之有效的措施,是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社区健康教育在慢病防治工作中的作用.

    作者:王萍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新生儿抚触护理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新生儿抚触护理对其职能和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于2011年8月-10月正常出生足月新生儿的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保健,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早期进行抚触护理保健,比较两组新生儿智能和体格发育状况.结果 观察组在大动作、精细动作、认知能力、语言、个人-社交方面的智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6个月时的身长、体重、头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抚触护理联合游泳能够显著促进新生儿智力和体格的发育.

    作者:黄海峰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76例颌面外科婴幼儿全麻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 探讨颌面外科婴幼儿全麻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1月-2012年2月我院76例颌面外科婴幼儿全麻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结果 对76例婴幼儿行颌面外科手术全麻围手术期通过密切观察,精心护理后,所有患儿均顺利出院,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颌面外科婴幼儿全麻围手术期进行全方位的护理是取得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姜英坤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不良生活方式与癌相关关系的探讨

    目的 探索不良生活方式与癌症发生的相关关系,为预防癌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对大量相关文献的查阅,分析总结出和癌症发生高度相关的不良生活方式影响因素.结果 人类40%癌症是由包括不良生活方式所导致,其中不良的饮食习惯,如长期食入高脂低纤维素饮食,喜食油炸,薰制食品,腌制蔬菜可增加大肠癌,胃癌,食道癌等的发生机率.长期大量吸烟可导致肺癌发生率增高,大量饮酒可导致肝癌发生率大大增加.结论 提出癌症一级预防: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减少致癌、促癌因素,有效预防癌症的发生.

    作者:杨波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健康教育对社区儿童家长获取计划免疫知识的效果

    目的 评价健康教育的实施对于社区儿童家长获取计划免疫知识的效果,以便于更好地展开计划免疫工作.方法 对本市10个社区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儿童家长并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其健康教育,包括发放宣传册、开展社区讲座、提供电话咨询等方法,对照组则不予以健康教育,对比6个月后两组的效果.结果 通过健康教育后的观察组儿童家长对于计划免疫方面的知识得分明显优于未接受健康教育的对照组患者,P<0.05.而对比两组儿童家长对于医务人员的满意度、对预防接种的信任以及健康教育总达标率,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社区儿童家长采取与计划免疫有关的健康教育,能够明显改善家长对于计划免疫的知晓率,促进家长监督儿童进行接种.

    作者:邹丽萍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普外科术后切口感染的因素以及预防措施分析

    目的 分析和探讨了普外科手术之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相关的预防措施.方法 选取2009年1月到2012年6月某医院所收治的400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且进行了回顾性的整理和分析.结果 本组中有45例患者出现了切口的感染,通过比较和分析.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年龄、手术种类等都是引发手术切口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 加强手术室的感染控制、加强对切口感染的相关的护理工作,进行抗生素的合理科学使用,能够有效地降低普通外科手术患者的切口感染的发生概率.

    作者:张东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社区综合干预行为对单纯性儿童肥胖症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索社区综合干预行为对单纯性儿童肥胖症的影响.方法 采用对照的方法把60名单纯性肥胖儿童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人,实验组采用健康宣教及行为干预措施,纠正患儿不良生活习惯,改变患儿生活方式,增加运动,改变家庭烹调习惯,限制烹调用油的品种和用量,对照组不采取任何行为干预措施.结果 实验组肥胖儿童的肥胖程度、BMI、血脂水平明显降低,体重保持较缓慢的增长状态.而未经干预的一组肥胖儿童期肥胖程度、BMI、血脂水平则无明显改变.结论 采用以家庭为基础的社区综合干预疗法,通过健康宣教及行为干预措施,以增加运动和纠正不良行为习惯、控制烹调用油的品种和用量为主,既控制了单纯性肥胖儿童体重的快速增长,又不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是一种较有前景的治疗单纯性儿童肥胖症的方法.

    作者:李颖厉;刘远玲;张永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探讨新生儿全血及预稀释检测结果对红细胞系统的影响

    目的 探讨新生儿全血及预稀释检测结果对红细胞系统的影响.方法 采用日本Sysmex KX-21N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对40例新生儿全血及25倍预稀释后分别检测.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全血检测RBC、Hb及HCT与25倍预稀释后检测的结果有显著差异.结论 通过分析两组检测结果的差异,提示检测标本尽量用足量的全血,而不采用预稀释检测.

    作者:翁翠萍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护肝片中绿原酸含量的研究

    目的 探讨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护肝片中绿原酸含量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护肝片中的绿原酸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绿原酸对照溶液在8.11-162.2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回收率试验的平均回收率为99.68%,RSD为0.5%(n=5),三批次样品测得的绿原酸含量分别为0.8055、0.8104、0.8093(单位mg/g).结论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护肝片绿原酸含量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

    作者:杨燕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宫腔镜用于计划生育并发症诊治的疗效

    目的 观察探讨宫腔镜用于计划生育并发症诊治的方法及疗效,总结其临床应用经验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120例行宫腔镜手术的患者,对其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宫腔镜下对IUD与人流后闭经原因的诊断率比较有一定差异(X2=3.89,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宫腔镜下取器成功率、清宫成功率与人流后闭经治愈率比较,以宫腔镜下清宫成功率高,其次是取器成功率,对比人流后闭经的治疗效率有一定差异(X2=6.23,4.22,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宫腔镜用于计划生育并发症诊治中具有诊断率高,镜下治疗效果良好,能够将诊治同步进行,减少误漏诊发生,减少盲目操作对患者带来的损伤及痛苦,术后恢复快,全面改善预后,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合理推广使用.

    作者:田杰;李秀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对双胎妊娠围产期管理及效果的分析

    目的 分析对双胎妊娠围产期的管理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的方法对我院2008年3月到2011年10月之间收录的74例双胎妊娠产妇进行围产期的管理,同时对其管理的效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其中74例双胎妊娠经过围产期的管理,其中出现病死率为3.1%,低于我院以往的资料的报道情况.结论 对于双胎妊娠的孕妇一般其并发症的情况比较多,一般出现早产和围产儿的死亡的比率比较高,通过加强对双胎妊娠围产期的管理,可以减少死亡率的发生,同时提高整个围产保健的质量.

    作者:欧阳宁;徐晶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VEGF-C与喉癌淋巴管形成及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关系

    目的 探析VEGF-C与喉癌淋巴管形成及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关系.方法 选取2009年11月-2012年7月间经病理确诊的55例喉癌患者,另55例为声带息肉,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析两组组织中VEGF-C蛋白表达,研究VEGF-C与喉癌淋巴管形成及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关系.结果 A组VEGF-C蛋白(+)率49.1%高于B组5.45%;C组VEGF-C蛋白(+)率76%高于D组13.33%,VEGF-C在喉癌淋巴管形成及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中起决定性作用.结论 VEGF-C与喉癌淋巴管形成及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关系成正相关性,可作为喉癌早期诊断及后期转移几率的重要参考指标,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龚恒萃;陈兵;柳庆君;宋勇莉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普外科术后疼痛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普外科疼痛护理干预的方法和价值.方法 将我院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的7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各有35例患者.给予干预组患者术后疼痛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包括应用镇痛药物、改善病房环境、心理护理等;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采用VAS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并采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结果 在接受疼痛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VAS评分(P<0.05).结论 术后疼痛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消除普外科患者的焦虑情绪,缓解患者疼痛,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童梅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急性心肌梗死采用阿托伐他汀改善心功能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80例,均为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划分,对照组40例采取心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回顾性分析相关资料.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82.5%,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CRP及心功能指标两组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有效改善心功能,对心室重构起到了预防作用,显著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宫志华;傅兆霞;王波;刘玉敏;刘利伟;孙龙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淋巴管瘘预防及处理

    目的 总结颈清扫术淋巴瘘防治方法.方法 对我科2006年10月-2012年7月颈淋巴结清扫术716例,淋巴瘘18例进行总结,发病率2.5%(18/716)中等量(200ml)以下淋巴瘘16例,采用荷包缝合、术后中低压引流、局部加压包扎等方法;大量瘘(大于200ml)2例,采用明胶海绵、肌浆、医用胶粘合.结果 所有病例总瘘液小于1500ml;大量瘘液愈合时间小于5天.中等量以下16例小于8天,平均愈合时间7.4天.结论 颈部清扫术后淋巴瘘均可采用保守治疗.中等量(200ml)以下淋巴瘘,采用荷包缝合、术后中低压引流、局部加压包扎等方法;大量瘘(大于200ml),采用明胶海绵、肌浆、医用胶粘合.均可治愈,该方法缩短住院时间,不增加患者痛苦,安全有效.

    作者:王志斌 刊期: 2012年第10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