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

杨柳;周世媛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 宫内感染, 高危因素
摘要:目的 探讨孕妇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与胎儿宫内感染发生的关系.方法 将62例HBsAg阳性孕妇及其胎儿为观察组,60例HBsAg阴性孕妇及其胎儿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孕妇血清HbsAg、HBeAg、及经利凡诺尔引产的胎儿心脏血清HBsAg,用Southern印记杂交法检测两组孕妇血清HBV-DNA和胎儿肝细胞HBV-DNA.结果 观察组62例HbsAg阳性孕妇血清中,HBeAg阳性26例,HBV-DNA阳性44例;其胎儿HBsAg阳性9例(14.52%),HBV-DNA阳性10例(22.73%).对照组60例HBsAg阴性孕妇血清中,HBeAg阳性4例,HBV-DNA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其胎儿HBsAgl例(1.67%),HBV-DNA检测结果均阴性.胎肝HBV-DNA的整合与孕妇HBV-DNA存在相关(x2=4.88,P<0.05).结论 HBV可以进入宫腔内感染胎儿,同时证明孕妇HBeAg和HBV-DNA阳性是胎儿宫内感染HBV的高危因素.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哺乳期子宫上环术中出血治疗观察

    目的 探讨哺乳期子宫上环术中出血治疗疗效.方法 我乡计生服务所进行子宫上环术的妇女72例,所有妇女在上环时均处于哺乳期,并且在接受子宫上环术后均给予中成药口服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月经量的变化,并与进行子宫上环术前进行比较.结果 所有患者在子宫上环术后月经量均明显增加(P<0.05);治疗后,所有患者的月经量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并且治疗后患者的月经量与子宫上环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停药后随访均无复发,并且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感染.结论 使用中成药治疗哺乳期子宫上环术中出血,可以有效地减少患者的月经量,并且不良反应较小,治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马晓燕;郝蕊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脑出血患者80例临床护理观察

    目的 观察总结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2009年2月-2011年2月我院收治脑出血住院患者80例,对其护理措施分析总结.结果 80例患者中14例病情过于严重,家属及患者放弃治疗;5例发生脑疝治疗无效死亡;61例经治疗明显好转出院,其中有45例达到生活自理.80例患者中对症治疗后出院,没有一人出褥疮现象.结论 加强对脑出血患者入院、住院、出院的护理,采取有效的措施,可以降低患者死亡率,减少致残率.

    作者:吴英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医院药房发药与调配过程常见问题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医药工业也迅速的发展起来,药品的种类在不断的增多,并且人民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再也不断的提高,对于医疗卫生服务的要求也在不断的增加,这就使得药品的调配与发放的过程中不规范操作以及差错等一系列原因引起的医患问题频度增大.这些不规范的调配与发药过程会直接影响到取药者的信任以及依从性,会使得医师的诊疗措施前功尽弃,会严重影响患者用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因此,规范操作,提高医学专业技术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就医院药房发药与调配过程常见问题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作者:罗莹;李洁琼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老年梗阻性结肠癌一期切除围手术期肠外营养支持疗效观察

    目的 关于行一期切除治疗的梗阻性结肠癌的老年患者于围手术期进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临床疗效的分析探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0年2月-2012年4月收治的梗阻性结肠癌患者24例,给予围手术期全肠外营养静脉滴注支持治疗,包括脂肪乳、氨基酸、葡萄糖及一定配比的电解质,比较患者在接受肠外营养支持前后营养状况、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患者在接受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后,患者的营养状况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梗阻性结肠癌的老年患者,再行手术切除时,于围手术期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安全、有效、合理,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能够明显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出现,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曾庆智;林东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浅析丹参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作为我国的传统中药,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受到了很大重视并且取得了巨大进展,本文对丹参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进行了浅析,丹参药理作用多样,临床作用明显,应用较广泛.

    作者:林航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分析

    目的 研究探讨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7年9月至2010年9月在我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伴抑郁焦虑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男40例,女40例,患者年龄18-68岁,透析时间平均(3.5±1.5)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透析时间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 实验组护理干预以后患者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后,p<0.05且实验组患者治疗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结论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情绪,减少血透的并发症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仲蕊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两种方法在细菌性阴道病诊断中的比较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检测手段在细菌性阴道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96例细菌性阴道病患者,依据检测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深蓝酶化学反应四联检法)和对照组(常规Amsel法)各48例,比较两组诊断结果,并分析各检测手段在细菌性阴道病中的应用.结果 观察组在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等方面均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深蓝酶化学反应四联检法对于细菌性阴道病的诊断有较高的精确率和准确性,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刘红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浅谈男护士带教体会

    探讨男护生临床带教方法,使男护生坚定从事护理工作的信心,树立正确的职业观,顺利完成从学校到临床的过渡.

    作者:蔡文艺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联合疗法治疗喘憋性肺炎68例

    目的 了解联合疗法治疗喘憋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诊断的162例喘憋性肺炎的婴儿随机分组呈2组:治疗组68例,男35例,女33例,年龄-6月22例,6个月-2岁33例,2岁以上15例.对照组94例,男53例,女41例,年龄-6月24例,6个月-2岁46例,2岁以上20例.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联合疗法治疗喘憋性肺炎68例疗效显著.

    作者:张芙蓉;赵大有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高原腹腔镜下肝包囊虫内囊摘除术的体会

    目的 探讨高原腹腔镜下肝包囊虫内囊摘除术的特点和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8年4月至今开展腹腔镜下肝包囊虫内囊摘除术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完成腹腔镜下肝包囊虫内囊摘除术7例,无中转开腹,无肝脏、胆道、胃肠道损伤及其它并发症.结论 高原腹腔镜下肝包囊虫内囊摘除术有其特点,关键是术者的经验和手术技巧.

    作者:彭飞;张玉涛;欧珠拉姆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穿孔临床体会

    目的 对比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穿孔的临床体会.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地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0例行开腹手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穿孔,实验组50例采用腹腔镜治疗十二指肠溃穿孔,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完成时间、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患者住院时间以及术后的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对比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手术完成时间较长,且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均出现并发症,实验组出现3例并发症,与对照组9例并发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治疗十二指肠溃穿孔明显优于开腹手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穿孔,其安全性较高,对患者带来的创伤较小,且患者预后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兴权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老年性突发性耳聋157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性突发性耳聋临床治疗体会.方法 对我院2008年2月-2011年12月收治157例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抽取我院其他年龄段患者作为对照组,老年患者为观察组.全部患者给予综合治疗,包括糖皮质激素、前列地尔、银杏物提取剂、甲钴胺、纤溶酶、高压氧,疗程为2周.结果 两组患者听力障碍均有所改善,但对照组有效率高于观察组,年龄对治疗效果有一定影响.结论 老年性突发性耳聋与其他年龄段的患者相对,治疗效果慢,疗程长.综合治疗均能有效改善患者耳聋症状,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黄远;杨森;杨晓英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鼻窦冲洗法在鼻腔手术后的应用

    目的 探讨鼻窦冲洗在鼻腔手术后的应用.方法 126例鼻腔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61例鼻腔术后行鼻窦冲洗和输液抗炎治疗.对照组65例仅行输液抗炎治疗,随后2个月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缩短了临床疗程,提高了1级治愈率.结论 鼻腔手术后进行鼻窦冲洗有利于术腔内的清洁,减少了术腔结痂,缩短了临床疗程,提高了1级治愈率.

    作者:李富兰;严小晴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正心降脂片中芦丁薄层鉴别方法的改进

    目的 解决芦丁在薄层色谱法中常见的拖尾现象.方法 改进正心降脂片中槐米中芦丁的薄层鉴别方法.结果 芦丁斑点呈圆形,无拖尾现象,重现性良好.结论 改进后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简便、准确,可作为正心降脂片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徐鹏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中药不良反应发生因素

    目的 探讨中药不良反应发生因素.方法 针对对不良反应的概念、分类的理解,根据笔者多年的临床药学服务经验,对中药不良反应发生因素归纳总结.结果 引发中药不良反应的因素很多.结论 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应重视中药的不良反应,避免药源性疾病.

    作者:方影;董国力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探讨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治疗经验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患手足口病的患儿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联合病毒唑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取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39/4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3%(28/41),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消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明显,明显优于单纯使用静脉滴注病毒唑治疗,可以加快消退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赵洪启;孙艳艳;单振敏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机动护士的培训与临床应用体会

    目的 充分利用现有护理人力资源,规范医院护理应急工作,提高护理人员业务能力,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方法 成立以急诊急救为主要工作的机动护士组,经过系统培训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结果 一年时间科室申请机动护士53次,覆盖全院60%的护理单元,调配机动护士97人次,共计928天,为医院节省资金近10万元,使部分科室床护比由调配前的1:0.32上升至1:0.40,护理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成立机动护士组,能适应目前医疗和护理专业发展的需要,缓解护理人力不足,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史红;王春利;魏永超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2009-2011年呼和浩特市餐饮单位餐(饮)具消毒监测分析

    目的 了解呼和浩特市餐饮业餐(饮)具消毒的现状,探讨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今后进一步加强餐饮业餐(饮)具消毒的监督指导工作提供依据和建议.方法 在呼和浩特市所管辖的餐饮单位连续三年随机抽取60家,每年抽取20家,根据每家规模大小抽查6-10份餐具,用大肠菌群快速检验纸片法对其消毒效果进行检验.结果 2009年呼和浩特市餐(饮)具消毒合格率85.0%,2010年呼和浩特市餐(饮)具消毒合格率87.4%,2011年呼和浩特市餐(饮)具消毒合格率96.1%.经过统计学分析,三年内餐饮单位餐饮具消毒效果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13.89,p<0.005),三年的餐饮具消毒合格率不全相同.结论 呼和浩特市餐饮单位的餐(饮)具消毒情况得到改善,2011年的卫生状况好于前两年的,还应继续加强对餐(饮)具卫生状况的检测,使得餐饮单位的卫生状况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

    作者:李建莉;李冬梅;张瑞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研究

    目的 分析同时探讨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总结提高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措施和策略.方法 选择我院在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确诊为艾滋病(AIDS)患者共156例,将患者随机划分为2组,即对照组(n=78)和干预组(n=78);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性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由艾滋病专科责任护士负责实施全程的护理干预;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的不同.结果 经过护理干预之后,干预组患者的抗病毒治疗依从性要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致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差的主要原因包括缺乏用药监督、缺乏用药知识、生活不规律、缺乏治疗信心、疗程过长、治疗效果不满意.结论 决定艾滋病(AIDS)患者的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因素比较多,也比较综合,实验结果表明,全程化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抗病毒治疗依从性.

    作者:崔林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后路颈椎旁臭氧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27例分析

    颈椎病在人群中发病率为15%,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约占颈椎病的60-70%.神经根型颈椎病是因各种因素(盘源性、骨源性、颈椎关节的移位、化学源性)刺激神经根而出现的颈部及上肢疼痛、麻木和功能受限的疾病.作为一种新型的微创治疗技术即臭氧注射术,已广泛应用于颈椎病的治疗,但颈椎旁臭氧注射报道较少.现将我院自2011年7月-2012年2月经后路颈椎旁臭氧注射法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27例报告如下.

    作者:李东厚;丁刚 刊期: 2012年第10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