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MSCT血管成像及后处理技术在主动脉夹层中的诊断价值

孙民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血管造影术
摘要:主动脉夹层是一种急症,是指由多种病因导致的主动脉内膜破裂,血液通过破裂口进入中层,随着血流压力的驱动,逐渐在主动脉中层内扩展,导致血管壁分层,形成异常通道或夹层血肿[1].我们将MSCT血管成像及后处理技术应用于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中,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健康指导对农村地区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健康指导对农村地区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的影响.方法 对我卫生院预防接种的132例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按结果分为两组,甲组参加系统化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知识教育,对两组进行分析,对两组儿童家长的预防接种知识掌握度,儿童接种合格率进行对比.结果 文化程度较高、家庭经济情况较好的家长参加免疫知识学习更主动,对计划免疫接种有正确的认识,除身体原因外,大多数儿童都按时接种.结论 对家长开展健康教育,通过家长对计划免疫的认知认同,可以提高儿童接种率.

    作者:梁强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急性胆囊炎内科治疗患者临床综合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急性胆囊炎内科治疗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急性胆囊炎内科治疗患者13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62例,观察组68例,使其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统计两组患者腹痛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请两组患者或家属对护理满意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腹痛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9.33±3.47)h和(6.24±1.52)d,对照组分别为(23.62±4.53)h和(8.63±1.63)d,观察组患者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感到非常满意及满意者分别为70.59%和92.65%,对照组分别为40.32%和82.26%,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述比较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胆那样内科治疗患者采取全面的人性化护理有利于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并可有效改善护患关系,是一种良好的护理模式.

    作者:王新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探讨新生儿全血及预稀释检测结果对红细胞系统的影响

    目的 探讨新生儿全血及预稀释检测结果对红细胞系统的影响.方法 采用日本Sysmex KX-21N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对40例新生儿全血及25倍预稀释后分别检测.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全血检测RBC、Hb及HCT与25倍预稀释后检测的结果有显著差异.结论 通过分析两组检测结果的差异,提示检测标本尽量用足量的全血,而不采用预稀释检测.

    作者:翁翠萍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全麻术后患者的护理

    目的 探讨与研究全麻术后患者的护理方法与注意事项.方法 选取2008年8月-2010年8月在本院五官科室接受全麻手术治疗的患者200例,回顾性分析该200例患者的手术后护理方法与服务质量,并且记录患者预后情况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 根据对于200例患者的调查分析结果得知,患者的预后情况良好,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达99.00%.结论 高品质的全身麻醉[1]后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手术室的护士应当主动配合主刀医师的工作,并且多与麻醉师沟通,并在心理上安抚患者,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使得护理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作者:邓燕姬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早产儿小学阶段感统失调及行为问题的调查研究

    目的 调查早产儿小学阶段感统失调及行为问题,以便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提高早产儿心理健康水平.方法 整群抽取九江市城区2所中等规模小学中的三年级和四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2014人,以感觉统合诊断表和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父母问卷)调查并评定学生的行为问题及感统失调发生情况.共调查早产儿167名,足月产对照1957名,对两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和行为问题的检出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早产儿小学阶段行为问题及感统失调发生的检出率较足月产对照儿童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产会对小学阶段儿童的行为问题产生不利影响,有必要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少早产儿学龄期行为问题的发生.

    作者:孟群;周小芬;张菊玲;涂琳;黄肇华;刘靖;袁帅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高压氧联合申捷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申捷(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的临床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 28例确诊为DEACMP(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4例)和对照组(14例).治疗组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40-100mg加入5%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14天-30天为1个疗程.对照组用胞二磷胆碱500mg、三磷酸腺苷40mg加入5%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1个疗程为14天-30天.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DEACMP可提高治愈率,降低后遗症和病死率,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刘长虹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产气剂联合内镜下机械碎石治疗胃石症65例

    胃石症是我国北方地区在秋冬季节的常见病,多发病,目前治疗方法有多种,我院开展了一种产气剂联合内镜下圈套器机械碎石治疗胃结石,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2008年3月-2011年5月胃石症患者65例,男45例,女20例,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45.5岁,病程1周-1年.进食柿子者50例,黑枣者10例,山楂者5例,结石单发50例,多发者15例,结石多为黄色、褐黑色,黄色结石表面多不平,质稍软;褐黑色结石表面光亮,质硬.直径大小为3-8cm,形状多为圆形、椭圆形或形态不规则.患者症状主要为上腹不适,腹胀,腹痛,恶心呕吐,重者出现呕血,黑便;均有上消化道损害,合并糜烂,溃疡(多位于胃角),甚至发生肠梗阻.

    作者:李楠;屈银辉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监狱病人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 对监狱病人慢性阻塞性肺病进行分析.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2009年3月-2011年3月慢性阻塞性肺病犯人85名,随机分成A、B两组,A组53名犯人患者为治疗组,给予患者美托洛尔医治;B组32名犯人患者为对照组,给予患者卡托普利医治.结果 监狱病人慢性阻塞性肺病主要病症为呼吸困难、心悸、昏阙等,经治疗,A组患者病症恢复明显优于B组,肺功能改善高于B组,有效率高于B组.结论 监狱病人慢性阻塞性肺病病症较为明显,采用美托洛尔治疗效果明显.

    作者:赵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手术患者护理交接规范化管理的体会

    规范手术患者交接流程,规范术前、术后交接各个环节的内容和步骤,明确交接人员职责,使每项护理工作有章可循、有记可查,严格监督实施手术交接过程质控,提高了手术患者交接的安全性和效率,保证手术质量安全和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实施期间无手术交接不良事件发生,患者满意度从85.2%提高到96.8%.

    作者:周带红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婴幼儿重症肺炎并多脏器功能衰竭52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并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效果.针对婴幼儿重症肺炎并多脏器功能衰竭,应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并采取综合措施,有预见性地进行干预治疗.方法 2年来收住婴幼儿重症肺炎314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52例,经过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纠正缺氧,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护心、脑、肺、胃肠功能、肾功能,尽量不让多个器官受损.结果 治愈35例,死亡12例,自动出院5例.其中合并2个系统器官衰竭30例,3个以上系统器官22例,从病史中可以看出多个脏器(3个以上受损,病情越重,病死率越高,达40%;而2个器官以下受损,病死率低,为7.4%.结论 对婴幼儿重症肺炎并多脏器功能衰竭,尽量做到超前性干预治疗,可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

    作者:管云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急性心肌梗死采用阿托伐他汀改善心功能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80例,均为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划分,对照组40例采取心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回顾性分析相关资料.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82.5%,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CRP及心功能指标两组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有效改善心功能,对心室重构起到了预防作用,显著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宫志华;傅兆霞;王波;刘玉敏;刘利伟;孙龙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瓜蒌红花汤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合并冠心病心绞痛60例的临床研究分析

    目的 探讨瓜蒌红花汤治疗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合并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2年6月60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合并冠心病心绞痛病人,将60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瓜蒌红花汤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醇酯片治疗,经过心电图诊断,对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治疗四周后,总体疗效比较,瓜蒌红花汤组总有效率为86.67%,与对照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意义.结论 瓜蒌红花汤在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合并冠心病心绞痛病人的临床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闫少玉;沈立文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天门市2012年10周手足口病疫情分析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5-7月为其高发季节,为了进一步了解手足口病在天门市的流行特征,制定出科学的预防控制措施,现对2012年10周报告的手足口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倪明延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试论医学物理学史的教育价值

    在医学物理学教学中引入医学物理学史,是物理学科特点和教学改革的需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科学研究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多重教育价值.

    作者:张海涛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比较三种不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

    目的 临床比较三种不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180例择期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A、B、C三组,每组60例,A组给予开腹剔除术,B组给予经阴道剔除术,C组给予腹腔镜剔除术,对比三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后,B组(阴式剔除术)患者的出血量、手术时间明显优于A、C组,三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C组(腹腔镜剔除术)患者的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明显短于A、B组,三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A组患者所使用的开腹剔除术适合应用于子宫肌瘤直径较大者.结论 针对子宫肌瘤患者,实施不同的手术治疗,取得的临床效果各不相同,应根据个性化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作者:曲静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哺乳期子宫上环术中出血治疗观察

    目的 探讨哺乳期子宫上环术中出血治疗疗效.方法 我乡计生服务所进行子宫上环术的妇女72例,所有妇女在上环时均处于哺乳期,并且在接受子宫上环术后均给予中成药口服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月经量的变化,并与进行子宫上环术前进行比较.结果 所有患者在子宫上环术后月经量均明显增加(P<0.05);治疗后,所有患者的月经量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并且治疗后患者的月经量与子宫上环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停药后随访均无复发,并且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感染.结论 使用中成药治疗哺乳期子宫上环术中出血,可以有效地减少患者的月经量,并且不良反应较小,治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马晓燕;郝蕊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顽固性高血压诊治经验

    顽固性高血压是近年来常见的一种病,文章重点介绍了顽固性高血压形成的原因、治疗原则及常用的治疗方法.

    作者:薛淑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肩锁关节损伤的MRI影像诊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究肩锁关节损伤的MIR影像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09年至2011年148例来我院就诊的肩锁关节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的临床资料分析,这148例患者先采用X射线诊断判断他们的Tossy分级,再采用MRI影像诊断,观察比较不同级别患者的诊断结果,并进行相应的探讨分析.结果 观察分析患者的图像,对他们进行Tossy分级,I级的患者有67例(45.27%),II级的患者有49例,(33.11%),剩余的为III级患者,有32例(21.62%).对所有患者进行X射线诊断后,有26例(17.56%)出现喙锁间隙增宽,有36例(24.32%)肩锁间隙增宽,锁骨上缘和肩峰外上缘出现不连续中断86例(58.11%)148例患者经过核磁共振扫描后,I级、II级、III级的患者几乎全出现了肩锁韧带撕裂的情况,而II级、III级的患者出现喙锁韧带完全撕裂的人数明显多于I级(p<0.05),出现关节盘撕裂、关节囊积液、骨挫裂伤的人数I级几乎没有,而III级多(p<0.05).结论 相比传统的X射线,采用MRI为肩锁关节进行诊断,可以将患者的解剖图很好地展现出来,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罗书荣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观察阿奇霉素治疗急性肠炎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 观察阿奇霉素治疗急性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80例急性肠炎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阿奇霉素注射液,对照组加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3天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在显效率及总有效率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数据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的毒副作用发生.结论 阿奇霉素治疗急性肠炎的临床效果显著,且未见明显的毒副作用,是治疗急性肠炎较理想的药物,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王静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护理预案及护理对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6年5月-2012年1月于本院妇产科治疗妇产科疾病且符合本研究的失血性休克患者6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所有患者均采用传统护理方式,治疗组的35例患者在此基础上另外采取整体护理方式,整体护理包括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和心理护理.结果 在对照组的35例患者中,有32例患者例症状得到了缓解,经护理后32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另外有3例患者因抢救无效而死亡,病死率为8.57%.在治疗组的35例患者中,有29例患者在临床症状缓解后被送入护理病房养护,经护理后29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另外14例患者由于病情恶化被安置在特护室,经护理后均痊愈出院,无死亡事例发生,病死率为0.结论 护理预案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手术后的并发症感染率,同时还能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刘艳珍 刊期: 2012年第10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