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

胡海梅

关键词:产科, 护理安全, 隐患, 对策
摘要:目的 探讨产科病房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方法 对我院2009年3月至2011年4月产科病房护患矛盾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产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结果 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不断查找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探索出了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结论 加强产科护理安全的护理管理,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了医疗纠纷.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骨桥蛋白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慢性乙肝患者的外周血骨桥蛋白(OPN)水平,研究OPN与慢性乙肝的关系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8例健康对照者和4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外周血骨桥蛋白水平,观察其在各组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在慢性乙肝疾病发展中的意义.结果 所有慢性肝炎组外周血OPN水平均高于正常组,OPN水平随肝脏炎症程度加重而增高,与反映肝脏炎症的生化指标呈正相关,与乙肝病毒的复制无关.结论 测定骨桥蛋白水平变化可评估乙肝患者肝功能状况及疾病的严重程度,对判断乙肝患者预后有一定价值.

    作者:王文平;郑伟强;郝伏龙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超声检查在产前胎儿畸形早期筛查中的临床应用及分析

    目的 本文将研究在产前胎儿畸形早期(孕11-13+6周)筛查中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的效果.方法 在本文的临床研究中将选取笔者所在科室对1560例孕期为孕11-13+6周的孕妇行超声检查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在1560例孕妇中,对正常胎儿中成功检测胎儿颈后透明层NT厚度1520例,胎儿鼻骨NB长度1489例,而胎儿NT厚度的成功率为97.43%,NB长度的成功率为95.45%;在本组1560例孕妇中共筛查出33例胎儿畸形(畸形率为2.12%).结论 通过对孕期为11-13+6周的孕妇行超声检查,可筛查存在严重解剖结构畸形和染色体异常胎儿,通过早期筛查畸形胎儿可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处理,对提高我国优生优育水平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叶建清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自身免疫性肝病临床及免疫学特征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及免疫学特征,以期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9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82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6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38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23例及其重叠综合征(AIH-PBC)15例.归纳其临床症状、体征及免疫学检查特点.结果 AIH、PBC、AIH-PBC多见于中年女性,PSC多见于青年男性.PSC的常见临床症状为黄疸和皮肤瘙痒.AIH-PBC的临床诊断较为困难.自身免疫性肝病组患者的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及抗线拉体抗体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人(P<0.05).结论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不同分型之间各有特点,自身抗体检测在其的鉴别诊断中能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王志有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超声造影诊断胰腺局灶性病变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诊断胰腺局灶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7年1月到201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疑似胰腺局灶性病变患者121例,共发现125个病灶,全部进行超声造影、病理学诊断,回顾性分析比较本组患者的造影诊断结果和病理诊断结果资料.结果 经病理诊断良性病灶92个(73.6%),恶性病灶33个(26.4%).常规超声诊断的敏感度为81.82%,特异性为76.09%,准确度为77.6%.超声造影诊断的敏感度为93.94%,特异性为89.13%,准确度为90.4%.结论 采用超声造影对胰腺局灶性病变进行临床诊断具有确切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春花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糖尿病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方法.方法 对56例糖尿病患者分别进行:指导患者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饮食指导、低血糖的防治和胰岛素的使用、心理疏导.结果 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结论 社区护理是有效控制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方法.

    作者:于桂英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VSD治疗应用于烧伤创面植皮术中的护理观察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烧伤患者创面植皮的护理.方法 对于烧伤患者的植皮区创面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结果 烧伤患者的植皮区创面行VSD治疗后直接上皮化愈合,效果满意.结论 在进行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的护理中注意保持引流装置的密闭性和调整适宜的负压、持续充分引流,同时密切观察局部创面皮肤血运及引流的情况,做好心理干预和饮食护理是保持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葛琳;黄儒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眼科手术老年病人的护理

    随着生活水平与保健意识的提高,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有统计显示,我国在六十岁以上的人口数量占到了全国人口总数的百分之十一,约为1.43亿,这表明我国将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需要得到不同类别和程度的医护治疗.为提高针对老年人的医护工作质量,本对如何做好眼科手术老年病人的护理工作,做出了部分经验总结与措施建议.

    作者:张梅;冯志刚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形成和预防

    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质条件的不断加强,孕期夫妻的不当生活方式也导致了不良的生活习惯,使很多新生儿出现了很多新型的疾病,其中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比例并没有减少,这里我们着重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形成和如何预防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一般来说,简单的先天性心脏病,建议1-5岁的时候做手术治疗,因为1岁之前的患儿的年龄过小,体重偏低,全身发育及营养状态较差,会增加手术风险,而年龄过大的话,心脏会代偿性增大,有的甚至会出现肺动脉压力增高,同样会增加手术难度,术后恢复时间也较长.因此,1-5岁的患儿比较适合做手术.

    作者:刘兆丽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药物流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采用药物流产终止妊娠后出血的主要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诊断为早孕并自愿口服药物进行流产的284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本研究选取的284例患者有210例(73.94%)患者完全流产,另外有74例(26.06%)患者给予其清宫术,对使用清宫术的患者年龄、妊娠天数、孕产次进行研究证实,患者若年龄越大、妊娠天数越长、胎产次越多,则需要进行清宫率越高.结论 药物流产后出血与患者年龄、妊娠天数以及孕产次有着明确关系,患者使用药物流产后需要给予观察,一旦发生异常立即给予处理.

    作者:张晓彦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254例肿瘤患者伴抑郁症心理筛查及护理干预

    肿瘤患者伴发抑郁症,为肿瘤患者的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本文应用抑郁自评量表结合临床症状对254例肿瘤患者进行抑郁症状筛查,阳性率为58.27%,对肿瘤患者伴发抑郁症的阳性病例进行对症治疗和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四周后,再应用抑郁量表结合临床症状对治疗前阳性率的患者进行再测试,治愈率为47.29%.

    作者:赵秀兰;徐萍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肺母细胞瘤1例

    1 病例资料男,20岁,咳嗽1月余,加重伴咯血一次,鲜红色.无发热,一般状态可,无明显消瘦,神经系统未发现阳性体征.右下肺叩诊实音,呼吸音低.胸部透视示右下肺肿块.实验室检查无异常.CT:右肺下叶外基底段见一椭圆形软组织密度肿块,边缘光滑、无明显分叶,内可见两个小裂隙样低密度影,CT值15Hu.纵隔、肺门未见肿大淋巴结.诊断:右肺肿瘤,肺肉瘤可能性大.手术所见:右肺下叶外基底段肿块约7cm×5.7cm×4.5cm,椭圆形,无包膜.切面灰白色,质稍硬,有坏死.

    作者:王秋霞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 在本社区范围内,对22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采取采取相关的健康教育、心理干预、药物指导、行为干预等护理措施.结果 通过科学、全面的护理干预,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及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均有了显著的提高.结论 加强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使护患关系更加融洽,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吕雪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浅析学校运动损伤及预防

    学校中发生的运动损伤比较常见,我们搜集了近几年来在本地大中专院校发生的多例在学校运动时发生的骨折、脱位及肌肉拉伤等运动损伤病例,帮助我们熟悉一些常见运动损伤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以利于提高从事体育运动时的自我保护意识.

    作者:赵磊;王东武;王景刚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细节在手术室护理中的重要性

    手术室护理要高度重视细节,护士认真细致的配合是医生成功完成手术的保障.本文讨论了细节在手术护理中的重要性,就手术室护理中容易忽略的细节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作者:肖圣洁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如何强化进修生制度管理规范医疗行为

    当今的医疗技术日趋发达,人们对医院有着很高的预期,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医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医师通过进修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已逐渐成为一种趋势,这也是职业培训的重要方法.本文根据我院在接受进修医师方面的实际情况,就进修医师制度管理和其医疗行为的规范进行了探讨和阐述.

    作者:农永英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神经内科患者住院期间安全问题分析及对策

    护理病人的神经疾病:为了改善安全,我们关心共同在初步探讨影响因素的分析病人安全.并从强化健康教育、准确评估病情、完善病房环境、提高业务水平和完善管理程序等多方面提出了相关护理对策.

    作者:何丹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湿包形成的相关因素与控制对策

    目的 探讨湿包形成的原因与控制的措施,减少医院的感染率.方法 对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所采取的控制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将2011年1至6月未采取干预有效手段与2011年7月到2012年1月进行采取的控制措施进行进行比较,全年共进行900个灭菌数量操作.将前者作为观察组,后者为实验组.结果 2011年1月至6月总共形成湿包80个,湿包率是8.89%;采取控制对策之后,湿包个数由80下降到32个,控制率由8.89%降至3.36%.结论 湿包形成的原因多种多样,医疗机构应该规范各医院灭菌的环节,采取正确的灭菌方式、保证灭菌物品包装、装载方法的正确,规范灭菌的各项操作,保证灭菌干燥的时间,减少湿包的形成、保证冷却方法的标准,从而有效降低湿包的形成,提高医院灭菌的效率,避免感染.

    作者:谢云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氟伐他汀对血透患者氧化应激、微炎症状态影响的研究进展

    临床多应用血液透析(HD)对尿毒症患者进行治疗,现今此治疗技术已经得到了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其已经可以大大地提高尿毒症患者的生存时间,但此类患者的生活质量仍存在问题.此类患者每年的病死率几乎达到20%.众多学者证明此类患者依靠血液透析维持生存会有氧化应激、微炎症的身体状态,此类状态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1].故在临床上积极控制炎症反应和抑制氧化应激可能是降低CRF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和致死率的一个有效途径.1 氧化应激、微炎症状态的概念氧化应激(oxidativc strcss,OS)状态是指机体活性氧的生成增加或/和机体清除活性氧的能力降低,导致活性氧的生成和清除失衡,过量的活性氧引起机体分子、细胞的损害.近年来的研究[2]表明氧化应激可能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慢性炎症状态、贫血、透析相关性淀粉样变、心血管并发症有关.患者处于微炎症状态情况下其身体是在免疫复合物、补体、化学物质、内毒素、微生物等因素的刺激之下,患者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1(IL-1)、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等因子大量释放而出现炎症表现[2].

    作者:毛景丽;武春燕;薛蕾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冠心病患者血清PA和hs-CRP水平变化意义分析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的血清PA和hs-CRP变化,并分析该变化情况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54例患者依照类型不同将其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简称AMI组)(n=18)、稳定型心绞痛组(简称SAP组)(n=18)、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n=18),同时选择同时期18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进行研究;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PA和hs-CRP;对比分析4组患者的血清PA和hs-CRP水平差异.结果 患者血清PA浓度为SAP组<UAP组<AMI组,3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清hs-CRP浓度为SAP组>UAP组>AMI组,3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冠心病患者的血清PA浓度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冠心病患者的血清hs-CRP浓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终得知冠心病患者血清PA和hs-CRP浓度变化呈负相关关系(r=-0.62,P<0.05).结论 血清PA和hs-CRP浓度的变化情况是预测和评价冠心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检测指标,建议对这两项指标进行动态监测.

    作者:赵金栓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38例彩超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资料分析

    目的 探讨超声在产前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技术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进行筛查.结果 38例经活产新生儿检查和引产胎儿尸检结果证实,均有不同程度的先天性心脏病.结论 采用彩色超声和多普勒技术进行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能及时发现诊断疾病,是预防和控制先天性心脏病的有效途径.

    作者:于秀云 刊期: 2012年第12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