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

李英顺

关键词:围手术期, 健康指导
摘要:外科手术可给患者的心理、生理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部分患者术后有留下后遗症的可能.在围手术期内做好健康教育,指导患者正确面对和适应手术,对增强其手术信心,减轻手术痛苦和焦虑,达到尽早康复和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儿科药物配制的护理措施

    护士是临床护理过程中药物治疗的直接执行者和实施者,由于儿童患者群体本身及儿童疾病具有特殊性,儿童患者的药物治疗与成人相比,在用药量、药物配伍上等都具有复杂性.例如,儿童用药量通常于其年龄、身高、体重等要素密切相关,但临床操作上,由于每种需溶解药物的溶媒量具有差异性,且操作上缺乏科学统一的标准,常常会使临床药液抽取上缺乏精准度.针对此问题,为提高儿科用药精准度、科学性与规范性,我院近年来通过对门诊儿童患者用药进行系统调查和分析,制订了相应的需溶解药物配制标准,现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如下报道.1 儿科用药现状调查

    作者:吴铁威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全口覆盖义齿改良修复的临床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全口覆盖义齿改良修复法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从而寻找全口覆盖义齿的佳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09年3月临床上认为有残根残冠的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期的30例老年患者作为对照,改良组行全口覆盖义齿改良修复技术,对照组行常规的义齿修复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1年后、3年后牙槽嵴的吸收程度.结果 改良修复组牙槽嵴吸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口覆盖义齿改良修复法优于传统的义齿修复,其牙槽嵴吸收情况明显较好,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郑显峰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糖尿病肾病的病因与预防

    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系统疾病,是内分泌紊乱导致.之所以难治是因为多种疾病都能使内发泌紊乱,造成胰腺功能下降,胰岛素分泌减少,血糖升高.而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死亡原因.随着糖尿病治疗的不断改进,死于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者已大为减少,患者的生命明显地延长,然而糖尿病的各种慢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却明显增高.1 糖尿病肾病的病因1.1 糖代谢紊乱高血糖是导致糖尿病肾病的主要因素.葡萄糖能与蛋白质发生非酶糖基化反应生成糖基化终末产物,刺激肾小球细胞合成细胞外基质,导致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及系膜基质增宽.葡萄糖还能在醛糖还原酶作用下,通过多元醇代谢途径转换成山梨醇大量蓄积胞内,致使胞内高渗环境破坏肾细胞.

    作者:李淑兰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38例彩超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资料分析

    目的 探讨超声在产前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技术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进行筛查.结果 38例经活产新生儿检查和引产胎儿尸检结果证实,均有不同程度的先天性心脏病.结论 采用彩色超声和多普勒技术进行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能及时发现诊断疾病,是预防和控制先天性心脏病的有效途径.

    作者:于秀云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2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临床治疗

    目的 观察和比较综合疗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 门诊收治RA患者52例,随机分两组:治疗组,用治疗RA的院内中药秘方联合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美洛昔康分散片、甲氨蝶呤治疗;对照组,用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美洛昔康分散片、甲氨蝶呤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15%,对照组为80.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治疗RA能明显改善RA患者的症状,减轻其不良反应,明显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韩春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内科护理沟通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目的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内科护理沟通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提升内科护理沟通水平的策略方法.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统计,也就是向患者发放有关内科护理沟通的问卷,然后对问卷进行统计,根据原因找出解决对策.结果 对问卷进行分析后得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找到了有利的解决方法,通过实践证明,合理的解决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论 作为内科护理人员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服务,多和患者进行沟通,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服务质量和自身素质,以此来找出更好的应对措施来解决内科护理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作者:周美荣;王伟芹;田丽霞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替比夫定与拉米夫定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替比夫定与拉米夫定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1年2月治疗的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72例分为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36).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替比夫定,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拉米夫定,疗程均为48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24周、48周的肝功能指标ALT、TBIL、ALB和血清HBV DNA水平变化,比较治疗48周时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和HBeAg转阴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24周、48周肝功能及血清HBV DNA水平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治疗24周、48周ALT、TBIL和血清HBV DNA水平比对照组下降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24周、48周AL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时观察组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和HBeAg转阴率比对照组高,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比夫定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可有效抑制患者体内病毒复制,明显改善肝功能,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龙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手外科病人的护理体会

    手具有复杂,精细,灵巧的功能,是人类生活劳动的重要运动器官,手外伤一般不会危及生命,但由于解剖复杂,治疗护理不当容易遗留手的功能障碍,将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和劳动.

    作者:张映萍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

    目的 探讨产科病房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方法 对我院2009年3月至2011年4月产科病房护患矛盾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产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结果 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不断查找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探索出了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结论 加强产科护理安全的护理管理,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了医疗纠纷.

    作者:胡海梅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输血路径在临床输血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对输血路径的临床护理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以我院自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消化科、肾内科接收的228需要输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他们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14人,对照组114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输血流程操作,观察组采用输血路径操作.对两组护士的输血方面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失误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的护士在输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患者满意度方面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失误发生率比对照组有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输血路径在临床的输血护理中具有规范操作流程,强化相关知识,降低失误发生率,提高护理的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作用.

    作者:于波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门诊西药房调剂差错分析及对策探讨

    目的 对我院门诊西药房调剂差错情况及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防止差错的对策,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方法 对我院2011年9月-2012年9月门诊西药房出现的差错情况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共出现差错204起,差错率为1.76%;分别为药品摆放差错118起,占57.84%;处方书写差错或无法分辨31起,占15.20%;药品摆放差错26起,占12.75%;用法交待不清7起,占3.43%;药品配伍差错22起,占10.78%;其他差错19起,占9.31%.结论 门诊西药房调剂差错中绝大部分是人为差错,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加强西药房各细节的管理,是降低医院门诊西药房药品差错发生率的关键.

    作者:赵兰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激素替代疗法在男科临床上的应用

    临床上应用的激素替代疗法多应用安特尔药物进行治疗,笔者1990年起开始应用此药物治疗男科疾病,此种治疗措施对雄激素缺乏、更年期综合症等男性疾病有很好的疗效.高龄患者因年龄原因其激素水平随年龄而出现降低的表现,从而发生疾病,给予患者应用此治疗措施可改善患者体内激素缺乏的情况,从而改善患者的疾病.之后笔者又将此治疗措施应用在慢性前列腺炎、男性不育、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等疾病的治疗上,给予患者试用十一酸睾丸酮进行治疗,试验结果显示此治疗措施效果理想,明显高于其他治疗措施.1 对于不育症的治疗分析

    作者:阿不来提;吐逊艾力;白迎堂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浅谈宫颈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案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各样的疾病都在困扰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尤其是女性,由于很多因素会导致各种妇科疾病的产生,然而,在妇科疾病症状中宫颈炎就是主要、常见的妇科病症之一,也就是说,宫颈是女人重要的器官,而宫颈也是容易出问题的,一旦感染病菌,不仅给女性带来难以启齿的身体上的不适外,还影响着夫妻之间的正常生活、工作,因此,本文阐述了关于对宫颈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案进行探讨,仅供参考.

    作者:张春瓶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ICU采用持续性人文关怀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 对ICU患者采用持续性人文关怀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对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在我院ICU治疗患者中的162例,随机分为两组,甲组患者82例,采用常规性护理措施;乙组患者80例,采用常规性护理联合持续性人文关怀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乙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能力等评价显著优越于甲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在ICU中进行治疗的患者采用持续性人文关怀护理,能有效的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能力和护理质量,增加护理满意度,适宜广泛应用于ICU中护理干预.

    作者:姚磊;刘青萍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干扰素联合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在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疗效

    目的 分析与探讨干扰素联合宫颈环形电切术对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期间收治的通过细胞学、宫颈刮片、阴道镜活检明确为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患者共40例,随机将其分为2组,观察组给予其干扰素联合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宫颈环形电切术,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半年以及12个月时的病灶活检结果、TCT检查结果、疗效.结果 40例患者在为期1年的随访中均未发生复发,观察组术后6个月TCT检查显示2例异常,活检显示18例阴性,术后1年治愈率为100.0%.对照组术后6个月TCT检查显示10例异常,活检显示10例阴性,术后1年12例治愈,8例TCT检查异常但治疗有效.对比两组疗效,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采用干扰素联合宫颈环形电切术对于宫颈上皮内瘤变有双重功效,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一次性治愈率,为患者的生活带来福音.

    作者:王敏;陈婷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当代药剂学的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药剂学事业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药剂学,指的是研究药物配制的相关理论、生产技术以及对于质量控制等相关内容的综合性应用的技术学科.由于方剂调配和制剂制备的原理和技术操作基本相同,因此,将两部分合在一起论述的学科,被称之为药剂学.药剂学的基本任务指的是研究将药物制成合适的剂型,保证以优良质量的制剂来满足社会医疗卫生工作的需要.现代药剂学已经有了很大规模的发展,其中包括了物理药剂学和生物药剂学等.

    作者:于春玲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新生儿黄疸合并胆红素脑病的预防护理措施分析

    目的 对新生儿黄疸合并胆红素脑病的预防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随机抽取在2010年1月-2012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病例68例,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预防胆红素脑病的护理干预.而后对这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儿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该组患儿的其他合并症的发生率同样较对照组低,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新生黄疸患儿实施合理的护理干预能够对并发胆红素脑病进行有效的预防,值得临床给予关注.

    作者:王威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腹腔镜与开腹远端胃癌根治术近期疗效对比

    目的 通过对比腹腔镜与开腹远端胃癌根治术的近期疗效,探讨研究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可行性、根治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2年03月-2012年08月在我院行胃癌根治术患者30例,其中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实验组)12例,开腹远端胃癌根治术(对照组)18例,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与并发症.结果 实验组手术时间稍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相似(P>0.05);但实验组患者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结论 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与传统的开腹远端胃癌根治术有相同的疗效,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小、恢复快、根治性好、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达热拜·热达提;王海江;尹东;孟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野生菌中毒的急救护理

    目的 探讨总结野生菌中毒的急救护理.方法 采用催吐、洗胃、导泻清除毒物,建立静脉输液通路、利尿促进毒物的排泄,纠正胆碱能神经中毒征象.结果 本组28例患者经排毒、解毒等积极治疗及护理26例治愈出院2例死亡.结论 野生菌中毒后早诊断、早治疗、精心护理对疾病的康复至关重要.

    作者:黄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头孢类菌素不合理应用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临床头孢类菌素不合理应用的原因,为加强临床头孢类菌素等抗菌类药物使用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分析2009年3月-2011年10月间因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而出现不良反应的病历或处方资料.结果 1468例样本有152例为头孢菌素药物不合理使用所在,占全部样本的10.3%.在不合理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表现形式上,抑菌药与杀菌药配伍使用占13%,无感染指征使用头孢菌素占37%;挑选对原菌不敏感的头孢菌素药物21%;给药剂量不合理13%;给药间隔、时间不合理9%;药物毒性增加5%;对毒副作用不了解2%.结论 重点加强对医师和药剂师等关于抗菌药物知识培训,增加使用抗菌药物后不良反应和细菌耐药性监测,以避免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合理使用.

    作者:肖建锋 刊期: 2012年第12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