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佩;丁念
目的:观察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方法,选择9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采用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对照组38例,口服孕三烯酮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15%,对照组为76.3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桂枝茯苓汤加成寒软坚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有较好疗效.
作者:魏绪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针对胃脘痛病证,参考中医经典理论,结合临床经验,根据脏腑相关学说及整体观理论,从病在胃而不止于胃;疏肝须避过于刚燥;疏肝勿忘肃肺;健脾养胃不宜太过温补滋腻;温补中焦还应补肾;久病入络,行气还应活血等6个方面阐述了治疗胃脘痛应注意的几个要点,旨在为提高治疗胃脘痛的疗效提供参考.
作者:李时明;赵振局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对双氯芬酸钠治疗膝骨性关节炎(OA)疗效及对关节液基质金属蛋白酶(MMP)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OA患者13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8例.对照组采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9%,高于对照组85.29% (P<0.05).治疗组治疗后MMP-13、9、3水平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结论:独活寄生汤能提高双氯芬酸钠治疗OA患者的临床疗效,有效降低关节液MMP水平.
作者:谭锐泉;余阗;孙淑芬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调和阴阳法针药并用治疗心肾不交型不寐的临床疗效.方法:6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1例.治疗组予调和阴阳法中药安神汤口服,并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片口服,两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积分评分,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3%与对照组76-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调和阴阳法针药并用治疗心肾不交型不寐疗效肯定,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李佩;丁念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悬吊针配合放血疗法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确诊的顽固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人采用悬吊针配合放血疗法;对照组31人采用常规针刺疗法.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与总有效率分别为43.75%和96.87%,对照组分别为25.81%和67.74%,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悬吊针配合穴位放血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较好.
作者:郝宏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吴某,女,59岁,2012年10月23初诊.双下肢麻木无力1个半月.患者于2012年9月初,因受凉后出现右下肢疼痛,约半分钟症状可自行缓解,给予静点神经妥乐平治疗,输液第5天,患者右下肢疼痛未再发作,自觉双下肢无力,输液1周后患者于某总医院复诊.查胸椎MR:胸2~胸8椎体水平脊髓内异常信号,考虑炎性脱髓鞘病变,予住院治疗,住院后第二天患者双下肢瘫痪无知觉,给予营养神经、改善循环以及针灸、理疗、运动疗法,并予泼尼松激素治疗,由入院时45mg现已减至30 mg,经治病情较前好转,遗留双下肢无力,为进一步治疗收入院.现症:神清,精神可,语言清晰流利,双下肢麻木无力、不能行走,脐以下无知觉,纳可,寐安,小便调,大便2~3天一行.查体:神志清楚,精神可,面色正常,双侧上肢肌力5级,左下肢肌力1级、右下肢肌力2级,双侧巴宾斯基征(+),舌红、苔黄腻,脉弦细.西医诊断:急性脊髓炎;中医诊断:痿证,湿热下注证.以醒脑开窍,疏通经络,清热利湿为治疗原则.针刺取穴:内关、委中、三阴交、环跳、足三里、阳陵泉、大椎、曲池、双下肢阳明经排刺、腰夹脊.操作方法:内关直刺1.5寸,施捻转提插复试泻法1min;委中穴采取仰卧位直腿抬高取穴,进针1寸,提插泻法,使下肢抽动3次;三阴交沿胫骨后缘与皮肤呈45°角,进针1~1.5寸,提插补法,使下肢抽动3次;环跳直刺2~3寸,强刺激使针感到底足跟;余穴采用常规刺法,留针30 min,1次/天.经治1周,患者左下肢可在床上平移,右下肢可稍抬离床面,小腹下无知觉;治疗2周,患者左下肢可稍抬离床面,右下肢可抬离床面并可保持20 s,双下肢有轻度知觉.
作者:刘媛 刊期: 2017年第08期
诊治疑难重症是中医临床工作的难点之一.由于疑难重症的复杂性与严重性,临床难以有现成的方案可以使用,这需要临床医师有较好的诊疗思路,才能处理好.现结合临床验案将笔者使用三定法诊治疑难重症患者的点滴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王继荣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观察降脂灵冲剂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应用降脂灵冲剂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西医治疗;疗程均为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血脂相关指标、以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的差异.结果:临床疗效对比,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66.67%,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检出值分别为(1.5±0.2) mmol/L、(5.3±0.5) mmol/L、(1.5±0.3)mmol/L,对照组分别为(3.1±0.3) mmol/L、(7.2±0.6)mmol/L、(0.9±0.1)mmol/L,两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降脂灵冲剂治疗脂肪肝临床疗效确切,优于常规西药治疗.
作者:黄向春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原发性综合征(PNS)“微炎症”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芥素-6(IL-6)水平含量的影响.方法:选45例PN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2和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血必净注射液静滴,10天为1疗程.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证候疗效及血清hs-CRP、IL-6含量水平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63%,治疗组为91.30% (P <0.01).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IL-6含量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血清hs-CRP、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能有效改善PNS患者“微炎症”状态.
作者:孙响波;于妮娜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观察火针配合中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取116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8例,治疗组予火针配合中药治疗,对照组予以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局部外用,均14天为1疗程,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8.3%,对照组有效率68.9%,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配合中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与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相比,疗效及复发率均明显优于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局部外用.
作者:李禄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后脑积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4例脑出血后脑积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减中西医结合治疗;疗程均为3周,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后脑积水疗效优于单纯西药常规治疗.
作者:王栓伟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老年永久性房颤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凝血、心超、血脂等客观指标之间的关联性,为老年房颤辨证分型客观化提供依据.方法:将我院住院的145例老年永久性房颤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心阳虚衰证、气阴两虚证、心肾阳虚证、心脉瘀阻证、痰浊阻滞证五种证型.观察不同证型患者的血脂、凝血功能、心脏超声波检测指标,分析各证型与客观化指标之间的联系及证候特点.结果:145例老年房颤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按比例大小依次为心阳虚衰证、气阴两虚证、心脉瘀阻证、痰浊阻滞证,心肾阳虚证.心阳虚衰证的左心房内径、左室舒张期内径、左室收缩期内径增大,与其它4组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阳虚衰证组的EF值、FS值较其他各组减低,与气阴两虚组及痰浊阻滞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脉瘀阻证的DDT有升高,与其它各证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浊阻滞证的TG、CH、LDL有升高,与其他各证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永久性房颤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以本虚为主,心阳虚衰证较常见,心阳虚衰证多伴有左房内径增大,左室射血分数减低,心功能低下等表现,痰浊阻滞证多伴有血脂代谢方面的异常,心脉瘀阻证患者体内多呈高凝状态,老年永久性房颤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客观化指标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
作者:王芳芳;王忠成;顾驾云;刘培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观察益气祛瘀汤配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择82例冠心痛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益气祛痰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冠心痛心绞痛治疗总有效率为92.68%,显著高于对照组(75.61%),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63%)与对照组(19.51%)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采用益气祛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效果良好,抗心绞痛效果较佳.
作者:燕飞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对腰痛片制剂中的杜仲叶的有效成分进行考察.方法:采用HPLC法,C18柱,甲醇—0.1%磷酸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37 nm,柱温室温.结果:京尼平苷酸在0.019 ~0.950 μg范围内、栀子苷在0.0445 ~2.225 μg范围内、绿原酸在0.014~0.700μg范围内线性良好,上述三个成分在46小时内稳定性好.189批次腰痛片中京尼平苷酸介于0.02~0.14 mg/片之间;京尼平苷介于0.05~0.33 mg/片之间;绿原酸介于介于0.03 ~0.58 mg/片之间.结论:杜仲叶中主要为京尼平苷酸、京尼平苷(栀子苷)及绿原酸,桃叶珊瑚苷和松脂醇二葡萄糖苷量很少.
作者:连云岚;杜娟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地黄饮子加减改善阿尔茨海默病伴发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56例阿尔茨海默病伴发抑郁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予地黄饮子加减治疗),对照组26例(予舍曲林治疗).均10天为1个疗程,连用6个疗程.采用HAMD量表(Hamilton抑郁量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4、6个疗程后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地黄饮子加减治疗2个疗程后,HAMD评分有所降低(P<0.05),4个疗程及6个疗程后,HAMD评分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同期比较,HAMD评分降低明显(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黄饮子加减对于改善阿尔茨海默病伴发抑郁疗效显著,优于舍曲林治疗.
作者:左琴晶 刊期: 2017年第08期
六君子汤由人参、茯苓、白术、半夏、陈皮、炙甘草组成,源自于《医学正传》,具有燥湿化痰、益气健脾之功,临床多用于治疗脾胃气虚兼痰湿证.在六君子汤基础之上加银柴胡、台乌、白芍即为银台芍六君汤,该方曾被杜光明主任医师用于脾虚泄泻、气虚发热之证,后备受云南四大名医之一的儿科名家康诚之先生所推崇,广泛运用于儿科临床.明代大家万全提出小儿生理特点为“三不足、二有余”,即肺脾不足、肾常虚、心肝有余.导师张云洲教授在康老基础上遵从小儿生理特点,运用银台芍六君汤加减治疗小儿疾病,临床疗效颇佳,兹举例如下.
作者:刘如鹏;唐香倩;唐明珠;张云洲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比较回医烙灸联合玻璃酸钠与单纯用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寒湿证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膝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每周1次),治疗组同时给予烙灸治疗,每周2次,取穴膝眼、梁丘、阳陵泉、血海、阿是穴、大杼、腰阳关.两组均5周为1疗程.在治疗前和治疗5周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VAS)、Lysholm's膝关节评分量表对治疗前后进行评分,并统计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Lysholm's膝关节评分较治疗前存在明显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Lysholm'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0%(38/4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7.5%(31/40),两者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回医烙灸联合玻璃酸钠较单纯用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寒湿证膝骨性关节炎更有效.
作者:张瑜;冶尕西;关淑婷;王顺吉;任文静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比较巨刺法与常规西药疗法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予相同基础用药,治疗组取双侧风池、健侧攒竹、睛明、四白、上关、下关、耳门、听宫、颊车透地仓、合谷、阳陵泉,每周7次,治疗4周.应用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系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均能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78% (P <0.05);第14天治疗组H-B评分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8天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巨刺法能加速急性期周围性面瘫面神经功能恢复,疗效优于对照组.
作者:李志云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四妙散合黄连解毒汤加减治疗进肛周脓肿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例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治疗组术后第2天开始于换药前用四妙散合黄连解毒汤熏洗创面,对照组采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熏洗创面,观察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腐肉脱落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四妙散合黄连解毒汤熏洗能明显促进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缩短愈合时间.
作者:刘健;温世华;王丽丽;刘秀妃 刊期: 2017年第08期
姜树民教授为辽宁省名中医、辽宁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曾先后师从于国医大师李玉奇、周学文教授.行医30余载,勤求古训,博采众长,汇通中西,尤善治疗脾胃病.现将姜树民教授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的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戚运 刊期: 201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