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生命质量的评价及其在脑卒中的应用

王娟;刘健;樊小农

关键词:生命质量, 量表, 脑卒中
摘要:生命质量(quality of life,QOL)对于脑卒中患者终结局有重要意义,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及家庭问题.近年来,中医将生命质量概念、量表与研究方法等引入临床研究中,评价对慢性难治性疾病的生命质量影响,以评价其临床疗效.目前已报道的评价生命质鼍的量表有数百种,其适宜的对象、范围和特点各异.我们根据量表应用的范围和内容的不同,将可以用于脑卒中的量表划分为普通生命质量量表和脑卒中专用生命质量量表,现将常用量表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山西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马云枝运用补阳还五汤治疗慢性头晕经验

    马云枝教授系河南省名老中医,主任医师,兼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业医30余载,长期从事脑血管疾病的诊疗工作.笔者有幸师从马云枝教授,兹将吾师多年来临证运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慢性头晕经验介绍于同仁,以解广大患者之苦.

    作者:任应国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眩晕临床观察

    2008年7月至2009年5月,笔者采用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眩晕48例,收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选取48例本病患者,其中男18例,女30例;年龄56~78岁;病程短1个月,长20年.多数曾经西医治疗效果不佳.

    作者:梁永凯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升清降浊法治疗小儿习惯性便秘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升清降浊法治疗小儿习惯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便秘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用中药治疗;对照组50例口服西沙必利治疗.服药20天后观察治疗效果及其症状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中治愈24例,好转22例,未愈4例,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中治愈12例,好转24例,未愈14例,总有效率为7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运用中药升清降浊法治疗小儿习惯性便秘疗效较好.

    作者:姚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针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DM)是中老年人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又是糖尿病主要慢性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糖尿病人的生活质量.2009年9月至11月,运用针药结合治疗DPN4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旭颖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生命质量的评价及其在脑卒中的应用

    生命质量(quality of life,QOL)对于脑卒中患者终结局有重要意义,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及家庭问题.近年来,中医将生命质量概念、量表与研究方法等引入临床研究中,评价对慢性难治性疾病的生命质量影响,以评价其临床疗效.目前已报道的评价生命质鼍的量表有数百种,其适宜的对象、范围和特点各异.我们根据量表应用的范围和内容的不同,将可以用于脑卒中的量表划分为普通生命质量量表和脑卒中专用生命质量量表,现将常用量表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王娟;刘健;樊小农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降逆和胃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验案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由于从胆囊排入十二指肠的胆汁和其它肠液混合,逆流至胃,刺激胃黏膜,从而产生的胃黏膜的炎症性病变.其病因主要为手术后幽门缺失,以及幽门功能失常和慢性胆道疾病等.笔者以疏肝利胆、降逆和胃为主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举例如下.

    作者:赵宏斌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定点旋扳复位法治疗腰椎后关节紊乱症450例

    目的:观察定点旋扳复位法治疗腰椎后关节紊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该症患者450例,采用定点旋扳复位法治疗,每日1次,1周为1疗程,治疗1~2疗程观察疗效.结果:痊愈387例,好转63例,总有效率为100%(95%CI=98.7%~100%).结论:定点旋扳复位法治疗腰椎后关节紊乱症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张国忠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扶正消瘿法治疗桥本氏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医扶正消瘿法治疗桥本氏病的疗效.方法:采用扶正消瘿法治疗桥本氏病40例.结果:40例中,临床治愈6例,显效24例,好转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结论:扶正消瘿法治疗桥本氏病可有效缓解症状,收到较好疗效.

    作者:彭勃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痰瘀通胶囊的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对痰瘀通胶囊进行小鼠灌胃造成的急性毒性试验,观察其安全性,进一步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给予小鼠灌胃痰瘀通胶囊,通过预实验测定半数致死量(LD50),并据此测定大耐受量(MTD).结果:LD50未测出,小鼠1日大给药量3.84 g,相当于成人临床日用量的249倍.结论:痰瘀通胶囊毒性较低,在规定剂量下服用是安全可靠的.

    作者:叶勇;杨自生;朱孟祺;王洁;萧嘉玲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腹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0例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骨质退行性病变,又称颈椎骨质增生或颈椎综合症.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发病率较高的一型,约占60%~70%,多见于中老年人,近年来有年轻化的趋势.2008年2月至2009年6月,笔者运用腹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赵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门湿疹临床观察

    自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科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方法治疗肛门湿疹23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松林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周维顺防治肿瘤放疗毒副反应经验举隅

    放射治疗是当今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放疗在抑制或杀伤癌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细胞同样有毒害作用,给患者增加了痛苦,降低了生存质量.周维顺教授为博士研究生导师、浙江省名中医、国家中西医结合肿瘤重点诊疗中心副主任,他潜心于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放疗毒副反应的研究已有多年,疗效满意.笔者有幸从师学习,受益良多,现将其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高攀;吴雪燕;张美花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穴位埋线配合凉血消银丸治疗血热型寻常银屑病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配合凉血消银丸治疗血热型寻常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穴位埋线配合凉血消银丸治疗血热型寻常银屑病100例.结果:治愈28例,显效46例,有效12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90.53%.结论:本疗法对血热型寻常银屑病疗效显著,治疗安全.

    作者:杜桂营;李凤仙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手指滑膜囊肿治验1例

    聂某某,女,66岁,2009年4月21日初诊.1 年前患者无意间发现右手无名指远端指间关节背侧有一绿豆大小的半透明水疱样囊肿,质地较硬,推之不移,无明显不适.半年前,囊肿渐大,有触痛,指关节活动受限.遂至当地医院就诊,给予激光烧灼术治疗(具体不详),病理报告示滑膜囊肿,术后复发.5月前,患者再次于该院行激光烧灼治疗.3月前再次复发至玉米粒大小,曾用紫金锭外敷无效.

    作者:黄丽敏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糖尿病性胃轻瘫中医研究进展

    自1958年Kassander首次提出糖尿病胃轻瘫(DGP)概念以来,DGP患者的数量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上升而增多,大约50%以上糖尿病患者伴有DGP[1],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导致血糖波动,并且加速病情恶化.目前,西医主要以红霉素以及西沙必利、莫沙必利、吗丁啉等具促胃动力作用的药物治疗,但临床存在疗效较低、停药易复发且具有一定副作用等缺陷.近年来,中医药对DGP的研究和治疗上已显示出一定的优势,综述如下.

    作者:胡方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醒脑再造胶囊配合针刺治疗中风语言不利50例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中风语言不利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醒脑开窍针法针刺并口服醒脑再造胶囊,治疗中风语言不利50例.疗程30日.结果:痊愈7例,好转34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100%.结论:醒脑再造胶囊配合针灸治疗中风病语言不利能有效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且未见明显毒副作用.

    作者:赵瑞华;张晋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心肾相交理论内涵及临床应用

    心肾相交是中医学解释心肾之间生理关系的一个重要概念,交通心肾是临床治疗的一种重要方法.心肾相交的含义实际上是指心(火)与肾(水)两脏互相制约平衡的一种生理状态,从发生学的角度解释心肾交通的理论渊源及其发展脉络,论述了现代医学对心肾关系的认识,并且阐明心肾交通理论及其在现代临证方药运用中的指导作用.

    作者:李欧;孙兰军;赵英强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颈夹脊穴位注射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颈夹脊穴位注射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35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颈夹脊穴穴位注射当归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钠静滴治疗,14天为1疗程.结果:35例患者中,临床治愈23例,显效7例,好转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3%.结论:颈夹脊穴位注射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明显消除临床症状,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提高生活和工作质量.

    作者:胡良先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润肠汤配合耳针及腹部按摩治疗习惯性便秘

    目的:观察润肠汤配合耳针及腹部按摩治疗习惯性便秘的疗效.方法:采用润肠汤配合耳针及腹部按摩治疗习惯性便秘56例,疗程3个月.结果:本组56例,显效28例,有效19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3.9%.结论:中药配合耳针按摩治疗习惯性便秘疗效稳定,无副作用.

    作者:王翠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中风病急性期治法探究

    中风病急性期,痰浊内闭是其主要病机,腑实不通是加重的重要条件,瘀毒互结是神昏关键所在.结合临床实践体会,提出涤痰泻浊,开闭解郁;通腑急下,祛邪安神;祛瘀逐毒,开窍醒神的治疗思路.实践证明,将通腑法贯穿在各个治疗环节中,可收到较好疗效.

    作者:牛豫洁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山西中医杂志

山西中医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山西省中医药学会 山西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