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直肠滴入治疗溃疡性直肠炎临床疗效观察

冯斌

关键词:溃疡性直肠炎, 中药直肠滴入, 临床疗效, 症状改善时间
摘要:目的 观察中药直肠滴入治疗溃疡性直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02例溃疡性直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观察组采用中药直肠滴入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溃疡性直肠炎患者的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直肠滴入治疗溃疡性直肠炎患者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内科危重病患者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特征及防治探讨

    目的 探讨内科危重病患者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特征及防治.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7年9月诊治的40例各种危重病合并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实际病情积极治疗原发病和消除应激因素;禁食或胃肠减压;静脉应用质子泵抑制剂;8.0%去甲肾上腺素胃管注入;必要时加用生长抑素;血压低于90/60 mm Hg、血红蛋白低于70 g/L给予输血治疗.结果32例(80.00%)应激性溃疡消化道出血患者通过上述内科保守治疗得到控制,6例(15.00%)患者因原发病及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2例(5.00%)因消化道出血死亡.结论 危重病患者是应激性溃疡出血的高发群体,具有临床症状不典型、影响因素复杂、预后不良的特征,要积极预防,密切观察,早期治疗.

    作者:沈健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不同降糖方式对伴高血糖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作用探讨

    目的 探讨不同降糖方式对伴高血糖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伴高血糖急性脑卒中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常规组.2组患者均行常规脑卒中治疗,常规组采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血糖控制治疗方式.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状况.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血糖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各时间段的血糖值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血糖控制方法能够更好地控制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血糖,整体疗效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新生;蔡选琨;钟露华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肺炎支原体检测中的比较分析

    目的 探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肺炎支原体中的检测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650例,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均采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比较不同方法的检测效果.结果 650例患者终均得到确诊,89例患者检测出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检测率为13.69%.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gM抗体阳性,检出率为13.54%,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gM抗体阳性检出率为13.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用于肺炎支原体检测中各有优缺点,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医院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作者:叶仁清;阮琳玲;欧双余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肾上腺肿瘤患者23例CT征象分析

    目的 总结肾上腺肿瘤的CT影像特征,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我院2013年1月—2017年1月经病理证实的23例肾上腺肿瘤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探讨其诊断价值.结果 23例患者中肾上腺腺瘤12例,嗜铬细胞瘤5例,髓样脂肪瘤2例,节细胞神经瘤1例,皮质腺癌1例,转移瘤2例;通过大小、形态、分界、强化特点等可对肿瘤类型及性质进行初步确定.结论 不同病理类型肾上腺肿瘤的CT征象各具其特征,需结合临床及生化检验结果综合判断,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作者:牛永富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究无创呼吸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4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对比2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及血气指标.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大呼气流量等肺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H值、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和血氧饱和度等血气指标也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创呼吸机可以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肺功能,其所带来的影响非常积极.

    作者:汪才平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瘤内切瘤术治疗颅内巨大肿瘤的临床效果探讨

    目的 探讨瘤内切瘤术治疗颅内巨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7年6月收治的64例颅内巨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常规组(传统肿瘤开颅切除术)和参照组(瘤内切瘤术).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参照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13%,明显低于对常规组的18.78%(P<0.05).结论 与传统肿瘤开颅切除术相比,采用瘤内切瘤术对颅内巨大肿瘤患者进行治疗,可在减少术中出血量与手术耗时的同时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优化临床疗效和提高预后效果,值得借鉴.

    作者:王晶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针灸配合手法与口服西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针灸配合手法与口服西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间收治的8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依据临床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取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针灸配合手法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5%,较之对照组的81.8%明显提高(P<0.05).结论 在常规西医药治疗的基础上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加以针灸以及手法治疗,可有效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促使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作者:朱丽莎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11例临床病理观察

    目的 探讨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SBT)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形态学特征.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为44岁(20岁~59岁),其中8例为经典型SBT,另3例为微乳头型SBT,3例微乳头变异型SBT均累及双侧卵巢,并呈外生性生长.临床表现特征:1例伴上皮性非浸润性种植,另1例伴微浸润.结论 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的病理形态学、腹膜种植、微浸润以及淋巴结累及等情况需详尽了解,积累经验,以期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及患者.

    作者:程红;张帆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山西省饮水型氟中毒病区改水降氟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氟中毒病区经过多年改水降氟后的防治效果,为今后防治工作提供可信的依据.方法 选择实施改水多年的饮水型氟中毒历史重病区县盐湖区开展调查,按照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调查点,对每个调查点8岁~12岁儿童的氟斑牙及成人重度氟骨症患者患病情况进行调查,儿童氟斑牙检查采用氟斑牙诊断(WS/T 208-2011),重度氟骨症患者检查按照氟骨症临床诊断标准(WS 192-2008)进行,水氟、尿氟含量分析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结果 饮水型氟中毒病区采取改水降氟防治措施多年后,各类病区的水氟含量与改水前相比均明显下降(P<0.01),但部分病区水氟含量超过了国家控制标准.各类病区中儿童氟斑牙检出率均在40%以上,接近中等流行强度,调查未发现重度氟骨症患者.与改水前相比病情明显好转,尤其是重病区控制水平大部分已达到轻病区水平,检出率随病区严重程度增加而增高,中、重病区防治措施难度要大于轻病区.结论 改水降氟是饮水型氟中毒病区的有效防治措施,今后在加大改水力度的同时,更重要是严把改水工程质量和管理,加强监测,提高防治效果.

    作者:李军;吴赵明;李鹏飞;荆玉兰;武敏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肝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肝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80例初诊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分裂症组)和80例健康体检人员(健康组)实施研究,对所有人员均实施1年随访,精神分裂症组患者均实施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所有研究对象均在入院检查时、随访6个月、随访1年时间点行肝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分析2组的检测结果.结果 精神分裂症组患者随访6个月、随访1年后肝实质不均匀、脂肪肝发生率与健康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80例精神分裂症组患者中单一用药48例,联合用药32例.精神分裂症组单一用药患者随访6个月、随访1年后肝实质不均匀、脂肪肝发生率与联合用药患者相比明显较低(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肝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显著,可推广运用.

    作者:伊慧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腺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 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腺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02例甲状腺疾病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情况,患者经病理检查结果证实结节性甲状腺肿58例、 甲状腺腺瘤44例,对比其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特点.结果 2组在结节大小、内部回声类型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节数量、包膜、晕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甲状腺腺瘤患者内部及周边血流分布均较结节性甲状腺肿丰富,差异显著(P<0.01);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结节周边血流Vmax、RI显著低于甲状腺腺瘤患者(P<0.01),2组Vmin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腺瘤的二维超声和血流情况各有其特征,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二者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侯改红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对比

    目的 比较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79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观察两种检查方法心律失常诊断结果.结果 与常规心电图心律失常总检出率(25.32%)对比,动态心电图检测总检出率(100%)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对房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二三联律及短阵室上速等检出率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效果优于常规心电图,对患者诊断、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应兰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不同术式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不同术式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102例分为2组,所有患者均给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其中试验组加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常规组加用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对比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69%,明显低于常规组的37.25%(P<0.05);2组术后眼压与视力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采取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治疗效果良好,安全性较高,值得采纳.

    作者:刘丽敏;祖媛媛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大骨瓣减压及小骨窗开颅骨瓣复位治疗高血压性幕上脑出血的疗效比较

    目的 研究高血压性幕上脑出血患者行大骨瓣减压及小骨窗开颅骨瓣复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高血压性幕上脑出血患者100例,依据手术术式分为2组,观察组接受大骨瓣减压治疗,对照组接受小骨窗开颅骨瓣复位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1周GCS评分为(13.69±2.02)分,对照组(10.85±1.87)分;观察组术后1周治疗有效率为78%,对照组为58%;观察组术后3个月ADL评分为(79.58±6.69)分,对照组(64.48±6.28)分;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低于对照组的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骨瓣减压术式治疗高血压性幕上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要优于小骨窗开颅骨瓣复位,尤其适用于重症脑出血患者,更有推广价值.

    作者:夏永利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实施呼吸机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采用呼吸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呼吸机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早期呼吸机治疗措施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呼吸机使用时间和ICU病房治疗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2组患者的血气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采用早期呼吸机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生存率,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及早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祯祥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和静吸复合麻醉用于小儿脑瘫手术的对比分析

    目的 对比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和静吸复合麻醉用于小儿脑瘫手术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瘫患儿70例,依据手术麻醉方式不同分为七氟醚组、静吸组各35例,分别接受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静吸复合麻醉,比较2组效果.结果 七氟醚组插管时间及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费用高于对照组;意识消失后七氟醚组心率高于静吸组,插管后即刻七氟醚组平均动脉压低于静吸组,手术开始时七氟醚组心率以及平均动脉压均高于静吸组(P<0.05).结论 小儿脑瘫手术实施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安全性高、效果明显,但术中麻醉维持效果较静吸复合麻醉差,同时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花费较高,所以临床应该根据患者情况具体选择.

    作者:赵奉;张华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开腹阑尾切除与腹腔镜阑尾切除的对比研究

    目的 对比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与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选2016年7月—2017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5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和腔镜组.传统组25例患者行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腔镜组25例患者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对比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粘连性肠梗阻、切口感染、残余脓肿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少于传统组,粘连性肠梗阻、切口感染、残余脓肿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同时对患者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胡波;张思平;孙永华;耿超;秦雪顶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乳腺超声对乳头溢液良恶性诊断的特异性与敏感性研究

    目的 探讨乳腺超声对乳头溢液良恶性诊断的特异性与敏感性.方法 选择82例乳头溢液患者,分别进行超声、乳管内镜检查及手术治疗.结果 82例患者中,恶性病变49例,均为乳腺导管癌;良性病变33例.超声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7.35%、87.88%、75.61%,乳管内镜检查分别为73.47%,84.85%,78.05%;两种检查方法灵敏度、特异度、诊断准确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超声检查对乳头溢液良恶性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均较高,可作为该类疾病的辅助诊断方法.

    作者:洪冰;廖朝青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能谱CT在肺癌病理分型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研究能谱CT成像在肺癌病理分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应用宝石能谱CT进行单能量模式平扫及增强扫描的74例肺癌患者,测量和比较鳞癌和腺癌患者的能谱参数:碘浓度、水含量、钙含量、有效原子序数,并计算能谱曲线斜率.结果 2组间的碘浓度、水含量、钙含量、能谱曲线斜率以及有效原子序数之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宝石能谱CT在肺癌诊断中可以提供定性、定量的相关参数信息,其对于肺癌分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叶筱;陈苍松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电针联合正清风痛宁穴位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采用电针联合正清风痛宁穴位注射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7年11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60例,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30例,采用电针联合正清风痛宁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电针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膝关节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疗程后、2个疗程后2组Lysholm评分均较治疗前高,且观察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联合正清风痛宁穴位注射治疗可提高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有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

    作者:黄小艳;付杰;徐小鸿;李林;徐文清 刊期: 2018年第19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