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才平
目的 研究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时依托咪酯与丙泊酚麻醉对患者血钾浓度与肌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5月接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86例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静推依托咪酯)、B组(静推丙泊酚),每组各43例.记录2组诱导前即刻、电击前即刻、电击后5 min时间点的HR、SBP、DBP、血钾浓度、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肌痛及肌肉震颤发生率.结果 2组诱导前即刻、电击前即刻、电击后5 min各时间点的HR、SBP、DBP及血钾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组内不同时间点HR、血钾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组内不同时间点SBP、DB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肌痛及肌肉震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时应用依托咪酯与丙泊酚麻醉均可起到良好的麻醉效果,对血钾浓度、肌痛及肌肉震颤方面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作者:王婷;穆前进;张丽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能谱CT成像在肺癌病理分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应用宝石能谱CT进行单能量模式平扫及增强扫描的74例肺癌患者,测量和比较鳞癌和腺癌患者的能谱参数:碘浓度、水含量、钙含量、有效原子序数,并计算能谱曲线斜率.结果 2组间的碘浓度、水含量、钙含量、能谱曲线斜率以及有效原子序数之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宝石能谱CT在肺癌诊断中可以提供定性、定量的相关参数信息,其对于肺癌分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叶筱;陈苍松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高分辨率CT扫描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7月—2017年2月我院确诊为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1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飞利浦16排螺旋CT行常规胸部CT扫描与高分辨率CT扫描.对比两种扫描方式的诊断结果.结果 高分辨率CT的征象多于普通CT,高分辨率CT可以清晰展现小叶性肺气肿与胸膜下线,其效果显著优于普通CT扫描(P<0.05).结论 高分辨率CT扫描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诊断中的价值显著,可以及早发现患者病灶活动性,对于疾病诊断与疗效评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付连山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肝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80例初诊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分裂症组)和80例健康体检人员(健康组)实施研究,对所有人员均实施1年随访,精神分裂症组患者均实施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所有研究对象均在入院检查时、随访6个月、随访1年时间点行肝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分析2组的检测结果.结果 精神分裂症组患者随访6个月、随访1年后肝实质不均匀、脂肪肝发生率与健康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80例精神分裂症组患者中单一用药48例,联合用药32例.精神分裂症组单一用药患者随访6个月、随访1年后肝实质不均匀、脂肪肝发生率与联合用药患者相比明显较低(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肝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显著,可推广运用.
作者:伊慧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常规超声诊断急性缺血性肠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70例急性缺血性肠病患者,均予以常规超声诊断,统计并分析诊断结果.结果 超声扫描显示7例腹腔干狭窄、21例肠系膜上动脉狭窄、10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32肠系膜上形成静脉血血栓;肠壁平均厚度在(1.65±0.38)cm;病变累及平均范围在(16.25±5.29)cm.肠壁结构不清晰,呈低回声,正常结构消失,环形黏膜皱襞由于肿胀而隆起,肠腔内充满渗出液和肠液,肠管内径无明显增宽;部分肠壁肠段可见肠壁增厚,黏膜面基本平坦,肠腔具体表现为排空状;病变肠壁的黏膜存在断续的低回声或者高回声,有局灶性坏死、出血.结论 急性缺血性肠病的患者予以常规超声诊断,可为临床医师诊断患者疾病提供一定的依据,应用价值较高,值得借鉴.
作者:孙辉;罗勇辉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SBT)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形态学特征.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为44岁(20岁~59岁),其中8例为经典型SBT,另3例为微乳头型SBT,3例微乳头变异型SBT均累及双侧卵巢,并呈外生性生长.临床表现特征:1例伴上皮性非浸润性种植,另1例伴微浸润.结论 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的病理形态学、腹膜种植、微浸润以及淋巴结累及等情况需详尽了解,积累经验,以期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及患者.
作者:程红;张帆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硫酸镁联合拉贝洛尔治疗子痫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7年11月收治的86例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没有重度临床表现的孕妇,随机分为2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观察组采用硫酸镁联合拉贝洛尔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治疗后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但2组治疗前后组间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胎儿窘迫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黏度、24 h尿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硫酸镁联合拉贝洛尔治疗子痫前期,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黏度,降低尿蛋白水平,且有助于降低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及母婴并发症风险.
作者:庄晓燕;唐照青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肌钙蛋白T在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中的诊疗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87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54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肌钙蛋白T含量,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肌钙蛋白T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血清中肌钙蛋白T含量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1.95%.结论 肌钙蛋白T含量是感染性心内膜炎一项重要临床检测指标,值得在其诊断中广泛应用.
作者:罗建平;曾祥辉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瘤内切瘤术治疗颅内巨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7年6月收治的64例颅内巨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常规组(传统肿瘤开颅切除术)和参照组(瘤内切瘤术).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参照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13%,明显低于对常规组的18.78%(P<0.05).结论 与传统肿瘤开颅切除术相比,采用瘤内切瘤术对颅内巨大肿瘤患者进行治疗,可在减少术中出血量与手术耗时的同时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优化临床疗效和提高预后效果,值得借鉴.
作者:王晶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采用呼吸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呼吸机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早期呼吸机治疗措施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呼吸机使用时间和ICU病房治疗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2组患者的血气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采用早期呼吸机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生存率,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及早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祯祥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探究无创呼吸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4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对比2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及血气指标.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大呼气流量等肺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H值、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和血氧饱和度等血气指标也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创呼吸机可以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肺功能,其所带来的影响非常积极.
作者:汪才平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治疗性内窥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与原发疾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18年2月期间于我院消化内科行治疗性ERCP术的300例胰胆疾病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急性胰腺炎将其分为2组,发生组(n=20)、未发生组(n=280),分析术后急性胰腺炎与原发疾病之间的关系.结果 发生组患者原发疾病所占比例依次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胰腺癌、胆管癌、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壶腹部癌、壶腹部嵌顿结石、胆总管结石、胆管炎性狭窄;发生组患者胆总管结石所占比例低于未发生组,胆管癌、胰腺癌所占比例高于未发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壶腹部癌所占比例略高于未发生组,胆管术后胆管狭窄、壶腹部嵌顿结石所占比例略低于未发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胆管炎性狭窄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胆炎症疾病、癌症及结石患者具有较高的治疗性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发生风险,胆管腔疾病患者发生风险较低.
作者:陈云云;黎筱青;朱乔宏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硬膜外阻滞联合穴位注射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择选2016年—2017年于我院分娩的初产妇90例,随机分A、B 2组,每组45例.A组采用硬膜外阻滞无痛分娩,B组在硬膜外阻滞无痛分娩基础上联合三阴交利多卡因穴位注射,对两种镇痛方式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B组在VAS评分、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新生儿评分指标上均优于A组(P<0.05).结论 硬膜外阻滞联合穴位注射无痛分娩效果可靠,既能解除分娩疼痛,又能保证母婴安全,还可降低剖宫产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繁荣;郑映红;张秋菊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采用电针联合正清风痛宁穴位注射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7年11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60例,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30例,采用电针联合正清风痛宁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电针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膝关节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疗程后、2个疗程后2组Lysholm评分均较治疗前高,且观察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联合正清风痛宁穴位注射治疗可提高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有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
作者:黄小艳;付杰;徐小鸿;李林;徐文清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接受手术治疗的88例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平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44例.常规组接受开腹手术治疗,研究组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少于常规组,手术时间长于常规组,差异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开腹手术相比,早期子宫内膜患者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更为突出,值得临床进一步普及应用.
作者:孙晓琦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阿立哌唑和利培酮对其社会功能及相关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利培酮治疗,观察组采用阿立哌唑治疗,2个月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相关代谢指标、社会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相关代谢指标及社会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立哌唑和利培酮均可有效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但阿立哌唑对相关代谢指标影响较小,可改善患者社会功能,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
作者:周显华;王天明;陈娟红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温针灸在治疗寒湿腰痛方面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寒湿腰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2组.对照组为常规针刺,观察组为温针灸,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的疼痛评分低于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治疗前;观察组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 温针灸在治疗寒湿腰痛方面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减轻了疼痛感,提高了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值得应用.
作者:潘建聪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宫颈鳞癌组织中自噬蛋白p62表达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宫颈鳞癌患者56例作为观察组,取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正常人50例作为对照组,2组受检者均接受常规宫颈组织活检.分析检查结果,探讨p62表达的临床意义.结果 p62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自噬蛋白p62多见于宫颈鳞癌组织细胞质,而且与淋巴结转移关系比较密切.
作者:甄世萍;卢杉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比较不同术式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102例分为2组,所有患者均给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其中试验组加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常规组加用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对比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69%,明显低于常规组的37.25%(P<0.05);2组术后眼压与视力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采取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治疗效果良好,安全性较高,值得采纳.
作者:刘丽敏;祖媛媛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比较踝关节融合术与人工踝关节置换术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骨外科2011年2月—2015年8月因创伤性踝关节炎行手术的治疗患者85例,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3例行踝关节融合术治疗,对照组42例行踝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的踝-后足评分(AOFAS)和国际生活质量评价表(SF-36)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且对照组评分明显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28%(P<0.05).结论 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较好,但并发症较多;踝关节融合术后患者踝关节功能受损,但是不影响正常生活,相对于踝关节置换术患者而言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作者:丁学文 刊期: 2018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