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勇剑
目的 分析孕妇梅毒的感染状况,为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预防与干预提供相关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11619例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雅培化学发光、TPPA以及TRUST三种方法检测孕妇的梅毒血清学标志物,并对其阳性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5年孕妇梅毒感染率为1.62%,2016年孕妇梅毒感染率为1.76%,2017年孕妇梅毒感染率为1.93%,孕妇梅毒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通过早期检测产检孕妇的梅毒抗体,可有效遏制母婴垂直传播,对减少先天性梅毒患儿、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优生优育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作者:苏建虹;胡俊琳;邓懋清;董仁康 刊期: 2018年第31期
目的 分析献血者血液核酸集中化检测结果,探讨核酸集中化检测的意义.方法 本中心集中检测省内6家血站的献血者核酸标本,标本均经丙氨酸转氨酶(ALT)检测合格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双试剂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2型抗体抗原(HIV-1/2型抗体抗原)、梅毒抗体(抗-TP)呈非反应性.采用浩源和罗氏血液核酸筛查系统对上述标本进行HBV-DNA、HCV-RNA、HIV-RNA三项联合核酸检测(NAT),采用混样法,对反应性的混样池进行拆分检测.结果 本中心2016年1月1日—2017年10月31日核酸集中化检测标本共334131份,检出HBV阳性110例,其中太原65例,忻州6例,大同13例,朔州4例,吕梁10例,晋中12例,HBV阳性率分别为3.8/万、2.1/万、2.9/万、3.6/万、2.9/万、2.7/万.结论通过核酸集中化检测模式,既能及时有效地实现献血者血液核酸检测全覆盖,又利于合理规划布局核酸检测实验室、加强检测能力建设,保证检测质量.
作者:李之烨 刊期: 2018年第31期
柴胡主产于我国东北部和西南部地区, 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被广泛应用于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是《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现多为栽培品,亦有野生. 按其分布、性味、形状及功效的不同可分为北柴胡和南柴胡,按其别名的不同在古典籍《神农本草经》中称为地薰、茈胡;《品汇精要》中称其为柴草;《吴普本草》中称其为山菜、茹草.现代中医一般在临床用药上多以柴胡为常用,并以北柴胡为质优、应用居多,临方配伍灵活而被举为首位,因此本篇以北柴胡为论. 柴胡在春秋两季采挖,除去茎叶、须根及泥沙,洗净,润透,切片干燥,筛去灰屑;或生用,或酒炒、醋炒、鳖血炒用,处方用名即:柴胡、炙柴胡、醋柴胡、鳖血柴胡. 经炙后的柴胡应色泽均匀,有辅料香气,生片、糊片不超2%,药屑杂质不超1%,水分不超13%,将药材置阴凉干燥处,防虫防霉. 炮制品贮存于干燥器皿内,封藏.柴胡以条粗长、须根少者为优.药用饮片为厚片.大叶柴胡的干燥根茎密生环节、有毒,不可当柴胡用.
作者:苏文秀 刊期: 2018年第31期
目的 探讨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治疗霰粒肿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霰粒肿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患者采用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治疗,比较分析2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对霰粒肿患者采用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史静琳 刊期: 2018年第31期
目的 分析康复计划前移与疼痛管理对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224例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11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管理,观察组加用康复计划前移及疼痛管理护理.对比2组患者功能锻炼的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功能锻炼的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加用康复计划前移与疼痛管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疼痛状况,提高其对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勇剑 刊期: 2018年第31期
目的 探讨一次性根管治疗术治疗牙体牙髓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我院收治的130例牙体牙髓病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65例)和研究组(6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多次根管治疗术治疗,研究组患者予以一次性根管治疗术治疗,并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一次性根管治疗术治疗牙体牙髓病的临床疗效明确,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赵丽芳 刊期: 2018年第31期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结合中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期间诊治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中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对照组(n=50)单纯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n=50)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结合中药治疗.对比2组疗效、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康复优良率为98.0%,高于对照组的84.0%(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低于对照组的16.0%(P<0.05);研究组患者平均骨折愈合时间(8.3±1.4)周,短于对照组的(10.5±2.1)周(P<0.05).结论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结合中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确切, 可有效改善骨折康复效果,并减少术后并发症,促使骨折早期愈合,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黄美瑞 刊期: 2018年第31期
目的 研究正骨复位手法联合自创穴位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口服活血化瘀中成药联合传统针灸推拿理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正骨复位手法联合自创穴位针刺治疗.对比2组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骨复位手法联合自创穴位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付丛;熊国平;谭慧玲;万思强;刘运有 刊期: 2018年第31期
目的 对比分析手术与石膏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石膏外固定方式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锁定加压钢板(LCP)手术固定方式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主动活动范围.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主动活动范围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P手术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效果较为显著,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的疼痛感,加大主动活动范围,其临床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建彪 刊期: 2018年第31期
目的 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与血脂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2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期体检的62例健康人作为参照,对2组的甘油三酯(TG)、 总胆固醇(T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TG、TC、LDL水平均高于健康组,Apo-A1水平低于健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HDL、Apo-B水平与健康组无明显差异(P>0.05);患者血脂中的TG是诱发BPPV的主要因素,Apo-A1是BPPV发病的保护因素.结论 BPPV患者的血脂水平存在明显异常,其中TG、Apo-A1与BPPV的发生存在明确的相关性.
作者:凌永伟;黄鹏;罗冬梅;谢洪亮 刊期: 2018年第31期
目的 研究川芎嗪注射液以及长春西汀联合使用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川芎嗪注射液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对比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川芎嗪注射液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的临床疗效较好.
作者:杜小青 刊期: 2018年第31期
目的 探讨钬激光碎石术后双J管留置时间对肾结石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2017年1月—12月赣南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接诊的70例肾结石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置管2周组和置管4周组,每组各35例.2组患者均经输尿管软镜行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置管2周组患者双J管留置2周,置管4周组患者双J管留置4周,比较2组患者临床指标、 结石清除效果以及双J管拔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时间、结石排净时间、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2周组患者下尿路刺激症、管壁钙盐沉积或拔管困难以及尿路感染发生率均低于置管4周组(P<0.05).结论 钬激光碎石术后双J管留置时间长短与结石排净时间、清除率无明显关系,但可影响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赖春林;于巍巍;钟毅;丁冶春;黄明 刊期: 2018年第31期
目的 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18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依据患者就诊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观察组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2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5.56%(P<0.05);观察组出血量、手术时间、治疗后Harri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2组住院时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更为明显,且并发症少,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作者:黄新生;王练彬;王加火 刊期: 2018年第31期
目的 了解高校女教职员工健康状况,掌握常见妇科疾病的患病情况及其特点,为疾病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2012年—2016年某高校3次参加体检的女教职员工体检报告为研究资料,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接受妇科疾病检查的人数逐年增加,妇科疾病患病率不同程度有所变化.②乳腺增生患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特点(P<0.05),子宫肌瘤、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患病率逐年降低(P<0.05).③随着年龄的增加妇科疾病患病率呈现下降趋势(P<0.05).结论 某高校女教职员工健康状况欠佳,提示今后应加强健康教育,定期体检,积极开展妇科疾病等慢性病的防治工作.
作者:张宝平;严春生;孙平 刊期: 2018年第31期
目的 分析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以我院收治的82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41)和研究组(n=41),分别采用硝苯地平治疗和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2.68%,高于对照组的73.17%,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6%,低于对照组的29.27%,差异显著(P<0.05).结论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采用卡托普利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刘娜 刊期: 2018年第31期
目的 探讨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78例急性缺血性脑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采用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87%,高于对照组的79.49%(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为(18.36±3.09)分,低于对照组的(23.85±3.72)分(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应用依达拉奉+疏血通联合方案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作者:刘燕萍;叶再奖;杨水华 刊期: 2018年第31期
目的 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复杂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所选对象为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40例复杂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通过随机原则将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20例)行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固定治疗,观察组(2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局部外敷,分析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在治疗优良率方面,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手肿胀消失时间、疼痛缓解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方面,观察组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均没有出现并发症.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复杂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具有比较理想的临床疗效,而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郭学兵 刊期: 2018年第31期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ɑ-2b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肝(CHB)患者48周后血清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稀释定量与乙肝病毒基因(HBV-DNA)滴度的关系,进一步证实其作为评估抗病毒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12月—2017年4月就诊于我院的HBeAg阳性CHB患者共19例,均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ɑ-2b抗病毒,定期随访48周.结果 经过48周聚乙二醇干扰素ɑ-2b治疗后HBV-DNA阴转率73.68%、HBeAg阴转率42.11%、HBeAg血清转换率26.32%、 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率78.95%.随访48周后ALT(38.38±19.2)U/L,HBsAg(2.41±0.39)lg IU/mL,HBeAg(-0.53±0.37)lg PEIU/mL,HBV-DNA定量(2.01±0.42)lg拷贝/mL,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聚乙二醇干扰素ɑ-2b治疗后血清HBsAg、HBeAg、HBV-DNA定量值均呈下降趋势,血清HBsAg、HBeAg定量与HBV-DNA滴度变化水平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 干扰素IFN抗病毒疗效是肯定的,HBsAg、HBeAg定量与HBV-DNA病毒载量变化存在正相关性,在IFN治疗期间可作为抗病毒疗效的预测因素.
作者:何道兴;黄津 刊期: 2018年第31期
子宫肌瘤在妇科临床比较常见,多见于育龄期女性,属于生殖系统良性肿瘤,据文献报道,子宫肌瘤发病率逐年增加.当患者明确子宫肌瘤诊断后, 需尽快在短时间内行择期手术,以避免延误病情,手术方案较多,如子宫肌瘤剔除术等.但子宫血管平滑肌瘤属于子宫肌瘤中比较特殊的一种,其临床表现与平滑肌瘤差异不大,术前诊断难度较大;但需警惕部分静脉平滑肌瘤病可沿静脉管壁生长,甚至延伸至右心房,严重威胁生命健康, 此类情况非常罕见, 而且误诊风险极高 [1,2]. 本例患者2017年7月间就诊于我院妇产科,经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检查为子宫血管平滑肌瘤,现报告如下.
作者:范文娟;宣毅飞;王竹君 刊期: 2018年第31期
目的 探讨急诊面部软组织创伤患者采用整形外科技术进行干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急诊面部软组织创伤患者19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整形外科技术对患者面部软组织伤口进行彻底清创、伤口边缘进行必要修整,然后对其进行精准的解剖对位,逐层精细缝合.若患者面部软组织存在较大缺损,则采用皮瓣移植等技术进行面部轮廓修整.治疗后随访,观察患者面部损伤组织恢复情况.结果 198例患者中直接缝合患者21例、邻近皮瓣组织转移患者97例、植皮患者11例、两种及两种以上复合方法患者56例均为Ⅰ期甲级愈合;撕脱组织复位13例患者中,11例患者Ⅰ期甲级愈合,2例患者于1周后再次进行手术清创治疗,随后伤口愈合.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随访时,面部伤口组织呈暗红色线形瘢痕,术后1年随访,所有患者伤口瘢痕组织消退,接近于正常皮肤组织.结论 应用整形外科技术干预急诊面部软组织创伤患者,能够达到面部组织外观及功能的大恢复,伤口瘢痕增生不明显,具有良好的美容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马建明 刊期: 2018年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