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林玮玲;王宁

关键词:小儿, 腹腔镜手术, 麻醉, 七氟醚, 瑞芬太尼
摘要:目的:探讨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腹腔镜手术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儿采用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对照组采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比较2组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术后拔管时间、语言应答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术后观察组患儿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语言应答时间明显较对照组提前(P<0.05);观察组患儿低血氧、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P<0.05)。结论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采用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患儿麻醉后意识恢复速度快,不良反应发生率低,适合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尿毒症治疗中血压改变对血液透析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观察

    目的:探讨尿毒症治疗中血压改变对血液透析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血透中心的52名尿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详实记录全部患者进行血透前、血透时和血透后血压水平,根据血压水平分为正常血压组、高血压组,分析血压变化对其生存状况的影响。结果正常血压组患者的年龄、血透龄、血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与高血压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高△SBP 组体重增长比例、平均脱水量、血透前 SBP 相比于低△SBP 组明显偏高, HB 与 ALB 相比于低△SBP 组明显偏低;Kaplan-Meier 生存曲线得出正常血压组患者全因死亡与心血管死亡率相比于高血压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血压水平与年龄、血透龄、血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具有显著相关性,血透前后收缩压差(△SBP)的升高会提高患者病死率。

    作者:庄福春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双语 PBL 教学法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双语 PBL 教学法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病理生理学教学过程中实施双语 PBL 教学法,课程结束后建立综合评估体系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双语教学中使用 PBL 教学法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双语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了其专业英语沟通表达能力和英文文献查阅能力。结论联合 PBL 教学显著提高了病理生理学双语教学的效果。

    作者:曹冬黎;王立金;金韬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干预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50例作为病例组,并选择同期单纯糖尿病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间危险因素的差异。结果多因素 Logistic 分析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是吸烟、高甘油三酯、高血压、LDL-C≥3.6 mmol/L、HDL-C≤0.91 mmol/L。结论在早期干预中,要对2型糖尿病患者脑梗死患者的吸烟进行控制,加强饮食指导,控制血糖和血压,同时对血酯水平进行控制。

    作者:魏彤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腹腔镜手术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儿采用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对照组采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比较2组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术后拔管时间、语言应答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术后观察组患儿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语言应答时间明显较对照组提前(P<0.05);观察组患儿低血氧、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P<0.05)。结论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采用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患儿麻醉后意识恢复速度快,不良反应发生率低,适合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作者:林玮玲;王宁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Focus 超声刀对甲状腺手术患者甲状旁腺功能的保护作用观察

    目的:探讨 Focus 超声刀(UHS)对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甲状旁腺(parathyroid,PT)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在我院行甲状腺手术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70例,随机分成2组,各35例。对照组行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行 Focus UHS 手术,对比分析2组 Ca2+、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水平及手术情况。结果术后,对照组的 Ca2+和 PTH 水平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切口长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甲状腺手术中采用 Focus UHS 效果较好,可稳定 Ca2+与 PTH 水平,有效保护 PT,避免PT 功能减退,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巫国海;张名文;林元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艰难梭菌感染的机制与防治进展

    艰难梭菌是引起医源性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可引起发热、腹泻、肠炎等疾病,严重者可并发肠穿孔及腹腔感染,且存在复发性感染的风险,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随着抗生素的滥用,艰难梭菌的耐药性逐渐增强,其感染率逐年上升,治疗难度越来越大,复发及死亡人数也随之上升。探讨艰难梭菌的感染机制,从中发现阻断病情进展的有效疗法是当前临床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综述艰难梭菌的致病机制,并探讨其防治进展,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新的参考和借鉴。

    作者:谢玲林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罗哌卡因用于胸腔镜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罗哌卡因用于胸腔镜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7月收治的胸腔镜术后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酮咯酸氨丁三醇治疗,观察组采用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罗哌卡因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模拟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模拟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罗哌卡因用于胸腔镜术后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

    作者:田利川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数字X线在尘肺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分析数字 X 线对尘肺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确诊尘肺病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数字 X 线与高千伏 X 线检查,对其诊断结果和影像学表现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76例患者采用数字 X 线诊断的准确率为93.4%,高于采用高千伏 X 线诊断的7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千伏 X 线相比,数字 X 射线摄影显示出的细微结构清晰度更好,更利于临床医师进行诊断。结论 X线数字成像技术的应用为尘肺病诊断提供了具有较高价值的信息,在尘肺病原诊断基础上提供了新的影像线索,有助于医师作出更加客观、准确的诊断。

    作者:黄亨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PDCA 循环在门诊医疗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在门诊医疗质量管理中应用 PDCA循环的效果。方法自2015年2月在我院门诊医疗质量管理中开始施行 PDCA 循环,即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对护理工作进行管理。结果相比于 PDCA 循环实施前,实施后门诊患者数量明显增多,预约时间和等候时间缩短,有效投诉事件数量减少,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明显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门诊医疗质量管理中应用 PDCA 循环管理能够增加就诊例数,缩短患者预约与等候时间,降低投诉事件的发生概率,另外还可以提升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解凌云;李成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前评估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综合性术前评估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26例胆囊疾病患者分为观察组124例(实施术前评估)和对照组102例(未实施术前评估),术前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史及辅助检查,完成对观察组每一名患者的术前评估并评分,根据评分将观察组患者分为三个亚组:0~1分为简单组,2~3分为一般组,≥4分为困难组。结果简单组、一般组、困难组的手术时间逐渐延长,3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转剖腹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综合评估 LC 患者临床症状、病史及辅助检查结果等,对手术的难易程度进行评定,并选择合理的治疗策略,对降低中转开腹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肖刘敏;张明;夏灏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某县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研究

    目的:对某县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的公平性进行分析评价。方法首先采用卡方值方法对该县4个区的乡镇卫生院进行定性评价,然后采用基尼系数对卫生人员公平性进行定量评价。结果两种方法评价某县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均处于比较公平的状态,按人口分布的公平性优于按地理分布的公平性。结论卫生行政部门应该在保持公平性的基础上进行地区间的卫生人员优化配置。

    作者:乔光曦;韩颖;李婧;张楠;张云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目的:探讨链脲佐菌素(STZ)制备可靠稳定糖尿病大鼠模型的理想剂量及模型评价。方法采取一次性腹腔注射不同剂量 STZ 45 mg/kg 的方法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于给药后5 d、15 d 检测大鼠空腹血糖值(FBG)及观察一般生理情况。结果试验组造模后第5天、15天空腹血糖值为(16.82±1.44)mmol/L、(24.70±2.36)mmol/L;试验组大鼠血糖值随时间推移逐渐升高,试验组的 FBG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成模率高,糖尿病模型大鼠血糖稳定。结论腹腔一次性注射 STZ 45 mg/kg 剂量是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的理想剂量。

    作者:李钊至;吕敏;梁魏;梁能堂;秦小云;夏春波;王俊锋;陈晨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PDCA 在我院志愿服务管理中的实践和思考

    志愿服务是指任何人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不要求任何物质回报,为改善社会、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的服务。根据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八部委关于“志愿服务在医院”和江苏省开展“志愿者医院服务”活动方案的要求,我院于2010年11月成立了志愿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由院党委牵头,团委主要负责我院的志愿者服务具体工作。本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每年都招募一批志愿者参与我院的志愿服务活动中来,为患者提供多元化的志愿服务活动,提高了我院的患者满意度。近年来,我院运用 PDCA 循环管理办法,使志愿服务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作者:洪懿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浅析临产产妇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临产产妇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临产产妇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60例健康非孕妇女为对照组。2组患者均进行凝血四项和其他血液项目的检查,比较2组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PT)、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活酶时间(TT)水平和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抗凝血酶Ⅲ明显低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在产妇临产前要对凝血功能进行有效检测,可较好地预防产妇在分娩时的并发症,为产妇的生命安全做好充分的保障。

    作者:林青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HbA1c 血脂 UMA 对糖尿病肾病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尿微量白蛋白(UMA)对糖尿病肾病的影响。方法收集近年我院糖尿病的患者,定义为研究组,根据研究组 HbA1c 值分为低水平组(HbA1c<10%)、高水平组(HbA1c≥10%)。对照组为同期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健康人群。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血脂、HbA1c、UMA水平。低水平组和高水平组血脂、HbA1c、UMA 水平。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生化指标和 UMA 水平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低水平组和高水平组生化指标和 UMA 水平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与 HbA1c、血脂水平密切相关,UMA 可灵敏反映糖尿病早期肾脏损害。

    作者:邱光艳;张正勋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胸腔镜下胸膜固定术治疗晚期肺癌恶性胸腔积液临床分析

    目的:比较胸腔镜下滑石粉胸膜固定术与常规胸腔闭式引流后于胸腔内灌注滑石粉两种方法治疗晚期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晚期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31例为观察组,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晚期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33例为对照组。观察组行胸腔镜下滑石粉胸膜固定术,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胸腔闭式引流后于胸腔内灌注滑石粉。比较2组患者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近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胸水控制情况。结果术后12周,观察组完全缓解率90.3%,有效率96.8%,对照组完全缓解率33.3%,有效率6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下滑石粉胸膜固定术在控制恶性胸腔积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均优于胸腔闭式引流胸腔内灌注滑石粉。

    作者:曾绍杉;周文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哮喘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哮喘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5月—2014年12月儿科收治的137例小儿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71例和联合组66例,常规组采用常规小儿咳嗽布地奈德药物治疗,联合组采用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药物治疗,对比2组治疗2个月后的效果。结果联合组在治疗2个月后总有效率达到93.94%,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3.24%(P<0.05);且联合组患儿的肺功能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常规组(P<0.05)。结论针对小儿哮喘采用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药物治疗,患儿的病情恢复以及肺功能恢复明显加快,安全有效。

    作者:刘烽;杜燕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对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对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166例,随机分为2组各8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胺碘酮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进行治疗,治疗24周后比较2组患者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3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29%,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4,12,24周后的窦性心律维持率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时应用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窦性心律维持率,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单二伟;吴长威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余慧华副主任医师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特点介绍

    余慧华副主任医师师从海派创始人金义成,临床从事小儿推拿30余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小儿肌性斜颈是小儿常见疾病,本文从小儿肌性斜颈的概念、中西医对其的认识、治疗方法、病案举隅等方面重点介绍小儿推拿专家余慧华副主任医师治疗该病的特点。虽为管窥之见,也能反映出余慧华副主任医师对该病的临床学术思想,值得我们后世者学习借鉴。

    作者:许榕榕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兼论“道”在中医学中的重要性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指导下不断进行的医疗实践活动所总结形成的,其依靠“道”的思想不断发展,以“道”作为立学之本,以疗效证明其存在的科学性,通过几千年的积累和发展,中医学为国民健康与医学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对中医学的立学之本及其科学性进行讨论,同时对道的思想在中医学中的重要性进行探究。

    作者:张文成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