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快速康复外科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张月倩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 围术期, 护理, 快速康复, 外科
摘要: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是指在术前、术中及术后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加以组合而产生协同效应,以减少手术应激及并发症,有效促进患者康复,减轻患者痛苦,缩短住院时间,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本文将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围术期的临床护理中,具有疗效好、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值得应用推广.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如何有效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

    广义地说, 护理纠纷是因护理问题引起的医患双方的争议;狭义地说,护理纠纷是指发生在护患之间,因患方对医方的护理服务不满,与医方发生的争议[1].现在的人们对健康意识越来越高,相应对医疗水平和护理服务的要求也越高,因此针对护患纠纷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相当重要.

    作者:马丽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的临床价值探讨

    目的 研究康复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康复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GOS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高,且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给予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李晓琳;商云云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早期科研训练课程化教学模式在护理学导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早期科研训练课程化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在《护理学导论》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4级本科护理学专业254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151人,对照组103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试验组采取早期科研训练课程化教学模式.课程结束后对试验组学生进行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价,并运用创造力倾向量表对2组学生进行测试.结果试验组学生对早期科研训练课程化教学模式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价显示学习积极性、自主学习能力、团结协作能力、文献检索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分相对较高;试验组的创造力倾向总分及冒险性、好奇性、想象力和挑战性等4个分量表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护理学导论》教学中采用早期科研训练课程化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护生科研创新能力.

    作者:杨丽全;郑玉仁;吴秋钦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目标管理教学法对提高妇产科临床护理带教效果的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妇产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目标管理教学法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妇产科55名实习护生作为试验组,实施目标管理教学法;将2014年7月—2015年7月我院妇产科55名实习护生作为对照组,实施传统带教模式.对比2组教学效果.结果 试验组理论成绩、技能成绩、综合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对带教老师的评价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妇产科临床护理带教中实施目标管理教学法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晖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护理路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术期护理中应用效果观察

    临床护理路径是针对某一类疾病,将时间作为横轴,将入院指导、检查、诊断、治疗、护理、活动和出院计划作为纵轴,制定出护理日程表[1],具有节约资源、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等优点.为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护理效果,本文选择我科近年来收治的1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围术期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分组观察,现汇报如下.

    作者:芮爱菊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心理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负性情绪与心功能的影响分析

    目的 研究针对慢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采用心理护理措施,对其负性情绪及心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50例慢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一般组25例与心理组25例.一般组为患者提供院内基本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措施,心理组在一般组基础上重点进行心理护理工作,观察2组心理状态评分及心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组入院时睡眠、遵医行为及紧张感等指标评分均较低(P>0.05),经过护理干预后,心理组上述评分均高于一般组(P<0.05).2组患者治疗前6 min步行距离测量结果无较大差异(P>0.05);干预后再次测量,心理组步行距离高于一般组(P<0.05).结论 对于慢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其不良情绪,且有利于患者心功能恢复.

    作者:梁丽娟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青光眼手术患者应用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研究

    目的 研究青光眼手术患者使用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收集青光眼手术患者44例,根据随机化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22例)和观察组(2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的平均眼压、治疗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平均眼压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青光眼手术患者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平均眼压,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助于保证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万丽玲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耳鼻喉科患者术后的心理护理体会

    心理护理是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实验技术研究患者的心理现象发展规律,通过行为或人际关系的影响,来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调整其心理状态和行为,从而使患者康复的方法.心理护理是围绕患者开展,一切以患者为中心[1];以现代护理为指导准则,护理程序为准绳,将护理程序系统化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以恢复患者健康为目标进行的一系列活动. 护理计划是将护理程序文字化,对护理行为起指导性、计划性作用.

    作者:朱宝云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静脉给药缺陷发生率中的作用探讨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静脉给药缺陷发生率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计划拟定、现状把握、原因分析、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对策实施、效果确认与标准化等程序,开展品管圈活动.比较运用品管圈前后静脉给药缺陷发生率.结果静脉给药缺陷率由活动前的16.67%降至活动后的8.00%.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降低静脉给药缺陷率,是提高护理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

    作者:薛毓玲;刘琰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浅谈儿科护理纠纷常见原因及防范对策

    医疗机构出现护患纠纷,主要原因在于对医疗护理过程的认识上存在分歧,产生争执或争议,需要相关部门调解分歧、解决问题[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增强、教育普及力度的加大,人们维权意识不断强化,对医疗过程中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 这在儿科表现为显著,如果医疗护理服务和患儿家属期望值存在差距,易于发生纠纷. 现对儿科护理纠纷的影响因素、预防对策探讨如下.

    作者:侯正文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心理护理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间接收的8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征得患者同意后按照随机序号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观察2组临床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在护理前无明显差异,经过护理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2.5%,高于对照组的72.5%,2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心理护理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术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可以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提高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认可度,值得在临床中借鉴使用.

    作者:薛海燕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新入感染科护士心理层面的带教体会

    新入感染科护士应通过认真挑选带教老师,对新入科护士首先进行心理层面带教,促其尽快适应新环境,激发学习热情,培养专科护理能力,缩短培养周期,使新入科护士的思想素质、技术水平和职业能力都得到很大提升,并很快适应临床工作需要.积极、合理、有效的心理层面带教对新入科护士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万霞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整体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的临床效果及生活质量影响,为临床提高剖宫产护理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将100例行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成常规护理组和整体护理组,每组50例.观察2组产妇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整体护理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尿管拔除时间和下床时间与常规护理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评分与常规护理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乳房胀痛和乳汁不足例数少于常规护理组(P<0.01).结论 整体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剖宫产产妇术后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杨先艳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麻醉恢复室中全身麻醉术后呼吸异常的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 探讨麻醉恢复室中全身麻醉术后呼吸异常的有效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40例全身麻醉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病房进行普通护理,观察组患者在麻醉恢复室进行麻醉恢复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呼吸异常发生率和恢复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呼吸异常发生率、苏醒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麻醉恢复室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全身麻醉术后呼吸异常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恢复效果.

    作者:陈端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整体护理对预防单纯性热性惊厥再发的影响观察

    目的 分析整体护理预防小儿单纯性热性惊厥再发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90例单纯性热性惊厥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整体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儿随访期间惊厥再发情况,并对患儿家属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 观察组的惊厥再发率为4.44%,对照组的惊厥再发率为51.11%,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长的满意度为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小儿单纯性热性惊厥患儿实施整体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再发率,提高患儿生活质量,而且能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医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卢贤红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肿瘤门诊葡萄胎患者HCG复查表的设计与应用

    目的 观察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复查表在肿瘤门诊葡萄胎患者随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住院葡萄胎清除后在肿瘤门诊随访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研究组在肿瘤门诊使用HCG复查表进行随访;对照组通过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在肿瘤门诊随访.结果研究组葡萄胎患者按时复诊率达96%、按时完成随访计划的患者数48例,HCG复查结果的缺失0例;对照组葡萄胎患者按时复诊率86%、按时完成随访计划的患者数41例,HCG复查结果的缺失11例,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HCG复查表应用于肿瘤门诊葡萄胎的复查,可提高患者复诊率,保证复诊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效果显著.

    作者:李君芳;刘毅;熊艳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护理干预对减轻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提高护理满意度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减轻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提高护理满意度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4年8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骨折患者61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1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术后疼痛的减轻程度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疼痛减轻程度和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骨折患者术后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并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杜幼红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医院全面质量管理模式推行对患者安全文化的影响探讨

    目的 探讨医院中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对患者安全文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职工70例作为研究对象,于2015年3月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模式,观察所有职工于管理模式推行前以及推行2年后患者安全文化状况,直接和非直接接触患者职工的认知情况.结果 医院全面质量管理干预后职工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直接和非直接接触患者职工的认知情况均优于干预前(P<0.05).结论 医院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对患者安全文化影响显著,可有效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

    作者:刘建平;李凌;俞园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儿科2014年7月—2016年2月收治的患儿100例分为2组,普通组应用普通护理模式,非语言组在普通护理模式基础上强化非语言性沟通.比较2组患儿家长满意度、家长疾病认知情况、平均住院时间、护理服务态度评分、护理服务技术评分,以及护理前后患儿配合情况、SAS评分的差异.结果 非语言组家长满意度显著高于普通组(P<0.05).与普通组相比,非语言组家长疾病认知情况更好,住院平均时间更短,护理服务态度评分、护理服务技术评分更高(P<0.05).护理前2组配合情况、SA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非语言组相较于普通组配合情况、SAS评分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 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提高患儿配合度,改善其不良心理,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和家长疾病认知度、满意度,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余继英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心理干预对老年手术患者围术期焦虑心理的影响观察

    目的 研究心理干预对老年手术患者围术期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14年2月—2016年4月间收治的老年手术患者9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普通组47例及研究组47例,普通组患者接受一般手术期护理,研究组在普通组护理上重点加强心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总结患者对于临床护理质量的评价.结果 2组患者术前SAS与SDS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SAS与SDS评分均低于普通组(P<0.05).普通组患者对于临床提供的健康宣教、护患沟通、服务态度及基础护理等指标评分均低于研究组(P<0.05).结论 对于老年手术患者提供心理干预措施,患者均对临床护理质量评价较高,且干预后患者SAS、SDS评分均较低,焦虑及抑郁情绪改善较好.

    作者:卫小娜;张云霞 刊期: 2017年第15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