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保红
目的:分析血液检验对诊断贫血疾病的实际功用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多类型贫血疾病患者中随机选择60例作为研究组,再选择60例同期来我院健康体检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对2组样本进行统一标准的血液检查,并对诸项检验结果逐一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比对发现,研究组中呈现缺铁性、溶血性、慢性感染性、巨幼细胞性以及地中海贫血的患者血液样本,在血红蛋白量、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分布宽度、平均红细胞体积等指标上产生了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检测指标的参数变化可以有效反映不同类型的贫血疾病倾向,同时结合患者的具体症状,对临床诊断具有较强的应用推广价值。
作者:李晶晶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黔南地区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中HPV感染率及型别分布情况,为黔南地区宫颈癌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杂交HPV DNA检测法对宫颈癌36例、CINⅡ级47例和CINⅢ级43例患者宫颈组织进行21种HPV亚型的检测。结果126例患者,HPV感染检出124例,总HPV感染率为98.41%。124例HPV感染患者中,单一感染87例,占70.16%;多重感染37例,占29.84%。HPV感染型别分布宫颈癌HPV感染前三位为HPV16、HPV58、HPV52,感染率分别为22.22%,16.67%,13.89%;CINⅡ级HPV感染前三位为HPV16、HPV58、HPV33,感染率分别为19.14%,14.94%,14.94%;CINⅢ级HPV感染前三位为 HPV16、HPV58、HPV33,感染率分别为23.26%,16.28%,13.95%。结论 HPV16为黔南地区常见的HPV感染型别,HPV58、HPV33和HPV52也有较高感染率。
作者:沈振华;杨勇;宋能;于烽;罗衡丽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农村宫颈癌早期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西南舁乡自愿参加宫颈癌早期筛查的200名妇女,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名。给予对照组参检者普通的健康教育宣传,给予观察组在普通健康教育宣传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2组人员筛查后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分析,比较其焦虑程度。结果观察组的焦虑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参加宫颈癌早期筛查的妇女在普通健康教育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可以,提高参检者的认知水平,减轻心理压力,使其身心处于佳状态,积极配合医生顺利完成筛查;进而提高农村妇女的健康意识,提高宫颈癌的早诊早治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史换生 刊期: 2016年第14期
随着现代检验医学朝着仪器自动化、试剂商品化和管理科学化方向的发展,对临床实验室结果准确度和各实验室结果可比性要求越来越高,质量控制成为实验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引起各级医院检验科的重视。虽然,近年来随着各级各类检验人员质量控制技术的培训不断完善,质控管理的制度和考核监督,室间质量评价,使得各级医院检验数据准确性和各实验室之间数据结果可比性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护理工作人员对检验标本采集的影响因素掌握仍不够,对检验结果带来的负面影响依然意识淡薄,有所忽视。大多数实验室虽有比较完善的分析中和分析后质量控制机制,实验误差也能够及时发现;可是,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因素很多,质量是难以完全保证的,据有关报道,误差来源主要取决于样本采集,70%的误差都来源于分析之前。因此分析前质量控制是临床检验质量管理薄弱、易出现问题、潜在影响因素多、难控制的环节。分析前阶段包括从患者准备到样本采集等分析前过程,分为生理性变异、标本收集和处理过程的变异和内源性干扰因素三大类,涉及护理人员、患者及临床实验室多个环节,影响因素众多,难以监测和控制。因此,作为采集检验标本的护理人员,必须了解和掌握不同检测项目的标本采集要求,达到检验质量控制的目的。我们采取检验标本采集前防范,护理人员学习,建立相应的对策,有效提高了标本采集的质量,收到满意效果。
作者:王建斌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疼痛护理的有效方法。方法将我院普外科83例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对照组4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疼痛护理干预措施,分别于术后1 h、24 h、48 h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并对患者满意度、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等情况进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 h、24 h、48 h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并发症减少、住院时间缩短。结论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实施疼痛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疼痛的程度,提高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赵颖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腹股沟斜疝术患儿围术期采用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和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10月收治的腹腔镜下腹股沟斜疝术患儿11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于围术期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常规护理,观察对比两种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VA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围术期优质护理应用于腹腔镜下腹股沟斜疝术,患儿住院时间较短,疼痛较轻,术后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熙云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究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行血液灌流治疗对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行血液灌流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炎症因子(IL-10、IL-6、TNF-α)水平均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改善幅度更显著(P<0.05)。结论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者行血液灌流治疗的效果显著。
作者:任磊 刊期: 2016年第14期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是一种红斑鳞屑性皮肤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患者表皮出现反复的增殖以及炎症的情况。该病的发病因素主要有自身免疫、遗传以及感染等,由于该病的病程相对较长,并且常常造成患者外观损害,疾病后期还极有可能侵犯患者的多种器官,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另外此病在冬季易复发或加重,而春秋季节多缓解,在我国中医上则称之为“白疕”、“松皮癣”、“干癣”等。根据1984年流行病学统计我国的发病率为0.123%,而2008年统计结果则表明发病率为0.47%[1],有明显的升高迹象。本文针对银屑病的发病情况、分类以及治疗进行综述如下。
作者:李龙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在内科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的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6月期间内科收治的1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8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人性化护理应用在内科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不仅有利于患者自身健康状况的好转,而且有利于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齐秋红 刊期: 2016年第14期
车祸已成为当代威胁儿童健康和生命的主要问题,是儿童青少年的第一死因,而车祸幸存儿童心理变化关系到其日后的成长。本文就儿童期车祸截肢后的心理情况及护理作一概述,其对儿童恢复心理健康有所帮助。
作者:江漫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对宫颈炎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宫颈炎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各种类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解脲支原体阳性,其中,宫颈管炎型宫颈炎患者的阳性率高达72.5%;经过对症治疗后,患者的宫颈炎解脲支原体的阳性率均得到大幅度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炎的发生与解脲支原体感染关系密切,解脲支原体感染是引起宫颈炎的重要原因之一。且不同类型宫颈炎的解脲支原体感染阳性率存在差异。因此,在治疗中应根据不同类型患者的症状,采取针对性治疗,从而降低解脲支原体阳性率。
作者:林贵杏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运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2月—2015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慢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和对照组40例(采用消炎利胆片和氧氟沙星片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率达95%,与对照组的8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可以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青斗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在急性胆囊炎手术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2例急性胆囊炎患者,均行手术治疗,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感染率为3.2%,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6.1%,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胆囊炎手术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术后感染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应用效果良好。
作者:李小英;邹萍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产时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产程及产妇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分娩的84例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42例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42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产时护理干预。对比总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顺产率、产后疼痛程度以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产后出血量明显减少,差异均显著(P<0.05);对照组的顺产率是54.76%,观察组的顺产率为71.43%,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与此同时对照组产妇护理后满意度为66.67%,观察组产妇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5.24%,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孕妇进行产时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缩短总产程,提高顺产率和减轻术后疼痛程度,并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喻才华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间歇蓝光照射和持续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4月收治的50例黄疸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及患儿家属知情同意进行随机分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儿采用持续蓝光照射,研究组患者采用间歇蓝光照射。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2.0%,组间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0%,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家属治疗满意度评分为(8.3±1.5)分,对照组患儿家属治疗满意度评分为(8.1±1.6)分,组间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不大,但是间歇蓝光照射的不良反应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程丽辉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在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4月住院分娩产妇14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对比2组产妇分娩方式、新生儿评分及分娩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为18.06%,低于对照组的40.28%;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表现优于对照组,且分娩疼痛情况优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干预在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侯凌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肿块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甲状腺肿块患者90例,按照检查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为二维超声,共45例;余45例入组研究组,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2组结果。结果研究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肿块鉴别诊断中应用价值大,准确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梁英泽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中医证型与肝纤维化标志物血清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蛋白(Ⅳ-C)、Ⅲ型前胶原(PCⅢ)及甘胆酸(CG)之间的关系。方法观察组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选择同期住院的60例非慢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组肝纤维化指标及CG水平。结果各中医证型组的肝纤维化3项指标均较对照组升高,以瘀血阻络组的HA、PCⅢ升高为显著;各中医证型组的CG指标均较对照组升高,以湿热中阻组升高为显著。结论上述指标对慢性肝病患者的中医分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杨永峰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汤合栀子豉汤加减治疗绝经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2例门诊诊断为绝经综合征的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用尼尔雌醇片2 mg,每月2次,谷维素20 mg,每日3次,1个月为1个疗程,服用2个疗程;治疗组用六味地黄汤和栀子豉汤加减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服用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绝经综合征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4%和77.8%,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味地黄汤合栀子豉汤加减治疗绝经综合征疗效优于服用尼尔雌醇和谷维素,且副作用小,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伟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分析剖宫产手术大出血的抢救措施及护理配合方法。方法以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的1500例产妇中出血量在700~2500 mL的15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抢救措施及护理配合方法。结果15例大出血产妇中,经过抢救及护理配合,未出现死亡病例,且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结论术前充分的准备及术中的有效配合,是剖宫产大出血抢救成功的关键,可以充分保证母婴安全。
作者:唐祖芝;洪叶 刊期: 2016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