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乡镇医院生产孕妇床头护理交班表应用研究

吴国霞;林爱群;王澜;钟素琼;林婉英;许雪丽

关键词:乡镇医院, 生产孕妇, 护理交班表, 应用观察
摘要:目的:研制适用于乡镇医院妇产科生产孕妇床头护理的交班表,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基于SBAR沟通理论研制用于生产孕妇床头护理的交班表。将60例生产孕妇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生产孕妇床头护理交班表”进行交接班,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交接班。比较2组的护理交接班用时、护理交接班问题发生率、护士对交接班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护理交接班用时、护理交接班问题发生率、护士对交接班的满意度分别为(5.4±2.1)min、13.3%和86.7%,对照组分别为(7.5±1.4)min、36.7%和60.0%。结论应用本文研制的“生产孕妇床头护理交班表”对生产孕妇进行护理交接班,能够缩短交接班时间,减少交接班时的问题发生率,提高护士对交接班的满意度。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改良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改良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2015年经口气管插管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插管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28例,采用传统的胶布固定方法,研究组28例,采用改良式扁带固定方法。比较两种固定方法出现的问题和患者舒适度。结果研究组患者采用的改良式固定方法出现的问题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且患者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的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方法能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杨成云;陈大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急救流程改善在内脏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急救流程改善在基层医院内脏伤患者院前、院内急救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我院2014年1月—10月和2015年1月—10月内脏伤患者的急救处理流程,总结其抢救与处理办法及时限,寻找到适合基层医院对内脏伤患者进行抢救的科学流程。结果2015年改变流程后与2014年对比抢救成功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外科等待会诊、急诊输血、外科医生协助急诊、医护护送检查、完全绿色通道检查手术能大大提高急诊患者抢救的成功率。

    作者:黄琼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在子宫瘢痕部位妊娠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子宫瘢痕妊娠的临床应用价值和社会意义。方法22例患者均在临床超声、MRI和生化资料确认子宫瘢痕妊娠后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导向下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UAE)。结果UAE术后48 h~72 h给予患者清宫,清宫手术均一次成功,术中出血少,安全性高,患者恢复快。结论子宫瘢痕妊娠患者经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预处理和应急栓塞止血处理后,清宫时手术出血明显减少,清宫成功率高,保宫机会加大,对社会、家庭、个人都有应用意义。

    作者:左家顺;张世荣;马丽前;肖继贤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心肌梗死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心肌梗死患者对于健康教育的需求情况。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我院80例心肌梗死康复期患者进行调查。结果55岁以下患者对病理生理及体力活动知识需求度显著高于55岁以上患者(P<0.05);多次心肌梗死患者对于危险因素及预防方面的需求显著优于初次心肌梗死患者(P<0.05);高中以上文化对病理生理及健康保健知识显著高于高中以下水平患者(P<0.05)。结论针对不同人群,应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作者:裴欣欣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河池市已育妇女盆底功能筛查状况分析

    目的:通过盆底肌筛查了解已育妇女盆底肌障碍状况并进行原因分析。方法选择妇保科产后42 d体检、妇女病普查门诊共1445例患者(年龄18岁~50岁)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妇科常规检查及盆底功能筛查,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相关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诊断阳性人数567例(阳性率39.24%),阴道壁膨出546例(其中139例为单纯阴道壁膨出,其余伴子宫脱垂174例,伴压力性尿失禁136例,伴腹直肌分离97例),单纯盆底肌肉松弛21例。所有筛查阳性者均进行追踪随访,进行康复治疗仅有370例,治愈人数294例。结论女性盆底肌障碍性疾病与年龄、妊娠及分娩次数,胎儿出生时体重(体重大于4.0 kg)、绝经等有密切关系,已成为严重影响妇女健康及生活质量的问题,建立经济、实用、有效的盆底康复治疗,对预防PFD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零凤莲;刘振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强脉冲光治疗雀斑的美容修复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对美容修复护理用于强脉冲光治疗雀斑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随机抽选80例在我院进行诊治的雀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美容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2组患者均以强脉冲光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另外辅以美容修复护理,对2组患者美容后的皮损改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经美容修复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皮损改善总有效率为95.00%,与单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雀斑患者而言,在强脉冲光治疗的基础上,如辅以有效的美容修复护理措施,可促进皮肤改善效果的进一步提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许瑞凤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米索前列醇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分析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米索前列醇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肌注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2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产后2 h、12 h出血量方面,2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米索前列醇,具有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作者:刘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目标管理法在儿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可行性探讨

    目的:探讨儿科护理带教中应用目标管理法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014届护生60名为研究对象,根据入科时间分为对照组30名及观察组30名,对照组进行常规带教,观察组采取目标管理法。对2组护生的综合能力、操作技能、带教工作满意度等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护生理论及操作考核分数均显著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生学习态度及动手能力、主动性等综合能力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生对教学满意度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护理带教中应用目标管理法具有可行性,可提高护生的综合能力、操作及理论能力,也能和谐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满意度,改善整体教学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潘焕;程兴东;王会凤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妇科门诊宫腔镜检查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妇科门诊宫腔镜检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4月在我院妇科门诊行宫腔镜检查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80例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对照组80例应用传统方法护理,对2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科门诊宫腔镜检查患者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效果优于传统护理,对患者掌握相关的健康知识,护理质量的提高,及保证检查顺利进行均有良好效果。

    作者:徐璐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掌上电脑在护理移动查房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掌上电脑在护理移动查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比分析2014年和2015年在护理移动查房中应用掌上电脑前后,护理人员基础护理质量、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文书书写质量等情况。结果在护理移动查房中应用掌上电脑后,护理人员基础护理和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情况等均明显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护理移动查房中应用掌上电脑,有助于病房护理质量的提高,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护理文书书写质量,因而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王小燕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后内侧入路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后内侧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36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涉及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并行后内侧入路进行内固定。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2个月~24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12个月通过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优良率达到91.7%。结论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中,通过胫骨平台后内侧切口,能够准确复位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手术疗效优良。

    作者:贺秀峰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14年9月—2015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中随机抽选160例,按照就诊顺序将其分为2组。观察组80例患者在其治疗过程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开展健康教育,对照组80例患者按常规实施健康教育,对比2组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护理满意度。结果在疾病知识掌握率、规律用药、合理饮食、戒烟戒酒和适当运动等健康教育效果上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76.25%),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具有显著效果,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情况和自我保健意识,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血压。

    作者:侯兰珍;王莹澄;裴小英;谭欢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集束化护理降低晚期肿瘤患者压疮发生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在晚期肿瘤患者压疮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肿瘤科收治的380例晚期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预防:健全压疮管理组织结构、加强对护士的培训、规范压疮危险因素评估、实施预防压疮的各项护理措施、严格床边交接班制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压疮相关知识了解86.84%、积极配合92.63%、护理满意度98.95%,高于对照组的64.21%,73.68%,86.32%(P<0.05);压疮发生率0.53%,低于对照组的4.21%(P<0.05)。结论对晚期肿瘤患者实施集束化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压疮相关知识的了解并积极配合治疗护理,降低了压疮发生率,增加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刘海莲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脑梗死96例胰岛素抵抗与血脂代谢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胰岛素抵抗与血脂代谢及脑梗死发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共9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设为观察组,同期选取96例健康人群设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值(ISI)、空腹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等。结果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抵抗是脑梗死患者的重要危险因素,同样也是动脉硬化发病和发展的主要因素,而血脂代谢紊乱与脑梗死病状的发生有着一定的关联性。因此,建议患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在日常生活中要尽可能地控制血压,调整血脂代谢紊乱,改善胰岛素抵抗,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赵凯辉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芬太尼对机械通气新生儿镇痛作用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芬太尼对机械通气新生儿镇痛作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条件的60例机械通气新生儿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均予相同的综合性支持治疗,对照组给予苯巴比妥镇痛治疗,试验组给予芬太尼镇痛治疗,观察记录2组用药后1 h、6 h、12 h、24 h、48 h的新生儿疼痛评分、生命体征、呼吸机通气参数、氧疗和机械通气时间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的新生儿疼痛评分于用药后1 h、6 h、12 h、24 h降低;生命体征及呼吸机通气参数于用药后6 h、12 h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氧疗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芬太尼较苯巴比妥对机械通气新生儿具有更好的镇痛作用,能更快更有效消除人机对抗,降低患儿疼痛反应,改善呼吸机通气参数,缩短氧疗和机械通气时间,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黎清耀;曾秋月;刘经飘;谭开卷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心脑血管疾病88例中医辨证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针对中医辨证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予以分析探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76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88例观察组和88例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中医辨证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实施中医辨证治疗,其临床疗效较佳,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更好地控制病情,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王严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乡镇医院生产孕妇床头护理交班表应用研究

    目的:研制适用于乡镇医院妇产科生产孕妇床头护理的交班表,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基于SBAR沟通理论研制用于生产孕妇床头护理的交班表。将60例生产孕妇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生产孕妇床头护理交班表”进行交接班,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交接班。比较2组的护理交接班用时、护理交接班问题发生率、护士对交接班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护理交接班用时、护理交接班问题发生率、护士对交接班的满意度分别为(5.4±2.1)min、13.3%和86.7%,对照组分别为(7.5±1.4)min、36.7%和60.0%。结论应用本文研制的“生产孕妇床头护理交班表”对生产孕妇进行护理交接班,能够缩短交接班时间,减少交接班时的问题发生率,提高护士对交接班的满意度。

    作者:吴国霞;林爱群;王澜;钟素琼;林婉英;许雪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护理进展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与血压升高并存的一组疾病,发生率5%~12%;于妊娠20周后,感到头痛、头晕等高血压的症状,其病情变化快,严重时,可出现急性左心衰竭、抽搐昏迷等症状,甚至母婴死亡[1,2]。因此应做到尽早发现、尽早治疗,及时合理干预,同时给予精心的护理,可以更好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以确保孕产妇安全,提高母婴预后质量[2,3]。现将其新的护理干预措施综述如下。

    作者:吴静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剖宫产术后80例子宫复旧分析

    目的:对剖宫产术后患者的子宫复旧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对80例行剖宫产的患者术后进行B超检查,观察其子宫复旧情况。结果行剖宫产术后5 d,出现宫腔积液的患者1例,占总数的1.25%;在术后42 d,出现宫腔积液的患者有3例,占总数的3.75%。检查子宫声像图为愈合良好的患者有75例,占总数的93.75%;而出现炎性反应子宫切口声像图的患者有3例,占总数的3.75%。结论用B超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复旧情况进行检查,可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对预防剖宫产术后并发症发生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马慧清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8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常规就诊组和院前急救组,常规就诊组患者直接前来急诊科就诊,未接受院前急救护理;院前急救组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对比2组干预结果。结果与常规就诊组比较,院前急救组救治成功率更高,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发病至急救时间、住院时间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对预后的影响大,可快速实现急救反应,为患者抢救争取时间,减少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值得推广。

    作者:曹英慧 刊期: 2016年第16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