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文芳
目的:探讨健康指导在围绝经期妇女综合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围绕围绝经期雌性激素变化,结合该阶段的临床特点,对围绝经期妇女进行健康指导,包括心理护理方面的健康指导和行为方式的健康指导。结果40例围绝经期妇女经过全面、科学的健康指导均取得良好的效果,对该生命阶段有了充分的认识,树立了正确的健康观。结论加强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指导,合理采取一定措施干预,对预防围绝经期妇女罹患各种疾病、提高生命质量均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作者:付宝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分析诊断CT模拟定位在三维适形放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肿瘤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诊断CT模拟定位,并对患者予以放疗治疗,观察患者相关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运用诊断CT模拟定位进行放疗治疗,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8%,治疗效果较好。结论诊断CT模拟定位具有操作简单、定位准确,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书忠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分析腰椎骨折经伤椎椎弓根置钉椎体植骨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腰椎骨折患者40例,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跨伤椎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试验组采取经伤椎椎弓根置钉椎体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恢复情况、伤椎前高压缩比及术后早期锻炼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效果较为满意。结论采用经伤椎椎弓根置钉椎体植骨手术治疗腰椎骨折患者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严学明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改良型睑板腺按摩在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型干眼症中的效果。方法将248例睑板腺功能障碍型干眼症患者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治疗方法为抗干眼的眼药水滴眼加传统的睑板腺按摩;试验组给予抗干眼症的眼药水滴眼加改良型睑板腺按摩进行治疗,对2组患者的操作舒适度、依从性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操作的舒适度、依从性均较对照组高(P<0.05),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改良型睑板腺按摩操作简便,患者容易接受,舒适度及依从性高,有效缩短了病程,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卫晓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2例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行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处理,对照组采取子宫切除治疗方案,比较2组出血量、止血时间、止血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准备时间、实际止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2组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止血快、创伤小,能大限度地保留患者生育功能,临床应用价值显著。不过对行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止血无效情况下建议改行子宫切除,以挽救患者生命。
作者:李翠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分析对盆腔炎住院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盆腔炎住院患者92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46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健康知识掌握率。结果观察组盆腔炎住院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健康知识掌握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盆腔炎住院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健康知识掌握率,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魏晓红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和甲氨蝶呤联合中药保守治疗非破裂型输卵管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非破裂型输卵管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和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以中药治疗,观察2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转阴时间、阴道出血时间、包块大小、包块消失时间、包块缩小时间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米非司酮和甲氨蝶呤联合中药保守治疗非破裂型输卵管异位妊娠的疗效显著,副作用少。
作者:毛永惠;班文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前,聘用护士已经成为各医院护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帮助新上岗的护理人员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早日胜任妇产科专科护理工作,同时建立对科室的认同感和归属感[1],我们从2012年1月开始,为新上岗的护士制定培训模板应用到临床带教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彭静;马变青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分析新生儿黄疸的病因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者5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光照治疗及常规治疗,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导致新生儿黄疸的主要因素为感染因素、围产因素及母乳性因素,其例数分别为29例、21例、6例,所占比例为51.79%,37.5%,10.71%。治疗有效率为92.86%(52/56)。结论感染因素、围生期因素及母乳性因素是导致新生儿黄疸的主要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可降低感染率,提升治疗有效率。
作者:李春燕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观察支持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进行传统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支持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高达82.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4%,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活动度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持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郭海龙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麻醉患者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来我院进行手术麻醉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对比观察2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95.6%,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7.8%,2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麻醉患者的护理中,循证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术后并发症更少,能提高护理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晶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42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1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β受体阻滞剂以及硝酸酯类药物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盐酸曲美他嗪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盐酸曲美他嗪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心功能与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为(47.5±7.9)%,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为(60.2±4.1)mm,左室收缩末期内径为(45.3±6.1)mm,室间隔厚度为(10.1±1.1)mm,左室后壁厚度为(9.3±2.2)mm,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0%,上述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可迅速改善心功能,抑制心绞痛等疾病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葛文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通过对疟疾流行情况的调查分析,掌握疟疾流行趋势,提出可行的防控依据,确保消除疟疾工作圆满完成。方法对华坪县1953年至今的疟疾发病疫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疟疾防控措施及消除疟疾工作的落实情况。结果华坪县从1953年—2014年全县共收报疟疾病例12314例,年平均发病率503.49/10万,发病情况呈现三个流行周期,整体发病呈下降趋势,1986年以后全县无本地感染发病病例,2010年以后全县无病例发生,2015年10月17日—19日经云南省消除疟疾专家组现场考核评估,我县通过消除疟疾认证。结论华坪县疟疾防控工作经过全县医务人员的长达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到2011年以后全县无本地及输入性病例发生,按照《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年—2020年)》的要求,2015年提前达到消除疟疾目标要求。
作者:杨世松;张福新;姚万红;罗祖新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5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与对照组(2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噻托溴铵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噻托溴铵及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噻托溴铵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韩海燕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对比早期乳腺肿瘤采用乳腺钼靶X线摄影和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早期乳腺肿瘤患者104例,均为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经病理检查证实,常规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和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结果104例受检对象中,经病理检查,浸润性导管癌76例,占73.1%;腺癌10例,占9.6%;乳头状导管癌14例,占13.5%;转移性肉瘤2例,占1.9%;分叶状囊肉瘤2例,占1.9%。乳腺钼靶X线摄影诊断阳性98例,阴性6例,阳性诊断率为94.2%;超声诊断阳性94例,阴性10例,阳性诊断率为90.4%;二者联合诊断,阳性100例,阴性4例,阳性诊断率为96.2%。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早期乳腺肿瘤患者,钼靶X线检查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具特征性,两者联用,可提高阳性诊断率,具有互补性,临床需重视二者的联用效果,以提高检测成效,为诊治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
作者:陈云鹏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婴幼儿癫痫发作的急救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0例癫痫患儿发作时的护理情况。结果经积极护理、治疗后很快缓解的,并且未因发作受到意外损伤(如唇舌咬伤、用力按压四肢导致脱臼等)54例;发作时受到意外损伤6例。结论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可终止大部分癫痫患儿发作,并避免其受到意外损伤。
作者:马卯亲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评价疼痛护理干预应用于眼创伤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10月收治的眼创伤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疼痛护理干预,治疗结束后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重度疼痛4例占9.5%,对照组重度疼痛14例占33.3%,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护理满意度95.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疼痛护理干预的方法对眼创伤患者进行护理,可显著减轻患者疼痛,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患者总体满意度高。
作者:袁霞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研究螺内酯联合福辛普利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9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8例)和治疗组(n=46例),常规使用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组加用福辛普利和螺内酯,观察时间1年。对比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2组治疗后超声指标均得到改善,治疗组LVDd缩小、LVEF提高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螺内酯联合福辛普利能抑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室重构,提高心功能。
作者:王智田;梁学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观察孕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对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的阻断效果。方法收集自2011年2月—2014年12月我县在实施《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工作中乙肝“大、小三阳”孕妇253例,足月活产婴儿253例,孕妇根据经济能力和个人意愿分为2组,愿意在孕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进行干预的96例作为试验组,不愿在孕晚期注射免疫球蛋白的孕妇157例作为观察组。所有婴儿分娩出生后6周~8周后进行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检测,免疫效果评价用HBsAg阳性率作为指标。结果试验组HBsAg阳性率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对于HBsAg阳性孕妇孕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阻断宫内感染,值得推广。
作者:张晓娥;张文锋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异丙芬联合瑞芬太尼在甲状腺切除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87例行甲状腺切除术治疗患者,根据数字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n=44例)与对照组(n=43例),全部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给予持续静脉泵注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对照组患者给予持续静脉泵推注异丙酚,对比2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2组患者手术前及术中MAP及HR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插管时、拔管时及拔管后,观察组患者的MAP及H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均较对照组有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对甲状腺切除术患者进行麻醉,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小,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福元 刊期: 2016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