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生儿黄疸56例病因分析及临床治疗

李春燕

关键词:新生儿, 黄疸, 病因分析, 临床治疗
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黄疸的病因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者5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光照治疗及常规治疗,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导致新生儿黄疸的主要因素为感染因素、围产因素及母乳性因素,其例数分别为29例、21例、6例,所占比例为51.79%,37.5%,10.71%。治疗有效率为92.86%(52/56)。结论感染因素、围生期因素及母乳性因素是导致新生儿黄疸的主要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可降低感染率,提升治疗有效率。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社会心理因素对子宫全切术患者抑郁和焦虑的影响及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社会心理因素对行子宫全切除术患者的影响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取子宫全切术治疗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强心理干预和社会支持。对比2组干预后焦虑抑郁状况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术后患者焦虑抑郁状况比术前明显下降,干预后2组之间评分出现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焦虑与抑郁自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满意度评分(98.0±3.4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40±5.69)分(P<0.05)。结论社会心理因素对子宫全切术患者抑郁和焦虑具有较大影响,实施心理干预和社会支持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促进家人间的沟通以及增强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杨红梅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甲状腺手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对策

    目的:分析甲状腺手术后常见并发症,探讨有效的预防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甲状腺手术后患者的治疗及护理情况。结果3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中有2例发生并发症,经积极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对于甲状腺手术患者,在术后要加强对患者病情的观察,及早发现并发症,及时给予对症处理和精心护理,减少并发症,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刘玉慧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米非司酮和甲氨蝶呤联合中药保守治疗非破裂型输卵管异位妊娠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和甲氨蝶呤联合中药保守治疗非破裂型输卵管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非破裂型输卵管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和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以中药治疗,观察2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转阴时间、阴道出血时间、包块大小、包块消失时间、包块缩小时间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米非司酮和甲氨蝶呤联合中药保守治疗非破裂型输卵管异位妊娠的疗效显著,副作用少。

    作者:毛永惠;班文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华坪县疟疾流行现状与消除分析

    目的:通过对疟疾流行情况的调查分析,掌握疟疾流行趋势,提出可行的防控依据,确保消除疟疾工作圆满完成。方法对华坪县1953年至今的疟疾发病疫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疟疾防控措施及消除疟疾工作的落实情况。结果华坪县从1953年—2014年全县共收报疟疾病例12314例,年平均发病率503.49/10万,发病情况呈现三个流行周期,整体发病呈下降趋势,1986年以后全县无本地感染发病病例,2010年以后全县无病例发生,2015年10月17日—19日经云南省消除疟疾专家组现场考核评估,我县通过消除疟疾认证。结论华坪县疟疾防控工作经过全县医务人员的长达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到2011年以后全县无本地及输入性病例发生,按照《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年—2020年)》的要求,2015年提前达到消除疟疾目标要求。

    作者:杨世松;张福新;姚万红;罗祖新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培训模板在妇产科新护士带教中的应用体会

    目前,聘用护士已经成为各医院护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帮助新上岗的护理人员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早日胜任妇产科专科护理工作,同时建立对科室的认同感和归属感[1],我们从2012年1月开始,为新上岗的护士制定培训模板应用到临床带教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彭静;马变青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大同市灵丘县2014年居民2型糖尿病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病情况及主要危险因素,为创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采取针对性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整群随机抽样对大同市灵丘县2988名18岁以上人群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测,统计2型糖尿病患病率,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大同市灵丘县居民18岁以上人群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9.74%,随着年龄增高人群患病率及糖耐量异常逐渐增高趋势显著(P<0.01);按照OR值从大到小顺序糖尿病家族史、高甘油三酯血症、年龄、腹型肥胖、高血压史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是危胁灵丘县居民的主要慢性病,在社区中普及糖尿病防治知识并开展适宜体育运动,合理饮食,提倡增加植物油脂摄入,将血压、血糖、血脂监测纳入居民年度体检工作中,是预防控制2型糖尿病的主要卫生干预措施。

    作者:柴小明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支持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支持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进行传统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支持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高达82.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4%,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活动度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持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郭海龙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子宫输卵管造影在30岁以上女性不孕不育症的应用

    目的:探讨子宫输卵管造影在30岁以上女性不孕不育中的诊断价值。方法资料选自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30岁以上配偶精液正常的不孕不育患者106例,均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析原因并选择针对性的治疗方式,通过随访对其妊娠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6例患者中9例宫腔出现异常,其中弓状子宫2例,双子宫2例,纵隔子宫1例,单角子宫4例;子宫形态及功能无异常者97例,其中输卵管完全堵塞患者39例,输卵管通而不畅患者21例,输卵管通畅者33例,一侧输卵管切除术后4例;输卵管堵塞中一侧完全堵塞30例,双侧完全堵塞9例;经治疗自然受孕者16例,其中异位妊娠1例。结论子宫输卵管造影能够诊断出不孕不育的原因,为临床治疗提供安全、可靠、准确的依据,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进荣;吴小燕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噻托溴铵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5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与对照组(2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噻托溴铵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噻托溴铵及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噻托溴铵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韩海燕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脑血管造影阴性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7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脑血管造影阴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临床表现。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2015年7月收治的205例SA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70例患者DSA阴性,对照组135例患者DSA阳性,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情况等。结果观察组颈强发生率及脑血管痉挛率等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吸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NSAH)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Ⅰ级、Ⅲ级Hunt-Hess分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癫痫发生率、脑积水及脑梗死出现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脑积水出现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导致SAH患者DSA阴性的第一因素,DSA阴性的SAH出血患者吸烟少,临床症状轻,并发症少,病死率低,预后良好。

    作者:徐岳峰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住院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住院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比较2组患者遵医行为、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在遵医行为、满意度方面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住院冠心病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效果显著,规范了护理程序,强化了遵医行为,提高了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刘永秀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黛立新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原发性失眠患者采用黛力新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原发性失眠患者共11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黛力新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艾司唑仑治疗,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后停药观察,通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定2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收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原发性失眠严重危害患者的生活质量,使用黛力新治疗较传统的艾司唑仑临床疗效更为优秀,不良反应更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崔保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营养风险防范在肺结核素食习惯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探讨肺结核素食习惯患者实施营养风险防范措施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肺结核素食习惯患者共64例,2010年—2011年32例,实施常规护理;2012年—2014年32例,采取营养风险防范措施。2组患者均在出院后2,3,4,6个月进行回访追踪观察,评价症状改善情况,体重增长,结核菌痰涂片镜检阴转率,学习、生活、持家能力恢复情况等身体恢复指标。结果采取营养风险防范措施的患者身体恢复速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结核素食习惯患者及时采取营养风险防范措施可加快身体恢复速度。

    作者:翟妞荣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交锁髓内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临床分析

    目的:对比交锁髓内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差别。方法将80例诊断为股骨干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比较,交锁髓内钉具有创伤小、愈合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闫杰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螺旋CT增强扫描在胃肠道上皮内瘤变诊断及其与早期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在胃肠道上皮内瘤变诊断以及早期癌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应用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并经病理确诊的胃肠道上皮内瘤变患者共计45例纳入研究,同期选择确诊为胃肠道早期癌变的患者40例以及健康体检者20例。对各组受检对象均进行螺旋CT增强扫描处理。对比胃部、结肠部上皮内瘤病变组、对照组、早期癌变组增强期相动脉值、门静脉值、平衡值的检查结果。结果胃部上皮内瘤变组增强期相动脉值、门静脉值、平衡值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胃部上皮内瘤变组增强期相动脉值、门静脉值、平衡值与早期癌变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肠部上皮内瘤变组增强期相动脉值、门静脉值、平衡值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肠部上皮内瘤变组增强期相门静脉值明显低于早期癌变组(P<0.05)。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在胃肠道上皮内瘤变诊断以及早期胃肠道癌变鉴别中均有确切的临床价值,且对上皮内瘤变分级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晓波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学校学生患肺结核现状分析及防治对策

    目的:分析学校学生患肺结核现状,探讨学生肺结核防控存在的问题及防治对策。方法对学生在我院门诊、住院诊断为肺结核或疑似肺结核病例报告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年网络报告全省11地市1308例学生肺结核患者,其中发生3起聚集性肺结核。结论学校人群高度集中,集体宿舍、班容量大,健康教育宣传知识缺乏,学习紧张、压力大等是学校学生易患肺结核的原因;按照《学校结核病管理条例》做好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加强学生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进行学生密切接触者筛查,是防治学校学生肺结核发病的防治对策。

    作者:姚玉莲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盆腔炎住院患者的护理效果评价

    目的:分析对盆腔炎住院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盆腔炎住院患者92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46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健康知识掌握率。结果观察组盆腔炎住院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健康知识掌握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盆腔炎住院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健康知识掌握率,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魏晓红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优质护理对减少小儿手足口病住院时间及费用的影响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减少小儿手足口病住院时间及费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于我院诊治的手足口病患儿5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儿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治疗2个疗程后对患儿病情进行评价,从临床疗效、住院时间、住院费用3个指标对2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为(5.27±1.05)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7.33±2.74)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住院平均费用为(1863.20±109.54)元,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07.71±154.16)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用于小儿手足口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能够显著减少患儿的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陆萧萍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螺内酯联合福辛普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研究

    目的:研究螺内酯联合福辛普利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9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8例)和治疗组(n=46例),常规使用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组加用福辛普利和螺内酯,观察时间1年。对比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2组治疗后超声指标均得到改善,治疗组LVDd缩小、LVEF提高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螺内酯联合福辛普利能抑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室重构,提高心功能。

    作者:王智田;梁学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健康指导在围绝经期妇女综合护理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探讨健康指导在围绝经期妇女综合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围绕围绝经期雌性激素变化,结合该阶段的临床特点,对围绝经期妇女进行健康指导,包括心理护理方面的健康指导和行为方式的健康指导。结果40例围绝经期妇女经过全面、科学的健康指导均取得良好的效果,对该生命阶段有了充分的认识,树立了正确的健康观。结论加强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指导,合理采取一定措施干预,对预防围绝经期妇女罹患各种疾病、提高生命质量均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作者:付宝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