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营养风险防范在肺结核素食习惯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翟妞荣

关键词:肺结核患者, 素食, 营养风险防范, 恢复速度
摘要:目的:探讨肺结核素食习惯患者实施营养风险防范措施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肺结核素食习惯患者共64例,2010年—2011年32例,实施常规护理;2012年—2014年32例,采取营养风险防范措施。2组患者均在出院后2,3,4,6个月进行回访追踪观察,评价症状改善情况,体重增长,结核菌痰涂片镜检阴转率,学习、生活、持家能力恢复情况等身体恢复指标。结果采取营养风险防范措施的患者身体恢复速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结核素食习惯患者及时采取营养风险防范措施可加快身体恢复速度。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孕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对乙肝母婴传播的阻断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孕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对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的阻断效果。方法收集自2011年2月—2014年12月我县在实施《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工作中乙肝“大、小三阳”孕妇253例,足月活产婴儿253例,孕妇根据经济能力和个人意愿分为2组,愿意在孕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进行干预的96例作为试验组,不愿在孕晚期注射免疫球蛋白的孕妇157例作为观察组。所有婴儿分娩出生后6周~8周后进行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检测,免疫效果评价用HBsAg阳性率作为指标。结果试验组HBsAg阳性率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对于HBsAg阳性孕妇孕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阻断宫内感染,值得推广。

    作者:张晓娥;张文锋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2例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行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处理,对照组采取子宫切除治疗方案,比较2组出血量、止血时间、止血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准备时间、实际止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2组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止血快、创伤小,能大限度地保留患者生育功能,临床应用价值显著。不过对行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止血无效情况下建议改行子宫切除,以挽救患者生命。

    作者:李翠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健康指导在围绝经期妇女综合护理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探讨健康指导在围绝经期妇女综合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围绕围绝经期雌性激素变化,结合该阶段的临床特点,对围绝经期妇女进行健康指导,包括心理护理方面的健康指导和行为方式的健康指导。结果40例围绝经期妇女经过全面、科学的健康指导均取得良好的效果,对该生命阶段有了充分的认识,树立了正确的健康观。结论加强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指导,合理采取一定措施干预,对预防围绝经期妇女罹患各种疾病、提高生命质量均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作者:付宝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腹腔内脏破裂39例的手术护理

    目的:总结腹腔内脏破裂的手术护理方法。方法对2007年1月—2014年12月住院手术治疗腹腔内脏破裂39例患者的手术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施行手术治疗,无1例发生意外并发症,均痊愈出院。出院后访视均已恢复正常生活,多数患者已能参加体力劳动。结论临床医护人员协同配合良好,病情判断准确,处理果断,及时准确的抢救可以降低腹腔内脏破裂患者的病死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王媛;刘宽荣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米非司酮和甲氨蝶呤联合中药保守治疗非破裂型输卵管异位妊娠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和甲氨蝶呤联合中药保守治疗非破裂型输卵管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非破裂型输卵管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和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以中药治疗,观察2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转阴时间、阴道出血时间、包块大小、包块消失时间、包块缩小时间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米非司酮和甲氨蝶呤联合中药保守治疗非破裂型输卵管异位妊娠的疗效显著,副作用少。

    作者:毛永惠;班文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分析

    冬季是一氧化碳中毒高发季节,2012年—2014年我院收治了21例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是指当部分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意识障碍恢复后,经2 d~60 d的“假愈期”之后又出现一系列的神经精神障碍[1],治疗困难,病情迁延,预后不佳。我院采用常规治疗与高压氧治疗相结合的方式,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赵姣云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疼痛护理干预在眼创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疼痛护理干预应用于眼创伤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10月收治的眼创伤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疼痛护理干预,治疗结束后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重度疼痛4例占9.5%,对照组重度疼痛14例占33.3%,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护理满意度95.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疼痛护理干预的方法对眼创伤患者进行护理,可显著减轻患者疼痛,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患者总体满意度高。

    作者:袁霞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大同市灵丘县2014年居民2型糖尿病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病情况及主要危险因素,为创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采取针对性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整群随机抽样对大同市灵丘县2988名18岁以上人群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测,统计2型糖尿病患病率,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大同市灵丘县居民18岁以上人群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9.74%,随着年龄增高人群患病率及糖耐量异常逐渐增高趋势显著(P<0.01);按照OR值从大到小顺序糖尿病家族史、高甘油三酯血症、年龄、腹型肥胖、高血压史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是危胁灵丘县居民的主要慢性病,在社区中普及糖尿病防治知识并开展适宜体育运动,合理饮食,提倡增加植物油脂摄入,将血压、血糖、血脂监测纳入居民年度体检工作中,是预防控制2型糖尿病的主要卫生干预措施。

    作者:柴小明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健脾益气补肾中药治疗老年糖尿病脾肾两虚证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补肾中药对老年糖尿病脾肾两虚证的效果。方法将67例老年糖尿病脾肾两虚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单用降糖西药(格列喹酮片),治疗组在降糖西药基础上加用健脾益气补肾中药(降糖汤剂)。结果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较对照组血β2微球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及空腹血糖下降明显(P<0.05)。结论健脾益气补肾中药对防止和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脾肾两虚证具有一定的疗效。

    作者:刘刚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盆腔炎住院患者的护理效果评价

    目的:分析对盆腔炎住院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盆腔炎住院患者92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46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健康知识掌握率。结果观察组盆腔炎住院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健康知识掌握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盆腔炎住院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健康知识掌握率,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魏晓红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社会心理因素对子宫全切术患者抑郁和焦虑的影响及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社会心理因素对行子宫全切除术患者的影响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取子宫全切术治疗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强心理干预和社会支持。对比2组干预后焦虑抑郁状况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术后患者焦虑抑郁状况比术前明显下降,干预后2组之间评分出现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焦虑与抑郁自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满意度评分(98.0±3.4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40±5.69)分(P<0.05)。结论社会心理因素对子宫全切术患者抑郁和焦虑具有较大影响,实施心理干预和社会支持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促进家人间的沟通以及增强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杨红梅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临床护理路径对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探讨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观察并对比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前观察组、对照组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总分分别是(92.5±11.3)、(87.1±17.0)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分别是(66.4±18.7)、(73.2±13.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ANSS减分等于或超过50%的有36例,治疗有效率80.00%;对照组PANSS减分等于或超过50%的有31例,治疗有效率68.89%,2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护理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提高治疗有效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白丽霞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重症颅脑创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重症颅脑创伤患者治疗中的价值及临床护理的重要性。方法62例重症颅脑创伤患者均经空肠营养管给予早期肠内营养,精心护理,观察营养管位置及营养液温度、浓度,肠内营养的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62例患者中50例能进行正常肠内营养;12例不能进行正常肠内营养,经对症处理后,10例能继续肠内营养,2例给予静脉高营养。62例患者病情逐步好转至痊愈43例,死亡6例,放弃治疗13例。结论重症颅脑创伤要尽早给予肠内营养,加强监护、给予预见性护理,能明显减轻肠道菌群失调,促进营养吸收,明显减轻全身炎症反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恢复。

    作者:李梅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糖尿病对脑梗死出血转化及不同分型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脑梗死出血转化及各分型发生率的影响,为临床制定诊疗方案及预后评估提供有价值的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运城市中心医院及平陆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1年1月—2015年6月间收治的495例临床资料完整的脑梗死住院患者,根据是否有糖尿病将所入选患者分为糖尿病组及非糖尿病组,通过查阅患者影像及临床资料,观察2组住院期间脑梗死出血转化发生率及不同分型出血转化发生率情况。结果糖尿病组153例中发生出血转化76例(49.7%),其中脑实质血肿型21例(13.8%);非糖尿病组342例中发生出血转化113例(33.0%),其中脑实质血肿型17例(5.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尿病能增加脑梗死出血转化的发生,并能增加更具临床意义的脑实质血肿型出血转化的发生。

    作者:张跃武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黛立新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原发性失眠患者采用黛力新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原发性失眠患者共11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黛力新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艾司唑仑治疗,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后停药观察,通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定2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收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原发性失眠严重危害患者的生活质量,使用黛力新治疗较传统的艾司唑仑临床疗效更为优秀,不良反应更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崔保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新生儿黄疸56例病因分析及临床治疗

    目的:分析新生儿黄疸的病因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者5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光照治疗及常规治疗,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导致新生儿黄疸的主要因素为感染因素、围产因素及母乳性因素,其例数分别为29例、21例、6例,所占比例为51.79%,37.5%,10.71%。治疗有效率为92.86%(52/56)。结论感染因素、围生期因素及母乳性因素是导致新生儿黄疸的主要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可降低感染率,提升治疗有效率。

    作者:李春燕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环形切除结合直肠前壁悬吊治疗老年直肠前突效果探讨

    目的:评价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结合直肠前壁悬吊治疗老年直肠前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106例老年直肠前突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结合直肠前臂悬吊术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的经肛门直肠前突修补手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一般指标、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2组在治疗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结合直肠前壁悬吊治疗老年直肠前突疗效确切,能有效缓解便秘症状,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瑞军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螺旋CT增强扫描在胃肠道上皮内瘤变诊断及其与早期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在胃肠道上皮内瘤变诊断以及早期癌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应用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并经病理确诊的胃肠道上皮内瘤变患者共计45例纳入研究,同期选择确诊为胃肠道早期癌变的患者40例以及健康体检者20例。对各组受检对象均进行螺旋CT增强扫描处理。对比胃部、结肠部上皮内瘤病变组、对照组、早期癌变组增强期相动脉值、门静脉值、平衡值的检查结果。结果胃部上皮内瘤变组增强期相动脉值、门静脉值、平衡值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胃部上皮内瘤变组增强期相动脉值、门静脉值、平衡值与早期癌变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肠部上皮内瘤变组增强期相动脉值、门静脉值、平衡值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肠部上皮内瘤变组增强期相门静脉值明显低于早期癌变组(P<0.05)。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在胃肠道上皮内瘤变诊断以及早期胃肠道癌变鉴别中均有确切的临床价值,且对上皮内瘤变分级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晓波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腹腔镜胆囊大部分切除术在胆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在胆囊手术中应用腹腔镜胆囊大部分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胆囊手术患者96例,按照手术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组患者则采用腹腔镜胆囊大部分切除术。对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复杂胆囊病变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大部分切除术可有效简化操作,彻底清除病灶,有利于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术后尽快恢复,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新军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贲门癌合并高血压的围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贲门癌合并高血压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手术治疗49例贲门癌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情况进行总结。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术前治疗5 d~9 d,平均6.5 d;住院22 d~33 d,平均26.5 d。围术期降压治疗均达理想水平,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高血压患者围术期的精心治疗和护理,可以保障治疗计划得以顺利完成,出院后仍需降压治疗。

    作者:张红霞;刘宽荣 刊期: 2016年第20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