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霞;刘宽荣
目的:探讨手术室麻醉患者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来我院进行手术麻醉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对比观察2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95.6%,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7.8%,2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麻醉患者的护理中,循证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术后并发症更少,能提高护理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晶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脑梗死出血转化及各分型发生率的影响,为临床制定诊疗方案及预后评估提供有价值的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运城市中心医院及平陆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1年1月—2015年6月间收治的495例临床资料完整的脑梗死住院患者,根据是否有糖尿病将所入选患者分为糖尿病组及非糖尿病组,通过查阅患者影像及临床资料,观察2组住院期间脑梗死出血转化发生率及不同分型出血转化发生率情况。结果糖尿病组153例中发生出血转化76例(49.7%),其中脑实质血肿型21例(13.8%);非糖尿病组342例中发生出血转化113例(33.0%),其中脑实质血肿型17例(5.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尿病能增加脑梗死出血转化的发生,并能增加更具临床意义的脑实质血肿型出血转化的发生。
作者:张跃武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前,聘用护士已经成为各医院护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帮助新上岗的护理人员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早日胜任妇产科专科护理工作,同时建立对科室的认同感和归属感[1],我们从2012年1月开始,为新上岗的护士制定培训模板应用到临床带教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彭静;马变青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健康指导在围绝经期妇女综合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围绕围绝经期雌性激素变化,结合该阶段的临床特点,对围绝经期妇女进行健康指导,包括心理护理方面的健康指导和行为方式的健康指导。结果40例围绝经期妇女经过全面、科学的健康指导均取得良好的效果,对该生命阶段有了充分的认识,树立了正确的健康观。结论加强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指导,合理采取一定措施干预,对预防围绝经期妇女罹患各种疾病、提高生命质量均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作者:付宝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分析微量元素锌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影响。方法择取2013年6—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2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观察组,并抽取同期体检的62例健康小儿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研究对象血清锌含量,检查患儿血清内免疫球蛋白IgM、IgG、IgA水平,同时结合血清锌含量进行分组统计研究。结果与对照组小儿相比,观察组患儿的血清锌含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量元素锌与患儿自身免疫抵抗能力有一定相关性,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在抗感染治疗期间应及时补充锌元素。
作者:张芬妍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社会心理因素对行子宫全切除术患者的影响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取子宫全切术治疗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强心理干预和社会支持。对比2组干预后焦虑抑郁状况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术后患者焦虑抑郁状况比术前明显下降,干预后2组之间评分出现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焦虑与抑郁自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满意度评分(98.0±3.4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40±5.69)分(P<0.05)。结论社会心理因素对子宫全切术患者抑郁和焦虑具有较大影响,实施心理干预和社会支持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促进家人间的沟通以及增强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杨红梅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在胃肠道上皮内瘤变诊断以及早期癌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应用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并经病理确诊的胃肠道上皮内瘤变患者共计45例纳入研究,同期选择确诊为胃肠道早期癌变的患者40例以及健康体检者20例。对各组受检对象均进行螺旋CT增强扫描处理。对比胃部、结肠部上皮内瘤病变组、对照组、早期癌变组增强期相动脉值、门静脉值、平衡值的检查结果。结果胃部上皮内瘤变组增强期相动脉值、门静脉值、平衡值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胃部上皮内瘤变组增强期相动脉值、门静脉值、平衡值与早期癌变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肠部上皮内瘤变组增强期相动脉值、门静脉值、平衡值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肠部上皮内瘤变组增强期相门静脉值明显低于早期癌变组(P<0.05)。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在胃肠道上皮内瘤变诊断以及早期胃肠道癌变鉴别中均有确切的临床价值,且对上皮内瘤变分级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晓波 刊期: 2016年第20期
多年来,临床上应用微创硬通道穿刺引流技术治疗重度高血压性脑出血已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使患者病死率明显下降,因为此项技术能简便迅速地解除血肿对脑组织的压迫,且创伤很小,对合并心肺等多脏器功能下降的患者仍可施术。但我们也发现脑组织出血后形成继发损害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方面的恶性循环,仍影响患者的终恢复质量,近年来我们偿试应用中药参与治疗,取得了明显疗效。我们观察到中药治疗可以作为脑保护中极为有效的一种方法,明显减轻术后脑水肿程度,加快治疗进程,终能明显降低致残率,值得推广。我院自2008年以来对于基底节区高血压性重度出血患者,在微创穿刺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早期从胃管注入补阳还五汤加味辅助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闫敏捷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分析对盆腔炎住院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盆腔炎住院患者92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46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健康知识掌握率。结果观察组盆腔炎住院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健康知识掌握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盆腔炎住院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健康知识掌握率,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魏晓红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肺结核素食习惯患者实施营养风险防范措施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肺结核素食习惯患者共64例,2010年—2011年32例,实施常规护理;2012年—2014年32例,采取营养风险防范措施。2组患者均在出院后2,3,4,6个月进行回访追踪观察,评价症状改善情况,体重增长,结核菌痰涂片镜检阴转率,学习、生活、持家能力恢复情况等身体恢复指标。结果采取营养风险防范措施的患者身体恢复速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结核素食习惯患者及时采取营养风险防范措施可加快身体恢复速度。
作者:翟妞荣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分析诊断CT模拟定位在三维适形放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肿瘤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诊断CT模拟定位,并对患者予以放疗治疗,观察患者相关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运用诊断CT模拟定位进行放疗治疗,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8%,治疗效果较好。结论诊断CT模拟定位具有操作简单、定位准确,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书忠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子宫输卵管造影在30岁以上女性不孕不育中的诊断价值。方法资料选自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30岁以上配偶精液正常的不孕不育患者106例,均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析原因并选择针对性的治疗方式,通过随访对其妊娠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6例患者中9例宫腔出现异常,其中弓状子宫2例,双子宫2例,纵隔子宫1例,单角子宫4例;子宫形态及功能无异常者97例,其中输卵管完全堵塞患者39例,输卵管通而不畅患者21例,输卵管通畅者33例,一侧输卵管切除术后4例;输卵管堵塞中一侧完全堵塞30例,双侧完全堵塞9例;经治疗自然受孕者16例,其中异位妊娠1例。结论子宫输卵管造影能够诊断出不孕不育的原因,为临床治疗提供安全、可靠、准确的依据,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进荣;吴小燕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评价疼痛护理干预应用于眼创伤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10月收治的眼创伤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疼痛护理干预,治疗结束后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重度疼痛4例占9.5%,对照组重度疼痛14例占33.3%,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护理满意度95.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疼痛护理干预的方法对眼创伤患者进行护理,可显著减轻患者疼痛,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患者总体满意度高。
作者:袁霞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分析腰椎骨折经伤椎椎弓根置钉椎体植骨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腰椎骨折患者40例,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跨伤椎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试验组采取经伤椎椎弓根置钉椎体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恢复情况、伤椎前高压缩比及术后早期锻炼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效果较为满意。结论采用经伤椎椎弓根置钉椎体植骨手术治疗腰椎骨折患者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严学明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2例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行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处理,对照组采取子宫切除治疗方案,比较2组出血量、止血时间、止血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准备时间、实际止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2组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止血快、创伤小,能大限度地保留患者生育功能,临床应用价值显著。不过对行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止血无效情况下建议改行子宫切除,以挽救患者生命。
作者:李翠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5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与对照组(2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噻托溴铵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噻托溴铵及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噻托溴铵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韩海燕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泌尿外科疾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在我科进行泌尿外科手术治疗的10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比较2组患者术后伤口疼痛程度、伤口感染率、术前术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伤口疼痛程度、伤口感染率、术后SAS评分和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不仅可有效降低泌尿外科围术期患者术后伤口疼痛程度和伤口感染率,减轻患者术后焦虑情况,还能明显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韩佩芬;游蓉丽;李才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评价阴道分泌物常规镜检与五联检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采取我院妇科患者1276份阴道分泌物标本,每份标本分别采用常规镜检与五联检进行乳酸杆菌、白细胞、BV、念珠菌、滴虫检测,并进行结果比较。结果五联检乳酸杆菌、白细胞、BV、念珠菌、滴虫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2.23%,61.05%,12.77%,18.50%,11.60%;常规镜检相应各指标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3.68%,56.35%,7.60%,14.50%,8.78%;其中,二者乳酸杆菌、BV、念珠菌、滴虫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镜检与五联检均有各自的优缺点,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可提高检出率,防止漏检。
作者:孙峰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异丙芬联合瑞芬太尼在甲状腺切除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87例行甲状腺切除术治疗患者,根据数字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n=44例)与对照组(n=43例),全部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给予持续静脉泵注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对照组患者给予持续静脉泵推注异丙酚,对比2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2组患者手术前及术中MAP及HR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插管时、拔管时及拔管后,观察组患者的MAP及H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均较对照组有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对甲状腺切除术患者进行麻醉,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小,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福元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观察孕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对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的阻断效果。方法收集自2011年2月—2014年12月我县在实施《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工作中乙肝“大、小三阳”孕妇253例,足月活产婴儿253例,孕妇根据经济能力和个人意愿分为2组,愿意在孕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进行干预的96例作为试验组,不愿在孕晚期注射免疫球蛋白的孕妇157例作为观察组。所有婴儿分娩出生后6周~8周后进行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检测,免疫效果评价用HBsAg阳性率作为指标。结果试验组HBsAg阳性率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对于HBsAg阳性孕妇孕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阻断宫内感染,值得推广。
作者:张晓娥;张文锋 刊期: 2016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