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分析

赵姣云

关键词:高压氧治疗,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迟发性脑病, 神经精神障碍, 中毒患者, 意识障碍, 常规治疗, 假愈期, 理想, 季节, 冬季, 报告
摘要:冬季是一氧化碳中毒高发季节,2012年—2014年我院收治了21例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是指当部分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意识障碍恢复后,经2 d~60 d的“假愈期”之后又出现一系列的神经精神障碍[1],治疗困难,病情迁延,预后不佳。我院采用常规治疗与高压氧治疗相结合的方式,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报告如下。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TAC与AC→T方案在乳腺癌术后化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观察

    化疗是目前乳腺癌根治术后的主要治疗措施,TAC方案有较好的疗效,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但是随着剂量及化疗周期的增加,会导致骨髓抑制、心脏损害和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如何能在不影响疗效的前提下减轻化疗带来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使患者获取大收益是临床医师非常关注的事情。Eiermann等报道AC→T序贯化疗方案与TAC联合化疗方案疗效相当[1]。2007年1月—2010年6月,我院乳腺科对收治的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分别应用TAC×6和AC×4→T×4方案,观察不良反应情况,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勇;杨雪梅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2例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行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处理,对照组采取子宫切除治疗方案,比较2组出血量、止血时间、止血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准备时间、实际止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2组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止血快、创伤小,能大限度地保留患者生育功能,临床应用价值显著。不过对行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止血无效情况下建议改行子宫切除,以挽救患者生命。

    作者:李翠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脑血管造影阴性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7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脑血管造影阴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临床表现。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2015年7月收治的205例SA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70例患者DSA阴性,对照组135例患者DSA阳性,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情况等。结果观察组颈强发生率及脑血管痉挛率等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吸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NSAH)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Ⅰ级、Ⅲ级Hunt-Hess分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癫痫发生率、脑积水及脑梗死出现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脑积水出现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导致SAH患者DSA阴性的第一因素,DSA阴性的SAH出血患者吸烟少,临床症状轻,并发症少,病死率低,预后良好。

    作者:徐岳峰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华坪县疟疾流行现状与消除分析

    目的:通过对疟疾流行情况的调查分析,掌握疟疾流行趋势,提出可行的防控依据,确保消除疟疾工作圆满完成。方法对华坪县1953年至今的疟疾发病疫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疟疾防控措施及消除疟疾工作的落实情况。结果华坪县从1953年—2014年全县共收报疟疾病例12314例,年平均发病率503.49/10万,发病情况呈现三个流行周期,整体发病呈下降趋势,1986年以后全县无本地感染发病病例,2010年以后全县无病例发生,2015年10月17日—19日经云南省消除疟疾专家组现场考核评估,我县通过消除疟疾认证。结论华坪县疟疾防控工作经过全县医务人员的长达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到2011年以后全县无本地及输入性病例发生,按照《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年—2020年)》的要求,2015年提前达到消除疟疾目标要求。

    作者:杨世松;张福新;姚万红;罗祖新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交锁髓内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临床分析

    目的:对比交锁髓内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差别。方法将80例诊断为股骨干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比较,交锁髓内钉具有创伤小、愈合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闫杰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贲门癌合并高血压的围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贲门癌合并高血压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手术治疗49例贲门癌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情况进行总结。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术前治疗5 d~9 d,平均6.5 d;住院22 d~33 d,平均26.5 d。围术期降压治疗均达理想水平,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高血压患者围术期的精心治疗和护理,可以保障治疗计划得以顺利完成,出院后仍需降压治疗。

    作者:张红霞;刘宽荣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盆腔炎住院患者的护理效果评价

    目的:分析对盆腔炎住院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盆腔炎住院患者92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46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健康知识掌握率。结果观察组盆腔炎住院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健康知识掌握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盆腔炎住院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健康知识掌握率,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魏晓红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优质护理对减少小儿手足口病住院时间及费用的影响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减少小儿手足口病住院时间及费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于我院诊治的手足口病患儿5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儿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治疗2个疗程后对患儿病情进行评价,从临床疗效、住院时间、住院费用3个指标对2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为(5.27±1.05)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7.33±2.74)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住院平均费用为(1863.20±109.54)元,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07.71±154.16)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用于小儿手足口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能够显著减少患儿的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陆萧萍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腹腔内脏破裂39例的手术护理

    目的:总结腹腔内脏破裂的手术护理方法。方法对2007年1月—2014年12月住院手术治疗腹腔内脏破裂39例患者的手术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施行手术治疗,无1例发生意外并发症,均痊愈出院。出院后访视均已恢复正常生活,多数患者已能参加体力劳动。结论临床医护人员协同配合良好,病情判断准确,处理果断,及时准确的抢救可以降低腹腔内脏破裂患者的病死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王媛;刘宽荣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腰椎骨折经伤椎椎弓根置钉椎体植骨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腰椎骨折经伤椎椎弓根置钉椎体植骨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腰椎骨折患者40例,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跨伤椎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试验组采取经伤椎椎弓根置钉椎体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恢复情况、伤椎前高压缩比及术后早期锻炼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效果较为满意。结论采用经伤椎椎弓根置钉椎体植骨手术治疗腰椎骨折患者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严学明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学校学生患肺结核现状分析及防治对策

    目的:分析学校学生患肺结核现状,探讨学生肺结核防控存在的问题及防治对策。方法对学生在我院门诊、住院诊断为肺结核或疑似肺结核病例报告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年网络报告全省11地市1308例学生肺结核患者,其中发生3起聚集性肺结核。结论学校人群高度集中,集体宿舍、班容量大,健康教育宣传知识缺乏,学习紧张、压力大等是学校学生易患肺结核的原因;按照《学校结核病管理条例》做好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加强学生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进行学生密切接触者筛查,是防治学校学生肺结核发病的防治对策。

    作者:姚玉莲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营养风险防范在肺结核素食习惯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探讨肺结核素食习惯患者实施营养风险防范措施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肺结核素食习惯患者共64例,2010年—2011年32例,实施常规护理;2012年—2014年32例,采取营养风险防范措施。2组患者均在出院后2,3,4,6个月进行回访追踪观察,评价症状改善情况,体重增长,结核菌痰涂片镜检阴转率,学习、生活、持家能力恢复情况等身体恢复指标。结果采取营养风险防范措施的患者身体恢复速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结核素食习惯患者及时采取营养风险防范措施可加快身体恢复速度。

    作者:翟妞荣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孕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对乙肝母婴传播的阻断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孕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对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的阻断效果。方法收集自2011年2月—2014年12月我县在实施《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工作中乙肝“大、小三阳”孕妇253例,足月活产婴儿253例,孕妇根据经济能力和个人意愿分为2组,愿意在孕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进行干预的96例作为试验组,不愿在孕晚期注射免疫球蛋白的孕妇157例作为观察组。所有婴儿分娩出生后6周~8周后进行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检测,免疫效果评价用HBsAg阳性率作为指标。结果试验组HBsAg阳性率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对于HBsAg阳性孕妇孕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阻断宫内感染,值得推广。

    作者:张晓娥;张文锋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环形切除结合直肠前壁悬吊治疗老年直肠前突效果探讨

    目的:评价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结合直肠前壁悬吊治疗老年直肠前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106例老年直肠前突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结合直肠前臂悬吊术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的经肛门直肠前突修补手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一般指标、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2组在治疗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结合直肠前壁悬吊治疗老年直肠前突疗效确切,能有效缓解便秘症状,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瑞军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磁共振弥散成像对脑膜瘤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成像(DWI)对脑膜瘤良恶性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病理确诊的脑膜瘤患者50例,均行磁共振平扫、增强扫描及磁共振弥散成像扫描。结果术后病理确诊良性脑膜瘤42例,间变性(恶性)8例。42例良性脑膜瘤中10例肿瘤实质成分在DWI呈略高信号,32例呈等信号,34例ADC值正常,8例ADC值略增高;8例间变性脑膜瘤实质成分在DWI均呈高信号,7例ADC值减低,1例ADC值正常。结论相较常规磁共振成像,DWI对脑膜瘤良恶性鉴别价值更大,但ADC值改变尚有少量假阴性存在。

    作者:李波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社会心理因素对子宫全切术患者抑郁和焦虑的影响及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社会心理因素对行子宫全切除术患者的影响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取子宫全切术治疗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强心理干预和社会支持。对比2组干预后焦虑抑郁状况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术后患者焦虑抑郁状况比术前明显下降,干预后2组之间评分出现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焦虑与抑郁自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满意度评分(98.0±3.4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40±5.69)分(P<0.05)。结论社会心理因素对子宫全切术患者抑郁和焦虑具有较大影响,实施心理干预和社会支持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促进家人间的沟通以及增强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杨红梅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子宫输卵管造影在30岁以上女性不孕不育症的应用

    目的:探讨子宫输卵管造影在30岁以上女性不孕不育中的诊断价值。方法资料选自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30岁以上配偶精液正常的不孕不育患者106例,均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析原因并选择针对性的治疗方式,通过随访对其妊娠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6例患者中9例宫腔出现异常,其中弓状子宫2例,双子宫2例,纵隔子宫1例,单角子宫4例;子宫形态及功能无异常者97例,其中输卵管完全堵塞患者39例,输卵管通而不畅患者21例,输卵管通畅者33例,一侧输卵管切除术后4例;输卵管堵塞中一侧完全堵塞30例,双侧完全堵塞9例;经治疗自然受孕者16例,其中异位妊娠1例。结论子宫输卵管造影能够诊断出不孕不育的原因,为临床治疗提供安全、可靠、准确的依据,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进荣;吴小燕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噻托溴铵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5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与对照组(2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噻托溴铵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噻托溴铵及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噻托溴铵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韩海燕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糖尿病对脑梗死出血转化及不同分型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脑梗死出血转化及各分型发生率的影响,为临床制定诊疗方案及预后评估提供有价值的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运城市中心医院及平陆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1年1月—2015年6月间收治的495例临床资料完整的脑梗死住院患者,根据是否有糖尿病将所入选患者分为糖尿病组及非糖尿病组,通过查阅患者影像及临床资料,观察2组住院期间脑梗死出血转化发生率及不同分型出血转化发生率情况。结果糖尿病组153例中发生出血转化76例(49.7%),其中脑实质血肿型21例(13.8%);非糖尿病组342例中发生出血转化113例(33.0%),其中脑实质血肿型17例(5.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尿病能增加脑梗死出血转化的发生,并能增加更具临床意义的脑实质血肿型出血转化的发生。

    作者:张跃武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中药在重度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评价

    多年来,临床上应用微创硬通道穿刺引流技术治疗重度高血压性脑出血已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使患者病死率明显下降,因为此项技术能简便迅速地解除血肿对脑组织的压迫,且创伤很小,对合并心肺等多脏器功能下降的患者仍可施术。但我们也发现脑组织出血后形成继发损害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方面的恶性循环,仍影响患者的终恢复质量,近年来我们偿试应用中药参与治疗,取得了明显疗效。我们观察到中药治疗可以作为脑保护中极为有效的一种方法,明显减轻术后脑水肿程度,加快治疗进程,终能明显降低致残率,值得推广。我院自2008年以来对于基底节区高血压性重度出血患者,在微创穿刺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早期从胃管注入补阳还五汤加味辅助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闫敏捷 刊期: 2016年第20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