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
目的:评价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结合直肠前壁悬吊治疗老年直肠前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106例老年直肠前突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结合直肠前臂悬吊术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的经肛门直肠前突修补手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一般指标、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2组在治疗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结合直肠前壁悬吊治疗老年直肠前突疗效确切,能有效缓解便秘症状,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瑞军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中医康复护理措施应用于脑血栓患者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5月收治的76例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38例)与对照组(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医康复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程度。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37%,护理满意率为94.74%,对照组分别为84.21%,73.68%,试验组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康复护理应用于脑血栓患者的治疗中效果良好,临床护理水平及治疗效果显著提升,患者满意度高,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推广应用。
作者:姜雪 刊期: 2016年第20期
多年来,临床上应用微创硬通道穿刺引流技术治疗重度高血压性脑出血已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使患者病死率明显下降,因为此项技术能简便迅速地解除血肿对脑组织的压迫,且创伤很小,对合并心肺等多脏器功能下降的患者仍可施术。但我们也发现脑组织出血后形成继发损害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方面的恶性循环,仍影响患者的终恢复质量,近年来我们偿试应用中药参与治疗,取得了明显疗效。我们观察到中药治疗可以作为脑保护中极为有效的一种方法,明显减轻术后脑水肿程度,加快治疗进程,终能明显降低致残率,值得推广。我院自2008年以来对于基底节区高血压性重度出血患者,在微创穿刺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早期从胃管注入补阳还五汤加味辅助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闫敏捷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产妇分娩过程中助产护士护理能力与分娩质量的相关性。方法将2013年8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45例。对照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产妇则实施助产士护理,帮助产妇分娩。对2组产妇的分娩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预组的产妇自然分娩的有40例,占88.9%;对照组的产妇自然分娩为28例,仅有62.2%,干预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干预组产妇在分娩时间以及产后出血量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助产士全面护理在产妇的分娩过程中的效果十分显著,能够促进产妇自然分娩,提高分娩质量,值得临床参考与借鉴。
作者:王春梅;王淑蓉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住院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比较2组患者遵医行为、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在遵医行为、满意度方面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住院冠心病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效果显著,规范了护理程序,强化了遵医行为,提高了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刘永秀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总结腹腔内脏破裂的手术护理方法。方法对2007年1月—2014年12月住院手术治疗腹腔内脏破裂39例患者的手术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施行手术治疗,无1例发生意外并发症,均痊愈出院。出院后访视均已恢复正常生活,多数患者已能参加体力劳动。结论临床医护人员协同配合良好,病情判断准确,处理果断,及时准确的抢救可以降低腹腔内脏破裂患者的病死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王媛;刘宽荣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对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在乳腺病和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进行分析,以期为提升诊断准确率提供更多的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5年4月收治的103例乳腺病和54例乳腺癌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临床表现并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两者的不同之处及临床诊断的准确性。结果彩超对乳腺病和乳腺癌进行临床诊断时,具有不同的声像学特点。病理检测结果提示,乳腺病组103例患者,其彩超检出83例,检出率为80.6%(83/103);乳腺癌组54例患者,其彩超检出48例,检出率为88.9%(48/54);组间检出率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超在乳腺病及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既具有较高的准确率,还可以为以上两种疾病提供更多的、更可靠的临床诊断依据。
作者:冯红萍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调查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营养知识认知现状。方法采用问卷方式,对运城市132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的营养知识认知情况和健康生活行为方式进行调查。结果患者对血糖需要有效控制、血糖值的正常范围、低血糖的主要症状、低血糖的危害、合理运动可帮助控制血糖、应定时监测血糖、应该按医嘱按时服药的知晓率较高,分别为66.7%,69.7%,52.3%,56.1%,50.8%,61.4%和75.0%。对高血糖引起的并发症、影响血糖的膳食因素、每日膳食摄入注意事项、哪些食物应该控制摄入量和降糖药物和胰岛素的不良反应的知晓率普遍偏低,分别为32.6%,34.1%,30.0%,30.0%和34.8%,并且对糖尿病营养健康相关知识的信任度和健康行为的执行力普遍不高。结论运城市2型糖尿病患者对营养知识知晓率偏低,应该加强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有针对性地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和膳食指导,从而改善饮食行为。
作者:崔娜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在胆囊手术中应用腹腔镜胆囊大部分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胆囊手术患者96例,按照手术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组患者则采用腹腔镜胆囊大部分切除术。对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复杂胆囊病变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大部分切除术可有效简化操作,彻底清除病灶,有利于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术后尽快恢复,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新军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麻醉患者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来我院进行手术麻醉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对比观察2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95.6%,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7.8%,2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麻醉患者的护理中,循证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术后并发症更少,能提高护理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晶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42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1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β受体阻滞剂以及硝酸酯类药物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盐酸曲美他嗪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盐酸曲美他嗪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心功能与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为(47.5±7.9)%,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为(60.2±4.1)mm,左室收缩末期内径为(45.3±6.1)mm,室间隔厚度为(10.1±1.1)mm,左室后壁厚度为(9.3±2.2)mm,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0%,上述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可迅速改善心功能,抑制心绞痛等疾病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葛文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病情况及主要危险因素,为创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采取针对性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整群随机抽样对大同市灵丘县2988名18岁以上人群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测,统计2型糖尿病患病率,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大同市灵丘县居民18岁以上人群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9.74%,随着年龄增高人群患病率及糖耐量异常逐渐增高趋势显著(P<0.01);按照OR值从大到小顺序糖尿病家族史、高甘油三酯血症、年龄、腹型肥胖、高血压史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是危胁灵丘县居民的主要慢性病,在社区中普及糖尿病防治知识并开展适宜体育运动,合理饮食,提倡增加植物油脂摄入,将血压、血糖、血脂监测纳入居民年度体检工作中,是预防控制2型糖尿病的主要卫生干预措施。
作者:柴小明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观察原发性失眠患者采用黛力新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原发性失眠患者共11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黛力新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艾司唑仑治疗,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后停药观察,通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定2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收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原发性失眠严重危害患者的生活质量,使用黛力新治疗较传统的艾司唑仑临床疗效更为优秀,不良反应更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崔保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评价阴道分泌物常规镜检与五联检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采取我院妇科患者1276份阴道分泌物标本,每份标本分别采用常规镜检与五联检进行乳酸杆菌、白细胞、BV、念珠菌、滴虫检测,并进行结果比较。结果五联检乳酸杆菌、白细胞、BV、念珠菌、滴虫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2.23%,61.05%,12.77%,18.50%,11.60%;常规镜检相应各指标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3.68%,56.35%,7.60%,14.50%,8.78%;其中,二者乳酸杆菌、BV、念珠菌、滴虫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镜检与五联检均有各自的优缺点,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可提高检出率,防止漏检。
作者:孙峰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引流术后护理的方法。方法对6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护理效果进行总结。结果好转52例,死亡10例,植物状态生存2例。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引流术手术操作相对简单、设备要求低,对护理要求高,要全面精心细致地观察,根据患者生命体征和引流液性状、量的变化,及时处理,可以大大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病死率,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王东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卵巢囊肿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在我院实施卵巢囊肿手术患者7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观察2组患者护理前后负面情绪评分情况。结果护理前,观察组患者的抑郁评分及焦虑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抑郁评分及焦虑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囊肿手术患者针对性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手术带来的疼痛,且帮助患者减少相关负面情绪,从而加快术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卢俊霞 刊期: 2016年第20期
我科在2011年收治2例Castleman病女性患者,均经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术后患者切口甲级愈合,痊愈出院,出院后随诊3年无复发。 Castleman病在临床较为罕见,本文对发生于颈部的2例Castleman病做一临床分析,以引起颈部外科医生的重视。
作者:齐凤鸣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2例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行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处理,对照组采取子宫切除治疗方案,比较2组出血量、止血时间、止血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准备时间、实际止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2组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止血快、创伤小,能大限度地保留患者生育功能,临床应用价值显著。不过对行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止血无效情况下建议改行子宫切除,以挽救患者生命。
作者:李翠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观察孕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对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的阻断效果。方法收集自2011年2月—2014年12月我县在实施《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工作中乙肝“大、小三阳”孕妇253例,足月活产婴儿253例,孕妇根据经济能力和个人意愿分为2组,愿意在孕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进行干预的96例作为试验组,不愿在孕晚期注射免疫球蛋白的孕妇157例作为观察组。所有婴儿分娩出生后6周~8周后进行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检测,免疫效果评价用HBsAg阳性率作为指标。结果试验组HBsAg阳性率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对于HBsAg阳性孕妇孕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阻断宫内感染,值得推广。
作者:张晓娥;张文锋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4年5月在我科进行治疗的64例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和依达拉奉静脉滴注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片治疗,并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BI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I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患者疗效明显,且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脑损伤情况以及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张鲜民 刊期: 2016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