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护理路径在住院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探讨

刘永秀

关键词:冠心病, 住院患者, 临床护理路径, 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住院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比较2组患者遵医行为、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在遵医行为、满意度方面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住院冠心病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效果显著,规范了护理程序,强化了遵医行为,提高了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糖尿病对脑梗死出血转化及不同分型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脑梗死出血转化及各分型发生率的影响,为临床制定诊疗方案及预后评估提供有价值的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运城市中心医院及平陆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1年1月—2015年6月间收治的495例临床资料完整的脑梗死住院患者,根据是否有糖尿病将所入选患者分为糖尿病组及非糖尿病组,通过查阅患者影像及临床资料,观察2组住院期间脑梗死出血转化发生率及不同分型出血转化发生率情况。结果糖尿病组153例中发生出血转化76例(49.7%),其中脑实质血肿型21例(13.8%);非糖尿病组342例中发生出血转化113例(33.0%),其中脑实质血肿型17例(5.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尿病能增加脑梗死出血转化的发生,并能增加更具临床意义的脑实质血肿型出血转化的发生。

    作者:张跃武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重症颅脑创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重症颅脑创伤患者治疗中的价值及临床护理的重要性。方法62例重症颅脑创伤患者均经空肠营养管给予早期肠内营养,精心护理,观察营养管位置及营养液温度、浓度,肠内营养的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62例患者中50例能进行正常肠内营养;12例不能进行正常肠内营养,经对症处理后,10例能继续肠内营养,2例给予静脉高营养。62例患者病情逐步好转至痊愈43例,死亡6例,放弃治疗13例。结论重症颅脑创伤要尽早给予肠内营养,加强监护、给予预见性护理,能明显减轻肠道菌群失调,促进营养吸收,明显减轻全身炎症反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恢复。

    作者:李梅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引流术后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引流术后护理的方法。方法对6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护理效果进行总结。结果好转52例,死亡10例,植物状态生存2例。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引流术手术操作相对简单、设备要求低,对护理要求高,要全面精心细致地观察,根据患者生命体征和引流液性状、量的变化,及时处理,可以大大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病死率,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王东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新生儿黄疸56例病因分析及临床治疗

    目的:分析新生儿黄疸的病因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者5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光照治疗及常规治疗,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导致新生儿黄疸的主要因素为感染因素、围产因素及母乳性因素,其例数分别为29例、21例、6例,所占比例为51.79%,37.5%,10.71%。治疗有效率为92.86%(52/56)。结论感染因素、围生期因素及母乳性因素是导致新生儿黄疸的主要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可降低感染率,提升治疗有效率。

    作者:李春燕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营养风险防范在肺结核素食习惯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探讨肺结核素食习惯患者实施营养风险防范措施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肺结核素食习惯患者共64例,2010年—2011年32例,实施常规护理;2012年—2014年32例,采取营养风险防范措施。2组患者均在出院后2,3,4,6个月进行回访追踪观察,评价症状改善情况,体重增长,结核菌痰涂片镜检阴转率,学习、生活、持家能力恢复情况等身体恢复指标。结果采取营养风险防范措施的患者身体恢复速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结核素食习惯患者及时采取营养风险防范措施可加快身体恢复速度。

    作者:翟妞荣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优质护理对减少小儿手足口病住院时间及费用的影响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减少小儿手足口病住院时间及费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于我院诊治的手足口病患儿5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儿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治疗2个疗程后对患儿病情进行评价,从临床疗效、住院时间、住院费用3个指标对2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为(5.27±1.05)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7.33±2.74)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住院平均费用为(1863.20±109.54)元,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07.71±154.16)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用于小儿手足口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能够显著减少患儿的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陆萧萍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子宫输卵管造影在30岁以上女性不孕不育症的应用

    目的:探讨子宫输卵管造影在30岁以上女性不孕不育中的诊断价值。方法资料选自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30岁以上配偶精液正常的不孕不育患者106例,均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析原因并选择针对性的治疗方式,通过随访对其妊娠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6例患者中9例宫腔出现异常,其中弓状子宫2例,双子宫2例,纵隔子宫1例,单角子宫4例;子宫形态及功能无异常者97例,其中输卵管完全堵塞患者39例,输卵管通而不畅患者21例,输卵管通畅者33例,一侧输卵管切除术后4例;输卵管堵塞中一侧完全堵塞30例,双侧完全堵塞9例;经治疗自然受孕者16例,其中异位妊娠1例。结论子宫输卵管造影能够诊断出不孕不育的原因,为临床治疗提供安全、可靠、准确的依据,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进荣;吴小燕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改良型睑板腺按摩在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型干眼症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改良型睑板腺按摩在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型干眼症中的效果。方法将248例睑板腺功能障碍型干眼症患者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治疗方法为抗干眼的眼药水滴眼加传统的睑板腺按摩;试验组给予抗干眼症的眼药水滴眼加改良型睑板腺按摩进行治疗,对2组患者的操作舒适度、依从性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操作的舒适度、依从性均较对照组高(P<0.05),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改良型睑板腺按摩操作简便,患者容易接受,舒适度及依从性高,有效缩短了病程,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卫晓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交锁髓内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临床分析

    目的:对比交锁髓内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差别。方法将80例诊断为股骨干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比较,交锁髓内钉具有创伤小、愈合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闫杰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泌尿外科疾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泌尿外科疾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在我科进行泌尿外科手术治疗的10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比较2组患者术后伤口疼痛程度、伤口感染率、术前术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伤口疼痛程度、伤口感染率、术后SAS评分和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不仅可有效降低泌尿外科围术期患者术后伤口疼痛程度和伤口感染率,减轻患者术后焦虑情况,还能明显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韩佩芬;游蓉丽;李才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改良大骨瓣开颅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观察改良大骨瓣在重型颅脑损伤开颅减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08例随机分为2组各54例,参照组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研究组采用改良大骨瓣开颅减压术。观察并比较2组的手术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2组术前及术后各监测时点的颅内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术后6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优于参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大骨瓣开颅术可获得与标准大骨瓣相同的减压效果,同时减少了术后并发症,显著提高了患者的预后,值得在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吉冠洁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常规血液透析与高通量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比较

    目的:探讨在尿毒症患者中使用不同的透析方式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14例在我院就诊的尿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使用透析方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常规组,每组各57例,常规组使用常规血液透析进行治疗,干预组使用高通量血液透析进行治疗。观察透析后2组患者生化指标、血容量、血压等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的细胞外液(ECW)及标化的细胞外液(nECW)较常规组患者增加,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TBW、ICW、MAP、PP、DBP、SBP与常规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左室肥厚(LVH)、左室质量指数(LVMI)要较常规组患者显著降低(P<0.05);干预组患者的E/A、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舒张期厚度(IVSDT)、左室后壁舒张期厚度(LVPWDT)、左房内径(LAD)与常规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通量血液透析患者中,LVH、LVMI发生率要较常规血液透析大大降低,所以在临床尿毒症透析过程中应首选高通量血液透析进行治疗。

    作者:张燕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腹腔内脏破裂39例的手术护理

    目的:总结腹腔内脏破裂的手术护理方法。方法对2007年1月—2014年12月住院手术治疗腹腔内脏破裂39例患者的手术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施行手术治疗,无1例发生意外并发症,均痊愈出院。出院后访视均已恢复正常生活,多数患者已能参加体力劳动。结论临床医护人员协同配合良好,病情判断准确,处理果断,及时准确的抢救可以降低腹腔内脏破裂患者的病死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王媛;刘宽荣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健脾益气补肾中药治疗老年糖尿病脾肾两虚证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补肾中药对老年糖尿病脾肾两虚证的效果。方法将67例老年糖尿病脾肾两虚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单用降糖西药(格列喹酮片),治疗组在降糖西药基础上加用健脾益气补肾中药(降糖汤剂)。结果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较对照组血β2微球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及空腹血糖下降明显(P<0.05)。结论健脾益气补肾中药对防止和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脾肾两虚证具有一定的疗效。

    作者:刘刚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腹腔镜胆囊大部分切除术在胆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在胆囊手术中应用腹腔镜胆囊大部分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胆囊手术患者96例,按照手术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组患者则采用腹腔镜胆囊大部分切除术。对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复杂胆囊病变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大部分切除术可有效简化操作,彻底清除病灶,有利于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术后尽快恢复,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新军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螺内酯联合福辛普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研究

    目的:研究螺内酯联合福辛普利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9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8例)和治疗组(n=46例),常规使用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组加用福辛普利和螺内酯,观察时间1年。对比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2组治疗后超声指标均得到改善,治疗组LVDd缩小、LVEF提高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螺内酯联合福辛普利能抑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室重构,提高心功能。

    作者:王智田;梁学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磁共振弥散成像对脑膜瘤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成像(DWI)对脑膜瘤良恶性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病理确诊的脑膜瘤患者50例,均行磁共振平扫、增强扫描及磁共振弥散成像扫描。结果术后病理确诊良性脑膜瘤42例,间变性(恶性)8例。42例良性脑膜瘤中10例肿瘤实质成分在DWI呈略高信号,32例呈等信号,34例ADC值正常,8例ADC值略增高;8例间变性脑膜瘤实质成分在DWI均呈高信号,7例ADC值减低,1例ADC值正常。结论相较常规磁共振成像,DWI对脑膜瘤良恶性鉴别价值更大,但ADC值改变尚有少量假阴性存在。

    作者:李波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人工显微镜检查在血液尿液粪便检验中的运用

    传统的血液、尿液、粪便手工检验虽然被现代化的全自动检测仪所代替,但仍不能全部满足检出有临床病理意义的异常细胞的需要。各类分析仪尚不具备人脑识别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各种细胞形态及管型、结晶、寄生虫、细菌等形态学的全面判断综合能力。因此,仪器检测尚不能完全代替人工显微镜对各类细胞(特别是骨髓细胞和异常细胞)等的识别和分类检查。为了保证血液、尿液、粪便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和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依据,对异常检测结果须进一步用显微镜复检验证。

    作者:吕海燕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循证护理在手术室麻醉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手术室麻醉患者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来我院进行手术麻醉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对比观察2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95.6%,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7.8%,2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麻醉患者的护理中,循证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术后并发症更少,能提高护理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晶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培训模板在妇产科新护士带教中的应用体会

    目前,聘用护士已经成为各医院护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帮助新上岗的护理人员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早日胜任妇产科专科护理工作,同时建立对科室的认同感和归属感[1],我们从2012年1月开始,为新上岗的护士制定培训模板应用到临床带教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彭静;马变青 刊期: 2016年第20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