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常规血液透析与高通量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比较

张燕

关键词:尿毒症, 透析方式, 心功能, 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在尿毒症患者中使用不同的透析方式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14例在我院就诊的尿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使用透析方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常规组,每组各57例,常规组使用常规血液透析进行治疗,干预组使用高通量血液透析进行治疗。观察透析后2组患者生化指标、血容量、血压等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的细胞外液(ECW)及标化的细胞外液(nECW)较常规组患者增加,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TBW、ICW、MAP、PP、DBP、SBP与常规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左室肥厚(LVH)、左室质量指数(LVMI)要较常规组患者显著降低(P<0.05);干预组患者的E/A、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舒张期厚度(IVSDT)、左室后壁舒张期厚度(LVPWDT)、左房内径(LAD)与常规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通量血液透析患者中,LVH、LVMI发生率要较常规血液透析大大降低,所以在临床尿毒症透析过程中应首选高通量血液透析进行治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护理路径在住院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住院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比较2组患者遵医行为、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在遵医行为、满意度方面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住院冠心病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效果显著,规范了护理程序,强化了遵医行为,提高了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刘永秀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引流术后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引流术后护理的方法。方法对6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护理效果进行总结。结果好转52例,死亡10例,植物状态生存2例。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引流术手术操作相对简单、设备要求低,对护理要求高,要全面精心细致地观察,根据患者生命体征和引流液性状、量的变化,及时处理,可以大大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病死率,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王东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营养风险防范在肺结核素食习惯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探讨肺结核素食习惯患者实施营养风险防范措施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肺结核素食习惯患者共64例,2010年—2011年32例,实施常规护理;2012年—2014年32例,采取营养风险防范措施。2组患者均在出院后2,3,4,6个月进行回访追踪观察,评价症状改善情况,体重增长,结核菌痰涂片镜检阴转率,学习、生活、持家能力恢复情况等身体恢复指标。结果采取营养风险防范措施的患者身体恢复速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结核素食习惯患者及时采取营养风险防范措施可加快身体恢复速度。

    作者:翟妞荣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磁共振弥散成像对脑膜瘤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成像(DWI)对脑膜瘤良恶性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病理确诊的脑膜瘤患者50例,均行磁共振平扫、增强扫描及磁共振弥散成像扫描。结果术后病理确诊良性脑膜瘤42例,间变性(恶性)8例。42例良性脑膜瘤中10例肿瘤实质成分在DWI呈略高信号,32例呈等信号,34例ADC值正常,8例ADC值略增高;8例间变性脑膜瘤实质成分在DWI均呈高信号,7例ADC值减低,1例ADC值正常。结论相较常规磁共振成像,DWI对脑膜瘤良恶性鉴别价值更大,但ADC值改变尚有少量假阴性存在。

    作者:李波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培训模板在妇产科新护士带教中的应用体会

    目前,聘用护士已经成为各医院护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帮助新上岗的护理人员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早日胜任妇产科专科护理工作,同时建立对科室的认同感和归属感[1],我们从2012年1月开始,为新上岗的护士制定培训模板应用到临床带教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彭静;马变青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手术室优质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中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8月—2015年5月期间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180例,将其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性的手术护理模式,而观察组的患者则选用全程无缝隙护理的模式。对比2组的手术物品准备情况,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手术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手术准备完善率为9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1.11%;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2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67%;观察组患者的对护理满意度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5.56%,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的护理服务中采用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且为现代医学护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肖香维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前置胎盘期待疗法孕妇的综合护理效果评价

    目的:对前置胎盘期待疗法孕妇的综合护理效果作出评价。方法选择我院66例前置胎盘期待疗法孕妇为研究对象,分组形式为数字分组法,一组为常规护理组,一组为综合护理组,观察并比较2组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综合护理组的妊娠结局优于常规护理组,2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给予前置胎盘期待疗法孕妇综合护理,能够改善产妇的妊娠结局。

    作者:徐青青;章桂娇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Castleman病2例报告及临床分析

    我科在2011年收治2例Castleman病女性患者,均经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术后患者切口甲级愈合,痊愈出院,出院后随诊3年无复发。 Castleman病在临床较为罕见,本文对发生于颈部的2例Castleman病做一临床分析,以引起颈部外科医生的重视。

    作者:齐凤鸣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中医康复护理措施应用于脑血栓患者中的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中医康复护理措施应用于脑血栓患者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5月收治的76例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38例)与对照组(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医康复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程度。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37%,护理满意率为94.74%,对照组分别为84.21%,73.68%,试验组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康复护理应用于脑血栓患者的治疗中效果良好,临床护理水平及治疗效果显著提升,患者满意度高,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推广应用。

    作者:姜雪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疼痛护理干预在眼创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疼痛护理干预应用于眼创伤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10月收治的眼创伤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疼痛护理干预,治疗结束后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重度疼痛4例占9.5%,对照组重度疼痛14例占33.3%,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护理满意度95.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疼痛护理干预的方法对眼创伤患者进行护理,可显著减轻患者疼痛,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患者总体满意度高。

    作者:袁霞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循证护理在手术室麻醉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手术室麻醉患者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来我院进行手术麻醉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对比观察2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95.6%,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7.8%,2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麻醉患者的护理中,循证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术后并发症更少,能提高护理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晶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脑血管造影阴性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7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脑血管造影阴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临床表现。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2015年7月收治的205例SA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70例患者DSA阴性,对照组135例患者DSA阳性,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情况等。结果观察组颈强发生率及脑血管痉挛率等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吸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NSAH)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Ⅰ级、Ⅲ级Hunt-Hess分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癫痫发生率、脑积水及脑梗死出现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脑积水出现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导致SAH患者DSA阴性的第一因素,DSA阴性的SAH出血患者吸烟少,临床症状轻,并发症少,病死率低,预后良好。

    作者:徐岳峰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噻托溴铵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5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与对照组(2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噻托溴铵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噻托溴铵及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噻托溴铵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韩海燕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米非司酮和甲氨蝶呤联合中药保守治疗非破裂型输卵管异位妊娠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和甲氨蝶呤联合中药保守治疗非破裂型输卵管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非破裂型输卵管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和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以中药治疗,观察2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转阴时间、阴道出血时间、包块大小、包块消失时间、包块缩小时间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米非司酮和甲氨蝶呤联合中药保守治疗非破裂型输卵管异位妊娠的疗效显著,副作用少。

    作者:毛永惠;班文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螺内酯联合福辛普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研究

    目的:研究螺内酯联合福辛普利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9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8例)和治疗组(n=46例),常规使用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组加用福辛普利和螺内酯,观察时间1年。对比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2组治疗后超声指标均得到改善,治疗组LVDd缩小、LVEF提高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螺内酯联合福辛普利能抑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室重构,提高心功能。

    作者:王智田;梁学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健脾益气补肾中药治疗老年糖尿病脾肾两虚证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补肾中药对老年糖尿病脾肾两虚证的效果。方法将67例老年糖尿病脾肾两虚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单用降糖西药(格列喹酮片),治疗组在降糖西药基础上加用健脾益气补肾中药(降糖汤剂)。结果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较对照组血β2微球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及空腹血糖下降明显(P<0.05)。结论健脾益气补肾中药对防止和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脾肾两虚证具有一定的疗效。

    作者:刘刚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人工显微镜检查在血液尿液粪便检验中的运用

    传统的血液、尿液、粪便手工检验虽然被现代化的全自动检测仪所代替,但仍不能全部满足检出有临床病理意义的异常细胞的需要。各类分析仪尚不具备人脑识别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各种细胞形态及管型、结晶、寄生虫、细菌等形态学的全面判断综合能力。因此,仪器检测尚不能完全代替人工显微镜对各类细胞(特别是骨髓细胞和异常细胞)等的识别和分类检查。为了保证血液、尿液、粪便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和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依据,对异常检测结果须进一步用显微镜复检验证。

    作者:吕海燕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子宫输卵管造影在30岁以上女性不孕不育症的应用

    目的:探讨子宫输卵管造影在30岁以上女性不孕不育中的诊断价值。方法资料选自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30岁以上配偶精液正常的不孕不育患者106例,均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析原因并选择针对性的治疗方式,通过随访对其妊娠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6例患者中9例宫腔出现异常,其中弓状子宫2例,双子宫2例,纵隔子宫1例,单角子宫4例;子宫形态及功能无异常者97例,其中输卵管完全堵塞患者39例,输卵管通而不畅患者21例,输卵管通畅者33例,一侧输卵管切除术后4例;输卵管堵塞中一侧完全堵塞30例,双侧完全堵塞9例;经治疗自然受孕者16例,其中异位妊娠1例。结论子宫输卵管造影能够诊断出不孕不育的原因,为临床治疗提供安全、可靠、准确的依据,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进荣;吴小燕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乳腺钼靶X线摄影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早期乳腺肿瘤的诊断比较

    目的:对比早期乳腺肿瘤采用乳腺钼靶X线摄影和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早期乳腺肿瘤患者104例,均为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经病理检查证实,常规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和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结果104例受检对象中,经病理检查,浸润性导管癌76例,占73.1%;腺癌10例,占9.6%;乳头状导管癌14例,占13.5%;转移性肉瘤2例,占1.9%;分叶状囊肉瘤2例,占1.9%。乳腺钼靶X线摄影诊断阳性98例,阴性6例,阳性诊断率为94.2%;超声诊断阳性94例,阴性10例,阳性诊断率为90.4%;二者联合诊断,阳性100例,阴性4例,阳性诊断率为96.2%。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早期乳腺肿瘤患者,钼靶X线检查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具特征性,两者联用,可提高阳性诊断率,具有互补性,临床需重视二者的联用效果,以提高检测成效,为诊治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

    作者:陈云鹏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盆腔炎住院患者的护理效果评价

    目的:分析对盆腔炎住院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盆腔炎住院患者92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46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健康知识掌握率。结果观察组盆腔炎住院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健康知识掌握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盆腔炎住院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健康知识掌握率,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魏晓红 刊期: 2016年第20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