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永惠;班文芳
目的:探讨子宫输卵管造影在30岁以上女性不孕不育中的诊断价值。方法资料选自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30岁以上配偶精液正常的不孕不育患者106例,均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析原因并选择针对性的治疗方式,通过随访对其妊娠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6例患者中9例宫腔出现异常,其中弓状子宫2例,双子宫2例,纵隔子宫1例,单角子宫4例;子宫形态及功能无异常者97例,其中输卵管完全堵塞患者39例,输卵管通而不畅患者21例,输卵管通畅者33例,一侧输卵管切除术后4例;输卵管堵塞中一侧完全堵塞30例,双侧完全堵塞9例;经治疗自然受孕者16例,其中异位妊娠1例。结论子宫输卵管造影能够诊断出不孕不育的原因,为临床治疗提供安全、可靠、准确的依据,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进荣;吴小燕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泌尿外科疾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在我科进行泌尿外科手术治疗的10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比较2组患者术后伤口疼痛程度、伤口感染率、术前术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伤口疼痛程度、伤口感染率、术后SAS评分和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不仅可有效降低泌尿外科围术期患者术后伤口疼痛程度和伤口感染率,减轻患者术后焦虑情况,还能明显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韩佩芬;游蓉丽;李才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分析腰椎骨折经伤椎椎弓根置钉椎体植骨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腰椎骨折患者40例,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跨伤椎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试验组采取经伤椎椎弓根置钉椎体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恢复情况、伤椎前高压缩比及术后早期锻炼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效果较为满意。结论采用经伤椎椎弓根置钉椎体植骨手术治疗腰椎骨折患者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严学明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观察孕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对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的阻断效果。方法收集自2011年2月—2014年12月我县在实施《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工作中乙肝“大、小三阳”孕妇253例,足月活产婴儿253例,孕妇根据经济能力和个人意愿分为2组,愿意在孕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进行干预的96例作为试验组,不愿在孕晚期注射免疫球蛋白的孕妇157例作为观察组。所有婴儿分娩出生后6周~8周后进行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检测,免疫效果评价用HBsAg阳性率作为指标。结果试验组HBsAg阳性率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对于HBsAg阳性孕妇孕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阻断宫内感染,值得推广。
作者:张晓娥;张文锋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成像(DWI)对脑膜瘤良恶性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病理确诊的脑膜瘤患者50例,均行磁共振平扫、增强扫描及磁共振弥散成像扫描。结果术后病理确诊良性脑膜瘤42例,间变性(恶性)8例。42例良性脑膜瘤中10例肿瘤实质成分在DWI呈略高信号,32例呈等信号,34例ADC值正常,8例ADC值略增高;8例间变性脑膜瘤实质成分在DWI均呈高信号,7例ADC值减低,1例ADC值正常。结论相较常规磁共振成像,DWI对脑膜瘤良恶性鉴别价值更大,但ADC值改变尚有少量假阴性存在。
作者:李波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社会心理因素对行子宫全切除术患者的影响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取子宫全切术治疗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强心理干预和社会支持。对比2组干预后焦虑抑郁状况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术后患者焦虑抑郁状况比术前明显下降,干预后2组之间评分出现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焦虑与抑郁自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满意度评分(98.0±3.4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40±5.69)分(P<0.05)。结论社会心理因素对子宫全切术患者抑郁和焦虑具有较大影响,实施心理干预和社会支持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促进家人间的沟通以及增强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杨红梅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和甲氨蝶呤联合中药保守治疗非破裂型输卵管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非破裂型输卵管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和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以中药治疗,观察2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转阴时间、阴道出血时间、包块大小、包块消失时间、包块缩小时间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米非司酮和甲氨蝶呤联合中药保守治疗非破裂型输卵管异位妊娠的疗效显著,副作用少。
作者:毛永惠;班文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分析微量元素锌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影响。方法择取2013年6—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2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观察组,并抽取同期体检的62例健康小儿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研究对象血清锌含量,检查患儿血清内免疫球蛋白IgM、IgG、IgA水平,同时结合血清锌含量进行分组统计研究。结果与对照组小儿相比,观察组患儿的血清锌含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量元素锌与患儿自身免疫抵抗能力有一定相关性,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在抗感染治疗期间应及时补充锌元素。
作者:张芬妍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2例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行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处理,对照组采取子宫切除治疗方案,比较2组出血量、止血时间、止血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准备时间、实际止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2组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止血快、创伤小,能大限度地保留患者生育功能,临床应用价值显著。不过对行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止血无效情况下建议改行子宫切除,以挽救患者生命。
作者:李翠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引流术后护理的方法。方法对6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护理效果进行总结。结果好转52例,死亡10例,植物状态生存2例。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引流术手术操作相对简单、设备要求低,对护理要求高,要全面精心细致地观察,根据患者生命体征和引流液性状、量的变化,及时处理,可以大大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病死率,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王东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评价阴道分泌物常规镜检与五联检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采取我院妇科患者1276份阴道分泌物标本,每份标本分别采用常规镜检与五联检进行乳酸杆菌、白细胞、BV、念珠菌、滴虫检测,并进行结果比较。结果五联检乳酸杆菌、白细胞、BV、念珠菌、滴虫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2.23%,61.05%,12.77%,18.50%,11.60%;常规镜检相应各指标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3.68%,56.35%,7.60%,14.50%,8.78%;其中,二者乳酸杆菌、BV、念珠菌、滴虫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镜检与五联检均有各自的优缺点,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可提高检出率,防止漏检。
作者:孙峰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评价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结合直肠前壁悬吊治疗老年直肠前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106例老年直肠前突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结合直肠前臂悬吊术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的经肛门直肠前突修补手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一般指标、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2组在治疗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结合直肠前壁悬吊治疗老年直肠前突疗效确切,能有效缓解便秘症状,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瑞军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对前置胎盘期待疗法孕妇的综合护理效果作出评价。方法选择我院66例前置胎盘期待疗法孕妇为研究对象,分组形式为数字分组法,一组为常规护理组,一组为综合护理组,观察并比较2组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综合护理组的妊娠结局优于常规护理组,2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给予前置胎盘期待疗法孕妇综合护理,能够改善产妇的妊娠结局。
作者:徐青青;章桂娇 刊期: 2016年第20期
多年来,临床上应用微创硬通道穿刺引流技术治疗重度高血压性脑出血已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使患者病死率明显下降,因为此项技术能简便迅速地解除血肿对脑组织的压迫,且创伤很小,对合并心肺等多脏器功能下降的患者仍可施术。但我们也发现脑组织出血后形成继发损害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方面的恶性循环,仍影响患者的终恢复质量,近年来我们偿试应用中药参与治疗,取得了明显疗效。我们观察到中药治疗可以作为脑保护中极为有效的一种方法,明显减轻术后脑水肿程度,加快治疗进程,终能明显降低致残率,值得推广。我院自2008年以来对于基底节区高血压性重度出血患者,在微创穿刺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早期从胃管注入补阳还五汤加味辅助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闫敏捷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婴幼儿癫痫发作的急救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0例癫痫患儿发作时的护理情况。结果经积极护理、治疗后很快缓解的,并且未因发作受到意外损伤(如唇舌咬伤、用力按压四肢导致脱臼等)54例;发作时受到意外损伤6例。结论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可终止大部分癫痫患儿发作,并避免其受到意外损伤。
作者:马卯亲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42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1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β受体阻滞剂以及硝酸酯类药物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盐酸曲美他嗪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盐酸曲美他嗪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心功能与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为(47.5±7.9)%,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为(60.2±4.1)mm,左室收缩末期内径为(45.3±6.1)mm,室间隔厚度为(10.1±1.1)mm,左室后壁厚度为(9.3±2.2)mm,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0%,上述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可迅速改善心功能,抑制心绞痛等疾病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葛文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对比交锁髓内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差别。方法将80例诊断为股骨干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比较,交锁髓内钉具有创伤小、愈合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闫杰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观察原发性失眠患者采用黛力新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原发性失眠患者共11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黛力新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艾司唑仑治疗,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后停药观察,通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定2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收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原发性失眠严重危害患者的生活质量,使用黛力新治疗较传统的艾司唑仑临床疗效更为优秀,不良反应更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崔保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健康指导在围绝经期妇女综合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围绕围绝经期雌性激素变化,结合该阶段的临床特点,对围绝经期妇女进行健康指导,包括心理护理方面的健康指导和行为方式的健康指导。结果40例围绝经期妇女经过全面、科学的健康指导均取得良好的效果,对该生命阶段有了充分的认识,树立了正确的健康观。结论加强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指导,合理采取一定措施干预,对预防围绝经期妇女罹患各种疾病、提高生命质量均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作者:付宝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分析甲状腺手术后常见并发症,探讨有效的预防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甲状腺手术后患者的治疗及护理情况。结果3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中有2例发生并发症,经积极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对于甲状腺手术患者,在术后要加强对患者病情的观察,及早发现并发症,及时给予对症处理和精心护理,减少并发症,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刘玉慧 刊期: 2016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