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骨外科手术45例心理护理分析

刘晓琴

关键词:骨外科手术, 心理护理, 疗效, 负性情绪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骨外科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90例2014年2月—2015年8月期间进行手术的骨外科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再增加心理护理。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进行4周心理护理后,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达91.1%,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8.9%,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骨外科手术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疗效显著,可以加快康复速度,减轻抑郁和焦虑等负面情绪,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高龄产妇300例妊娠情况分析

    目的:对高龄产妇的妊娠情况加以分析探讨。方法抽选我院2011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300例高龄产妇作为甲组观察对象,选取同期收治的300例适龄产妇作为乙组观察对象,对2组产妇妊娠情况加以回顾性分析。结果甲组产妇妊高征、妊娠期贫血等妊娠合并症发生率与产后出血、早产与前置胎盘等妊娠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乙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甲组剖宫产率为80%,显著高于乙组的66.67%(P<0.05),且甲组新生儿结局同乙组比较,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高龄产妇而言,其出现妊娠合并症与妊娠并发症发生率、剖宫产率以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均要高于适龄产妇,妊娠风险较大,需提高警惕,强化围生期保健工作。

    作者:白春娥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异位妊娠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转阴时间、包块消失时间并评估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血β-HCG转阴时间和包块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武荣桃;郭小维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家庭访视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干预作用研究

    目的:分析家庭访视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干预作用。方法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120例出院糖尿病患者按照辖区分组,本中心辖区内为研究组,辖区外为常规组,每组患者均为60例。常规组采用一般指导,而研究组给予家庭访视。7个月后对2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遵医患者人数多于常规组,且血糖控制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出院后护理的过程中,注重家庭访视能够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改善血糖控制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维林;尹保琴;薛志红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整体护理干预在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抢救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在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失血性休克患者4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采用整体护理干预模式,比较2组抢救成功率、住院时间。结果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13.67±4.66)d、出血量(1587±138.98)mL、抢救成功率90.91%,试验组住院时间(8.07±3.21)d、出血量(1322±78.23)mL、抢救成功率100.0%,试验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满意率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整体护理干预模式应用于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抢救工作中能够从整体上提高抢救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艳萍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个体化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放疗后睡眠障碍的改善作用探讨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放疗后睡眠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放疗后睡眠障碍肿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个体化护理干预。结果影响肿瘤放疗患者睡眠质量的主要因素为:心理因素、疼痛因素、环境因素、经济因素、放疗因素、情绪因素。2组患者护理后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均较护理前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后PSQI评分较对照组优良(P<0.05);而对照组护理后PSQI评分与其护理前评分相较,不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个体化护理干预用于肿瘤放疗后睡眠障碍患者,改善睡眠质量的效果极佳,有效提升护理满意度。

    作者:韩丽霞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个体化健康教育方式在妇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与评价

    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使护理工作的内容也不断拓展,健康教育逐渐成为临床护理实践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方式通过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科学规范的疾病相关知识和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针对不同患者采用具体的个体化的方式,帮助患者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促使患者接受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行为方式,以达到减轻患者病痛、心理压力和促进早日康复的目的[1]。为探讨个体化健康教育在护理工作中的有效性和实践意义,本次研究选取2015年10月—12月期间在我院妇科接受住院治疗的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实施有针对性的个体化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冯越川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浅谈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整体化护理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低病死率。方法总结整理我科近3年来住院的4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保守治疗的临床资料和护理措施。结果46例患者中治愈42例,复发3例,死亡1例。结论及时有效的治疗,贯穿始终的规范化整体护理,可降低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死率,减少并发症发生,同时提高患者就医满意度,改善医患关系。

    作者:刘利红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两种麻醉及镇痛方法对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比较

    目的:对比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分别采取不同的麻醉以及镇痛方法对其术后认知功能方面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120例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根据麻醉以及镇痛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的麻醉方法为静脉全身麻醉,镇痛方法采用静脉镇痛法;试验组(60例)的麻醉方法为腰硬联合麻醉,镇痛方法采用硬膜外镇痛法。对2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以及认知功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的VAS评分在各个时间点都要比对照组明显低,且除术前12 h外,试验组患者的MMSE评分在各个时间点也都要比对照组明显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认知功能障碍方面,对照组48.33%的发生率要远远高于试验组的26.67%(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及硬膜外镇痛方法临床效果更好,能够显著降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可为术后良好的生活质量奠定基础。

    作者:张新耀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育龄夫妇2092名孕前优生风险评估情况分析

    目的:通过对育龄夫妇孕前优生检查结果的风险评估,探讨其对个体化优生指导,降低出生缺陷风险因素的重要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中心接受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随访记录完整的2092名育龄夫妇进行分析。结果双方一切正常仅占检查人群的47.61%,具有一种或几种风险因素的占检查人群的52.39%。病史咨询中不良生活方式中吸烟居首位,占检查人群的42.83%;男性体重指数超标占检查人群的36.33%,女性体重指数超标的占检查人群的13.77%;妇科检查异常的占检查人群的19.31%,女性实验室检查异常的占检查人群的69.60%;男性实验室检查异常的占检查人群的17.78%;超声检查异常的占检查人群的6.88%。结论我县育龄夫妇的自主健康意识仍较淡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风险评估及优生指导,尤其是对高风险人群的优生指导,对于提高育龄夫妇的健康意识和有效规避出生缺陷高危因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者:许云娥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葡萄糖酸锌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肠炎的疗效评估

    目的:探讨葡萄糖酸锌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106例小儿肠炎患儿,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葡萄糖酸锌+醒脾养儿颗粒)与对照组(蒙脱石散+阿莫西林颗粒)。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1%(52/5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1%(4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止吐时间、止泻时间、退热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肠炎采用葡萄糖酸锌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袁霄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两种不同采血方式对血常规的影响

    目的:探析两种不同采血方式对血常规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7月—9月在我院进行体检的人员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静脉血和末梢血,对其采集标本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两种采血方式的红细胞比容、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以及血红蛋白等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进行血常规检验时,选择静脉采血方式,不仅数值准确、检验结果稳定,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依据。

    作者:田英霞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烯丙雌醇联合利托君治疗习惯性流产的临床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习惯性流产患者采用烯丙雌醇联合利托君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习惯性流产患者78例,随机分为2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烯丙雌醇联合硫酸镁治疗,观察组采用烯丙雌醇联合利托君治疗,对比2组疗效、实验室指标改善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P激素、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习惯性流产患者采用烯丙雌醇联合利托君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降低黄体酮激素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

    作者:刘传会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LCP DHS和PFNA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LCP)、动力髋螺钉(DHS)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我院诊治的9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采取内固定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LCP组、DHS组和PFNA组,比较3组手术情况、临床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PFNA组比其他2组出血量少,手术切口小,骨折愈合时间短(P<0.05);PFNA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0%,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且PFN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结论对于粗隆间股骨骨折患者应用PFNA治疗较LCP和DHS治疗时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愈合时间短,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李学群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胺碘酮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律不齐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胺碘酮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律不齐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2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冠心病心律不齐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6例,分别使用胺碘酮和普罗帕酮治疗,对比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9.2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92%,两项指标对比下,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而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胺碘酮应用于老年冠心病心律不齐的临床治疗中,能有效改善患者心律不齐等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闫鹏飞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超高分辨率薄层CT诊断大径2 cm以下肺小结节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对超高分辨率薄层CT诊断大径2 cm以下肺小结节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临床诊断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获得明确诊断的大径≤2 cm肺部孤立结节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采用高分辨率CT与超高分辨率CT进行扫描,并对扫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病理结果为依据,对两种CT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病变直径在0.5 cm~2 cm之间时,超高分辨率CT的显示效果优于高分辨CT,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高分辨率CT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符合率略高于高分辨率CT;病变直径≤0.5 cm时,超高分辨率CT诊断符合率高于高分辨率CT,显示效果优于高分辨率CT(P<0.05)。结论超高分辨率CT对大径≤0.5 cm的肺孤立结节的诊断效果优于高分辨率CT检查,在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中,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

    作者:刘跃民;肖林文;张爱英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健康教育在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探讨

    肺癌是为常见的呼吸系统恶性肿瘤,占全世界癌症死因的首位,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1]。目前,临床上主要的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辅以化疗和放疗,而围术期有效的健康指导对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有较大影响,现将我院2014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49例肺癌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方法及效果探讨如下。

    作者:芮爱菊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开腹及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

    目的:比较开腹及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5年1月收治的68例需手术切除胆囊的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试验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给予试验组患者应用腹腔镜手术切除胆囊治疗,对照组患者则应用传统开腹手术切除胆囊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切除胆囊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优于传统开腹手术,并能够减少患者的并发症。

    作者:孟伟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探讨

    目的:探讨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对结果准确性造成影响的因素。方法选取50例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均为我院2014年1月—12月收集,回顾在分析过程中对结果准确性造成影响的因素。结果本次选取的血液生化检验标本50例,其中5例标本不合格,占10%,分析不合格原因:血液标本保存不当导致1例,抗凝剂和血量比例不当1例,标本采集方法不当3例。结论采集标本的方法、设置的血量和抗凝剂比例、保存血液标本的方法均会影响检验结果,需充分重视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以获取准确的结果,为临床诊治疾病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作者:解晨婧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后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后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患者74例,按照双盲法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7例,采用戈舍瑞林进行治疗,观察组37例,采用安宫黄体酮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以安宫黄体酮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后患者进行保守治疗,疗效确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彭琳云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人性化护理血液透析患者62例体会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行血液透析(HD)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对125例透析患者分别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观察组)与常规血液透析治疗护理模式护理(对照组),观察2组经不同的方式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延长血液透析时间、血液透析期间护理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别。结果观察组血液透析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较少,血液透析时间延长,对护理满意度提高,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护理模式能够减少血液透析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治疗护理满意度,是加快患者回归社会的理想护理措施。

    作者:段淑梅 刊期: 2016年第23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