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开腹及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

孟伟

关键词:结石性胆囊炎, 开腹手术, 腹腔镜手术, 疗效, 并发症
摘要:目的:比较开腹及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5年1月收治的68例需手术切除胆囊的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试验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给予试验组患者应用腹腔镜手术切除胆囊治疗,对照组患者则应用传统开腹手术切除胆囊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切除胆囊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优于传统开腹手术,并能够减少患者的并发症。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基层医院老年原发性高血压78例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老年高血压患者78例,均为我院2015年1月—12月收治,随机分组,分别采用卡托普利治疗(对照组,n=38例)与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组,n=38),并对2组患者治疗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1%,具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厄贝沙坦治疗,可显著增强临床效果,降低血压水平,对保障患者获得良好预后意义显著。

    作者:王青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反射亢进型神经源性尿失禁的临床治疗与康复

    目的:分析反射亢进型神经源性尿失禁的临床治疗与康复。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反射亢进型神经源性尿失禁患者22例,采用手术治疗联合康复训练,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22例患者术前均存在尿失禁,合并尿频16例,排尿困难18例;术后尿失禁2例,合并尿频6例,排尿困难3例。术前22例患者顺应性(3.896±3.025)mL/cm H2O、大膀胱容量(140.36±43.88)mL、有效膀胱容量(106.23±35.78)mL,术后顺应性(7.536±3.586)mL/cm H2O、大膀胱容量(265.33±85.29)mL、有效膀胱容量(236.78±84.66)m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对反射亢进型神经源性尿失禁采用不同手术治疗方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主观症状,同时联合康复训练对提高手术效果有着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侯东亚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糖化血红蛋白与果糖胺诊断妊娠糖尿病的临床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果糖胺联合检测法对妊娠糖尿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选择2012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54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和血糖正常孕妇为观察组、对照组,检测2组糖化血红蛋白、果糖胺水平。结果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果糖胺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第1,2,3 h静脉血糖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果糖胺联合检验在诊断妊娠糖尿病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杨莲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葡萄糖酸锌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肠炎的疗效评估

    目的:探讨葡萄糖酸锌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106例小儿肠炎患儿,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葡萄糖酸锌+醒脾养儿颗粒)与对照组(蒙脱石散+阿莫西林颗粒)。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1%(52/5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1%(4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止吐时间、止泻时间、退热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肠炎采用葡萄糖酸锌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袁霄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个体化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放疗后睡眠障碍的改善作用探讨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放疗后睡眠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放疗后睡眠障碍肿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个体化护理干预。结果影响肿瘤放疗患者睡眠质量的主要因素为:心理因素、疼痛因素、环境因素、经济因素、放疗因素、情绪因素。2组患者护理后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均较护理前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后PSQI评分较对照组优良(P<0.05);而对照组护理后PSQI评分与其护理前评分相较,不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个体化护理干预用于肿瘤放疗后睡眠障碍患者,改善睡眠质量的效果极佳,有效提升护理满意度。

    作者:韩丽霞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LCP DHS和PFNA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LCP)、动力髋螺钉(DHS)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我院诊治的9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采取内固定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LCP组、DHS组和PFNA组,比较3组手术情况、临床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PFNA组比其他2组出血量少,手术切口小,骨折愈合时间短(P<0.05);PFNA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0%,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且PFN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结论对于粗隆间股骨骨折患者应用PFNA治疗较LCP和DHS治疗时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愈合时间短,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李学群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情境反思学习法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目的:探讨情境反思学习法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实践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5年4月来我院实习的儿科护生60名作为试验组,实施情境反思学习法;以2013年4月—2014年3月在儿科实习的护生40名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教学法。比较2组的教学效果。结果试验组护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评判思维能力、理论与实践差距情况、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情境反思学习法通过建立疾病情景,增强理解能力,以实验情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等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儿科护生的护理能力、沟通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护理实践教学效果。

    作者:王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小切口有限内固定治疗关节面移位跟骨骨折的疗效评估

    目的:分析小切口有限内固定治疗关节面移位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于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关节面移位跟骨骨折患者中抽选5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跟骨外侧“L”形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试验组采用小切口有限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术后Bolher角与Gissane角以及足部功能评分。结果手术后试验组的Bolher角明显高于对照组,Gissane角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患者的足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关节面移位跟骨骨折患者采用小切口有限内固定治疗能减小损伤,且可以将跟骨关节面直接暴露出来,有利于骨折的复位;此外,克氏针固定对技术的要求不是很高,操作起来较为简单,能减少患者Ⅱ期复位时的丢失。

    作者:邵旭辉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析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缺血性脑损伤治疗的68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采取常规+尼莫地平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BI评分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4.12%,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3.53%(P<0.05);治疗前2组BI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BI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许明霞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术后1年内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方法探讨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用于术后1年内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术后1年内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孕妇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采用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引产;研究组35例,采用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引产。观察2组宫颈成熟度,宫缩发动时间,宫缩发动至妊娠物排出时间,引产成功率,胎盘胎膜残留、产后出血及软产道损伤情况。结果研究组宫颈成熟度优于对照组,宫缩发动和妊娠物排出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引产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后2 h阴道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胎盘胎膜残留、软产道损伤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1年内瘢痕子宫中期妊娠采用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引产更为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田飞飞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育龄夫妇2092名孕前优生风险评估情况分析

    目的:通过对育龄夫妇孕前优生检查结果的风险评估,探讨其对个体化优生指导,降低出生缺陷风险因素的重要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中心接受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随访记录完整的2092名育龄夫妇进行分析。结果双方一切正常仅占检查人群的47.61%,具有一种或几种风险因素的占检查人群的52.39%。病史咨询中不良生活方式中吸烟居首位,占检查人群的42.83%;男性体重指数超标占检查人群的36.33%,女性体重指数超标的占检查人群的13.77%;妇科检查异常的占检查人群的19.31%,女性实验室检查异常的占检查人群的69.60%;男性实验室检查异常的占检查人群的17.78%;超声检查异常的占检查人群的6.88%。结论我县育龄夫妇的自主健康意识仍较淡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风险评估及优生指导,尤其是对高风险人群的优生指导,对于提高育龄夫妇的健康意识和有效规避出生缺陷高危因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者:许云娥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微创技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微创技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为提高临床治疗子宫肌瘤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小切口开腹手术,观察组采取腹腔镜下微创手术。观察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手术时间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子宫肌瘤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作者:董洁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脑利钠肽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6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行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的体重、尿量、肺部啰音、6 min步行距离等指标。结果治疗后显效24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67%。治疗后患者体重减轻,呼吸困难改善,肺部啰音减少,症状减轻;尿量、血氧饱和度、6 min步行距离等指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2例患者出现血压降低,但很快纠正。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疗效好,安全性高。

    作者:田灵萍;原春花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康复训练对运动性肩袖损伤微创术后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对运动性肩袖损伤微创术后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以行肩袖损伤微创术后1周转入我院进行康复训练的6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3例,给予常规非甾体类抗炎药和短波、脉冲磁疗治疗;观察组33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按照康复训练计划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在Fugl-Meyer评分方面,治疗前2组患者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2组评分均有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行运动性肩袖损伤微创手术的患者按照计划实施康复训练,可有效促进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总体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郭诗毅;卓玉双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青春期肺结核患者心理特点和心理护理探讨及应用

    目的:探讨青春期肺结核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对策,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加速痊愈。方法根据192例青春期肺结核患者的心理特点,分别制定完善合理的护理方案,了解和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系统的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提高治疗效果。结果192例青春期肺结核患者,其中182例原发病例均得到痊愈,治愈率为94.8%。结论对青春期患者加强心理护理是疾病有效治疗的基础和重要保障。

    作者:赵彦清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护士修养和心理素质培养的探讨

    医院作为向广大群众提供医疗护理服务为主要目的的机构,其服务对象不仅包括患者和伤员,也包括特定生理状态的健康人以及完全健康的人,这就要求我们医护人员要有敬业精神,良好的修养及心理素质是敬业精神的重要体现。护理人员作为和患者接触多的人员,尤其要注重外在的形象,良好的形象要靠内在的修养和心理素质来展现。因此建立健全培训机制,全面提升护理人员形象,构建和谐护患关系,一直是医院建设的重要内容。

    作者:王秀花;李梅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小腿严重毁损伤的治疗进展

    随着工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的高速发展,导致小腿严重毁损伤不断增加。此种损伤多由高能量、高速度、强暴力所造成的,表现为伤口严重污染、大面积软组织缺损,血管、神经、肌肉绞榨挫灭、粉碎性骨折等,按Gustilo分型属ⅢB型~ⅢC型,往往预后很差[1]。大面积皮肤、软组织损失,严重神经、血管、肌肉毁损,感染、骨缺损、截肢以及反复手术等棘手问题是临床治疗上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其治疗仍然是当今创伤外科医生颇具挑战性的课题之一。

    作者:梁子聪;胡建山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戊酸雌二醇联合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治疗稽留流产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戊酸雌二醇联合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治疗稽留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72例稽留流产患者,运用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36)及对照组(n=36),对照组患者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戊酸雌二醇联合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治疗,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妊娠组织物排出率高于对照组,急诊清宫、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出血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戊酸雌二醇联合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治疗稽留流产中,有利于促进妊娠组织物排出,提高流产成功率,降低出血量,减轻患者身心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魏芮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中医辨证结合远红外穴位敷贴给药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结合远红外穴位敷贴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秋季腹泻患儿74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例。观察组采用中医辨证结合远红外穴位敷贴给药的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并分析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3d后,观察组患儿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治疗总有效率97.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08%(P<0.05);且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中医辨证结合远红外穴位敷贴给药治疗秋季腹泻疗程较短、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刘伟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脑梗死的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脑梗死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术后患者355例,对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GCS评分、脑血管痉挛、有无并发脑疝、糖尿病、脑挫裂伤和入院血压等情况进行分析,了解患者术后并发脑梗死的相关因素。结果355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并发脑梗死发生率为5.92%(21/355),病死率为4.76%(1/21);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并发脑梗死与高龄、高血压、低GCS评分、脑血管痉挛、并发脑疝、糖尿病、脑挫裂伤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高龄、低GCS评分、脑血管痉挛、并发脑疝、糖尿病、脑挫裂伤、高血压等均属于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脑梗死的主要因素,临床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发生脑梗死,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宋振声;孙传顺 刊期: 2016年第23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