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

乔名亲

关键词:下肢骨折, 静脉血栓, 预防, 综合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手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100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采取系统的综合护理干预,比较并分析2组患者术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并对其进行术后近1年的随访。结果对照组患者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12%,高于观察组的2%,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下肢骨折术后患者行系统的综合护理干预在一定程度可以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手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100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采取系统的综合护理干预,比较并分析2组患者术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并对其进行术后近1年的随访。结果对照组患者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12%,高于观察组的2%,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下肢骨折术后患者行系统的综合护理干预在一定程度可以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作者:乔名亲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盆腔炎住院患者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在盆腔炎(PIO)住院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5年11月治疗的118例PIO住院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分为教育干预组、对照组,2组中的PIO患者均为59例,在护理对照组PIO住院患者时仅采用了一般性的措施,对于教育干预组住院患者,应用了健康教育干预措施。结果教育干预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SF-36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健康教育干预模式能够显著改善PIO住院患者的护理效果。

    作者:任彩霞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马教授讲中医--三部六病基层医师园地第二讲表部病的辨证论治

    在开始谈具体的脉、证、方之前,我们先谈几个概念。根据矛盾的对立统一法则,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可能发生对立性的反应,也可能发生统一性的反应。当发生矛盾对立性的反应时,机体会出现阳性或者阴性的两种变化,三部就会表现出六类不同的症候群,我们将之称为六病,即表阳病、里阳病、表阴病、里阴病、枢阳病、枢阴病。当机体发生统一性的反应时,机体病变所在部位会出现非寒、非热、非虚、非实的证候群,我们将之称为部证。表部出现的叫表部证,里部出现的叫里部证,枢部出现的叫枢部证。六病对应六种证候群,每一种证候群都有独特的证候,将之称为纲领证,在《伤寒论》中称为主证。纲领证中的某一特定证候是疾病主要矛盾的暴露,对诊断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将这个证候称为核心证。在纲领证之外,往往还有许多其他的证候,将之称为一般证候。诸多证候中,核心证是主导,我们将之称必要条件,即如果没有这个必要条件,这个病的诊断就不能成立。纲领证是疾病诸多证候中的重要代表,是伴随核心证而存在的,我们将之称为充分条件,即如果有这样的证候群存在,我们就有充分的理由来作出诊断。因此,临床辨证中只要有核心证存在,我们就将它视为必要条件。如果没有核心证存在,就不能确诊。若纲领证同时存在,这个辨证诊断就具备了充分条件。

    作者:马文辉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小腿严重毁损伤的治疗进展

    随着工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的高速发展,导致小腿严重毁损伤不断增加。此种损伤多由高能量、高速度、强暴力所造成的,表现为伤口严重污染、大面积软组织缺损,血管、神经、肌肉绞榨挫灭、粉碎性骨折等,按Gustilo分型属ⅢB型~ⅢC型,往往预后很差[1]。大面积皮肤、软组织损失,严重神经、血管、肌肉毁损,感染、骨缺损、截肢以及反复手术等棘手问题是临床治疗上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其治疗仍然是当今创伤外科医生颇具挑战性的课题之一。

    作者:梁子聪;胡建山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家庭访视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干预作用研究

    目的:分析家庭访视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干预作用。方法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120例出院糖尿病患者按照辖区分组,本中心辖区内为研究组,辖区外为常规组,每组患者均为60例。常规组采用一般指导,而研究组给予家庭访视。7个月后对2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遵医患者人数多于常规组,且血糖控制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出院后护理的过程中,注重家庭访视能够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改善血糖控制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维林;尹保琴;薛志红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PFN)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4年9月在我科诊治的59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行髓内钉固定术治疗者31例设为A组,行锁定钢板固定术者28例设为B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相关参数、术后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均明显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引流量少于B组,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均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且利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首选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崔海明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反射亢进型神经源性尿失禁的临床治疗与康复

    目的:分析反射亢进型神经源性尿失禁的临床治疗与康复。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反射亢进型神经源性尿失禁患者22例,采用手术治疗联合康复训练,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22例患者术前均存在尿失禁,合并尿频16例,排尿困难18例;术后尿失禁2例,合并尿频6例,排尿困难3例。术前22例患者顺应性(3.896±3.025)mL/cm H2O、大膀胱容量(140.36±43.88)mL、有效膀胱容量(106.23±35.78)mL,术后顺应性(7.536±3.586)mL/cm H2O、大膀胱容量(265.33±85.29)mL、有效膀胱容量(236.78±84.66)m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对反射亢进型神经源性尿失禁采用不同手术治疗方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主观症状,同时联合康复训练对提高手术效果有着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侯东亚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糖化血红蛋白与果糖胺诊断妊娠糖尿病的临床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果糖胺联合检测法对妊娠糖尿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选择2012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54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和血糖正常孕妇为观察组、对照组,检测2组糖化血红蛋白、果糖胺水平。结果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果糖胺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第1,2,3 h静脉血糖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果糖胺联合检验在诊断妊娠糖尿病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杨莲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术中限制性输血与开放性输血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术中限制性输血与开放性输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在我院手术治疗,预计需要术中输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以2014年9月1日为分界,之前的患者采用术中开放性输血原则,之后的患者采用术中限制性输血原则,其中开放性输血患者共1638例,限制性输血患者共1641例。比较2组患者实际输血率、人均输血量、输血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A组输血率(7.0%)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人均输血量(3.2±0.6)U显著多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115例患者输血,其中11例患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占9.6%,B组67例患者输血,其中1例患者出现输血不良反应,占1.5%,2组输血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限制性输血能够降低输血率,减少人均输血量,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鑫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康复训练对运动性肩袖损伤微创术后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对运动性肩袖损伤微创术后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以行肩袖损伤微创术后1周转入我院进行康复训练的6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3例,给予常规非甾体类抗炎药和短波、脉冲磁疗治疗;观察组33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按照康复训练计划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在Fugl-Meyer评分方面,治疗前2组患者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2组评分均有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行运动性肩袖损伤微创手术的患者按照计划实施康复训练,可有效促进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总体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郭诗毅;卓玉双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两种不同采血方式对血常规的影响

    目的:探析两种不同采血方式对血常规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7月—9月在我院进行体检的人员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静脉血和末梢血,对其采集标本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两种采血方式的红细胞比容、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以及血红蛋白等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进行血常规检验时,选择静脉采血方式,不仅数值准确、检验结果稳定,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依据。

    作者:田英霞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人性化护理血液透析患者62例体会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行血液透析(HD)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对125例透析患者分别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观察组)与常规血液透析治疗护理模式护理(对照组),观察2组经不同的方式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延长血液透析时间、血液透析期间护理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别。结果观察组血液透析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较少,血液透析时间延长,对护理满意度提高,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护理模式能够减少血液透析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治疗护理满意度,是加快患者回归社会的理想护理措施。

    作者:段淑梅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高龄产妇300例妊娠情况分析

    目的:对高龄产妇的妊娠情况加以分析探讨。方法抽选我院2011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300例高龄产妇作为甲组观察对象,选取同期收治的300例适龄产妇作为乙组观察对象,对2组产妇妊娠情况加以回顾性分析。结果甲组产妇妊高征、妊娠期贫血等妊娠合并症发生率与产后出血、早产与前置胎盘等妊娠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乙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甲组剖宫产率为80%,显著高于乙组的66.67%(P<0.05),且甲组新生儿结局同乙组比较,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高龄产妇而言,其出现妊娠合并症与妊娠并发症发生率、剖宫产率以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均要高于适龄产妇,妊娠风险较大,需提高警惕,强化围生期保健工作。

    作者:白春娥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析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缺血性脑损伤治疗的68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采取常规+尼莫地平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BI评分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4.12%,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3.53%(P<0.05);治疗前2组BI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BI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许明霞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LCP DHS和PFNA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LCP)、动力髋螺钉(DHS)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我院诊治的9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采取内固定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LCP组、DHS组和PFNA组,比较3组手术情况、临床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PFNA组比其他2组出血量少,手术切口小,骨折愈合时间短(P<0.05);PFNA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0%,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且PFN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结论对于粗隆间股骨骨折患者应用PFNA治疗较LCP和DHS治疗时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愈合时间短,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李学群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人性化护理应用于自由体位分娩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自由体位分娩中采用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130例进行自由体位分娩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65例)和观察组(进行人性化护理,65例),对比2组产妇出血量、分娩时间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结果。结果观察组产妇出血量、分娩时间、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取得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李富秀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超声诊断急慢性附件扭转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女性附件扭转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经手术病理及临床治疗证实为卵巢、输卵管或卵巢肿物扭转患者的声像图表现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卵巢、输卵管或卵巢肿物蒂扭转大部分(95.2%)超声可以明确诊断;另外对5例由卵巢囊性病变引起的扭转在第一时间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后疼痛明显减轻,4例经对症治疗后出院。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及时诊断附件扭转,扭转时所致附件水肿增粗及卵巢的病变特征,是诊断的有力依据,而超声引导下对囊性病变进行抽液可作为一种治疗方法供临床参考使用。

    作者:李瑛琪;贺文娟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5月—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及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将40例糖尿病患者设为观察组,另将4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2组同时进行彩超多普勒检测,分析对比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病患下肢动脉硬化率、一半以上血管狭窄、血管闭塞以及血栓发生概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效果显著,对其预防具有很大帮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井云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中西医并用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探讨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并用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将其分成2组,30例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口服盐酸丙卡特罗片治疗;30例患者为观察组,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统计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哮喘的平均发作次数、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哮喘平均发作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哮喘症状发作次数均明显减少,且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比例为10%,比对照组的36.67%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并用方式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秦恒玺;李振瑞;乔晓林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剖宫产切口憩室的诊断与治疗现状分析

    剖宫产切口憩室是导致剖宫产术后子宫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临床上对其诊治标准尚未作出明确定义。其临床症状主要为不孕、剖宫产术后阴道不规则流血,再次妊娠可引发切口妊娠大出血、子宫破裂等严重并发症。剖宫产切口憩室临床诊断需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结合相关辅助检查,其主要治疗方法包括腹腔镜手术、宫腔镜手术、经阴道手术及药物保守治疗等。目前经腹手术较为少用,多采用经阴道手术或腔镜手术进行治疗。

    作者:谢清 刊期: 2016年第23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