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腿严重毁损伤的治疗进展

梁子聪;胡建山

关键词:小腿, 毁损伤, 大面积软组织缺损, 交通运输业, 粉碎性骨折, 大面积皮肤, 临床治疗, 预后不良, 血管, 外科医生, 神经, 软组织损, 棘手问题, 肌肉, 重污染, 骨缺损, 工农业, 高速度, 高能量, 手术
摘要:随着工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的高速发展,导致小腿严重毁损伤不断增加。此种损伤多由高能量、高速度、强暴力所造成的,表现为伤口严重污染、大面积软组织缺损,血管、神经、肌肉绞榨挫灭、粉碎性骨折等,按Gustilo分型属ⅢB型~ⅢC型,往往预后很差[1]。大面积皮肤、软组织损失,严重神经、血管、肌肉毁损,感染、骨缺损、截肢以及反复手术等棘手问题是临床治疗上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其治疗仍然是当今创伤外科医生颇具挑战性的课题之一。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个体化健康教育方式在妇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与评价

    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使护理工作的内容也不断拓展,健康教育逐渐成为临床护理实践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方式通过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科学规范的疾病相关知识和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针对不同患者采用具体的个体化的方式,帮助患者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促使患者接受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行为方式,以达到减轻患者病痛、心理压力和促进早日康复的目的[1]。为探讨个体化健康教育在护理工作中的有效性和实践意义,本次研究选取2015年10月—12月期间在我院妇科接受住院治疗的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实施有针对性的个体化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冯越川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脑梗死的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脑梗死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术后患者355例,对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GCS评分、脑血管痉挛、有无并发脑疝、糖尿病、脑挫裂伤和入院血压等情况进行分析,了解患者术后并发脑梗死的相关因素。结果355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并发脑梗死发生率为5.92%(21/355),病死率为4.76%(1/21);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并发脑梗死与高龄、高血压、低GCS评分、脑血管痉挛、并发脑疝、糖尿病、脑挫裂伤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高龄、低GCS评分、脑血管痉挛、并发脑疝、糖尿病、脑挫裂伤、高血压等均属于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脑梗死的主要因素,临床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发生脑梗死,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宋振声;孙传顺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育龄夫妇2092名孕前优生风险评估情况分析

    目的:通过对育龄夫妇孕前优生检查结果的风险评估,探讨其对个体化优生指导,降低出生缺陷风险因素的重要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中心接受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随访记录完整的2092名育龄夫妇进行分析。结果双方一切正常仅占检查人群的47.61%,具有一种或几种风险因素的占检查人群的52.39%。病史咨询中不良生活方式中吸烟居首位,占检查人群的42.83%;男性体重指数超标占检查人群的36.33%,女性体重指数超标的占检查人群的13.77%;妇科检查异常的占检查人群的19.31%,女性实验室检查异常的占检查人群的69.60%;男性实验室检查异常的占检查人群的17.78%;超声检查异常的占检查人群的6.88%。结论我县育龄夫妇的自主健康意识仍较淡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风险评估及优生指导,尤其是对高风险人群的优生指导,对于提高育龄夫妇的健康意识和有效规避出生缺陷高危因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者:许云娥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超高分辨率薄层CT诊断大径2 cm以下肺小结节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对超高分辨率薄层CT诊断大径2 cm以下肺小结节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临床诊断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获得明确诊断的大径≤2 cm肺部孤立结节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采用高分辨率CT与超高分辨率CT进行扫描,并对扫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病理结果为依据,对两种CT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病变直径在0.5 cm~2 cm之间时,超高分辨率CT的显示效果优于高分辨CT,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高分辨率CT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符合率略高于高分辨率CT;病变直径≤0.5 cm时,超高分辨率CT诊断符合率高于高分辨率CT,显示效果优于高分辨率CT(P<0.05)。结论超高分辨率CT对大径≤0.5 cm的肺孤立结节的诊断效果优于高分辨率CT检查,在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中,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

    作者:刘跃民;肖林文;张爱英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小腿严重毁损伤的治疗进展

    随着工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的高速发展,导致小腿严重毁损伤不断增加。此种损伤多由高能量、高速度、强暴力所造成的,表现为伤口严重污染、大面积软组织缺损,血管、神经、肌肉绞榨挫灭、粉碎性骨折等,按Gustilo分型属ⅢB型~ⅢC型,往往预后很差[1]。大面积皮肤、软组织损失,严重神经、血管、肌肉毁损,感染、骨缺损、截肢以及反复手术等棘手问题是临床治疗上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其治疗仍然是当今创伤外科医生颇具挑战性的课题之一。

    作者:梁子聪;胡建山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超声诊断急慢性附件扭转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女性附件扭转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经手术病理及临床治疗证实为卵巢、输卵管或卵巢肿物扭转患者的声像图表现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卵巢、输卵管或卵巢肿物蒂扭转大部分(95.2%)超声可以明确诊断;另外对5例由卵巢囊性病变引起的扭转在第一时间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后疼痛明显减轻,4例经对症治疗后出院。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及时诊断附件扭转,扭转时所致附件水肿增粗及卵巢的病变特征,是诊断的有力依据,而超声引导下对囊性病变进行抽液可作为一种治疗方法供临床参考使用。

    作者:李瑛琪;贺文娟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两种不同采血方式对血常规的影响

    目的:探析两种不同采血方式对血常规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7月—9月在我院进行体检的人员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静脉血和末梢血,对其采集标本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两种采血方式的红细胞比容、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以及血红蛋白等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进行血常规检验时,选择静脉采血方式,不仅数值准确、检验结果稳定,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依据。

    作者:田英霞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个体化护理对胆结石手术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胆结石手术患者采用个体化护理对其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抽取2014年9月—2015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个体化护理。对比2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理状态变化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理状态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5.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结石手术患者采用个体化护理可以有效减少和消除因担心手术产生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且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袁江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小切口有限内固定治疗关节面移位跟骨骨折的疗效评估

    目的:分析小切口有限内固定治疗关节面移位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于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关节面移位跟骨骨折患者中抽选5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跟骨外侧“L”形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试验组采用小切口有限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术后Bolher角与Gissane角以及足部功能评分。结果手术后试验组的Bolher角明显高于对照组,Gissane角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患者的足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关节面移位跟骨骨折患者采用小切口有限内固定治疗能减小损伤,且可以将跟骨关节面直接暴露出来,有利于骨折的复位;此外,克氏针固定对技术的要求不是很高,操作起来较为简单,能减少患者Ⅱ期复位时的丢失。

    作者:邵旭辉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盆腔炎住院患者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在盆腔炎(PIO)住院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5年11月治疗的118例PIO住院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分为教育干预组、对照组,2组中的PIO患者均为59例,在护理对照组PIO住院患者时仅采用了一般性的措施,对于教育干预组住院患者,应用了健康教育干预措施。结果教育干预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SF-36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健康教育干预模式能够显著改善PIO住院患者的护理效果。

    作者:任彩霞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脑利钠肽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6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行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的体重、尿量、肺部啰音、6 min步行距离等指标。结果治疗后显效24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67%。治疗后患者体重减轻,呼吸困难改善,肺部啰音减少,症状减轻;尿量、血氧饱和度、6 min步行距离等指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2例患者出现血压降低,但很快纠正。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疗效好,安全性高。

    作者:田灵萍;原春花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情境反思学习法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目的:探讨情境反思学习法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实践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5年4月来我院实习的儿科护生60名作为试验组,实施情境反思学习法;以2013年4月—2014年3月在儿科实习的护生40名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教学法。比较2组的教学效果。结果试验组护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评判思维能力、理论与实践差距情况、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情境反思学习法通过建立疾病情景,增强理解能力,以实验情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等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儿科护生的护理能力、沟通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护理实践教学效果。

    作者:王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水床式鸟巢护理在早产儿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水床式鸟巢护理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促进作用。方法将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符合条件的8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早产儿置培养箱中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水床式鸟巢护理方法,观察记录2组早产儿住院第7天及第14天的自行摄奶量、体重,体温差、呼吸暂停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的住院第7天及第14天的早产儿自行摄奶量的增加、体重的增长,体温差的减小及住院时间的缩短均优于对照组,呼吸暂停发生率也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床式鸟巢护理有利于早产儿自行摄奶量增加,促进体重增长,减小体温波动,减少呼吸暂停发生,对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促进早日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陈彩梅;曾秋月;莫国欢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整体护理干预在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抢救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在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失血性休克患者4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采用整体护理干预模式,比较2组抢救成功率、住院时间。结果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13.67±4.66)d、出血量(1587±138.98)mL、抢救成功率90.91%,试验组住院时间(8.07±3.21)d、出血量(1322±78.23)mL、抢救成功率100.0%,试验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满意率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整体护理干预模式应用于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抢救工作中能够从整体上提高抢救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艳萍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人性化护理血液透析患者62例体会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行血液透析(HD)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对125例透析患者分别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观察组)与常规血液透析治疗护理模式护理(对照组),观察2组经不同的方式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延长血液透析时间、血液透析期间护理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别。结果观察组血液透析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较少,血液透析时间延长,对护理满意度提高,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护理模式能够减少血液透析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治疗护理满意度,是加快患者回归社会的理想护理措施。

    作者:段淑梅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浅谈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整体化护理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低病死率。方法总结整理我科近3年来住院的4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保守治疗的临床资料和护理措施。结果46例患者中治愈42例,复发3例,死亡1例。结论及时有效的治疗,贯穿始终的规范化整体护理,可降低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死率,减少并发症发生,同时提高患者就医满意度,改善医患关系。

    作者:刘利红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青春期肺结核患者心理特点和心理护理探讨及应用

    目的:探讨青春期肺结核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对策,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加速痊愈。方法根据192例青春期肺结核患者的心理特点,分别制定完善合理的护理方案,了解和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系统的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提高治疗效果。结果192例青春期肺结核患者,其中182例原发病例均得到痊愈,治愈率为94.8%。结论对青春期患者加强心理护理是疾病有效治疗的基础和重要保障。

    作者:赵彦清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戊酸雌二醇联合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治疗稽留流产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戊酸雌二醇联合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治疗稽留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72例稽留流产患者,运用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36)及对照组(n=36),对照组患者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戊酸雌二醇联合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治疗,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妊娠组织物排出率高于对照组,急诊清宫、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出血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戊酸雌二醇联合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治疗稽留流产中,有利于促进妊娠组织物排出,提高流产成功率,降低出血量,减轻患者身心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魏芮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MRI诊断产前胎盘植入的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13年9月—2015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胎盘植入患者的MRI表现和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T2WI上出现不均匀低信号条索影有12例,子宫肌层变薄的有6例,子宫与胎盘的交界线(T2WI为低信号)信号缺失有10例,DWI像中高信号的胎盘突入相对低信号的子宫肌壁有6例。结论 MRI在胎盘植入的诊断上具有优越性,子宫与胎盘的交界线信号缺失,T2WI图像上不均匀信号减低,子宫肌层变薄,DWI图像上高信号的胎盘植入子宫肌层是诊断胎盘植入的重要征象。

    作者:董非;张辉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小柴胡汤加减在治疗中风后眩晕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9月收治的中风后眩晕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地芬尼多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78.57%;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低于对照组的23.81%,上述对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2组患者血浆黏度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浆黏度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小柴胡汤加减在治疗中风后眩晕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李华 刊期: 2016年第23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