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青梅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又名产科胆汁淤积症,1883年Ahlfeld首次报道了因妊娠导致的黄疸,于分娩后消失的疾病,当时称为妊娠特发性黄疸、产科肝脏疾病或是产科胆汁淤积症。不同于明显的母体症状,该病围生期大的风险是胎儿发生猝死[1],围生儿病死率为1%~11%[2],并且很难通过监护进行预测。晚期早产儿(孕34周~36周)在阴道分娩过程中受到产道的挤压、胎粪污染等影响,更易发生猝死,特别是经产妇中更为多见。母体的症状如黄疸、瘙痒等在分娩结束后立即消失,但是再次妊娠时会有40%~70%的患者会再次出现。 ICP的发生与地理和种族有关,常见于智利,早些年时候报道的发病率甚至达到10%,更高的如印度阿洛柯女性的发病率则略有下降,然而,近些年这一数字急剧下降到1.5%~4%,导致发病率下降的具体原因目前尚不清楚。在芬兰、瑞典、智利和葡萄牙等国的研究发现,ICP冬季发病率较其他季节更高,双胎和试管婴儿的发病率也高于正常单胎妊娠[3]。一项研究显示,大于35岁的女性更易患该病[4]。
作者:夏夷;曹广慧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肾微造瘘通道输尿管镜钬激光取石术治疗肾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2年7月于我院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肾造瘘通道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的60例肾结石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结石的取净效果,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建立穿刺通道的优势。结果60例患者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建立理想穿刺通道,一次性取净结石42例,占70%;1周后经穿刺通道或再穿刺取净结石14例,占23.33%。4例多发肾结石患者于术后结石残留3个月后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联合两次手术总取净结石率达到93.33%。手术时间平均用时96 min,术中无患者输血,所有患者均取石成功,无患者于术中转开放手术。结论于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肾微造瘘通道输尿管镜钬激光取石术治疗肾结石患者,手术操作更为安全、简便,临床更易掌握。
作者:肖艳;李秀兰;丁波;孙文兵;袁丽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比较不同管理模式在新生儿疾病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总结我院采用不同的(集中化与分散化)管理模式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实践经验,对新生儿疾病筛查血样标本合格率和听力初筛通过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新生儿疾病筛查门诊集中化管理模式在血样标本合格率和听力初筛通过率方面均高于分散化管理(P<0.05)。结论新生儿疾病筛查门诊集中化管理模式可以提高新生儿筛查血样标本合格率和听力初筛通过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龚月香;戴智慧;庄丽琴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研究超声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从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行剖宫产术的孕妇中抽取出58例子宫切口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经阴道和腹部进行超声检查,观察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并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经超声检查58例患者中有55例明确诊断,确诊率为94.83%,误诊率为5.17%。结论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患者采用超声进行检查具有很高的准确率。
作者:熊艳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以MRI技术为标准,研究一维、二维超声技术测量左室心肌重量的准确性。方法选取35例患者进行超声和MRI测定左室心肌质量。结果超声与MRI测量值得相关性比较中,一维、二维和 MRI 值相关系数 r 分别为0.68,0.84(P<0.05)。一维、二维和MRI测得左室心肌重量值分别为(386.7±118.5)g、(284.6±87.6)g、(198.4±71.2)g,其中一维和二维测得值显著高于MRI测得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MRI测量左室心肌重量相比,一维和二维超声测量的准确性较差。
作者:唐晓红;高汉斌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在重度颅脑创伤中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5年2月收治的74例重度颅脑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2组,定义为研究组(37例)以及对照组(37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形式进行抢救,研究组则在早期将患者的气管切开,抢救结束后,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使用抗生素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存活32例(86.49%),死亡5例(13.51%);对照组存活31例(83.78%),死亡6例(16.2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气管切开在重度颅脑创伤中的治疗价值明显,其存活率与传统的抢救方式相比并无明显差异,但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使用抗生素时间得到了明显的缩短,具有广泛推广价值。
作者:王泽均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低血糖昏迷的病因,临床急救措施,总结护理方法,为该病的急救与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32例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导致低血糖昏迷的原因,归纳急救措施和护理经验。结果认知功能障碍和知识缺乏是导致低血糖昏迷的主要原因,对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立即静脉推注50%葡萄糖40 mL+10%葡萄糖持续静脉滴注,31例在2 h内清醒,经后续治疗及精心护理,1 d~10 d后痊愈出院;1例因昏迷时间过长并发肺部感染未恢复意识后家属放弃治疗,治愈率为96.9%。结论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是内科急症,起病急,病情危重,不及时抢救会有生命危险。此病重在预防,针对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昏迷的不同原因,对患者及其家属从心理、运动、饮食、用药等方面进行指导,可减少和预防低血糖昏迷的发生。
作者:沈宏娇 刊期: 2016年第27期
为了了解水泥粉尘对作业人员呼吸系统的影响,加强对作业工人的健康监护,提高尘肺检出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我们于2013年7月对德州水泥制造行业492人进行了X线高kV胸片普查。
作者:张学伟;付建立;宁俊岩;纪红香;冯崇元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行前列腺电切术(TURP)患者术后疼痛和焦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诊治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行前列腺电切术患者196例,将其依据随机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8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术后24 h、48 h的疼痛视觉横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术后3 d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相比于对照组及术前均显著降低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在行前列腺电切术后,较多出现膀胱痉挛性疼痛状况,对其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改善焦虑及疼痛程度,实现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
作者:殷梅平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讨针灸推拿联合牵引治疗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接受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8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观察组选择针灸推拿联合牵引的治疗方案,对照组仅采用牵引治疗;比较两种方案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日常生活均得到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55%,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LDH患者采用针灸推拿联合牵引的治疗手段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治疗有效率,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翁劲松 刊期: 2016年第27期
医院经常会面对一些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传染病暴发、群死群伤事故、急性食物药物中毒等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涉及假劣药品、药品质量、严重不良反应、重要药品供应中断等突发药事管理事件,对这些事件的正确应对也是药学人员的职责所在。现将我院应对突发事件的药事应急管理汇总如下。
作者:姜艳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两种方法(人工滴定法和自动电位滴定法)测定保健食品酸价的不确定度,为选择较优的检测方案提供理论基础,并提高检测的质量评价与质量控制水平。方法根据《化学分析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技术规范的要求,对两种方法测定过程中的不确定度进行系统分析和比较。结果人工滴定法的分析结果为(3.75±0.04885)mg/g,自动电位滴定法为(3.45±0.03014)mg/g。自动电位滴定法的测量能力较强,测量结果的质量较高,评定程序和方法符合规范要求。结论相较于人工滴定法,自动电位滴定法是一种较优的检测方案。
作者:邓丰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总结采用GE1.5T磁共振成像诊断创伤性视神经损伤的影像学特点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2月来我院接受诊治的51例创伤性视神经损伤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在创伤性视神经损伤中,其磁共振成像在外观方面的特点是,眶内结构较为紊乱,且其损伤区域呈现出球形肿胀增粗,及椭圆状外观;视神经损伤区T2WI方面,呈现出条索状,及斑片状较高信号的变化;视神经损伤区内T1WI方面,其呈现出稍低信号的变化,或是等信号的变化。在其准矢状面,能够对信号改变情况及视神经整体形状,予以清晰呈现;在其冠状面,能够将信号变化情况以及双侧视神经断面粗细情况,予以有效对比。结论在创伤性视神经损伤的临床诊断中,采用GE1.5T磁共振成像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其软组织分辨率较高,可有效指导疾病的后续治疗,加快患者视力恢复。
作者:崔甜甜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腹股沟疝完全腹膜外修补术(TEP)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等情况。方法对2015年10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41例行完全腹膜外修补的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1个月~8个月。结果手术时间为(58.3±13.5)min,术后患者均未使用止痛药物。术后住院天数(3.6±1.3)d,暂时未见疝复发。术后并发症仅有2例出现血肿(4.9%)。结论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具有良好的修补效果,是更加微创更加符合患者要求的先进术式,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张亮;张晋体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讨小夹板外固定在小儿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2013年4月—2016年1月诊治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中抽取64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以随机抽签方式分组,治疗组(n=32)应用小夹板外固定法,对照组(n=32)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法治疗。对比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3%,骨折愈合时间为(70.9±4.8)d;对照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1.9%,骨折愈合时间为(84.6±7.0)d,治疗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小儿骨折的临床疗效肯定,可显著降低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加速其骨折愈合进程,值得借鉴。
作者:罗学辉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龋齿发生现状,探讨学龄前儿童龋齿有效的预防保健措施。方法选取禄丰县辖区内乡镇40所幼儿园3岁~6岁学龄前儿童共10220例进行口腔龋齿的调查,并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0例未发生龋齿的儿童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牙齿保健教育,干预组给予家庭式健康教育干预。对比2组保健措施的实施效果。结果禄丰县学龄前儿童龋齿发病率为31.09%;经过健康教育,干预组家长牙齿保健知识得分和儿童牙齿保健行为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禄丰县儿童龋齿患病率较高,家庭式健康教育干预可以有效提高家长保健知识,促进学龄前儿童养成牙齿保健习惯。
作者:袁绍梅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感冒后咳嗽与常规呼吸内科治疗感冒后咳嗽的疗效进行对比。方法收集我院中医门诊2014年—2015年符合感冒后咳嗽诊断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为42例,对照组为38例。对照组给予复方咳必清糖浆10 mL,3次/d,口服;酮替芬片2 mg,1次/晚,口服;茶碱缓释片0.1,2次/d,口服;止咳糖浆10 mL,3次/d,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治疗,并与对照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为73.6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感冒后咳嗽无论专方辨证加减治疗或中成药治疗均有较好疗效,且副作用小。
作者:张江锋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讨间歇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1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的临床资料,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患儿接受多次间歇蓝光照射治疗,对照组患儿接受持续蓝光照射治疗。对比2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6%,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5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91%,差异显著(P<0.05)。结论间歇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均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间歇性蓝光照射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江云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讨不同母乳喂养时间对阴道分娩产妇康复的影响。方法260例阴道分娩产妇按照不同母乳喂养时间随机分成3组,A组85例、B组88例和C组87例,分别采用新生儿出生后30 min、6 h和12 h内吸吮母乳,3组均实行24 h母婴同室制,分别观察3组产妇子宫复旧情况、产后蜕膜排出时间、乳房肿胀及产后抑郁量表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 A组子宫复旧时间、产后蜕膜排出时间短于B组和C组(P<0.01);A组乳房肿胀及产后抑郁量表评分低于B组和C组(P<0.01)。结论不同母乳喂养时间对阴道分娩产妇的康复存在一定影响,早期母乳喂养有利于产妇的产后恢复,可减轻乳房肿胀,减少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
作者:班文芬;蒋红英;何文辉;毛永惠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和红细胞沉降率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1月收治的5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取来我院体检的5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类风湿因子(RF)及红细胞沉降率(ESR)的水平变化及阳性率。结果观察组hs-CRP、RF及ESR的水平相对于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观察组hs-CRP、RF及ESR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hs-CRP、RF及ESR可提高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鑫;杨霞芳 刊期: 2016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