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夏夷;曹广慧

关键词: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发病率, 妊娠特发性黄疸, 围生儿病死率, 分娩过程, 产科, 智利, 症状, 再次妊娠, 胎粪污染, 试管婴儿, 女性, 母体, 肝脏疾病, 单胎妊娠, 猝死, 早产儿, 围生期, 葡萄牙, 经产妇
摘要: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又名产科胆汁淤积症,1883年Ahlfeld首次报道了因妊娠导致的黄疸,于分娩后消失的疾病,当时称为妊娠特发性黄疸、产科肝脏疾病或是产科胆汁淤积症。不同于明显的母体症状,该病围生期大的风险是胎儿发生猝死[1],围生儿病死率为1%~11%[2],并且很难通过监护进行预测。晚期早产儿(孕34周~36周)在阴道分娩过程中受到产道的挤压、胎粪污染等影响,更易发生猝死,特别是经产妇中更为多见。母体的症状如黄疸、瘙痒等在分娩结束后立即消失,但是再次妊娠时会有40%~70%的患者会再次出现。 ICP的发生与地理和种族有关,常见于智利,早些年时候报道的发病率甚至达到10%,更高的如印度阿洛柯女性的发病率则略有下降,然而,近些年这一数字急剧下降到1.5%~4%,导致发病率下降的具体原因目前尚不清楚。在芬兰、瑞典、智利和葡萄牙等国的研究发现,ICP冬季发病率较其他季节更高,双胎和试管婴儿的发病率也高于正常单胎妊娠[3]。一项研究显示,大于35岁的女性更易患该病[4]。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免疫球蛋白检验对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免疫球蛋白检验对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4月在我院诊治的78例乙型肝炎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慢性轻中度乙型肝炎组4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38例,选取同期在我院参加体检的健康人群40例作为对照组,对3组受试者进行免疫球蛋白检验,并展开组间对比,进一步分析疗效和患者免疫球蛋白之间的关系。结果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患者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显著高于慢性轻中度乙型肝炎组与对照组,同时,慢性轻中度乙型肝炎组IgG、IgA、IgM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治愈31例患者的 IgG、IgA、IgM 水平(14.1±3.8)g/L、(2.0±0.6)g/L、(2.0±0.3)g/L,明显低于47例临床未治愈患者的(17.4±3.3)g/L、(2.5±0.5)g/L、(2.5±0.4)g/L(P<0.05)。结论免疫球蛋白检测对于乙型肝炎患者的诊断及病情程度判断有一定应用价值,同时还可对患者预后加以评估,可用于乙型肝炎的病情诊断与预后评估。

    作者:兰仲明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高敏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和红细胞沉降率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和红细胞沉降率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1月收治的5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取来我院体检的5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类风湿因子(RF)及红细胞沉降率(ESR)的水平变化及阳性率。结果观察组hs-CRP、RF及ESR的水平相对于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观察组hs-CRP、RF及ESR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hs-CRP、RF及ESR可提高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鑫;杨霞芳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当归补血汤加味治疗产后发热效果探讨

    目的:研究当归补血汤加味治疗产后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7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当归补血汤加味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西医治疗方法。对2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RP、ES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体温低于对照组,退热时间、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归补血汤加味治疗产后发热的临床疗效较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桂春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的急救与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糖尿病低血糖昏迷的病因,临床急救措施,总结护理方法,为该病的急救与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32例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导致低血糖昏迷的原因,归纳急救措施和护理经验。结果认知功能障碍和知识缺乏是导致低血糖昏迷的主要原因,对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立即静脉推注50%葡萄糖40 mL+10%葡萄糖持续静脉滴注,31例在2 h内清醒,经后续治疗及精心护理,1 d~10 d后痊愈出院;1例因昏迷时间过长并发肺部感染未恢复意识后家属放弃治疗,治愈率为96.9%。结论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是内科急症,起病急,病情危重,不及时抢救会有生命危险。此病重在预防,针对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昏迷的不同原因,对患者及其家属从心理、运动、饮食、用药等方面进行指导,可减少和预防低血糖昏迷的发生。

    作者:沈宏娇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宫颈糜烂68例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护理健康教育干预对宫颈糜烂患者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对在我院门诊就诊治疗的137例宫颈糜烂患者经门诊Leep刀治疗后分别进行常规口头健康教育(对照组),与采用患者认真学习健康教育手册并登记在册进行生活常识互动改变卫生习惯(观察组)的书面健康教育,观察2组患者宫颈糜烂病情改善的临床效果与复发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1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1.3%;复发率观察组为2.9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19%,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书面健康教育手册能够加深患者对宫颈保健常识的认识,有效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促进疾病康复减少复发率。

    作者:田作妙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修补腹股沟疝41例体会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腹股沟疝完全腹膜外修补术(TEP)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等情况。方法对2015年10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41例行完全腹膜外修补的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1个月~8个月。结果手术时间为(58.3±13.5)min,术后患者均未使用止痛药物。术后住院天数(3.6±1.3)d,暂时未见疝复发。术后并发症仅有2例出现血肿(4.9%)。结论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具有良好的修补效果,是更加微创更加符合患者要求的先进术式,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张亮;张晋体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诊断中的超声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研究超声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从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行剖宫产术的孕妇中抽取出58例子宫切口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经阴道和腹部进行超声检查,观察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并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经超声检查58例患者中有55例明确诊断,确诊率为94.83%,误诊率为5.17%。结论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患者采用超声进行检查具有很高的准确率。

    作者:熊艳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3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60例和试验组7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方法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7%(P<0.05)。结论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取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进行治疗,可降低患者的创伤程度,缩短引流和住院时间,术后效果理想,且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在临床上有显著优势。

    作者:于苗子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双合汤配合针灸治疗痰瘀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RA)痰瘀痹阻型应用传统治疗方法与双合汤配合针灸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选取80例确诊痰瘀痹阻型RA的患者进行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服用双合汤配合针灸,对照组采取口服药物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并进行随访。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肿胀、压痛、功能障碍指数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随访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4例和20例复发或加重,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合汤配合针灸治疗痰瘀痹阻型RA疗效明显且预后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姚爱春;章志芳;杜鹏飞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舒适护理在输尿管钬激光碎石术/经皮肾镜超声碎石术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输尿管钬激光碎石术/经皮肾镜超声碎石术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4年8月—2015年12月期间接收的拟行输尿管钬激光碎石术或经皮肾镜超声碎石术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2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舒适护理。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血压和心率波动情况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血压、心率正常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为84.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8.00%(P<0.01)。结论舒适护理应用在输尿管钬激光碎石术/经皮肾镜超声碎石术的护理中,能有效稳定患者的血压和心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睿;詹凤丽;杨金花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康复护理对尘肺患者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尘肺病患者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常规治疗与护理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措施。记录2组治疗前后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结果2组尘肺病患者护理前心率、血氧饱和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经不同方法护理后,2组心率、血氧饱和度均较护理前有所改善,且研究组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尘肺病患者给予康复护理措施,有利于提高其疗效及预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胡青梅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不同管理模式在新生儿疾病筛查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比较不同管理模式在新生儿疾病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总结我院采用不同的(集中化与分散化)管理模式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实践经验,对新生儿疾病筛查血样标本合格率和听力初筛通过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新生儿疾病筛查门诊集中化管理模式在血样标本合格率和听力初筛通过率方面均高于分散化管理(P<0.05)。结论新生儿疾病筛查门诊集中化管理模式可以提高新生儿筛查血样标本合格率和听力初筛通过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龚月香;戴智慧;庄丽琴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肌电图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肌电图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4年6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64例,按病程长短分为A1组41例,A2组41例, A3组41例,A4组41例,所有患者均用肌电诱发电位仪检查相关神经指标,观察患者肌电图检查异常检出情况及诊断结果。结果经检测A1组异常率为90.24%,A2组异常率为80.49%,A3组异常率为65.85%,A4组异常率为60.98%,总异常率为74.39%,异常率随病程的延长而增加;临床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6例,总病变异常率为34.15%(56/164),经肌电图检测,临床已诊断者均为异常,且从108例无症状中另检测出66例糖尿病神经发生异常,总病变异常率为74.39%(122/164)。结论肌电图应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早期诊断准确性更高,利于治疗及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文娟;刘太杞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输血不良反应121例回顾分析及预防措施探讨

    目的:对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回顾分析,为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和确保输血安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反馈至我站的121例输血反应,对输血反应的类型及不同血液制品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884例输血患者中,121例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1.53%;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单采血小板、血浆及低温沉淀物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分别为42例(1.01%)、11例(1.77%)、65例(2.23%)、3例(1.62%);121例输血不良反应中75例有输血史,占总输血不良反应例数的61.98%。结论输血不良反应多由血浆制品引起,主要为过敏反应和发热反应,输血史是输血不良反应的高危因素,严格掌握疾病的输血指征,科学合理用血,可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输血安全。

    作者:黄丹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肝硬化患者凝血四项检验的临床意义研究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凝血四项检验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92例肝硬化患者,按其病情分为肝硬化代偿组48例,肝硬化失代偿组44例,选取同期正常肝功能者46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统计分析3组患者凝血四项检验结果。结果肝硬化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均显著长于正常肝功组(P<0.05);肝硬化组纤维蛋白原(FIB)显著低于正常肝功组(P<0.05);肝硬化失代偿组的 PT、APTT、TT 均显著长于肝硬化代偿组(P<0.05);肝硬化失代偿组FIB显著低于肝硬化代偿组(P<0.05)。结论凝血四项检测对于肝硬化患者凝血状况及病情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晓霞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分娩球联合导乐分娩在阴道分娩纠正胎方位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分娩球联合导乐分娩在阴道分娩纠正胎方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阴道分娩初产妇25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28例。观察组产妇采取分娩球联合导乐分娩,对照组采取传统分娩方法。结果观察组顺产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产程为(6.75±2.34)h,明显较对照组缩短(P<0.05);观察组产妇疼痛程度较对照组轻(P<0.05)。结论分娩球联合导乐分娩可对阴道分娩中胎位纠正提供帮助,缩短产程,减轻疼痛,临床价值显著,值得关注。

    作者:魏华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早期气管切开在重度颅脑创伤中的治疗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在重度颅脑创伤中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5年2月收治的74例重度颅脑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2组,定义为研究组(37例)以及对照组(37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形式进行抢救,研究组则在早期将患者的气管切开,抢救结束后,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使用抗生素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存活32例(86.49%),死亡5例(13.51%);对照组存活31例(83.78%),死亡6例(16.2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气管切开在重度颅脑创伤中的治疗价值明显,其存活率与传统的抢救方式相比并无明显差异,但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使用抗生素时间得到了明显的缩短,具有广泛推广价值。

    作者:王泽均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神经外科颅脑创伤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颅脑创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300例神经外科颅脑创伤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血肿量、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中线移位、硬膜下血肿等指标,探讨神经外科颅脑创伤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在各种影响因素当中,GCS为大影响因素。结论神经外科颅脑创伤患者预后影响因素较多,且多因素相互作用,为此,一旦患者入院,立即给予患者科学治疗,采取针对性措施,以改善预后。

    作者:朱日磊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温阳化瘀汤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慢性盆腔炎采用温阳化瘀汤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盆腔炎病患110例,收治时间在2013年6月—2015年12月间,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左氧氟沙星胶囊、甲硝唑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加温阳化瘀汤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流变指标与症状积分。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4.55%,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的纤维蛋白原、全血比黏度、全血黏度指标得到显著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腰骶部疼痛、带下异常、下腹疼痛评分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温阳化瘀汤治疗,可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尽早改善其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梅真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多学科联合对1例糖尿病肾病尿毒症合并高血压患者进行个体化护理体会

    糖尿病性肾病是糖尿病引起的严重和危害性大的一种慢性并发症,特点是引起微血管病变而导致肾小球硬化。糖尿病、高血压与尿毒症的关系十分密切,长期的糖尿病、高血压会造成对肾脏的损害,血糖控制不良,除导致微血管病变肾小球硬化外,还会产生蛋白尿,引发低蛋白血症也能致肾功能损坏;而血压高容易引起动脉硬化,一旦肾动脉硬化后容易引起肾小球的硬化。慢性肾脏病的终结局就是肾衰竭尿毒症,尿毒症不仅出现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等一系列表现,还可导致各系统如消化、心血管、血液、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征,其护理问题涉及各专科。为解决其护理问题及难点,我们采用多学科联合的方式,让护理措施更具针对性,体现专业性和个性化,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卢红华 刊期: 2016年第27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