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霞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态血压变异性对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对70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计算24 h收缩压总变异系数(CV),依据变异系数值分为高CV组和低CV组,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心室质量指数。结果高CV组患者左心室肥厚程度明显高于低CV组,高CV组透析超滤量及透析间期体重增长率明显高于低CV组。结论透析患者动态血压变异性大者,左心室肥厚更明显。
作者:李佳;刘菊红;高文琴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行前列腺电切术(TURP)患者术后疼痛和焦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诊治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行前列腺电切术患者196例,将其依据随机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8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术后24 h、48 h的疼痛视觉横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术后3 d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相比于对照组及术前均显著降低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在行前列腺电切术后,较多出现膀胱痉挛性疼痛状况,对其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改善焦虑及疼痛程度,实现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
作者:殷梅平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疏血通注射液联合脑心通胶囊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为临床上进一步合理有效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患者给予疏血通注射液联合脑心通胶囊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脑心通胶囊进行治疗,疗程为2周。比较分析治疗前后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变化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神经功能方面的评分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神经功能方面的评分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疏血通注射液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患者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改善明显,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作者:于晓燕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和红细胞沉降率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1月收治的5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取来我院体检的5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类风湿因子(RF)及红细胞沉降率(ESR)的水平变化及阳性率。结果观察组hs-CRP、RF及ESR的水平相对于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观察组hs-CRP、RF及ESR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hs-CRP、RF及ESR可提高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鑫;杨霞芳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分析奥硝唑联合补肾固齿丸治疗单纯性牙周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6年1月收治的100例单纯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牙周炎治疗方式,治疗组患者采用奥硝唑联合补肾固齿丸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奥硝唑联合补肾固齿丸治疗单纯性牙周炎疗效显著,而且安全性远高于常规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李翔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低血糖昏迷的病因,临床急救措施,总结护理方法,为该病的急救与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32例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导致低血糖昏迷的原因,归纳急救措施和护理经验。结果认知功能障碍和知识缺乏是导致低血糖昏迷的主要原因,对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立即静脉推注50%葡萄糖40 mL+10%葡萄糖持续静脉滴注,31例在2 h内清醒,经后续治疗及精心护理,1 d~10 d后痊愈出院;1例因昏迷时间过长并发肺部感染未恢复意识后家属放弃治疗,治愈率为96.9%。结论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是内科急症,起病急,病情危重,不及时抢救会有生命危险。此病重在预防,针对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昏迷的不同原因,对患者及其家属从心理、运动、饮食、用药等方面进行指导,可减少和预防低血糖昏迷的发生。
作者:沈宏娇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研究当归补血汤加味治疗产后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7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当归补血汤加味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西医治疗方法。对2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RP、ES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体温低于对照组,退热时间、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归补血汤加味治疗产后发热的临床疗效较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桂春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糖尿病性肾病是糖尿病引起的严重和危害性大的一种慢性并发症,特点是引起微血管病变而导致肾小球硬化。糖尿病、高血压与尿毒症的关系十分密切,长期的糖尿病、高血压会造成对肾脏的损害,血糖控制不良,除导致微血管病变肾小球硬化外,还会产生蛋白尿,引发低蛋白血症也能致肾功能损坏;而血压高容易引起动脉硬化,一旦肾动脉硬化后容易引起肾小球的硬化。慢性肾脏病的终结局就是肾衰竭尿毒症,尿毒症不仅出现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等一系列表现,还可导致各系统如消化、心血管、血液、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征,其护理问题涉及各专科。为解决其护理问题及难点,我们采用多学科联合的方式,让护理措施更具针对性,体现专业性和个性化,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卢红华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讨无保护会阴接生法对降低会阴侧切率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我院采用传统接生法1006例初产妇作为对照组,将2014年我院采用无保护会阴接生法1335例初产妇作为观察组,分析比较2组初产妇会阴侧切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2014年全年会阴侧切率和2013年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而在产道严重裂伤、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保护会阴接生法能显著降低会阴侧切率,促进自然分娩,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彦妮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讨小夹板外固定结合骨伤药酒外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方法治疗,试验组患者接受小夹板外固定结合骨伤药酒外用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临床治疗后各观察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接受小夹板外固定结合骨伤药酒外用治疗,有助于骨折端复位和肿胀消退,治疗效果较为理想。
作者:梁俊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RA)痰瘀痹阻型应用传统治疗方法与双合汤配合针灸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选取80例确诊痰瘀痹阻型RA的患者进行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服用双合汤配合针灸,对照组采取口服药物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并进行随访。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肿胀、压痛、功能障碍指数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随访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4例和20例复发或加重,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合汤配合针灸治疗痰瘀痹阻型RA疗效明显且预后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姚爱春;章志芳;杜鹏飞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分析分娩球联合导乐分娩在阴道分娩纠正胎方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阴道分娩初产妇25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28例。观察组产妇采取分娩球联合导乐分娩,对照组采取传统分娩方法。结果观察组顺产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产程为(6.75±2.34)h,明显较对照组缩短(P<0.05);观察组产妇疼痛程度较对照组轻(P<0.05)。结论分娩球联合导乐分娩可对阴道分娩中胎位纠正提供帮助,缩短产程,减轻疼痛,临床价值显著,值得关注。
作者:魏华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3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60例和试验组7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方法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7%(P<0.05)。结论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取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进行治疗,可降低患者的创伤程度,缩短引流和住院时间,术后效果理想,且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在临床上有显著优势。
作者:于苗子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讨脊柱侧凸矫形内固定术后围术期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2例脊柱侧凸矫形内固定手术治疗患者,治疗期间对患者开展术前及术后综合护理,并观察患者的治疗与护理效果。结果32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侧弯矫正率平均达到69%,在对患者进行术后6个月~24个月的随访中显示,无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此外,在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中显示,患者护理满意度达到100%。结论对脊柱侧凸矫形内固定术治疗患者开展围术期综合护理,有利于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参考和应用。
作者:胡贞红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讨小夹板外固定在小儿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2013年4月—2016年1月诊治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中抽取64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以随机抽签方式分组,治疗组(n=32)应用小夹板外固定法,对照组(n=32)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法治疗。对比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3%,骨折愈合时间为(70.9±4.8)d;对照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1.9%,骨折愈合时间为(84.6±7.0)d,治疗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小儿骨折的临床疗效肯定,可显著降低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加速其骨折愈合进程,值得借鉴。
作者:罗学辉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分析剖宫产腹部切口不同缝合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220例,观察组110例,采取可吸收肠线皮内缝合法进行缝合;对照组110例,采取丝线间断缝合法进行缝合。对2组手术切口缝合时间、切口愈合、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妇切口平均缝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产妇术后切口甲级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科手术采用可吸收缝线行皮内缝合,切口愈合良好,可缩短住院时间,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武红 刊期: 2016年第27期
医院经常会面对一些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传染病暴发、群死群伤事故、急性食物药物中毒等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涉及假劣药品、药品质量、严重不良反应、重要药品供应中断等突发药事管理事件,对这些事件的正确应对也是药学人员的职责所在。现将我院应对突发事件的药事应急管理汇总如下。
作者:姜艳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尘肺病患者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常规治疗与护理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措施。记录2组治疗前后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结果2组尘肺病患者护理前心率、血氧饱和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经不同方法护理后,2组心率、血氧饱和度均较护理前有所改善,且研究组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尘肺病患者给予康复护理措施,有利于提高其疗效及预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胡青梅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讨地西泮治疗小儿惊厥持续状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惊厥持续症状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苯巴比妥治疗,试验组给予地西泮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惊厥控制率。结果试验组患儿惊厥控制率为9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0%,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患儿起效时间为(9.6±2.4)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6.5±1.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西泮治疗小儿惊厥持续状态疗效显著,可明显缩短惊厥控制起效时间,提高惊厥控制率,且安全、可靠、稳定,值得在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董礼婷 刊期: 2016年第27期
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整体护理时要采集病史、进行身体评估、心理-社会评估、分析综合、确定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护理方案,实施和评价,这是一个动态循环的过程,而其中各种检验报告是分析病情,确定护理问题和制定护理计划的重要依据之一。现将妇产科常见检验异常值及相应疾病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崔喜风 刊期: 2016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