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导管介入治疗在急性肺栓塞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樊刚;王治伦

关键词:肺血栓栓塞症, 介入治疗, 放射学, 肺动脉
摘要: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治疗在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15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介入诊疗要点、相关治疗和中远期效果。结果全组经介入诊疗无并发症、无致残、无死亡。肺动脉收缩压由治疗前的(58±21)mm Hg降至治疗后的(36±11)mm Hg,动脉血氧分压由(57±13)mm Hg升至(91±8)mm Hg。核素肺血流灌注显像肺灌注缺损恢复,肺动脉造影充盈缺损或截断征象消失。术后随访13个月~46个月,平均29.5个月,除1例患者复发外,余均未见复发。结论肺栓塞的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血液透析急性并发症的病因及处理体会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急性并发症的病因及处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5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维持性血液透析4h/次,根据患者是否存在出血现象予以合理抗凝剂,所应用抗凝剂包括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钠。结果50例患者实施血液透析次数为4238次,主要并发症为低血压、高血压、心律失常、痉挛、失衡综合征、急性溶血、发热等,并发症发生率为25.4%。结论血液透析过程中,了解急性并发症表现及特点,确定发病因素并予以有效处理,对血液透析患者急性并发症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赵春米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胆管手术后大出血16例临床观察

    目的:对胆管手术后大出血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提高手术安全性。方法以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6例胆管手术后大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病情观察,并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止血。结果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所有患者经过治疗,有14例患者成功止血,有2例患者出现复发的情况,无死亡病例。患者大出血原因包括肝胆结石并发重度的胆管感染、胆管术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肝创伤、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TCD)或者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等医源性损伤、胆管蛔虫合并感染、胆管肿瘤等。结论胆管术后大出血的主要原因多为感染以及创伤性因素,需要结合患者病情进行合理止血,并妥善处理好并发症,从而加快患者恢复。

    作者:曾昭君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Philips 64排螺旋CT“胸部多合一”扫描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胸部多合一”扫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临床不明原因胸痛患者及24例健康人群体检进行64排螺旋CT“胸部多合一”扫描,并对扫描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60例“胸部多合一”扫描均获成功,2例冠状动脉显示失败,2例肺动脉显示失败,共检出胸部血管性病变:冠状动脉48例、主动脉25例、肺动脉11例,检出肺内及纵隔病变21例。结论 Philips 64排螺旋CT“胸部多合一”扫描是临床诊断不明心血管病变及胸部病变患者及健康人群体检,一种首选、及时、可准确定性的无创检查方法,同时对于临床治疗、疗效评价及术后随访有重要价值。

    作者:刘影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热疗联合胸腔灌注化疗药物治疗恶性胸腔积液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热疗联合胸腔灌注化疗药物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92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热疗联合胸腔灌注化疗药物治疗,参考组患者采用静脉化疗联合胸腔灌注化疗。比较2组患者近期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0.4%,参考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3.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参考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结论热疗联合胸腔灌注化疗药物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刘一范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肝外胆管结石微创治疗进展

    肝外胆管结石是普外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包括肝门部胆管、肝总管、胆总管和胆总管下端壶腹部结石,外科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手段。传统处理方式是开腹胆囊切除、胆管切开取石及T管引流,其缺点是创伤大、恢复慢,近年来随着内镜和腔镜设备与技术的发展,微创手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能以小的创伤获得与传统手术相当的效果,尤其是三镜(腹腔镜、胆管镜、十二指肠镜)联合手术,以其独有的特点及疗效越来越得到外科医师及患者的青睐[1]。本文就近年来有关肝外胆管结石的治疗方式,尤其是关于微创手术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如下。

    作者:黄康正;韦德高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盐酸丙帕他莫在腰椎间盘镜手术后疼痛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盐酸丙帕他莫治疗腰椎间盘镜手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随机将腰椎间盘镜手术后患者40例分为A、B 2组,A组静脉注射盐酸丙帕他莫(2 g盐酸丙帕他莫注射液加入250 mL生理盐水),B组肌肉注射曲马多(100 mg注射液),镇痛效果评价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并记录副反应评价安全性。结果 VAS评分在给药后15 min,30 min,60 min A组明显低于B组(P<0.01);A组和B组镇痛起效时间也差异明显,分别为(9.33±5.16)min,(15.33±6.50)min。2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头晕、呼吸抑制)。结论在腰椎间盘镜手术后镇痛中,盐酸丙帕他莫注射液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且副作用小、安全性高。

    作者:李定鲲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宁波某地区1955例儿童过敏原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通过儿童过敏原检测为儿童过敏性疾病的预防和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应用HOB公司提供的欧博克过敏原特异性IgE(sIgE)抗体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快速试纸条技术检测1955例儿童血清中6种吸入性和7种食入性过敏原的总IgE抗体和sIgE抗体。结果1955例儿童过敏原检出总IgE阳性有1686例,占86.2%;过敏原sIgE阳性有563例,占28.8%;其总IgE升高有386例,占68.6%,总IgE在正常范围内有177例,占31.4%。对于过敏原sIgE阳性者,吸入性以屋尘螨/粉尘螨为主,有309例,占54.9%;食入性以牛奶为主,有188例,占33.4%。结论宁波某地区儿12岁以下儿童过敏原依次为屋尘螨/粉尘螨、牛奶、屋尘、猫/狗毛皮屑、牛羊肉等。总IgE不能用来诊断或排除过敏,其升高仅意味着过敏的概率相对较高。

    作者:陈樱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TOAST病因分型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病因以及影响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2013年2月间于我院神经内科就诊并治疗的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6例,进行TOAST病因分型,同期选取行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2组临床资料,探讨影响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76例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LAA 32例(42.11%),CE 5例(6.59%),SVO 26例(34.21%), SOE 4例(5.26%),SUE 9例(11.84%);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酗酒、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在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伴发上述症状者较对照组显著增加,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伴发心脏病或具有脑卒中家族史而言,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组的发病率也较对照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动脉粥样硬化及小血管闭塞是造成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因,此外,导致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酗酒、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作者:李晓岚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胃肠道间质瘤2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1例发生于胃肠道及胃肠外间质瘤病例,对其临床症状、辅助检查、手术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21例病例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内窥镜、CT检查特征均不明显,确诊必须依靠病理学检查。结论病理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是确诊胃肠道间质瘤的佳方法。

    作者:王彦军;王小玲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经腹部及阴道联合超声在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经腹部和阴道联合超声诊断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的声像图特点及分型。方法收集我院妇产科确诊的32例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超声图像,分析其特点。结果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大致可分为三型,本组8例表现为胚囊型(占25%),17例表现为“输卵管”型(占53%),7例表现为包块型(占22%)。结论经腹部及阴道超声联合检查是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早期诊断的有效方法,可为临床早诊断、早治疗提供有力的参考。

    作者:葛雪莲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抗体在血清学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法(CMIA)在梅毒感染血清检测中的应用。方法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对CMIA初筛阳性标本进行进一步检测,并以TPPA为金标准对CMIA进行确认。结果16548例血清标本经CMIA初筛阳性的274例,274例阳性标本经TPPA复检阳性193例,阳性检出率为70.4%;而TRUST检测75例,阳性检出率27.4%。以TPPA为金标准,用CMIA对TPPA初筛阳性及阴性标本各60例进行复检,CMIA敏感性为100%(60/60),特异性为96.7%(58/60)。结论 CMIA敏感性及优于TPPA和TRUST,重复性好,操作简便,可用于梅毒的临床初筛。

    作者:顾俊旭;和骁;贾玫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胃黏膜pH值对小儿重症肺炎合并胃黏膜损伤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胃黏膜pH值对小儿重症肺炎合并胃黏膜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80例小儿重症肺炎合并胃黏膜损伤患者,将其设定为研究组,并选80例重症肺炎未合并胃黏膜损伤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2组患者通气前15 min、通气后1 h、12 h、24 h血气变化情况与胃黏膜pH值。结果2组患者PgCO2-PaCO2、胃黏膜pH值、PaO2、PaO2/FiO2具有明显差异性。胃黏膜pH值与PgCO2-PaCO2有负相关性,与PaO2、PaO2/FiO2有正相关性,敏感度85.0%、特异性75.0%。结论胃黏膜pH值检测对反映胃黏膜缺血缺氧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敏感性,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郭俊超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降血脂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

    脂质异常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对脂质异常进行调节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基础。改善脂质异常状况除了进行饮食调节之外,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治疗方法就是使用降血脂药物。降血脂药物主要有他汀类药物、贝特类药物、烟酸类药物、胆酸螯合剂类药物等,其在作用机制上存在一定差异,但往往可以相互补充,在临床上进行合理的搭配可以调节脂质异常。本文分别对这些药物的作用机制以及在使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进行研究,并作出总结。

    作者:盖敏敏;盖军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腺瘤超声图像特征比较分析

    目的:评价超声对结节性甲状腺肿及甲状腺腺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4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及46例甲状腺腺瘤患者进行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分析,作出超声诊断。结果2组患者结节直径、内部回声构成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节性甲状腺肿组边缘清楚、边缘存在低回声晕环、结节周边收缩期血流大流速(Vmax)、舒张期低流速(Vmin)、阻力指数(RI)均低于甲状腺腺瘤组(P<0.05),但2组患者结节内部血流Vmax、Vmin、RI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超声图像改变中结节包膜完整性及低回声晕环是鉴别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腺瘤的重要指标,结节周边Vmax、Vmin、RI对诊断也有相当的指导意义。

    作者:张莉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动态血压昼夜节律与房性心律失常关系初探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昼夜节律与房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以我院2012年4月~2013年3月收治的已确诊高血压患者共计10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采取动态心动图、无创动态血压、超声心动图对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左室功能以及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昼夜节律消失患者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相应增加,且伴有左室功能减退。结论动态血压昼夜节律消失患者有较高的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左室功能减退可能是其病理机制之一。

    作者:马培容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左旋布比卡因在妇科手术硬膜外麻醉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左旋布比卡因在妇科手术硬膜外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80例妇科手术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麻醉,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罗哌卡因麻醉,给予观察组患者左旋布比卡因麻醉,对2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T0)、完全起效时间(T1)、麻醉持续时间(T2)、双下肢运动完全恢复时间(T3)、总用药量、下肢改良Bromege评分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T0、T2、T3、下肢改良Bromege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T1、总用药量及不良反应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将左旋布比卡因应用于妇科手术硬膜外麻醉中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房臻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肺炎性假瘤误诊为肺癌16例影像学分析

    肺炎性假瘤的本质为增生性炎症,由多种细胞组成并由纤维化、增生的组织形成一个肿瘤样团块,故称之为肺炎性假瘤。肺炎性假瘤在临床与影像学上的表现同肺癌特别是周围型肺癌、结核球等疾病很相似,极易误诊。本文收集了有较完整资料的误诊病例16例,其中14例为手术证实,另外2例为非手术证实。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男11例(含2例非手术病例)、女5例;年龄37岁~62岁,超过45岁者有12例,平均年龄51岁。其临床表现有咳嗽、发热、咳痰13例;咳脓痰2例;痰中有血丝7例;胸痛或不适9例;临床无症状2例,为体检时偶然发现。病程1个月~4个月。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增高者9例,其余正常。红细胞沉降率>20 mm/1 h者6例,4例痰检及纤维支气管镜活检均未发现癌细胞。

    作者:曹群山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显性脐带脱垂1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脐带脱垂的高危因素、处理方法、围生儿预后和预防措施。方法对2004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间我院发生的14例显性脐带脱垂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显性脐带脱垂剖宫产终止妊娠,围生儿均存活,结局良好;1例行臀牵引围生儿死亡。结论脐带脱垂的主要高危因素有:胎位不正、头盆不称等,围生儿的预后与脐带脱垂时间长短、脐带受压的程度和分娩方式密切相关,及早诊断、正确处理对母儿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魏巍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宜州市2008年-2013年农村生活饮用水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宜州市农村居民饮用水状况,为今后改善当地饮用水水质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2008年-2013年期间在全市16个乡镇随机选择398个取样点采集水样,样品在实验室进行检验和评价。结果6年共检测集中供水样品796份,总体合格率为36.43%,枯水期与丰水期水质合格率分别为37.69%,35.17%,差异无显著性(P>0.05),通过整改后水质的合格率由2008年的13.89%提高到2013年的70.74%。引起水质检测合格率低的主要原因是细菌学指标,当地的江河水、泉水和井水监测合格率均未超过31%。结论宜州市农村居民饮用水质量虽得到不断改善,但饮用水中的细菌学指标合格率仍然是监测和改善的重点。

    作者:黄月花;韦杏铃;银朗月;黄亚铭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纠纷病案封存方式及流程的分析

    目的:探讨封存病案的方式及流程,以达到依法、按流程封存病案的目的。方法对我院发生的关于医疗纠纷所封存的病案进行资料采集,讨论我院封存病案的方案是否合理。在查阅相关法律、法规,文献资料,结合实际工作中对病案封存的认识,讨论封存病案的佳方式及流程。结果医疗纠纷率随着时间的推移呈逐年增长趋势,而其造成的封存病案数量也随之增加。对纠纷病案封存要高度重视,改进方式优化流程,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并保护医疗主体。结论《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没有对封存病案有一个明确的规定,所以病案封存工作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医疗机构加强封存病案管理的规范化、合理化、合法化。

    作者:赵文岩 刊期: 2014年第13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