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hilips 64排螺旋CT“胸部多合一”扫描的临床应用

刘影

关键词:“胸部多合一”扫描, 冠心病, 肺动脉栓塞, 主动脉夹层, 体层摄影术, 效果评价
摘要: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胸部多合一”扫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临床不明原因胸痛患者及24例健康人群体检进行64排螺旋CT“胸部多合一”扫描,并对扫描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60例“胸部多合一”扫描均获成功,2例冠状动脉显示失败,2例肺动脉显示失败,共检出胸部血管性病变:冠状动脉48例、主动脉25例、肺动脉11例,检出肺内及纵隔病变21例。结论 Philips 64排螺旋CT“胸部多合一”扫描是临床诊断不明心血管病变及胸部病变患者及健康人群体检,一种首选、及时、可准确定性的无创检查方法,同时对于临床治疗、疗效评价及术后随访有重要价值。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更正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变形链球菌LuxS基因缺失株对生物膜结构影响的研究

    目的:研究变形链球菌标准株和LuxS基因缺失菌株变形链球菌在离体模型上生物膜形成的差异变化情况。方法收集临床上因正畸而拔除的前磨牙或无龋坏的第三磨牙,行菌株复苏增菌及变形链球菌鉴定,后将标本置于扫描电镜下观察。结果变形链球菌标准菌株和LuxS基因缺失菌株在24 h形成的生物膜有明显差异,经观察发现LuxS基因缺失菌株较标准菌稀疏。结论口腔变形链球菌可通过LuxS基因介导的菌种密度感应信号来影响口腔生物膜的形成。

    作者:彭浩然;李伟;胡红梅;汤洪;熊成玲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白河县2005年-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了解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给制定疾病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白河县8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结果2005年-2012年白河县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873例,年均发病率为60.12/10万,发病主要集中在4月~6月份;全县各个乡镇均有发病;发病以学生为主,15岁以下病例占83.73%。结论提高腮腺炎疫苗接种率仍是防控的关健,保持和提高对学校等集体场所的监测是防控重点。

    作者:张绪军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中药半夏炮制的历史沿革及现代药理研究

    药用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块茎,药用历史悠久,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因其性味辛温、有毒,故对其炮制极为重视,历代炮制的方法很多,炮制的辅料有生姜、白芥子、皂荚、白矾、醋、酒、甘草、石灰等。1半夏炮制的历史沿革半夏临床应用历史悠久,在汉以前就有“治半夏”(《内经》)的方法,汉、唐时代有汤洗(《玉函》),姜制(《肘后》),水煮制(《集注》)等法。宋代有“麸炒”炮制程度要求“微黄”(《圣惠方》)、姜汁、制曲(《药佐》)等法。明代增加了吴茱萸制(《普济方》),姜、竹茹制(《纲目》),甘草制,制炭(《准绳》)等。清代炮制辅料出现多样化,增加了姜、桑叶及盐制(《新编》),皂荚、白矾煮制(《逢源》),姜汁、青盐制(《便读》)等。现代主要的炮制方法有白矾制(清半夏)、生姜与白矾制(姜半夏)、甘草与石灰制(法半夏)等比较常用。

    作者:贺斌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腺瘤超声图像特征比较分析

    目的:评价超声对结节性甲状腺肿及甲状腺腺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4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及46例甲状腺腺瘤患者进行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分析,作出超声诊断。结果2组患者结节直径、内部回声构成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节性甲状腺肿组边缘清楚、边缘存在低回声晕环、结节周边收缩期血流大流速(Vmax)、舒张期低流速(Vmin)、阻力指数(RI)均低于甲状腺腺瘤组(P<0.05),但2组患者结节内部血流Vmax、Vmin、RI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超声图像改变中结节包膜完整性及低回声晕环是鉴别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腺瘤的重要指标,结节周边Vmax、Vmin、RI对诊断也有相当的指导意义。

    作者:张莉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丹红注射液联合消栓通络胶囊治疗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消栓通络胶囊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1年4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74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单独应用丹红注射液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消栓通络胶囊与丹红注射液联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BI评分和NIHSS评分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用药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消栓通络胶囊与丹红注射液联合治疗脑梗死,临床效果非常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李玲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小肠螺旋CT仿真内窥镜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小肠螺旋CT仿真内镜(CTVE)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62例临床疑似小肠疾病患者,常规肠道准备后,小肠腔注气,行多排螺旋CT容积扫描后,将数据进行CTVE重建,其中35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结果62例患者中阴性17例,CTVE能够显示正常小肠肠腔及黏膜情况;阳性45例,其中恶性肿瘤18例、良性肿瘤17例、小肠炎性病变10例,显示腔内肿块占位18例。结论小肠充气后行螺旋CT容积扫描,进行CTVE是安全、无创性检查小肠病变的有效方法,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春波;赖建红;石键涛;谢亨银;曾怡群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宁波某地区1955例儿童过敏原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通过儿童过敏原检测为儿童过敏性疾病的预防和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应用HOB公司提供的欧博克过敏原特异性IgE(sIgE)抗体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快速试纸条技术检测1955例儿童血清中6种吸入性和7种食入性过敏原的总IgE抗体和sIgE抗体。结果1955例儿童过敏原检出总IgE阳性有1686例,占86.2%;过敏原sIgE阳性有563例,占28.8%;其总IgE升高有386例,占68.6%,总IgE在正常范围内有177例,占31.4%。对于过敏原sIgE阳性者,吸入性以屋尘螨/粉尘螨为主,有309例,占54.9%;食入性以牛奶为主,有188例,占33.4%。结论宁波某地区儿12岁以下儿童过敏原依次为屋尘螨/粉尘螨、牛奶、屋尘、猫/狗毛皮屑、牛羊肉等。总IgE不能用来诊断或排除过敏,其升高仅意味着过敏的概率相对较高。

    作者:陈樱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湿包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分析脉动真空灭菌器灭菌产生湿包的原因,探讨杜绝脉动真空灭菌器灭菌时产生湿包的对策。方法将采用棉布、无纺布、无纺布+皱纹纸、纸塑袋包装的基础护理包、同类专科器械、大小一致的手术室器械包和手术室布类包、外来器械,按不同待灭菌包种类,分别采取分类装载和混合装载的方式,利用科室2台灭菌器,选择织物程序按脉动真空灭菌器的正常操作流程运行一个灭菌周期。根据出锅时间及冷却时间的不同,观察湿包出现的部位、多少、种类;每天各选择2批次共8批次,连续监测7 d。结果56批次共2660个灭菌包,其中出现湿包32个。不同包装材质引起灭菌包出现湿包现象不同,纸塑包装易湿包、双层无纺布次之、其次是无纺布+皱纹纸,棉布引起湿包发生现象少;灭菌包不同材质,大小、重量可影响湿包产生,金属器械较布类易湿包,体积大、量重者容易湿包;不同的装载方式及冷却方式对湿包的产生有一定的影响,混合装载比分类装载更容易出现湿包;不同部位湿包产生不同,灭菌器下层较上两层易湿包,灭菌包靠近灭菌器内腔壁容易湿包;冷却时间越短越容易湿包。结论加强消毒供应中心环节控制,规范器械物品干燥、包装、灭菌、卸载等流程操作,可有效控制湿包产生,防止因消毒供应中心灭菌物品不合格所致医院感染发生。

    作者:徐月美;陈宜华;金翠萍;陈蓉美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盐酸丙帕他莫在腰椎间盘镜手术后疼痛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盐酸丙帕他莫治疗腰椎间盘镜手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随机将腰椎间盘镜手术后患者40例分为A、B 2组,A组静脉注射盐酸丙帕他莫(2 g盐酸丙帕他莫注射液加入250 mL生理盐水),B组肌肉注射曲马多(100 mg注射液),镇痛效果评价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并记录副反应评价安全性。结果 VAS评分在给药后15 min,30 min,60 min A组明显低于B组(P<0.01);A组和B组镇痛起效时间也差异明显,分别为(9.33±5.16)min,(15.33±6.50)min。2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头晕、呼吸抑制)。结论在腰椎间盘镜手术后镇痛中,盐酸丙帕他莫注射液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且副作用小、安全性高。

    作者:李定鲲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康艾注射液联合体部伽马刀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康艾注射液联合体部伽马刀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疗效。方法在160例晚期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中,80例接受康艾注射液配合体部伽马刀放射治疗,80例仅接受体部伽马刀放射治疗。结果治疗组3个月总有效率为92.5%,1,2,3年的累计生存率分别为75%,72.5%,27.5%;对照组3个月总有效率为63.8%,1,2,3年的累计生存率分别为65.0%,52.5%,22.5%。2组总有效率及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康艾注射液联合体部伽马刀放射治疗可明显改善晚期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局部控制率,延长总生存率,同时减轻了放疗副反应。

    作者:任斗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经导管介入治疗在急性肺栓塞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治疗在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15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介入诊疗要点、相关治疗和中远期效果。结果全组经介入诊疗无并发症、无致残、无死亡。肺动脉收缩压由治疗前的(58±21)mm Hg降至治疗后的(36±11)mm Hg,动脉血氧分压由(57±13)mm Hg升至(91±8)mm Hg。核素肺血流灌注显像肺灌注缺损恢复,肺动脉造影充盈缺损或截断征象消失。术后随访13个月~46个月,平均29.5个月,除1例患者复发外,余均未见复发。结论肺栓塞的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樊刚;王治伦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腹腔镜辅助阴式复杂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阴式复杂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方法2011年2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85例子宫肌瘤剔除手术患者,随机分成LAVM组(26例)、LM组、(28例)、TVM组(31例)。其中,LAVM组采取腹腔镜辅助阴式复杂子宫肌瘤剔除术,LM组采取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TVM组采取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比3组各项指标。结果 TVM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较LM、LAVM组低,其中LM组手术时间长,肛门排气时间TVM组低于LM、LAVM组,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而中转开腹仅在LM组中出现。结论腹腔镜辅助阴式复杂子宫肌瘤剔除术,不仅可明显提升治疗效果,还可减少出血量以及肛门排气时间,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刘国华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肝外胆管结石微创治疗进展

    肝外胆管结石是普外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包括肝门部胆管、肝总管、胆总管和胆总管下端壶腹部结石,外科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手段。传统处理方式是开腹胆囊切除、胆管切开取石及T管引流,其缺点是创伤大、恢复慢,近年来随着内镜和腔镜设备与技术的发展,微创手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能以小的创伤获得与传统手术相当的效果,尤其是三镜(腹腔镜、胆管镜、十二指肠镜)联合手术,以其独有的特点及疗效越来越得到外科医师及患者的青睐[1]。本文就近年来有关肝外胆管结石的治疗方式,尤其是关于微创手术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如下。

    作者:黄康正;韦德高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热疗联合胸腔灌注化疗药物治疗恶性胸腔积液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热疗联合胸腔灌注化疗药物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92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热疗联合胸腔灌注化疗药物治疗,参考组患者采用静脉化疗联合胸腔灌注化疗。比较2组患者近期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0.4%,参考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3.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参考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结论热疗联合胸腔灌注化疗药物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刘一范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探讨气囊仿生助产对降低剖宫产率及会阴侧切率的重要价值

    目的:探讨气囊仿生助产对降低剖宫产率及会阴侧切率的重要价值。方法采用我院从2006年-2013年8年间的业务统计数据,回顾性分析从2009年我院逐步使用气囊仿生助产术后,剖宫产率及会阴侧切率变化。结果自从2009年使用气囊仿生助产术后,剖宫产率及会阴侧切率均出现明显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气囊仿生助产术能明确降低剖宫产率及会阴侧切率,明显提高产科质量,并且方便可控、安全有效,值得在产科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杨明安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输液不良事件20例原因分析与对策

    静脉输液是临床疾病治疗中常用的方法,然而在输液过程中也可能发生不良反应,不但给患者增加了痛苦,甚至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我院2013年8月上旬,8个科室上报了20例输液反应不良事件,均为不同程度的发热反应。对此事件我院非常重视,院感管理科、护理部、医务科、药剂科等多部门联合,共同查找分析原因,寻找对策。

    作者:刘绘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纠纷病案封存方式及流程的分析

    目的:探讨封存病案的方式及流程,以达到依法、按流程封存病案的目的。方法对我院发生的关于医疗纠纷所封存的病案进行资料采集,讨论我院封存病案的方案是否合理。在查阅相关法律、法规,文献资料,结合实际工作中对病案封存的认识,讨论封存病案的佳方式及流程。结果医疗纠纷率随着时间的推移呈逐年增长趋势,而其造成的封存病案数量也随之增加。对纠纷病案封存要高度重视,改进方式优化流程,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并保护医疗主体。结论《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没有对封存病案有一个明确的规定,所以病案封存工作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医疗机构加强封存病案管理的规范化、合理化、合法化。

    作者:赵文岩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医患纠纷中患方心理特点分析及处理对策

    近年来,医疗机构遭遇空前的信任危机,医患纠纷案件呈不断上升趋势,医患纠纷过程中的恶性事件不断升级,医务人员人人自危,在执业过程中如临深渊、如覆薄冰,严重影响了正常工作的顺利开展;患者和家属更是雪上加霜,脆弱的心灵在无休止的纠缠中伤痕累累[王芳,胡芳,郭亮.强化心理护理,降低医患纠纷[J].中外健康文摘,2012,9(12):447.]。为了避免医患纠纷升级,在处理医患关系的实践中,要善于分析患方心理特点,精于处理,讲究策略,正确对待、分析、判断和处理医患纠纷。

    作者:王秀丽;程俊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正常小儿MCV变化趋势及对IDA的预示作用

    目的:研究HGB≥110 g/L无贫血症状的正常小儿从出生到学龄期(0岁~12岁)红细胞体积(MCV)的变化过程并探讨其对缺铁和缺铁性贫血(IDA)的预示作用。方法从实验室信息系统(LIS)随机导出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HGB≥110的917名0岁~12岁小儿血常规结果,分为8个年龄组,分析各年龄段MCV的变化,了解其与缺铁及IDA之间的关系。结果新生儿红细胞体积偏大(MCV 98.1~106.8 fL,正常82~92 fL),2,3个月渐渐恢复正常大小,4,5个月后开始变小,6个月~12个月小(MCV 77.86 fL),之后慢慢变大,2岁后基本恢复正常。统计分析各年龄组小儿MCV大小明显不同,从各组MCV<82 fL的分布情况也可看出明显的差异。结论正常小儿MCV经历由大→正常→小→正常的变化过程,6个月~12个月时小,预示着这个时期的小儿潜藏着缺铁的危险,如不及时强化铁的摄入,可能会引起IDA。

    作者:冷雪娇;王慧泉;李芳 刊期: 2014年第13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