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群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2年收治的9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46例,给予2组患者多潘立酮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我院自拟中药药方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症状积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5%,参考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6.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积分明显小于参考组(P<0.05)。结论多潘立酮联合中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有助于促进临床症状的改善,复发率低,可推广使用。
作者:廉向阳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比较CT与MRI对胆系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3年5月-2014年2月来我院检查的46例胆系结石患者进行CT及MRI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临床诊断或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其中胆囊结石患者18例,胆管结石患者15例,胆囊合并胆管结石患者13例。 CT采用64层螺旋扫描;MRI采用FLASH、FISP、HASTE序列及磁共振胆胰管造影成像技术(MRCP)。结果 MRI对胆系结石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T与MRI对胆系结石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因MRI具有多平面观察、成像参数多等优点,对胆系结石的诊断优于CT。
作者:方秀红;姜兴岳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针吸细胞病理学在早期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07年7月-2010年7月来我院诊治的95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一次性塑料注射器对患者乳腺肿块进行穿刺,并收集乳头溢出液进行针吸细胞学病理学诊断。结果针吸细胞病理学诊断穿刺成功率达到100%,早期乳腺癌诊断率为17.40%,综合诊断正确率达到96.23%。结论乳腺针吸细胞病理学诊断对乳腺疾病具有良好的诊断效果,并且在乳腺癌早期诊断和分型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指导意义,是一种微创、高效、安全方便、经济适用的乳腺疾病诊断技术。
作者:陈大礼 刊期: 2014年第13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3期
近年来,医疗机构遭遇空前的信任危机,医患纠纷案件呈不断上升趋势,医患纠纷过程中的恶性事件不断升级,医务人员人人自危,在执业过程中如临深渊、如覆薄冰,严重影响了正常工作的顺利开展;患者和家属更是雪上加霜,脆弱的心灵在无休止的纠缠中伤痕累累[王芳,胡芳,郭亮.强化心理护理,降低医患纠纷[J].中外健康文摘,2012,9(12):447.]。为了避免医患纠纷升级,在处理医患关系的实践中,要善于分析患方心理特点,精于处理,讲究策略,正确对待、分析、判断和处理医患纠纷。
作者:王秀丽;程俊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我院收治的经前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每组34例。采用多虑平与谷维素联合方案对A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方案对B组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B组患者经前综合征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药物治疗前后HAMA分值下降幅度明显高于A组;2组均未出现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减经前期综合征的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陈满晖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120例中风后眩晕患者,按照自愿原则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方法,研究组则实行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分析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浆黏度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具有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应用与推广。
作者:武凤英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阴式复杂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方法2011年2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85例子宫肌瘤剔除手术患者,随机分成LAVM组(26例)、LM组、(28例)、TVM组(31例)。其中,LAVM组采取腹腔镜辅助阴式复杂子宫肌瘤剔除术,LM组采取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TVM组采取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比3组各项指标。结果 TVM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较LM、LAVM组低,其中LM组手术时间长,肛门排气时间TVM组低于LM、LAVM组,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而中转开腹仅在LM组中出现。结论腹腔镜辅助阴式复杂子宫肌瘤剔除术,不仅可明显提升治疗效果,还可减少出血量以及肛门排气时间,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刘国华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10月收治的80例Lisfranc关节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所有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给予患者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应用Maryland功能评分对患者进行评分,80例患者中优42例,良22例,尚可14例,差2例,优良率为80.0%。结论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其能有效促进患者骨折复位部的恢复,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张勇纲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心理不良情绪展开调查,在此基础上探讨有效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2月-2013年12月收治病毒性心肌炎患者48例,利用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对2组患者不良情绪进行调查,并对患者心率进行测定。结果48例患者26例有不良情绪,占比为54.17%;焦虑发生率为41.67%,抑郁发生率为52.08%。经对比,有不良情绪患者平均心率显著高于情绪正常者。结论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多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可导致心率改变,致使病情加重或不断进展,故而在临床中应采取有效干预措施予以防治。
作者:张保柱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背阔肌皮瓣修复小腿严重创伤的作用机理及疗效。方法我院2001年4月-2011年9月共接收小腿严重创伤患者37例,均采用背阔肌皮瓣游离移植术进行修复,及时随访并观察患者的愈合恢复情况。结果痊愈患者14例,其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各7例,总有效率为89.16%。在治疗期间患者无血管危象、感染及继发溃疡发生。结论背阔肌皮瓣修复小腿严重创伤的临床疗效较好,术后患者的小腿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也不影响周围组织的功能。
作者:范辉;包其能;邹华勇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封存病案的方式及流程,以达到依法、按流程封存病案的目的。方法对我院发生的关于医疗纠纷所封存的病案进行资料采集,讨论我院封存病案的方案是否合理。在查阅相关法律、法规,文献资料,结合实际工作中对病案封存的认识,讨论封存病案的佳方式及流程。结果医疗纠纷率随着时间的推移呈逐年增长趋势,而其造成的封存病案数量也随之增加。对纠纷病案封存要高度重视,改进方式优化流程,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并保护医疗主体。结论《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没有对封存病案有一个明确的规定,所以病案封存工作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医疗机构加强封存病案管理的规范化、合理化、合法化。
作者:赵文岩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宫颈环形电切术后创面涂敷皮肤创面诱导凝胶(商品名:鑫金品)促进创面修复的效果。方法将258例宫颈病变行宫颈环形电切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130例,对照组128例。对照组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后创面常规填塞碘伏纱布,观察组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后创面涂敷皮肤创面诱导凝胶,共治疗7d。观察2组术后阴道出血、脱痂出血、流液和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治愈93例、显效19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治愈45例、显效28例、有效19例、无效36例,总有效率为71.9%,2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观察组术后阴道出血量、流血时间及渗液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皮肤创面诱导凝胶对促进宫颈环形电切术后创面修复有明显疗效。
作者:王惠清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造成的多器官损害进行分析,探讨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3年11月收治的84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造成多器官损害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4例患儿中消化系统受损率高,其次为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与血液系统,同时还有皮肤、肌肉关节及神经系统。经相应治疗后患儿均痊愈,无后遗症,退热时间平均为(6.67±1.23)d,住院时间平均为(11.51±2.18)d。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引发多器官损害,给予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可发挥佳治疗效果,大幅改善患儿生活质量。
作者:魏俊朋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左旋布比卡因在妇科手术硬膜外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80例妇科手术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麻醉,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罗哌卡因麻醉,给予观察组患者左旋布比卡因麻醉,对2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T0)、完全起效时间(T1)、麻醉持续时间(T2)、双下肢运动完全恢复时间(T3)、总用药量、下肢改良Bromege评分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T0、T2、T3、下肢改良Bromege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T1、总用药量及不良反应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将左旋布比卡因应用于妇科手术硬膜外麻醉中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房臻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螺旋CT和磁共振(MRI)在肝脏囊性占位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62例肝脏囊性占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螺旋CT及磁共振检查,差异其诊断结果。结果两种检查方式检出肝脏囊性占位性病变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检出炎症性病变率明显高于螺旋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和磁共振均能诊出肝脏囊性占位病变,MRI在炎症性病变的诊断中敏感性更高,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刘振江;杨秋娟;谢君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双切口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3年4月期间收治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单切口联合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双切口联合手术治疗,对比分析2组的疗效。结果2组患者术后视力及并发症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3,7 d眼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1个月、6个月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功能性滤过泡率91.11%,明显多于对照组的62.22%(P<0.01)。结论双切口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能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眼压,提高远期疗效,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刘祥杰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评价康艾注射液联合体部伽马刀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疗效。方法在160例晚期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中,80例接受康艾注射液配合体部伽马刀放射治疗,80例仅接受体部伽马刀放射治疗。结果治疗组3个月总有效率为92.5%,1,2,3年的累计生存率分别为75%,72.5%,27.5%;对照组3个月总有效率为63.8%,1,2,3年的累计生存率分别为65.0%,52.5%,22.5%。2组总有效率及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康艾注射液联合体部伽马刀放射治疗可明显改善晚期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局部控制率,延长总生存率,同时减轻了放疗副反应。
作者:任斗 刊期: 2014年第13期
肝外胆管结石是普外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包括肝门部胆管、肝总管、胆总管和胆总管下端壶腹部结石,外科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手段。传统处理方式是开腹胆囊切除、胆管切开取石及T管引流,其缺点是创伤大、恢复慢,近年来随着内镜和腔镜设备与技术的发展,微创手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能以小的创伤获得与传统手术相当的效果,尤其是三镜(腹腔镜、胆管镜、十二指肠镜)联合手术,以其独有的特点及疗效越来越得到外科医师及患者的青睐[1]。本文就近年来有关肝外胆管结石的治疗方式,尤其是关于微创手术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如下。
作者:黄康正;韦德高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观察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患者发热症状的比例,鉴别发热的原因,探讨ACOP发热与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2例ACOP住院患者,对其发热情况、预后、抗生素的使用及血常规检查等资料表格化登记,随后进行统一数据整理和统计学分析,比较发热组及无发热组的白细胞计数水平,同时比较不同发热组及无发热组间的2周病死率。结果202例ACOP患者中无发热者114例(56.4%),入院后48 h内发热者88例(43.6%);发热组白细胞升高比率明显高于无发热组(P<0.05);发热组(≥38.1℃)2周病死率分别明显高于发热组(37.2~38℃)及无发热组(P<0.05),而发热组(37.2~38℃)2周病死率与无发热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发热是ACOP常见的伴随症状,引起ACOP患者发热的原因多样,需仔细鉴别,以减少抗生素的不必要使用。中度以上发热是ACOP死亡的危险因素之一,与其预后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张月战 刊期: 2014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