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对女性精神分裂症代谢影响的对照研究

张德强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阿立哌唑, 利培酮, 疗效, 代谢, 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其对代谢的影响。方法将97例符合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女性患者,按随机原则分配为阿立哌唑组和利培酮组,观察治疗12周前后对照,用PANSS评分评定疗效,同时监测治疗前后空腹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体重,评定代谢状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后PANSS评分,总体疗效、阳性症状分、一般精神病理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立哌唑组在阴性症状维度与利培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代谢方面,阿立哌唑组对体重、胆固醇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相当,在阴性症状改善方面优于利培酮,对体重和胆固醇的影响比利培酮小。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耐多药肺结核采用莫西沙星联合依替米星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耐多药肺结核采用莫西沙星联合依替米星的治疗效果。方法87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痰菌转阴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给予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莫西沙星联合依替米星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付近悦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流感病毒疫苗研究进展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播疾病,可季节性地感染禽类、哺乳动物和人类。流感病毒又可分为A、B、C三种类型,其中以A型流感病毒的暴发为频繁。甲型流感病毒属于正黏病毒科[1],其基因组共由8个独立的单链RNA片段组成,编码10种蛋白:血凝素蛋白(HA);基质蛋白(M)分为M1和M2;神经氨酸酶(NA);核壳蛋白(NP);非结构蛋白(NS)包括NS1和NEP;PB1,PB2和PA三种聚合酶,每种多肽对于流感病毒都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甲型流感病毒根据其主要表面抗原HA和NA的抗原性的差异分为不同亚型,目前已发现了17种亚型的HA蛋白,和10种亚型的NA蛋白[2]。具有高度传染性,经常在短期内突然暴发并迅速蔓延,造成不同程度的流行。早在1580年,流感暴发就首次为人类所详尽记载,近年来流感病毒的暴发也越来越频繁,如2009年暴发于美洲的H1N1甲型流感和在香港引起恐慌的H3N2流感,以及2013年在我国长江流域暴发的H7N9禽流感。

    作者:牛红丽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胎儿脐静脉腹内段囊状扩张超声表现1例

    1病例资料孕妇,33岁,平素健康,孕早期无明显患病史,无服药及X线接触史。超声检查:胎儿头位,双顶径(BPD):71 mm,股骨长(FL):51 mm;胎儿诸结构发育未见明显异常;胎儿心率:146次/min,律齐;胎盘厚26 mm;羊水深径58 mm。脐动脉2根,胎儿脐静脉腹内段囊状扩张(见图1~图2),大内径约12 mm,未见明显血栓形成,脐静脉血流频谱示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正常。超声诊断:①胎儿脐静脉腹内段囊状扩张,建议定期复查;②宫内妊娠,单活胎约27周。

    作者:蔡少雨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手创伤截指治疗46例分析

    在基层医疗单位,手部创伤比较常见。尤其是在加工业相对发达的江北区,由于冲床等加工机械的大量使用,大部分工人为外来务工人员,没有经过系统、专业的培训后直接上岗,导致手指压伤、缺损的情况不时发生。本文对我中心2006年9月—2013年9月46例手指缺损患者的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军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小切口非乳化手术治疗老年白内障临床观察

    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加剧和防盲工作的深入开展,农村老年白内障检出率大大提高,老年患者多伴其他全身性疾病,手术风险大,因此,在选择手术时应优先考虑创伤小、恢复快的手术方法。我院自2010年1月—2013年1月对79例(84眼)白内障患者,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钟雪梅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解脲脲原体生物群与耐药关系的初步探究

    目的:了解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生物群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程度及生物群与耐药性之间的关系,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解脲脲原体生物群鉴定采用Uu核酸扩增荧光定量PCR技术,支原体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支原体药敏试剂盒(培养法)。于573例支原体感染标本中鉴定出解脲脲原体,并对其进行生物分群及药敏试验,对实验结果进行统一分析。结果573例标本中259例Uu呈阳性,Uu的阳性率为45.20%,其中生物1群154例,阳性率为59.46%(154/259),生物2群63例,阳性率为24.32%(63/259),生物1群和生物2群共同感染27例,阳性率为10.42%(27/259),未知型15例,阳性率为5.79%(15/259)。 Uu对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一定的耐药性。结论 Uu两个生物群的药敏检测结果比较分析显示:生物2群对强力霉素、司帕沙星、罗红霉素、克拉霉素、交沙霉素、壮观霉素、螺旋霉素的耐药性均比生物1群高(P<0.05)。 Uu生物群与耐药性有关,生物2群较为严重。

    作者:张香花;李海丹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降压药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降压药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80例的病例资料及降压药的使用情况。结果常用降压药物为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舒张压控制率明显高于收缩压控制率,服用降压药物主要不良反应有:头痛头昏、体位性低血压、踝部水肿、干咳等。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应合理选择降压药,同时注意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王洪军;朱世国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肺结核合并肺癌80例影像学和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特点,并分析其误诊的原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确诊为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对其影像学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误诊原因。结果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具有肺结核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但是也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其中有5例合并早期肺癌者发生了误诊。结论肺结核合并早期肺癌易出现误诊、漏诊,但肺结核合并肺癌者有特征性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临床上应认真检查,减少误诊、漏诊率。

    作者:刘俊杰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活动式隔层内盒药柜在病区注射类备用药品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病区注射类备用药品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提高管理质量。方法成立品管圈(QCC)小组,选定“提高病区注射类备用药品管理合格率”为品管圈活动主题,对活动前病区注射类备用药品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设计并制作“活动式隔层内盒药柜”,改善药品存放条件,优化药品管理流程,加强药品安全管理思想教育,严格落实五常法管理。结果经过QCC活动,特别是活动式隔层内盒药柜的应用,使病区注射类备用药品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结论“活动式隔层内盒药柜”不仅极大地改善了药品存放条件,而且降低了药品管理不良现象,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梁洁娴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加味七方胃痛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加味七方胃痛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2月收治的52例确诊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A、B 2组各26例。 A组患者服用加味七方胃痛颗粒,B组采用常规药物(吗丁啉、乳酶生片等)治疗,3个月后对比观察2组患者肠上皮化生以及胃黏膜病理学改善程度。结果 A组患者肠上皮化生以及胃黏膜改善程度明显高于 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服用加味七方胃痛颗粒临床效果良好,患者肠上皮化生以及胃黏膜病理学改善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杨薛萍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TCT和涂片巴氏染色检查的临床病理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CT)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优越性。方法2013年1月—9月我院2115例体检及妇科检查者行TCT和3550例常规涂片巴氏染色检查诊断,部分行宫颈活检证实,比较TCT和涂片巴氏染色法检查的阳性检出率。结果 TCT在癌前病变:上皮内低度病变(LSIL)、上皮内高度病变(HSIL)及癌的检出率比涂片巴氏染色法明显提高。结论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CT)准确率高,并大大提高了宫颈细胞学检查的阳性检出率,是筛查和诊断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可行手段。

    作者:李莉;王朝军;窦鹏飞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补阳还五汤在中医骨伤科的临床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在中医骨伤科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骨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补阳还五汤为基本方,加减治疗。分析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急性软组织损伤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慢性软组织损伤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颈椎病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关节炎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坐骨神经痛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肩周炎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腱鞘炎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结论补阳还五汤在中医骨伤科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艾志荣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香砂六君子丸辅助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内科2013年8月—2014年3月6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香砂六君子丸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作者:高利芳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急性化脓性脑膜炎患儿惊厥发作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化脓性脑膜炎患儿惊厥发作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287例急性化脓性脑膜炎患儿,按照是否存在惊厥发作分为A(无惊厥发作,211例)、B (惊厥发作,76例)2组,2组患儿均采取抗生素、降颅压及对症支持治疗措施。对2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及预后情况进行比较,并对急性化脓性脑膜炎患儿惊厥发作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嗜睡、肢体瘫痪、败血症、脑脊液压力升高、白细胞>5×108个/L、脑脊液培养阳性、脑电图异常均为患儿惊厥发作的危险因素。结论密切注意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首发症状、病因、脑脊液、脑电图及MRI检查结果,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效果及评估预后。

    作者:李岗;冯秀芳;王莉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盐酸坦洛新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观察

    盐酸坦洛新为处方药,主要用于前列腺增生所致的排尿障碍,如尿频,血尿,夜尿增多,排尿困难,泌尿系感染。其作用机制是通过选择性阻断前列腺中的肾上腺素受体,松弛前列腺平滑肌,从而改善前列腺增生所致的排尿困难等症状。副作用以胃肠道症状多见,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偶见皮疹,在用药过程中有不同程度的头晕,蹒跚感,或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心动过速等症状。现将我院盐酸坦洛新的临床应用疗效观察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雷立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阿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静脉应用阿替普酶与尿激酶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的疗效。方法将66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阿替普酶组(治疗组)与尿激酶组(对照组),分别观察治疗前后胸痛症状、心电图、心肌坏死标志物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3.94%,心电图有效率93.94%;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66.67%,心电图有效率78.7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疗效优于尿激酶。

    作者:丁淑婧;侯开花;张建华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浅谈城市居民健康信息档案的建立与管理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是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免费为城市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2009年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来,深深体会到:该项工作是解决我们现在面临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提高全体居民的健康水平,提高城市居民获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一项重要工作。而为辖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是该项工作开展的第一要素,其中为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妇女儿童等重点人群建立健康档案是城市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

    作者:谢明荣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营养支持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营养支持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56例,对其采取营养支持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痊愈48例,无效7例,1例因为出现肺动脉栓塞死亡,患者治愈率85.7%。患者治疗前后体重、血浆白蛋白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血浆红蛋白差异显著(P<0.05),且三者均比治疗前有所上升。结论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采取营养支持治疗,治疗效果良好,适合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永刚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及管理措施探讨

    目的:探讨使用和管理抗菌药物的对策,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利用率。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患者300例,对其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在各类抗菌药物中,头孢哌酮、阿莫西林、加替沙星的使用率高,其中头孢哌酮所占的百分比为32.33%,在抗菌药物中利用广泛。结论通过强化抗菌药物的专项管理,采用合理用药相关的网络干预系统,以及医嘱审核制度,可以提高医院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水平。

    作者:刘晓明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TP-ELISA法与TRUST法检测梅毒抗体的比较分析

    目的:比较梅毒螺旋抗体双抗原夹心法试验(TP-ELISA)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TP-ELISA法和TRUST同时检测临床患者标本,阳性标本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法(TPPA)加以确证。结果4376例检测标本中,TP-ELISA法检测阳性30例,阴性4346例;TRUST法检测阳性21例,阴性4355例;两种方法检测均阳性者20例。TP-ELISA阳性而TRUST阴性10例,TRUST阳性而TP-ELISA阴性1例。结论 TP-ELISA法比TRUST法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两者各有优缺点,都可以用于梅毒的临床过筛试验,对于阳性标本应该加以确证试验以排除假阳性。

    作者:董亚平;任朝阳;吴新宏 刊期: 2014年第35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