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薛萍
目的:分析净腑汤配合基础疗法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腹膜炎的疗效。方法选取结核性渗出性腹膜炎患者78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38例,均予抗结核治疗、腹腔穿刺等基础治疗,治疗组患者40例加用净腑汤加减。1个月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腹水消失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核性渗出性腹膜炎患者使用净腑汤配合基础疗法治疗,可大幅提高治疗效果,缩短腹水消失时间,较单纯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疗效明显。
作者:段美英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分析矿区女职工产后出血的原因,采取应对措施,降低产妇病死率。方法选择2000年4月―2013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56例矿区女职工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产妇发病率为76.8%,明显高于初产妇的23.2%;阴道助产55.4%及剖宫产30.3%,较自然分娩的产后出血率的14.3%明显升高。发病原因依次为子宫收缩乏力占76.8%,软产道裂伤占14.3%,胎盘粘连占7.1%,子宫切口裂开占1.8%。发生时间以产后2 h内占多数(50例,89.3%,)2 h以上6例占10.7%。结论产后出血主要的原因是宫缩乏力。因此,针对出血的病因,及时有效止血、使用缩宮素,纠正休克,产时严密观察产程,产后2 h严密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宫体高度及阴道流血情况,是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和病死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史小兰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小切口手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42例白内障患者采用小切口手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视力恢复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的随访发现,手术效果良好,术后并发症少。结论小切口手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白内障,术中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患眼视力恢复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闻琛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耐多药肺结核采用莫西沙星联合依替米星的治疗效果。方法87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痰菌转阴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给予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莫西沙星联合依替米星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付近悦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3年9月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并且获得随访的63例老年股骨转子周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骨折AO分型标准,31A1型18例,31A2型32例,31A3型8例,31A合并32型5例。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末次随访时采用Harris评分标准评定髋关节功能。结果63例患者术后获得平均18.5个月的随访,本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53.5 min,平均愈合时间4个月,末次随访Harris评分85分,优17例,良33例,可10例,差3例,优良率为74.6%。结论 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周围骨折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潘高峰;丁龙镇;何立斌;刘奇 刊期: 2014年第35期
佝偻病即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婴幼儿(尤其是3个月~18个月)的常见病之一,也是我国儿科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随着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佝偻病的发病率在逐年下降。我科系统管理的2011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0岁~2岁的485例儿童中,通过定期健康体检发现佝偻病儿56例,发病率为11%。本病是由于婴幼儿体内维生素D不足,引起钙、磷代谢紊乱,钙盐不能正常地沉着在骨骼的生长部位,以致骨骼发生病变,影响胎儿、婴儿及儿童的健康成长。其既是一种营养缺乏性疾病,又是一种代谢性疾病,除了对骨骼的影响之外,同时可影响神经、肌肉、造血、免疫等组织器官的功能,对小儿健康危害较大[1]。由此可见佝偻病的发生与季节、气候、喂养方式、出生情况、生活习惯、环境卫生等因素有关。因此,婴幼儿佝偻病的预防应从胎儿期开始。
作者:张丽萍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分析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播疾病职业暴露存在的危险情况。方法选取我院46名医务人员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发放问卷的方式对其职业暴露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并制订有效的解决措施。结果护士的职业暴露率高,职业暴露原因主要为针刺伤,职业暴露种类主要为空心针针刺伤,职业暴露主要污染源为乙型肝炎患者。结论大多数医护人员存在职业暴露掌握欠缺的情况,为改善职业暴露情况,需要加强职业暴露管理,加强培训,大限度降低由于职业暴露导致发生血源性疾病传播。
作者:陈建国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胆囊壁增厚诊治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胆囊壁增厚患者48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非胆囊壁增厚的患者24例作为对照组。了解患者病史、超声显像、病程、X射线、心电图、肝功能、血常规、白蛋白等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胆红素为(126.3±68.5)μmol/L、天冬氨酸转氨酶为(889±716)U/L、丙氨酸转氨酶(1051±792)U/L,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在诊断胆囊壁增厚中具有无创伤、准确率高等优点,同时还应该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该方式在患者的诊断以及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邱施政 刊期: 2014年第35期
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 RVO)是较为常见的眼底血管性疾病,也是致盲性眼病之一。本病特征为视网膜静脉迂曲扩张,沿受累静脉有出血、水肿及渗出等,尤其造成的黄斑部水肿对视力损害大。根据阻塞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视网膜静脉中央总干阻塞、视网膜半侧静脉阻塞、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目前临床报道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剂量较小,我院自2001年以来,采用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RVO患者186例193眼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玲转;相跃帮 刊期: 2014年第35期
1病例资料孕妇,33岁,平素健康,孕早期无明显患病史,无服药及X线接触史。超声检查:胎儿头位,双顶径(BPD):71 mm,股骨长(FL):51 mm;胎儿诸结构发育未见明显异常;胎儿心率:146次/min,律齐;胎盘厚26 mm;羊水深径58 mm。脐动脉2根,胎儿脐静脉腹内段囊状扩张(见图1~图2),大内径约12 mm,未见明显血栓形成,脐静脉血流频谱示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正常。超声诊断:①胎儿脐静脉腹内段囊状扩张,建议定期复查;②宫内妊娠,单活胎约27周。
作者:蔡少雨 刊期: 2014年第35期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播疾病,可季节性地感染禽类、哺乳动物和人类。流感病毒又可分为A、B、C三种类型,其中以A型流感病毒的暴发为频繁。甲型流感病毒属于正黏病毒科[1],其基因组共由8个独立的单链RNA片段组成,编码10种蛋白:血凝素蛋白(HA);基质蛋白(M)分为M1和M2;神经氨酸酶(NA);核壳蛋白(NP);非结构蛋白(NS)包括NS1和NEP;PB1,PB2和PA三种聚合酶,每种多肽对于流感病毒都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甲型流感病毒根据其主要表面抗原HA和NA的抗原性的差异分为不同亚型,目前已发现了17种亚型的HA蛋白,和10种亚型的NA蛋白[2]。具有高度传染性,经常在短期内突然暴发并迅速蔓延,造成不同程度的流行。早在1580年,流感暴发就首次为人类所详尽记载,近年来流感病毒的暴发也越来越频繁,如2009年暴发于美洲的H1N1甲型流感和在香港引起恐慌的H3N2流感,以及2013年在我国长江流域暴发的H7N9禽流感。
作者:牛红丽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病区注射类备用药品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提高管理质量。方法成立品管圈(QCC)小组,选定“提高病区注射类备用药品管理合格率”为品管圈活动主题,对活动前病区注射类备用药品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设计并制作“活动式隔层内盒药柜”,改善药品存放条件,优化药品管理流程,加强药品安全管理思想教育,严格落实五常法管理。结果经过QCC活动,特别是活动式隔层内盒药柜的应用,使病区注射类备用药品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结论“活动式隔层内盒药柜”不仅极大地改善了药品存放条件,而且降低了药品管理不良现象,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梁洁娴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基层卫生院如何更好地对辖区内孕产妇开展健康教育。方法总结回顾2013年我院1008例孕产妇的健康管理资料。结果800例参与了孕妇学校的课程,680人进行了预防出生缺陷的产前筛查,通过筛查发现孕早期胚胎停育7例,孕中期胚胎死亡1例,发现孕期并发症30例,建议高危妊娠25例转诊到上级医疗机构。结论规范而详细的孕期、分娩期、产褥期及新生儿保健教育,对提高农村孕产妇知识水平及母婴健康水平,更好地提高农村妇幼保健工作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者:刘巧梅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了解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生物群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程度及生物群与耐药性之间的关系,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解脲脲原体生物群鉴定采用Uu核酸扩增荧光定量PCR技术,支原体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支原体药敏试剂盒(培养法)。于573例支原体感染标本中鉴定出解脲脲原体,并对其进行生物分群及药敏试验,对实验结果进行统一分析。结果573例标本中259例Uu呈阳性,Uu的阳性率为45.20%,其中生物1群154例,阳性率为59.46%(154/259),生物2群63例,阳性率为24.32%(63/259),生物1群和生物2群共同感染27例,阳性率为10.42%(27/259),未知型15例,阳性率为5.79%(15/259)。 Uu对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一定的耐药性。结论 Uu两个生物群的药敏检测结果比较分析显示:生物2群对强力霉素、司帕沙星、罗红霉素、克拉霉素、交沙霉素、壮观霉素、螺旋霉素的耐药性均比生物1群高(P<0.05)。 Uu生物群与耐药性有关,生物2群较为严重。
作者:张香花;李海丹 刊期: 2014年第35期
本文从东平原村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养殖(种植)情况等入手,对该村所有布鲁菌病(布病)患者的发病时间、职业、年龄、性别、生活习惯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通过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验和布鲁菌素试验结果分析确定:发生在本县赵壁乡东平原村的布病暴发流行是一起由于羊感染后没有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直接感染羊工和因羊群污染街道环境,病原菌随尘土形成的粉尘、气溶胶进入人体造成感染而导致的暴发流行。
作者:田宏梅 刊期: 2014年第35期
新医改的探索期已结束,随着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层层深入,作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效体现的“终端”--公立医院,既是新医改的主战场,也是新医改是否成功的关键点,对公立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当前公立医院改革的难点、当前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应对谈几点看法,以供商榷。
作者:钱梅军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残根残冠的修复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院54例72颗残根残冠经过完善根管治疗后行桩和冠修复。结果随访2年成功修复64颗,成功率达88.9%。结论采用玻璃纤维桩进行残根残冠修复,具有操作简单,复诊次数少,后牙根管预备磨除牙体组织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文兰 刊期: 2014年第35期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是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免费为城市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2009年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来,深深体会到:该项工作是解决我们现在面临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提高全体居民的健康水平,提高城市居民获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一项重要工作。而为辖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是该项工作开展的第一要素,其中为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妇女儿童等重点人群建立健康档案是城市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
作者:谢明荣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降压药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80例的病例资料及降压药的使用情况。结果常用降压药物为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舒张压控制率明显高于收缩压控制率,服用降压药物主要不良反应有:头痛头昏、体位性低血压、踝部水肿、干咳等。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应合理选择降压药,同时注意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王洪军;朱世国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经腹腔镜子宫肌瘤挖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12月间收治的68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和腹腔镜组,传统组34例行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腹腔镜组34例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挖除术。对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传统组(P<0.05)。结论经腹腔镜子宫肌瘤挖除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并发症发生率低,且适用于要求保留子宫的患者。
作者:王秀珍 刊期: 2014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