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梅军
目的:比较梅毒螺旋抗体双抗原夹心法试验(TP-ELISA)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TP-ELISA法和TRUST同时检测临床患者标本,阳性标本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法(TPPA)加以确证。结果4376例检测标本中,TP-ELISA法检测阳性30例,阴性4346例;TRUST法检测阳性21例,阴性4355例;两种方法检测均阳性者20例。TP-ELISA阳性而TRUST阴性10例,TRUST阳性而TP-ELISA阴性1例。结论 TP-ELISA法比TRUST法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两者各有优缺点,都可以用于梅毒的临床过筛试验,对于阳性标本应该加以确证试验以排除假阳性。
作者:董亚平;任朝阳;吴新宏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与生长抑素联合使用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经检查确诊为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100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采用奥美拉唑与生长抑素联合治疗的观察组与采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0%,明显高于采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血复发率为72%,病死率为2%,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与生长抑素协同治疗具有极大的有效性,其治疗后再出血复发率以及病死率的减少也证明了很好的安全性,值得在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临床治疗上积极推广应用。
作者:尹新宇 刊期: 2014年第35期
压疮被认为是当今突出且有极大负面影响的健康问题之一,神经科患者多数存在瘫痪,意识障碍,感觉障碍等,因此是压疮的高发人群。压疮是长期卧床患者及住院危重者常见的并发症,压疮并发感染会加重患者病情,甚至威胁生命,所以预防压疮是护理工作者和家庭照护者的重要责任。
作者:常宇琴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如意金黄散与绿茶水混合后外敷治疗输液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选取由于各种因素导致在静脉输液时药液外渗引起局部肿胀疼痛的患者5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使用如意金黄散加绿茶水调和后外敷,对照组用50%硫酸镁(MgSO4)湿敷。结果观察组痊愈57%,对照组痊愈21%,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如意金黄散与绿茶水混合使用,有较好的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疗效,外敷治疗静脉输液外渗操作简单,安全,经济实用,无明显不良反应,适合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刘小玲;席华;王海涛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比较CT、MRCP对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的诊断效果。方法62例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患者分别行CT、MRCP、B超+CT、B超+MRCP检查,记录并比较各种方法对肝胆管结石合并不同类型肝胆管癌的诊断率。结果 CT和MRCP总诊断阳性率分别为69.4%和85.5%,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MRCP对肝胆管结石合并结节型、团块型和胆管乳头型肝胆管癌诊断率略高于 CT(P>0.05);MRCP对于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增厚型肝胆管癌诊断率明显高于CT(P<0.05);联合检查后,B超+MRCP检测诊断高于B超+CT,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CT和MRCP对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均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并且B超分别与CT、MRCP联用后也可明显提高对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的准确率。
作者:吴金生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基层卫生院如何更好地对辖区内孕产妇开展健康教育。方法总结回顾2013年我院1008例孕产妇的健康管理资料。结果800例参与了孕妇学校的课程,680人进行了预防出生缺陷的产前筛查,通过筛查发现孕早期胚胎停育7例,孕中期胚胎死亡1例,发现孕期并发症30例,建议高危妊娠25例转诊到上级医疗机构。结论规范而详细的孕期、分娩期、产褥期及新生儿保健教育,对提高农村孕产妇知识水平及母婴健康水平,更好地提高农村妇幼保健工作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者:刘巧梅 刊期: 2014年第35期
1病例资料孕妇,33岁,平素健康,孕早期无明显患病史,无服药及X线接触史。超声检查:胎儿头位,双顶径(BPD):71 mm,股骨长(FL):51 mm;胎儿诸结构发育未见明显异常;胎儿心率:146次/min,律齐;胎盘厚26 mm;羊水深径58 mm。脐动脉2根,胎儿脐静脉腹内段囊状扩张(见图1~图2),大内径约12 mm,未见明显血栓形成,脐静脉血流频谱示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正常。超声诊断:①胎儿脐静脉腹内段囊状扩张,建议定期复查;②宫内妊娠,单活胎约27周。
作者:蔡少雨 刊期: 2014年第35期
多发性硬化是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脱髓鞘为主要病理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不明,可能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调节障碍、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有关。本病大多在成年早期发病,起病年龄多在20岁~40岁;女性多于男性;起病方式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或慢性。我国多发性硬化患者多见于亚急性起病,大多数患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神经功能障碍,具有时间及空间的多发性,空间上的多发特征是由于病变部位的多发,从而导致临床症状及体征多种多样;时间上的多发导致病情多次缓解与复发,病情每况愈下[1]。由于上述特点,导致多发性硬化的诊断相对困难,很容易误诊。我院2013年3月收治了1例以肢体活动无力为主要表现的多发性硬化患者,现将其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王金芳;梁学芳 刊期: 2014年第35期
佝偻病即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婴幼儿(尤其是3个月~18个月)的常见病之一,也是我国儿科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随着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佝偻病的发病率在逐年下降。我科系统管理的2011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0岁~2岁的485例儿童中,通过定期健康体检发现佝偻病儿56例,发病率为11%。本病是由于婴幼儿体内维生素D不足,引起钙、磷代谢紊乱,钙盐不能正常地沉着在骨骼的生长部位,以致骨骼发生病变,影响胎儿、婴儿及儿童的健康成长。其既是一种营养缺乏性疾病,又是一种代谢性疾病,除了对骨骼的影响之外,同时可影响神经、肌肉、造血、免疫等组织器官的功能,对小儿健康危害较大[1]。由此可见佝偻病的发生与季节、气候、喂养方式、出生情况、生活习惯、环境卫生等因素有关。因此,婴幼儿佝偻病的预防应从胎儿期开始。
作者:张丽萍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特点,并分析其误诊的原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确诊为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对其影像学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误诊原因。结果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具有肺结核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但是也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其中有5例合并早期肺癌者发生了误诊。结论肺结核合并早期肺癌易出现误诊、漏诊,但肺结核合并肺癌者有特征性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临床上应认真检查,减少误诊、漏诊率。
作者:刘俊杰 刊期: 2014年第35期
肾嗜酸细胞腺瘤是一种少见的肾脏良性肿瘤[1],我院遇到1例,由CT诊断,经手术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供同道参考。患者,男,67岁,农民。以腰部隐痛1周,B超提示右肾占位性病变入院。 CT检查:CT平扫示右肾下部实质内类圆形呈等或略低密度肿块,大小约3.6cm×2.8cm×4.0cm,边界欠清,肿块向肾盂内突出,密度较均匀,CT值30 Hu,中见斑块状钙化(见封三图1)。CT增强三期扫描示皮质期右肾下部实质内类圆形等或低密度肿块轻度均匀强化,CT值约35~40 Hu;髓质期病灶继续明显强化,CT值约65~70 Hu,病灶边界更清;延迟期病灶强化减弱,CT值约45 Hu,但仍高于肾皮质期,病灶强化呈“快进慢出”之特点(见封三图2,3,4,5)。结合临床及CT特点诊断意见:①肾嗜酸细胞腺瘤可能性大;②肾嫌色细胞癌待排。后经手术除切病灶,病理诊断:肾嗜酸细胞腺瘤。
作者:李志丹;王周会;蒲民哲;孙一琼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我院药房退药的相关因素并采取措施,以减少退药现象,加强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药房2011年1月—2013年12月的退药处方284张,按退药时间、退药科室、退药品类、退药原因、退药趋势进行汇总分析。结果2011年—2013年共调配处方123480张,退药处方共284张,占0.23%;分析对策并采取措施后的退药处方2011年126张,2012年94张,2013年64张。结论通过退药因素分析,实施对策措施,可以有效减少退药现象的发生,提高药学服务质量。
作者:段景然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通过扩张支气管、氧疗法、维持酸碱平衡来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无创伤呼吸机治疗。观察2组患者呼吸频率、心率,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①试验组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与对照组相比,改善效果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的血氧分压(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无创伤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肺部功能改善,血液含氧量明显增多。
作者:李志书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小切口手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42例白内障患者采用小切口手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视力恢复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的随访发现,手术效果良好,术后并发症少。结论小切口手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白内障,术中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患眼视力恢复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闻琛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检测在新生儿细菌性感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PCT免疫比浊法测C反应蛋白(CRP)并进行比较。结果 PCT检测结果明显高于CRP检测结果,且PCT阳性检出率78.13%(125/160),明显高于CRP阳性检出率38.75%(62/160)。结论降钙素原是一种对细菌性感染敏感的早期检测指标。
作者:彭海云 刊期: 2014年第35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35期
在基层医疗单位,手部创伤比较常见。尤其是在加工业相对发达的江北区,由于冲床等加工机械的大量使用,大部分工人为外来务工人员,没有经过系统、专业的培训后直接上岗,导致手指压伤、缺损的情况不时发生。本文对我中心2006年9月—2013年9月46例手指缺损患者的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军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常规生化指标水平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44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其转归分为研究一组(100例)和研究二组(44例);健康组(100例)为同期健康体检者。分别测定3组研究对象血脂、血尿酸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二组患者HDL-C和UA水平明显高于研究一组和健康组(P<0.05);3组研究对象的TC、TG水平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高水平尿酸、血脂是脑出血急性期患者不良转归的主要预测因素,改善以上生化指标水平是客观预测急性脑出血转归、改善预后的重要措施。
作者:解青俊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X线平片诊断肺结核的漏诊与误诊原因。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传染病防治肺结核免费治疗病例中13例影像诊断与临床不符患者的X线平片进行分析。结果在13例X线平片中,误诊为右上肺炎的2例、右中肺炎的3例、左上肺炎的3例、左中肺炎2例、肺癌1例,漏诊2例,误诊为肺炎的占76.9%。结论通过对漏诊、误诊病例的回顾性分析,能更好地提高影像诊断医生对肺结核疾病的认识。
作者:李荣安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采取闭合复位、γ3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高龄患者60例,随机分成全身麻醉组和椎管内麻醉组各30例,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结果2组患者术后的总体恢复情况均较好,但是椎管内麻醉患者的下地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全身麻醉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取椎管内麻醉的术后恢复效果要优于全身麻醉,适合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中使用。
作者:袁志忠 刊期: 2014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