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小兰
目的:探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其对代谢的影响。方法将97例符合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女性患者,按随机原则分配为阿立哌唑组和利培酮组,观察治疗12周前后对照,用PANSS评分评定疗效,同时监测治疗前后空腹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体重,评定代谢状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后PANSS评分,总体疗效、阳性症状分、一般精神病理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立哌唑组在阴性症状维度与利培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代谢方面,阿立哌唑组对体重、胆固醇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相当,在阴性症状改善方面优于利培酮,对体重和胆固醇的影响比利培酮小。
作者:张德强 刊期: 2014年第35期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是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免费为城市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2009年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来,深深体会到:该项工作是解决我们现在面临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提高全体居民的健康水平,提高城市居民获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一项重要工作。而为辖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是该项工作开展的第一要素,其中为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妇女儿童等重点人群建立健康档案是城市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
作者:谢明荣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通过扩张支气管、氧疗法、维持酸碱平衡来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无创伤呼吸机治疗。观察2组患者呼吸频率、心率,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①试验组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与对照组相比,改善效果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的血氧分压(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无创伤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肺部功能改善,血液含氧量明显增多。
作者:李志书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8月收治的胆囊疾病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采取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对照组采取传统开腹胆囊手术。对2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蠕动恢复时间、镇痛剂应用、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本组104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患者,没有出现术后并发症。治疗组有1例出现伤口感染,对照组有3例,均经对症治疗后感染消失。治疗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蠕动恢复时间、镇痛剂应用、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相比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优势明显,其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小、肠蠕动恢复快、镇痛剂应用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在临床尤其是基层医院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元军;薛李荣 刊期: 2014年第35期
慢性盆腔炎是妇产科常见病之一,临床并发症多,治疗上比较困难。目前对慢性盆腔炎的治疗仍是以西医为主,却忽略了中医对本病的治疗。在笔者多年的临床工作中,对慢性盆腔炎的治疗进行了总结对照,认为应用中医治疗优于西医治疗。2003年—2013年共治疗慢性盆腔炎414例,其中西药治疗169例,中医治疗245例,疗效分析如下。
作者:霍晓梅 刊期: 2014年第35期
多发性硬化是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脱髓鞘为主要病理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不明,可能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调节障碍、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有关。本病大多在成年早期发病,起病年龄多在20岁~40岁;女性多于男性;起病方式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或慢性。我国多发性硬化患者多见于亚急性起病,大多数患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神经功能障碍,具有时间及空间的多发性,空间上的多发特征是由于病变部位的多发,从而导致临床症状及体征多种多样;时间上的多发导致病情多次缓解与复发,病情每况愈下[1]。由于上述特点,导致多发性硬化的诊断相对困难,很容易误诊。我院2013年3月收治了1例以肢体活动无力为主要表现的多发性硬化患者,现将其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王金芳;梁学芳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耐多药肺结核采用莫西沙星联合依替米星的治疗效果。方法87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痰菌转阴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给予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莫西沙星联合依替米星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付近悦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降压药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80例的病例资料及降压药的使用情况。结果常用降压药物为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舒张压控制率明显高于收缩压控制率,服用降压药物主要不良反应有:头痛头昏、体位性低血压、踝部水肿、干咳等。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应合理选择降压药,同时注意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王洪军;朱世国 刊期: 2014年第35期
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 RVO)是较为常见的眼底血管性疾病,也是致盲性眼病之一。本病特征为视网膜静脉迂曲扩张,沿受累静脉有出血、水肿及渗出等,尤其造成的黄斑部水肿对视力损害大。根据阻塞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视网膜静脉中央总干阻塞、视网膜半侧静脉阻塞、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目前临床报道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剂量较小,我院自2001年以来,采用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RVO患者186例193眼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玲转;相跃帮 刊期: 2014年第35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分析矿区女职工产后出血的原因,采取应对措施,降低产妇病死率。方法选择2000年4月―2013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56例矿区女职工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产妇发病率为76.8%,明显高于初产妇的23.2%;阴道助产55.4%及剖宫产30.3%,较自然分娩的产后出血率的14.3%明显升高。发病原因依次为子宫收缩乏力占76.8%,软产道裂伤占14.3%,胎盘粘连占7.1%,子宫切口裂开占1.8%。发生时间以产后2 h内占多数(50例,89.3%,)2 h以上6例占10.7%。结论产后出血主要的原因是宫缩乏力。因此,针对出血的病因,及时有效止血、使用缩宮素,纠正休克,产时严密观察产程,产后2 h严密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宫体高度及阴道流血情况,是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和病死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史小兰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肉鸡饲养加工过程中沙门菌污染状况。方法采集我县肉鸡孵化场、肉鸡养殖场、肉鸡屠宰场以及大型超市中肉鸡出售各个环节的标本共1000份,对标本的沙门菌感染状况进行探讨分析。结果本次检测过程中沙门菌感染状况为严重的有肉鸡屠宰场中的脱毛池水、成鸡粪便、刀具案板以及脱毛后整禽,其检出率分别为83.3%,80%,75%,50%;从时间上来看,四个季度沙门菌感染率无差异(P>0.05);从沙门菌血清型上看,肠炎沙门菌和印第安纳沙门菌检出率高,达到62.6%以及28.8%。结论肉鸡屠宰过程中可能会使沙门菌的感染状况加重,季节并未造成其感染率的大幅度变化,需要在肉鸡饲养加工过程中予以关注。
作者:杨勇卿 刊期: 2014年第35期
佝偻病即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婴幼儿(尤其是3个月~18个月)的常见病之一,也是我国儿科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随着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佝偻病的发病率在逐年下降。我科系统管理的2011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0岁~2岁的485例儿童中,通过定期健康体检发现佝偻病儿56例,发病率为11%。本病是由于婴幼儿体内维生素D不足,引起钙、磷代谢紊乱,钙盐不能正常地沉着在骨骼的生长部位,以致骨骼发生病变,影响胎儿、婴儿及儿童的健康成长。其既是一种营养缺乏性疾病,又是一种代谢性疾病,除了对骨骼的影响之外,同时可影响神经、肌肉、造血、免疫等组织器官的功能,对小儿健康危害较大[1]。由此可见佝偻病的发生与季节、气候、喂养方式、出生情况、生活习惯、环境卫生等因素有关。因此,婴幼儿佝偻病的预防应从胎儿期开始。
作者:张丽萍 刊期: 2014年第35期
压疮被认为是当今突出且有极大负面影响的健康问题之一,神经科患者多数存在瘫痪,意识障碍,感觉障碍等,因此是压疮的高发人群。压疮是长期卧床患者及住院危重者常见的并发症,压疮并发感染会加重患者病情,甚至威胁生命,所以预防压疮是护理工作者和家庭照护者的重要责任。
作者:常宇琴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分析净腑汤配合基础疗法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腹膜炎的疗效。方法选取结核性渗出性腹膜炎患者78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38例,均予抗结核治疗、腹腔穿刺等基础治疗,治疗组患者40例加用净腑汤加减。1个月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腹水消失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核性渗出性腹膜炎患者使用净腑汤配合基础疗法治疗,可大幅提高治疗效果,缩短腹水消失时间,较单纯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疗效明显。
作者:段美英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CT)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优越性。方法2013年1月—9月我院2115例体检及妇科检查者行TCT和3550例常规涂片巴氏染色检查诊断,部分行宫颈活检证实,比较TCT和涂片巴氏染色法检查的阳性检出率。结果 TCT在癌前病变:上皮内低度病变(LSIL)、上皮内高度病变(HSIL)及癌的检出率比涂片巴氏染色法明显提高。结论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CT)准确率高,并大大提高了宫颈细胞学检查的阳性检出率,是筛查和诊断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可行手段。
作者:李莉;王朝军;窦鹏飞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X线平片对腰椎退行性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2012年156例腰椎退行性变患者的X线表现,并在年龄分组后结合临床加以分析。结果156例门诊患者中,95.51%有腰椎椎体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86.54%的患者韧带钙化,48.08%的患者有腰椎上下骨板关节面增白硬化,40.38%的患者骨质疏松,32.69%的患者椎体间隙变窄等X线表现,30.77%的患者有腰椎附件椎间小关节面狭窄、模糊、硬化,20.51%患者有椎体滑脱,部分患者同时有两种及以上X线表现。结论 X线平片在腰椎退行性变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且腰椎退行性改变程度随年龄增大而逐渐加重,常规X线检查从诊断和经济出发仍然是首选方法。
作者:段虎顺;王正辉;任艳婷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分析出院患者情况,为结核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2012年出院患者疾病报表数据,分析、统计出院患者的疾病谱构成、年龄、患者来源及其变化情况。结果5年来,出院人数逐年增多,患者疾病构成基本稳定,结核病高发年龄集中在16岁-25岁,本市和本省其他县市区患者所占比例较大。结论合理调配医疗资源,有效预防和控制结核病发生,在校园和外来流动人口中加大结核病宣传力度,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
作者:高菱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基层卫生院如何更好地对辖区内孕产妇开展健康教育。方法总结回顾2013年我院1008例孕产妇的健康管理资料。结果800例参与了孕妇学校的课程,680人进行了预防出生缺陷的产前筛查,通过筛查发现孕早期胚胎停育7例,孕中期胚胎死亡1例,发现孕期并发症30例,建议高危妊娠25例转诊到上级医疗机构。结论规范而详细的孕期、分娩期、产褥期及新生儿保健教育,对提高农村孕产妇知识水平及母婴健康水平,更好地提高农村妇幼保健工作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者:刘巧梅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康复治疗对脑血管疾病后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98例脑血管疾病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神经科专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针刺联合康复治疗。结果治疗1个月以后观察组痊愈19例、显效20例、好转9例、无效1例,对照组分别为9例、13例、14例、13例;观察组总有效率97.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47%(P<0.05)。结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用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治疗,疗效显著,应用范围广泛,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黄彩霞;宋新建;马丹;马松华 刊期: 2014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