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城市居民健康信息档案的建立与管理

谢明荣

关键词:城市居民, 居民健康, 信息档案, 卫生服务项目, 健康档案, 公共, 社区卫生, 卫生服务中心, 慢性病患者, 卫生问题, 健康水平, 国家, 工作开展, 妇女儿童, 服务工作, 档案管理, 老年人, 可及性, 公平性, 要素
摘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是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免费为城市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2009年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来,深深体会到:该项工作是解决我们现在面临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提高全体居民的健康水平,提高城市居民获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一项重要工作。而为辖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是该项工作开展的第一要素,其中为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妇女儿童等重点人群建立健康档案是城市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补阳还五汤在中医骨伤科的临床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在中医骨伤科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骨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补阳还五汤为基本方,加减治疗。分析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急性软组织损伤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慢性软组织损伤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颈椎病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关节炎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坐骨神经痛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肩周炎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腱鞘炎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结论补阳还五汤在中医骨伤科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艾志荣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以肢体活动无力为主要表现的多发性硬化1例

    多发性硬化是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脱髓鞘为主要病理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不明,可能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调节障碍、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有关。本病大多在成年早期发病,起病年龄多在20岁~40岁;女性多于男性;起病方式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或慢性。我国多发性硬化患者多见于亚急性起病,大多数患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神经功能障碍,具有时间及空间的多发性,空间上的多发特征是由于病变部位的多发,从而导致临床症状及体征多种多样;时间上的多发导致病情多次缓解与复发,病情每况愈下[1]。由于上述特点,导致多发性硬化的诊断相对困难,很容易误诊。我院2013年3月收治了1例以肢体活动无力为主要表现的多发性硬化患者,现将其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王金芳;梁学芳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应用PFNA治疗63例老年股骨转子周围骨折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3年9月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并且获得随访的63例老年股骨转子周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骨折AO分型标准,31A1型18例,31A2型32例,31A3型8例,31A合并32型5例。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末次随访时采用Harris评分标准评定髋关节功能。结果63例患者术后获得平均18.5个月的随访,本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53.5 min,平均愈合时间4个月,末次随访Harris评分85分,优17例,良33例,可10例,差3例,优良率为74.6%。结论 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周围骨折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潘高峰;丁龙镇;何立斌;刘奇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两种麻醉方式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恢复效果影响观察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采取闭合复位、γ3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高龄患者60例,随机分成全身麻醉组和椎管内麻醉组各30例,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结果2组患者术后的总体恢复情况均较好,但是椎管内麻醉患者的下地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全身麻醉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取椎管内麻醉的术后恢复效果要优于全身麻醉,适合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中使用。

    作者:袁志忠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针刺联合康复治疗对脑血管疾病后吞咽障碍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康复治疗对脑血管疾病后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98例脑血管疾病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神经科专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针刺联合康复治疗。结果治疗1个月以后观察组痊愈19例、显效20例、好转9例、无效1例,对照组分别为9例、13例、14例、13例;观察组总有效率97.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47%(P<0.05)。结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用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治疗,疗效显著,应用范围广泛,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黄彩霞;宋新建;马丹;马松华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新生儿气胸2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气胸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尽可能减少新生儿气胸的发病率,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26例新生儿气胸,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3年来共收治新生儿2326例,发生26例新生儿气胸,发病率为1.1%,其发病与生后窒息复苏、羊水污染、剖宫产、机械通气有关,多在生后24 h内发病。结论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的推广,新生儿气胸逐渐被重视,新生儿窒息复苏的细节应引起重视,正压通气要掌握好压力,积极推广T组合。气管插管位置准确,不能过深。新生儿呼吸机应用掌握好参数的调节,及时复查胸片。新生儿气胸要早发现,及时干预。

    作者:冯秀芳;宫奇莲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CT诊断肾嗜酸细胞腺瘤1例

    肾嗜酸细胞腺瘤是一种少见的肾脏良性肿瘤[1],我院遇到1例,由CT诊断,经手术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供同道参考。患者,男,67岁,农民。以腰部隐痛1周,B超提示右肾占位性病变入院。 CT检查:CT平扫示右肾下部实质内类圆形呈等或略低密度肿块,大小约3.6cm×2.8cm×4.0cm,边界欠清,肿块向肾盂内突出,密度较均匀,CT值30 Hu,中见斑块状钙化(见封三图1)。CT增强三期扫描示皮质期右肾下部实质内类圆形等或低密度肿块轻度均匀强化,CT值约35~40 Hu;髓质期病灶继续明显强化,CT值约65~70 Hu,病灶边界更清;延迟期病灶强化减弱,CT值约45 Hu,但仍高于肾皮质期,病灶强化呈“快进慢出”之特点(见封三图2,3,4,5)。结合临床及CT特点诊断意见:①肾嗜酸细胞腺瘤可能性大;②肾嫌色细胞癌待排。后经手术除切病灶,病理诊断:肾嗜酸细胞腺瘤。

    作者:李志丹;王周会;蒲民哲;孙一琼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播疾病职业暴露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播疾病职业暴露存在的危险情况。方法选取我院46名医务人员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发放问卷的方式对其职业暴露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并制订有效的解决措施。结果护士的职业暴露率高,职业暴露原因主要为针刺伤,职业暴露种类主要为空心针针刺伤,职业暴露主要污染源为乙型肝炎患者。结论大多数医护人员存在职业暴露掌握欠缺的情况,为改善职业暴露情况,需要加强职业暴露管理,加强培训,大限度降低由于职业暴露导致发生血源性疾病传播。

    作者:陈建国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疾病的临床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8月收治的胆囊疾病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采取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对照组采取传统开腹胆囊手术。对2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蠕动恢复时间、镇痛剂应用、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本组104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患者,没有出现术后并发症。治疗组有1例出现伤口感染,对照组有3例,均经对症治疗后感染消失。治疗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蠕动恢复时间、镇痛剂应用、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相比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优势明显,其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小、肠蠕动恢复快、镇痛剂应用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在临床尤其是基层医院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元军;薛李荣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人慢性病的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朱桥社区1761位居民为调查对象进行调查,对回收的资料仔细检查核对,编号整理后用SPSS录入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316例60岁以上老年人中,经医生诊断患有各类不同疾病者171例,患病率为54.11%。慢性病患病率在老年人中较高,有135例,占42.7%,高血压在慢性病患病率中较高。结论要给予老年人膳食指导,合理安排饮食,达到平衡膳食要求。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对不合理膳食对健康有害的认知率普遍较低,提示不良饮食习惯是老年人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不良行为方式中不坚持参加体育锻炼率稍高。高血压在慢性病患病率中较高,所以预防治疗高血压十分重要。专家们总结出保证人体健康的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酒、心理平衡。提倡社区老年人群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对降低老年慢性病患病率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爱芹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公立医院改革中的思想政治工作

    新医改的探索期已结束,随着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层层深入,作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效体现的“终端”--公立医院,既是新医改的主战场,也是新医改是否成功的关键点,对公立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当前公立医院改革的难点、当前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应对谈几点看法,以供商榷。

    作者:钱梅军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奥美拉唑与生长抑素治疗食管静脉出血的分析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与生长抑素联合使用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经检查确诊为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100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采用奥美拉唑与生长抑素联合治疗的观察组与采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0%,明显高于采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血复发率为72%,病死率为2%,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与生长抑素协同治疗具有极大的有效性,其治疗后再出血复发率以及病死率的减少也证明了很好的安全性,值得在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临床治疗上积极推广应用。

    作者:尹新宇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经腹腔镜子宫肌瘤挖除术3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经腹腔镜子宫肌瘤挖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12月间收治的68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和腹腔镜组,传统组34例行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腹腔镜组34例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挖除术。对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传统组(P<0.05)。结论经腹腔镜子宫肌瘤挖除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并发症发生率低,且适用于要求保留子宫的患者。

    作者:王秀珍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降钙素原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不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0月—12月我院门诊及住院不同感染患者130例,其中细菌感染100例,病毒感染30例;健康体检人员2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以血清PCT≥0.1 ng/L为阳性临界值,细菌感染组PCT检测阳性率为82%(82/100),病毒感染组的阳性率为6.7%(2/30)。结论血清PCT检测是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一个敏感指标,能够及时准确地作出诊断及鉴别感染的类型,对于临床抗生素的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任朝阳;吴新宏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流行性腮腺炎12例误诊分析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腮腺炎病毒除侵犯腮腺外,尚能引起脑膜炎、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和胰腺炎等[1],典型病例诊断不困难,不典型病例极易误诊。我院2009年8月—2013年6月共收治85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其中12例误诊,误诊率为14.1%。

    作者:梁晓红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我院2008年-2012年出院患者分析

    目的:分析出院患者情况,为结核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2012年出院患者疾病报表数据,分析、统计出院患者的疾病谱构成、年龄、患者来源及其变化情况。结果5年来,出院人数逐年增多,患者疾病构成基本稳定,结核病高发年龄集中在16岁-25岁,本市和本省其他县市区患者所占比例较大。结论合理调配医疗资源,有效预防和控制结核病发生,在校园和外来流动人口中加大结核病宣传力度,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

    作者:高菱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净腑汤配合西药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腹膜炎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净腑汤配合基础疗法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腹膜炎的疗效。方法选取结核性渗出性腹膜炎患者78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38例,均予抗结核治疗、腹腔穿刺等基础治疗,治疗组患者40例加用净腑汤加减。1个月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腹水消失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核性渗出性腹膜炎患者使用净腑汤配合基础疗法治疗,可大幅提高治疗效果,缩短腹水消失时间,较单纯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疗效明显。

    作者:段美英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实施一对一导乐陪产提高产科服务质量

    目的:研究导乐陪产在产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13年10月我科收治的产妇中随机选取63例,本组产妇均接受一对一导乐陪产护理,作为观察组。另选63例同期产妇实施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剖宫产率明显下降,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率也明显减少。结论导乐陪产能有效提升产科护理质量,并能消除产妇的恐惧心理,让产妇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乔红霞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急性阑尾炎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重要性探讨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各型阑尾炎中的声像图特征,提高超声诊断准确率。方法对100例阑尾炎患者的超声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急性单纯性阑尾炎诊断率较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坏疽性阑尾炎和阑尾周围脓肿诊断率较高,后三者在声像图特征中表现较前者更为明显。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急性阑尾炎和其他急腹症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可为急性阑尾炎分型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有利于临床医生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减少误诊。

    作者:杨俊英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肉鸡饲养加工过程中沙门菌污染环节的探讨与分析

    目的:探讨肉鸡饲养加工过程中沙门菌污染状况。方法采集我县肉鸡孵化场、肉鸡养殖场、肉鸡屠宰场以及大型超市中肉鸡出售各个环节的标本共1000份,对标本的沙门菌感染状况进行探讨分析。结果本次检测过程中沙门菌感染状况为严重的有肉鸡屠宰场中的脱毛池水、成鸡粪便、刀具案板以及脱毛后整禽,其检出率分别为83.3%,80%,75%,50%;从时间上来看,四个季度沙门菌感染率无差异(P>0.05);从沙门菌血清型上看,肠炎沙门菌和印第安纳沙门菌检出率高,达到62.6%以及28.8%。结论肉鸡屠宰过程中可能会使沙门菌的感染状况加重,季节并未造成其感染率的大幅度变化,需要在肉鸡饲养加工过程中予以关注。

    作者:杨勇卿 刊期: 2014年第35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