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玲转;相跃帮
目的:掌握中小学校卫生现状,保障中小学校学生学习和生活环境卫生,进一步促进学校卫生工作的顺利开展。方法对我区中小学校的教学建筑、设备、教学环境、学生饮食、饮水以及公共场所传染病管理等多项卫生指标进行监督监测,并根据相关卫生法规及标准进行评价。结果2013年共监督监测辖区内中小学校73所,合格学校50所,合格率为68.49%,城区学校的合格率为85.71%(24/28),镇区学校的合格率为57.78%(26/45);中学的合格率为73.68%(14/19),小学的合格率为66.67%(36/54)。结论我区中小学校教学环境卫生有待提高,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各学校相关卫生法规的宣传力度,以引起教育部门及学校领导对卫生工作的足够重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逐步改善办学条件,达到相关要求标准,以提高我区中小学校的整体卫生水平。
作者:侯根连;李霞;曹海燕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其对代谢的影响。方法将97例符合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女性患者,按随机原则分配为阿立哌唑组和利培酮组,观察治疗12周前后对照,用PANSS评分评定疗效,同时监测治疗前后空腹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体重,评定代谢状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后PANSS评分,总体疗效、阳性症状分、一般精神病理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立哌唑组在阴性症状维度与利培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代谢方面,阿立哌唑组对体重、胆固醇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相当,在阴性症状改善方面优于利培酮,对体重和胆固醇的影响比利培酮小。
作者:张德强 刊期: 2014年第35期
压疮是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预防压疮的发生是临床上护理工作的一大难题,一旦发生压疮治疗更是难上加难;尤其是Ⅳ期压疮,因机体抵抗力下降,使压疮难以治愈,终使患者死于全身感染或全身衰竭。因此,正确引导、积极治疗是临床上预防压疮的主要方法。预防压疮的关键在于消除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护士在工作中要做到七勤:勤观察,勤翻身,勤按摩,勤擦洗,勤更换,勤整理,勤交班;并严密观察患者皮肤情况,发现异常随时报告病情,以免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后果。
作者:张丽清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特点,并分析其误诊的原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确诊为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对其影像学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误诊原因。结果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具有肺结核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但是也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其中有5例合并早期肺癌者发生了误诊。结论肺结核合并早期肺癌易出现误诊、漏诊,但肺结核合并肺癌者有特征性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临床上应认真检查,减少误诊、漏诊率。
作者:刘俊杰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病区注射类备用药品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提高管理质量。方法成立品管圈(QCC)小组,选定“提高病区注射类备用药品管理合格率”为品管圈活动主题,对活动前病区注射类备用药品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设计并制作“活动式隔层内盒药柜”,改善药品存放条件,优化药品管理流程,加强药品安全管理思想教育,严格落实五常法管理。结果经过QCC活动,特别是活动式隔层内盒药柜的应用,使病区注射类备用药品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结论“活动式隔层内盒药柜”不仅极大地改善了药品存放条件,而且降低了药品管理不良现象,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梁洁娴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采取闭合复位、γ3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高龄患者60例,随机分成全身麻醉组和椎管内麻醉组各30例,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结果2组患者术后的总体恢复情况均较好,但是椎管内麻醉患者的下地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全身麻醉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取椎管内麻醉的术后恢复效果要优于全身麻醉,适合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中使用。
作者:袁志忠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分析矿区女职工产后出血的原因,采取应对措施,降低产妇病死率。方法选择2000年4月―2013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56例矿区女职工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产妇发病率为76.8%,明显高于初产妇的23.2%;阴道助产55.4%及剖宫产30.3%,较自然分娩的产后出血率的14.3%明显升高。发病原因依次为子宫收缩乏力占76.8%,软产道裂伤占14.3%,胎盘粘连占7.1%,子宫切口裂开占1.8%。发生时间以产后2 h内占多数(50例,89.3%,)2 h以上6例占10.7%。结论产后出血主要的原因是宫缩乏力。因此,针对出血的病因,及时有效止血、使用缩宮素,纠正休克,产时严密观察产程,产后2 h严密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宫体高度及阴道流血情况,是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和病死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史小兰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检测在新生儿细菌性感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PCT免疫比浊法测C反应蛋白(CRP)并进行比较。结果 PCT检测结果明显高于CRP检测结果,且PCT阳性检出率78.13%(125/160),明显高于CRP阳性检出率38.75%(62/160)。结论降钙素原是一种对细菌性感染敏感的早期检测指标。
作者:彭海云 刊期: 2014年第35期
肾嗜酸细胞腺瘤是一种少见的肾脏良性肿瘤[1],我院遇到1例,由CT诊断,经手术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供同道参考。患者,男,67岁,农民。以腰部隐痛1周,B超提示右肾占位性病变入院。 CT检查:CT平扫示右肾下部实质内类圆形呈等或略低密度肿块,大小约3.6cm×2.8cm×4.0cm,边界欠清,肿块向肾盂内突出,密度较均匀,CT值30 Hu,中见斑块状钙化(见封三图1)。CT增强三期扫描示皮质期右肾下部实质内类圆形等或低密度肿块轻度均匀强化,CT值约35~40 Hu;髓质期病灶继续明显强化,CT值约65~70 Hu,病灶边界更清;延迟期病灶强化减弱,CT值约45 Hu,但仍高于肾皮质期,病灶强化呈“快进慢出”之特点(见封三图2,3,4,5)。结合临床及CT特点诊断意见:①肾嗜酸细胞腺瘤可能性大;②肾嫌色细胞癌待排。后经手术除切病灶,病理诊断:肾嗜酸细胞腺瘤。
作者:李志丹;王周会;蒲民哲;孙一琼 刊期: 2014年第35期
多发性硬化是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脱髓鞘为主要病理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不明,可能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调节障碍、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有关。本病大多在成年早期发病,起病年龄多在20岁~40岁;女性多于男性;起病方式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或慢性。我国多发性硬化患者多见于亚急性起病,大多数患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神经功能障碍,具有时间及空间的多发性,空间上的多发特征是由于病变部位的多发,从而导致临床症状及体征多种多样;时间上的多发导致病情多次缓解与复发,病情每况愈下[1]。由于上述特点,导致多发性硬化的诊断相对困难,很容易误诊。我院2013年3月收治了1例以肢体活动无力为主要表现的多发性硬化患者,现将其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王金芳;梁学芳 刊期: 2014年第35期
在基层医疗单位,手部创伤比较常见。尤其是在加工业相对发达的江北区,由于冲床等加工机械的大量使用,大部分工人为外来务工人员,没有经过系统、专业的培训后直接上岗,导致手指压伤、缺损的情况不时发生。本文对我中心2006年9月—2013年9月46例手指缺损患者的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军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收治的131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患者,给予闭合复位经皮椎体成形术,并随访1年,观察该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术后疼痛均迅速减轻,骨折复位及椎体成形情况满意,脊柱稳定性无丢失,有8例患者出现骨水泥渗漏,但均未造成明显影响。结论闭合复位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操作简便,疗效明显,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但必须精化手术操作技术,谨慎操作,以尽量减少骨水泥渗漏等情况的发生。
作者:王瑞斌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分析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播疾病职业暴露存在的危险情况。方法选取我院46名医务人员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发放问卷的方式对其职业暴露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并制订有效的解决措施。结果护士的职业暴露率高,职业暴露原因主要为针刺伤,职业暴露种类主要为空心针针刺伤,职业暴露主要污染源为乙型肝炎患者。结论大多数医护人员存在职业暴露掌握欠缺的情况,为改善职业暴露情况,需要加强职业暴露管理,加强培训,大限度降低由于职业暴露导致发生血源性疾病传播。
作者:陈建国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我院药房退药的相关因素并采取措施,以减少退药现象,加强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药房2011年1月—2013年12月的退药处方284张,按退药时间、退药科室、退药品类、退药原因、退药趋势进行汇总分析。结果2011年—2013年共调配处方123480张,退药处方共284张,占0.23%;分析对策并采取措施后的退药处方2011年126张,2012年94张,2013年64张。结论通过退药因素分析,实施对策措施,可以有效减少退药现象的发生,提高药学服务质量。
作者:段景然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对比分析对尿分析仪检测尿隐血与显微镜检测红细胞结果。方法对370例门诊患者留取的随机尿液进行尿液分析仪检测尿隐血及显微镜检测红细胞。结果370例患者中尿分析仪尿隐血阳性162例,显微镜检测有红细胞101例,无红细胞61例;尿分析仪检测尿隐血阴性208例,显微镜检测无红细胞204例,有红细胞4例;尿隐血阴性符合率98.1%,尿隐血阳性符合率为62.3%,尿分析仪检测与显微镜检测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临床工作中尿常规检查时,为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应将尿液分析检查及显微镜检查联合使用。
作者:王沛芳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比较梅毒螺旋抗体双抗原夹心法试验(TP-ELISA)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TP-ELISA法和TRUST同时检测临床患者标本,阳性标本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法(TPPA)加以确证。结果4376例检测标本中,TP-ELISA法检测阳性30例,阴性4346例;TRUST法检测阳性21例,阴性4355例;两种方法检测均阳性者20例。TP-ELISA阳性而TRUST阴性10例,TRUST阳性而TP-ELISA阴性1例。结论 TP-ELISA法比TRUST法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两者各有优缺点,都可以用于梅毒的临床过筛试验,对于阳性标本应该加以确证试验以排除假阳性。
作者:董亚平;任朝阳;吴新宏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在中医骨伤科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骨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补阳还五汤为基本方,加减治疗。分析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急性软组织损伤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慢性软组织损伤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颈椎病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关节炎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坐骨神经痛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肩周炎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腱鞘炎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结论补阳还五汤在中医骨伤科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艾志荣 刊期: 2014年第35期
慢性盆腔炎是妇产科常见病之一,临床并发症多,治疗上比较困难。目前对慢性盆腔炎的治疗仍是以西医为主,却忽略了中医对本病的治疗。在笔者多年的临床工作中,对慢性盆腔炎的治疗进行了总结对照,认为应用中医治疗优于西医治疗。2003年—2013年共治疗慢性盆腔炎414例,其中西药治疗169例,中医治疗245例,疗效分析如下。
作者:霍晓梅 刊期: 2014年第35期
1病例资料孕妇,33岁,平素健康,孕早期无明显患病史,无服药及X线接触史。超声检查:胎儿头位,双顶径(BPD):71 mm,股骨长(FL):51 mm;胎儿诸结构发育未见明显异常;胎儿心率:146次/min,律齐;胎盘厚26 mm;羊水深径58 mm。脐动脉2根,胎儿脐静脉腹内段囊状扩张(见图1~图2),大内径约12 mm,未见明显血栓形成,脐静脉血流频谱示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正常。超声诊断:①胎儿脐静脉腹内段囊状扩张,建议定期复查;②宫内妊娠,单活胎约27周。
作者:蔡少雨 刊期: 2014年第35期
新医改的探索期已结束,随着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层层深入,作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效体现的“终端”--公立医院,既是新医改的主战场,也是新医改是否成功的关键点,对公立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当前公立医院改革的难点、当前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应对谈几点看法,以供商榷。
作者:钱梅军 刊期: 2014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