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无症状高尿酸血症90例临床分析

王国彬

关键词:尿酸, 高尿酸血症, 心血管危险因素, 心血管疾病
摘要: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与常见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心血管病的关系。方法对90例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心血管病情况进行临床分析。结果高尿酸血症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且合并高血脂、高血压占比高。结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应予积极防控。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鼻窦炎的中药治疗经验

    目的观察鼻通汤治疗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鼻窦炎患者50例,给予宣通鼻窍,解毒清热,散风发表的鼻通汤加减治疗,15 d为1个疗程,连用2~3个疗程。结果治愈35例,好转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2%。结论采用中药鼻通汤治疗肺经风热型鼻窦炎临床疗效较好。

    作者:成中河;郭晓香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精神疾病智能低下所致残疾320例评定结果分析

    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人。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推算,我国目前各类残疾人总数为8296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6.34%。

    作者:巨怀林;郭平利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糖尿病足的治疗和预防方法探讨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又称糖尿病肢端坏疽,是糖尿病综合因素引起的足部疼痛、皮肤深溃疡、肢端坏疽等病变的总称,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严重者需要截肢。据WHO统计,在各种非创伤性截肢中,糖尿病足截肢占50%。其主要表现为肢体末端疼痛、化脓感染、溃疡、坏疽,一旦发病,由于治疗复杂、困难大、病程长、不易愈合,患者会面临截肢、死亡等严重后果。所以糖尿病患者需要了解糖尿病足的症状特点,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米改玲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鼻骨侧位片及多层螺旋CT诊断鼻骨骨折的价值比较

    目的对比分析鼻骨侧位片、多层螺旋CT扫描对鼻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9例鼻骨骨折患者行X线片和多层螺旋CT扫描诊断。结果39例患者中,X线检查发现鼻骨骨折21例,未发现骨折18例。 CT检查均为阳性,其中单侧鼻骨骨折24例,双侧鼻骨骨折15例。结论普通X线检查只能作为简单初步的检查方法。为防止误诊漏诊,对临床复合型鼻部创伤患者应行CT扫描,对怀疑鼻骨骨折并上颌骨额突骨折应选冠状位CT检查及多层螺旋CT 3D成像检查。

    作者:吴莉芳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中小学生传染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传染病防治知识在中小学的教育效果,旨在寻找有效的教育方式。方法抽选我市14所学校,对传染病防治知识的教育效果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在健康教育前传染病防治和对健康教育的态度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经过健康教育后,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传染病健康教育对提高中小学生对相关疾病的认识、预防及减少传染病的发生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郑国兴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58例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措施。方法对我院以咳嗽为主要症状就诊而被诊断为咳嗽变异性哮喘的58例患儿,采用沙丁胺醇气雾剂与布地奈德气雾剂联合应用治疗。结果经治疗,咳嗽在3 d~5 d消失14例,占24.1%,7 d~10 d消失24例,占41.4%,10 d~14 d消失20例,占34.5%。结论咳嗽变异性哮喘具有哮喘的特点,存在气道痉挛、持续气道炎症、局部气道高反应性等现象,治疗中应注意避免接触诱发因素,给予激素及解痉治疗有效。早期确诊,正确治疗,对降低哮喘的发病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桂兰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冷链设备温度无线监控系统对提高血液质量的意义

    血站始终以血液安全为高宗旨,以保证血液质量为首要职责,血液及关键物料存储的安全性是保证血液质量重要的环节之一。新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399-2012)4.2条对冷链设备的监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血液储存设备使用人工监控时,应至少每4 h监测记录温度1次。血液储存设备使用自动温度监测管理系统时,应至少每日人工记录2次,2次记录间隔8 h以上。”,可见储存温度对血液质量保障的重要意义。我站于2011年11月安装使用了冷链设备温度无线监控系统,把全站用于储存血液及关键物料的冰箱(柜)、血小板恒温振荡保存箱等冷链设备全部纳入到温度监控系统中,通过该系统全天候、不间断地实时监控、记录温度的功能,提高了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记录的可溯源性,完全满足了血液及关键物料储存环节的要求。

    作者:朱楷;梁中会;史文君;王凡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患者手术部位感染19例危险因素分析与控制对策

    目的探讨手术科室住院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防范对策。方法通过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手术科室19例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4141例手术患者中,发生手术部位感染19例,感染率为0.46%。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年龄、肥胖、糖尿病、侵入性操作等,手术部位感染的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屎肠球菌、阴沟肠杆菌、白色念珠菌,分别占42.1%,26.3%,15.8%,10.5%和5.3%。结论手术部位的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加强对危险因素的监测与控制及重视各个环节的质量,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

    作者:薛秋枫;裴建华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永济市卫生监督协管工作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为进一步规范永济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监管工作,优化公共卫生资源配置,健全卫生执法监督网络体系,我市卫生监督所于2012年3月20日印发《永济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实施方案》,同时启动方案的实施。依托全市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在建立四个乡镇卫生监督站的基础上,推行四个卫生监督站,各镇卫生院(分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立卫生监督协管制度,设立专兼职卫生监督协管员19名,及时搜集上报各类公共卫生信息,协助市卫生监督所开展日常巡查工作,预防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发生,以及对各种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采取应急措施。现对1年来的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分析如下。

    作者:孙婉莹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不同检测方法应用于红细胞沉降率检验的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不同方法检测红细胞沉降率的结果。方法采用三种不同方法于室温下分别对10例随机患者的血液进行红细胞沉降率测定,并以魏氏法(检测方法1)作为参考,对其他两种方法(检测方法2、检测方法3)所得结果及其偏差进行分析。结果 BD Sedi-15带刻度血沉架法及SD-100全自动血沉仪(检测方法2、检测方法3)所有结果,在ICSH魏氏参考法与其他常规法红细胞沉降率检测结果比较范围内。结论BD Sedi-15带刻度血沉架法及SD-100全自动血沉仪用于红细胞沉降率检验的结果满意[熊立凡,刘成玉.临床检验基础[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8.]。

    作者:荣美桃;王润琴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他克莫司软膏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软膏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9例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分为试验组(36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应用维生素E软膏治疗,每日2次;试验组以0.1%的他克莫司软膏治疗,每日2次,均于洁面后将药膏涂于患处,治疗周期为4周。治疗后对比分析2组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6.7%,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用他克莫司软膏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能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方法。

    作者:王进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探讨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确诊的真菌性鼻窦炎患者60例,详细观察患者的症状、CT扫描病变特点和治疗结束后的随访效果。结果对术后患者进行为期8个月的随访,患者治愈率为96.7%,无1例并发症发生。结论对患有真菌性鼻窦炎的患者目前临床上一般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此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手术时能够清楚地观察到手术视野,术后患者一般都能彻底摆脱鼻窦炎带来的痛苦,并且此种手术方式不会对患者的鼻腔黏膜造成过大的损伤,其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陆军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乡村医生处方书写中常见问题调查

    卫生部2007年2月14日发布的《处方管理办法》中所称的处方,是指由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患者用药凭证的医疗文书。处方权的获得者是指在执业地点注册的执业医师和在乡、民族乡、镇、村的医疗机构独立从事一般的执业活动,经注册的执业助理医师。但在一些偏远山区或人口稀少的行政村,实际还存在一种情况--只持有乡村医师证的过渡医师,此类人员的共同特点是年龄偏大(多在50岁以上),无学历,有长年在基层行医的丰富临床经验,但系统的医学理论知识欠缺,近年来只参加过县卫生局组织的相关知识培训。

    作者:郭晓菊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双黄连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感染的尝试

    目的探讨双黄连和抗生素联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感染的效果。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使用双黄连加抗生素,对照组应用抗生素,2组均常规对症治疗。对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评价。结果治疗组显效16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黄连与抗生素联合应用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感染的有效方法。

    作者:罗汉杰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后循环梗死1例诊治心得

    1病例介绍患者,男,67岁,主因“头晕1周,加重伴意识不清1 d”于2012年7月30日急诊入院。患者于2012年7月23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发作性眩晕,伴有轻微恶心、复视、站立不稳,无呕吐、耳鸣、耳聋,持续约10 min~20 min后可自行缓解。就诊于××县人民医院,行头颅MRI示双侧底节区、放射冠区多发斑点状长T1、长T2异常信号影,门诊给予活血化瘀药物(具体不详)后头晕症状有所好转,基本恢复正常。26日患者再次出现头晕,无天旋地转感,无恶心、呕吐,并伴有右侧面部及肢体麻木不适感,症状持续存在,再次就诊于××县人民医院,给予口服“拜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钙”,静滴“丁咯地尔、长春西汀、银杏叶提取物、甘露醇”等治疗后,患者症状进一步加重,27日出现发作性右侧肢体无力,伴有言语不利,很快转为持续存在,治疗方案未作特殊调整,29日患者主诉头痛,以后枕部为主,并出现恶心、呕吐,呕吐一次为胃内容物,非喷射性呕吐,意识水平无明显改变。30日晨起后家人发现患者出现意识障碍,能唤醒,能简单对答,但很快进入睡眠状态,无明显发热、肢体抽搐,未进一步诊治,遂转入我院。

    作者:王瑞锋;王丽丽;郭学英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呋塞米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早期血肿效果观察

    许多研究证实,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与多种因素有关。本文通过对2009年6月-2013年5月93例急性脑出血老年患者早期用药的对比观察,以期为急性脑出血早期内科治疗寻求佳方案。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9年6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急性脑出血早期(发病6 h内)患者93例,男51例,女42例,年龄62岁~88岁,平均年龄74.6岁。入院均做脑CT检查,脑CT测血肿<30 mL,其中基底节区出血85例,额叶出血5例,颞叶出血3例。随机分为3组,即:①24 h内未用甘露醇组(对照组)31例;②24 h内应用甘露醇联合呋塞米组(试验组)31例;③24 h内应用甘露醇组(甘露醇组)31例。3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

    作者:王娜;武海波;赵丽;安琴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两种糊剂治疗乳牙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氢氧化钙碘仿糊剂一次性充填治疗乳牙根尖周炎的疗效。方法将180颗患根尖周炎的乳牙随机分为A、B 2组,A组使用常规氧化锌碘仿丁香油糊剂进行根管充填,B组使用氢氧化钙碘仿糊剂进行根管充填。经过6个月、1年、2年随访观察2组的疗效。结果氧化锌碘仿丁香油糊剂充填组治疗后6个月、1年、2年成功率分别为83.3%,71.1%和65.8%;氢氧化钙碘仿糊剂根管充填组治疗后6个月、1年、2年成功率分别为96.7%,90.6%和86.1%,2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使用氢氧化钙碘仿糊剂充填治疗乳牙根尖周炎,效果更为显著。

    作者:崔跃龙;闫媛媛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伤口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滥用,使病原菌产生了多重耐药性。为了进一步了解创伤伤口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现将我院2012年1月-12月患者创伤伤口分泌物中培养出的428株病原菌分析如下。

    作者:李国庆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治疗难治性抑郁症16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博乐欣)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给予16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盐酸文拉法辛治疗,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在治疗前、治疗12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治疗16例难治性抑郁症效果明显,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治疗难治性抑郁症临床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

    作者:陈涛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性不孕48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9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7例服西药泼尼松、阿司匹林和维生素C;治疗组48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在西药治疗基础上服用补肾活血消抗汤。2组治疗期间均采用避孕套避孕。结果治疗组痊愈25例,好转1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1.7%,其中妊娠率为52.1%;对照组痊愈12例,好转22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72.3%,其中妊娠率为25.5%,2组总有效率和妊娠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性不孕疗效优于单用西药。

    作者:梁晋芳;原苏琴 刊期: 2013年第29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