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后循环梗死1例诊治心得

王瑞锋;王丽丽;郭学英

关键词:后循环梗死, 患者, 呕吐, 人民医院, 持续存在, 肢体麻木, 症状, 银杏叶提取物, 意识障碍, 头晕, 进入睡眠状态, 活血化瘀药物, 发作性眩晕, 恶心, 低分子肝素钙, 阿托伐他汀, 治疗方案, 意识水平, 异常信号, 言语不利
摘要:1病例介绍患者,男,67岁,主因“头晕1周,加重伴意识不清1 d”于2012年7月30日急诊入院。患者于2012年7月23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发作性眩晕,伴有轻微恶心、复视、站立不稳,无呕吐、耳鸣、耳聋,持续约10 min~20 min后可自行缓解。就诊于××县人民医院,行头颅MRI示双侧底节区、放射冠区多发斑点状长T1、长T2异常信号影,门诊给予活血化瘀药物(具体不详)后头晕症状有所好转,基本恢复正常。26日患者再次出现头晕,无天旋地转感,无恶心、呕吐,并伴有右侧面部及肢体麻木不适感,症状持续存在,再次就诊于××县人民医院,给予口服“拜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钙”,静滴“丁咯地尔、长春西汀、银杏叶提取物、甘露醇”等治疗后,患者症状进一步加重,27日出现发作性右侧肢体无力,伴有言语不利,很快转为持续存在,治疗方案未作特殊调整,29日患者主诉头痛,以后枕部为主,并出现恶心、呕吐,呕吐一次为胃内容物,非喷射性呕吐,意识水平无明显改变。30日晨起后家人发现患者出现意识障碍,能唤醒,能简单对答,但很快进入睡眠状态,无明显发热、肢体抽搐,未进一步诊治,遂转入我院。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患者手术部位感染19例危险因素分析与控制对策

    目的探讨手术科室住院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防范对策。方法通过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手术科室19例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4141例手术患者中,发生手术部位感染19例,感染率为0.46%。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年龄、肥胖、糖尿病、侵入性操作等,手术部位感染的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屎肠球菌、阴沟肠杆菌、白色念珠菌,分别占42.1%,26.3%,15.8%,10.5%和5.3%。结论手术部位的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加强对危险因素的监测与控制及重视各个环节的质量,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

    作者:薛秋枫;裴建华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医院信息系统在中药管理应用中的效果评价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系统逐步成为医院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标志[1]。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信息系统是指计算机的软硬件、网络、通讯设备、信息资源、信息用户和规章制度组成的,以处理信息流为终工作目的的人机一体化系统。作为一个流动性比较强且工作复杂的公共场所,医院管理更需要信息系统的辅助。目前,信息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很多医院的管理工作当中,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医院信息系统能够将现代的科学技术应用于医院的管理工作中,特别是药剂科的管理,其通过局域网使药品信息的储存、处理、传送和输出变得更加快捷、方便,从而达到医院各部门的信息共享,进一步提高了医院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我院将信息系统应用于药剂科中药管理中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南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口服补钾与灌肠补钾差异性分析

    目的比较分析口服补钾与灌肠补钾的差异性。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低钾血症患者54例,将其随机分成口服补钾组及灌肠补钾组各27例,口服补钾组行口服补钾治疗,灌肠补钾组行灌肠补钾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治疗后,口服补钾组与灌肠补钾组的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口服补钾组有15例患者出现呕吐、恶心、腹部不适与消化溃疡等,胃肠道及肾功能不全患者不能口服;而灌肠补钾组患者有5例出现耐受时间短的情况,患者易引发便意。在不良反应方面,灌肠补钾组要比口服补钾组少,差异显著(P<0.01)。结论口服补钾与灌肠补钾两种治疗方式的总体治疗效果相似,而在不良反应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性,应依据患者不同症状采取合理的补钾方法。

    作者:尉元龙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血糖仪与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比分析

    目的分析比较血糖仪与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值的差别。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98例糖尿病患者,使用血糖仪测定其指尖血血糖水平,同时抽取患者静脉血使用半自动生化仪进行测定,比较两者的差别。结果血糖仪测定的空腹血糖,低于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的血糖值,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血糖仪测定的餐后2 h血糖值,低于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的血糖值,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血糖仪携带方便,操作简单、快捷,适用于糖尿病患者自己监测血糖,但其检测值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不适用于糖尿病确定诊断。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准确、灵敏度高,是临床确诊糖尿病的可信依据。二者各有优势,可互相配合,对糖尿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翠芳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不同检测方法应用于红细胞沉降率检验的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不同方法检测红细胞沉降率的结果。方法采用三种不同方法于室温下分别对10例随机患者的血液进行红细胞沉降率测定,并以魏氏法(检测方法1)作为参考,对其他两种方法(检测方法2、检测方法3)所得结果及其偏差进行分析。结果 BD Sedi-15带刻度血沉架法及SD-100全自动血沉仪(检测方法2、检测方法3)所有结果,在ICSH魏氏参考法与其他常规法红细胞沉降率检测结果比较范围内。结论BD Sedi-15带刻度血沉架法及SD-100全自动血沉仪用于红细胞沉降率检验的结果满意[熊立凡,刘成玉.临床检验基础[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8.]。

    作者:荣美桃;王润琴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两种糊剂治疗乳牙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氢氧化钙碘仿糊剂一次性充填治疗乳牙根尖周炎的疗效。方法将180颗患根尖周炎的乳牙随机分为A、B 2组,A组使用常规氧化锌碘仿丁香油糊剂进行根管充填,B组使用氢氧化钙碘仿糊剂进行根管充填。经过6个月、1年、2年随访观察2组的疗效。结果氧化锌碘仿丁香油糊剂充填组治疗后6个月、1年、2年成功率分别为83.3%,71.1%和65.8%;氢氧化钙碘仿糊剂根管充填组治疗后6个月、1年、2年成功率分别为96.7%,90.6%和86.1%,2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使用氢氧化钙碘仿糊剂充填治疗乳牙根尖周炎,效果更为显著。

    作者:崔跃龙;闫媛媛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开展孕前期评估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意义探讨

    目的探讨开展孕前期评估,筛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高危因素以及进行孕前期干预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6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106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6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均未进行孕前期评估,对孕前的身体状况不了解。结论开展孕前期保健,进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危因素的孕前期评估筛查,及早在孕前期进行干预,选择适宜的妊娠时机,有利于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

    作者:郝明鱼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双黄连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感染的尝试

    目的探讨双黄连和抗生素联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感染的效果。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使用双黄连加抗生素,对照组应用抗生素,2组均常规对症治疗。对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评价。结果治疗组显效16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黄连与抗生素联合应用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感染的有效方法。

    作者:罗汉杰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锁骨解剖钢板与重建固定带微创治疗锁骨中段骨折

    目的观察锁骨解剖钢板与重建固定带微创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方法将2009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锁骨中段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组各30例,A组给予解剖钢板微创治疗,B组给予重建固定带微创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率,术后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A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患者术后Neer评分、VAS评分均优于术前(P<0.05)。结论锁骨解剖钢板与重建固定带微创治疗锁骨中段骨折均具有较高的骨折愈合率、稳定的内固定和较低的术后感染率,但锁骨解剖钢板手术方法较简单,手术较便捷。

    作者:刘丽峰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胶囊内镜检查后上消化道大出血临床研究

    与传统胃镜检查相比,胶囊内镜具有无痛、无创、无导线等很多优点,且胶囊内镜能够对上消化道疾病发生病变的具体情况予以客观反映,为诊断上消化道疾病提供具一定价值的临床参考资料。但我院在胶囊内镜的应用中,出现了检查后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现象,本文对其进行探讨,希望对临床上有所帮助。

    作者:温瑞芳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呋塞米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早期血肿效果观察

    许多研究证实,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与多种因素有关。本文通过对2009年6月-2013年5月93例急性脑出血老年患者早期用药的对比观察,以期为急性脑出血早期内科治疗寻求佳方案。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9年6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急性脑出血早期(发病6 h内)患者93例,男51例,女42例,年龄62岁~88岁,平均年龄74.6岁。入院均做脑CT检查,脑CT测血肿<30 mL,其中基底节区出血85例,额叶出血5例,颞叶出血3例。随机分为3组,即:①24 h内未用甘露醇组(对照组)31例;②24 h内应用甘露醇联合呋塞米组(试验组)31例;③24 h内应用甘露醇组(甘露醇组)31例。3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

    作者:王娜;武海波;赵丽;安琴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中医药辨证治疗消化性溃疡67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医药辨证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17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分为观察组67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根据中医辨证分为肝郁气滞、脾胃虚寒、胃阴亏虚、肝胃湿热、气滞血瘀五型,给予相应的中医治疗;对照组给予抑酸、保护胃黏膜、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三联疗法。比较2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愈44例,好转1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1.0%;对照组治愈24例,好转12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72.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中医药辨证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孙建荣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CT表现,提高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CT征象。结果11例中,肿瘤位于胃部6例,小肠3例,肠系膜2例;良性3例,潜在恶性3例,恶性5例。肿块多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可发生囊性变或坏死,少数可见出血。增强后良性及潜在恶性肿瘤实质部分中到明显强化,静脉期进一步强化。结论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CT能准确显示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对肿瘤的诊断及良恶性鉴别有重要价值。

    作者:樊晓龙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冷链设备温度无线监控系统对提高血液质量的意义

    血站始终以血液安全为高宗旨,以保证血液质量为首要职责,血液及关键物料存储的安全性是保证血液质量重要的环节之一。新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399-2012)4.2条对冷链设备的监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血液储存设备使用人工监控时,应至少每4 h监测记录温度1次。血液储存设备使用自动温度监测管理系统时,应至少每日人工记录2次,2次记录间隔8 h以上。”,可见储存温度对血液质量保障的重要意义。我站于2011年11月安装使用了冷链设备温度无线监控系统,把全站用于储存血液及关键物料的冰箱(柜)、血小板恒温振荡保存箱等冷链设备全部纳入到温度监控系统中,通过该系统全天候、不间断地实时监控、记录温度的功能,提高了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记录的可溯源性,完全满足了血液及关键物料储存环节的要求。

    作者:朱楷;梁中会;史文君;王凡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乡村医生处方书写中常见问题调查

    卫生部2007年2月14日发布的《处方管理办法》中所称的处方,是指由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患者用药凭证的医疗文书。处方权的获得者是指在执业地点注册的执业医师和在乡、民族乡、镇、村的医疗机构独立从事一般的执业活动,经注册的执业助理医师。但在一些偏远山区或人口稀少的行政村,实际还存在一种情况--只持有乡村医师证的过渡医师,此类人员的共同特点是年龄偏大(多在50岁以上),无学历,有长年在基层行医的丰富临床经验,但系统的医学理论知识欠缺,近年来只参加过县卫生局组织的相关知识培训。

    作者:郭晓菊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伤口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滥用,使病原菌产生了多重耐药性。为了进一步了解创伤伤口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现将我院2012年1月-12月患者创伤伤口分泌物中培养出的428株病原菌分析如下。

    作者:李国庆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单纯外固定术与坚固骨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骨折体会

    目的总结单纯外固定术与手术坚固骨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临床体会。方法根据89例下颌骨骨折患者的年龄、临床损伤的不同伤情分别采取单纯的外固定与坚固骨内手术内固定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单纯行外固定术13例中12例治愈,治愈率为92.3%;行坚固骨内固定术76例,73例治愈,治愈率为96.1%。结论单纯的外固定术与坚固骨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骨折有其各自的特点及优势,关键是要选择好适应证,从而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减少临床纠纷。

    作者:刘梦军;李艳红;柴文晋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噻托溴铵吸入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噻托溴铵吸入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方法将患者分为2组,茶碱缓释片组给予常规茶碱缓释片口服,噻托溴铵吸入剂组使用噻托溴铵吸入剂治疗。结果噻托溴铵吸入剂组运动耐受时间显著提高。结论噻托溴铵吸入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使患者缓解症状,提高运动耐量。

    作者:吉海英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院外自我康复治疗60例体会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院外自我康复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在我院就诊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院外自我康复治疗(试验组)与院内针灸按摩治疗(治疗组)两种方法治疗,观察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3%,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院外自我康复治疗效果较为理想,通过自身机体还纳、修复,达到远期康复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谢立新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人工气道机械通气35例院外转运的安全管理

    目的探讨ICU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院外转运的安全管理。方法对35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采取较完善的院外安全转运措施进行院外转运。结果本组35例人工气道带呼吸机患者均顺利完成转运,上级医院及家属满意。结论院外转运前,对患者进行护理风险评估、仪器与药物的充分准备,选择合适的人员、转运工具,在转运过程中密切监测及护理配合,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作者:李蓓 刊期: 2013年第29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