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胆囊炎胆石症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蒙岭

关键词:胆囊炎, 胆石症, 老年, 临床治疗
摘要:目的:观察老年胆囊炎胆石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在我院治疗的68例老年胆囊炎胆石症患者,均实施手术治疗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68例患者成功治疗66例,治愈率为97.1%,病死率为2.9%。结论对老年胆囊炎胆石症患者治疗中,诊治要及时,抓住佳手术时机,可提升手术治愈率。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手术方案对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不同手术方法的疗效。方法将以急性阑尾炎就诊的患者150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5例,试验组行腹腔镜切除术,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结束后,对2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临床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实施腹腔镜切除手术的患者,其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短,平均住院时间短,患者的经济负担轻,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庆生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鼻内镜下电凝治疗鼻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电凝治疗鼻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6月我院使用鼻内镜下电凝治疗的60例鼻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无不良并发症;随访半年,1人失访,1例复发。结论鼻内镜下可准确定位出血部位,直视下电凝止血,具有治疗时间短、止血效果确切、鼻黏膜损伤轻、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闫明福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髋关节的X线表现

    目的:提高数字X线(DR)对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髋关节的诊断水平。方法12例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髋关节患者均行DR检查,对其X线表现进行分析。结果12例患者中,双侧髋关节受累8例,单侧受累4例;其X表现髋关节间隙变窄8例,消失2例,骨赘形成9例,髋臼或股骨头囊变2例,骨质疏松4例。结论DR平片是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髋关节的基本检查方法。

    作者:杨卫民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分层次护理管理在临床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总结分层次护理管理在临床中的应用体会,以供临床参考。方法我病区于2012年1月开始实施分层次护理管理,以实施分层次护理管理前1年住院患者156例为对照组,实施分层次护理管理后1年住院患者164例为观察组。对比2组护理满意率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发现,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明显较高,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分层次护理管理,可明显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增进护患关系,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予以推广应用。

    作者:张爱珍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鼻中隔棘突与嵴突局部微型手术的诊疗体会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棘突与嵴突局部微型手术的诊疗体会。方法对56例鼻中隔偏曲棘突与嵴突患者在鼻内镜下行局部微型手术,用耳钻精细打磨,其中合并鼻窦炎、鼻息肉、下鼻甲肥大者同期行鼻内镜手术处理。结果术后随访半年~1年,鼻内镜下复查患者鼻中隔矫正效果满意,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仅有2例鼻中隔有粘连,3例合并变应性鼻炎的患者息肉复发,余无鼻中隔穿孔、外鼻变形、鼻中隔扇动、鼻腔粘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鼻中隔棘突与嵴突的局部微型手术,保留了鼻中隔大部分正常的组织结构,术后效果好,有效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向阳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17例跟骨骨折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锁定与非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跟骨骨折患者34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行非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试验组骨折愈合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经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定,试验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贺智龙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心电图在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心电图在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0例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分别进行核磁共振检查及动态心电图检查,并将结果进行比对。结果核磁共振检查发现阳性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86例,阴性34例,阳性率为71.67%;动态心电图24 h检查发现阳性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103例,阴性17例,阳性率为85.83%,48 h阳性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112例,阴性8例,阳性率为93.34%。核磁共振和动态心电图两者检查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查只需进行24 h~48 h的心电变化记录,可随身携带而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对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诊断有着很高的价值。

    作者:张智云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巧用保鲜膜对留置PICC患者淋浴中的保护性使用

    临床使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患者因长期用药留置时间较长,患者常担心导管脱落或敷贴内进水而避免淋浴。我院骨科为方便患者个人卫生,在淋浴时采用保鲜膜多层包裹PICC进针处上下15 cm,经临床实践,患者反映效果较好,无1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霍青;周科;杜瑶瑶;郭福蝶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观察

    过敏性紫癜是由相对于患者是有毒的物质刺激机体引起变态反应性、小血管和小动脉通透性和脆性增加,导致广泛无菌性、渗出性出血的一种疾病,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一般累及皮肤、黏膜、胃肠道、关节和肾脏,以皮肤紫癜、腹痛、关节炎、血尿为主要表现,西医一般应用止血剂、抗组胺药、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治疗。过敏性紫癜中医病名为“肌衄”、“葡萄疫”、“斑毒”,属于中医内科血证中的紫斑范畴。西医治疗过敏性紫癜有时间长、易复发的难题。笔者在临证中阅读了大量中医古籍和近代名医治疗该病的案例,结合本人的临证体会,比较认同热毒迫血妄行外溢肌肤或者机体内部黏膜的病因,病机为热毒、血瘀和正虚。治疗上给予紫草、生地、白茅根、黄芪等加味治疗,这几味药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扶助正气,正好去除该病病因,对应病机,辨证论治。笔者2003年-2013年应用中药治疗176例过敏性紫癜患者,疗效稳定,复发率较低。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建峰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朔州市1999年-2010年“削峰工程”主要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变化趋势及主要出生缺陷的变化特点。方法采用以医院和家庭为基础的监测方法,调查1999年-2010年山西省朔州市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变化趋势及主要出生缺陷变化特点。结果朔州市出生缺陷发生率由1999年的128.81/万下降到2010年的47.69/万,神经管畸形发生率由1999年的53.67/万下降到2010年的9.25/万。结论朔州市出生缺陷发生率及神经管缺陷发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作者:董桂林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复方樟柳碱治疗视神经萎缩的疗效观察与体会

    目的:探讨视神经萎缩应用复方樟柳碱球后注射的时机和疗效。方法100例不同时期的各种原因所致的视神经萎缩患者,均采用复方樟柳碱球后注射,对其注射时机和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早期视神经萎缩使用复方樟柳碱以后视力提高的比例为80%,视野缺损和缩小的程度下降为73%;而后期使用的治疗效果为69%,及早使用本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结论通过100例视神经萎缩患者的临床观察,充分显示出早期应用复方樟柳碱对视力提高非常重要,可有效阻止视野损害,充分显示了早期给药的重要性和可靠性。

    作者:李国平;王丹;李国华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老年高血糖高渗状态15例临床分析

    高血糖高渗状态(HHS)是糖尿病(DM)急性代谢紊乱的一种临床类型,与以前所称“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略有不同,因为部分患者并无昏迷,部分患者可伴有酮症[1]。由于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相当多的病例发病前无明确的糖尿病史,易误诊误治,病死率高。本文对15例老年患者的诊治情况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周喜庆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健康教育的意义分析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应用于急性细菌性痢疾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治疗的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观察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实施健康教育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卢伟丽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诊断腹部损伤中B超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腹部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18例腹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脾损伤15例,肾损伤1例,空腔脏器损伤2例。结论超声检查在腹部损伤诊断中准确性较高,可作为腹部损伤患者的常规检查及基层医院腹部损伤首选诊断手段。

    作者:朱艳萍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心脑血管病患者血脂检验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心脑血管病患者的血脂水平,为诊断心脑血管病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50例心脑血管病患者作为试验组,对其血脂检验结果进行系统分析,同时选择5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2组的血脂检验结果。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血脂检验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期检测血脂对预防心脑血管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国敏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高尿酸血症与高甘油三酯血症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与高甘油三酯血症的相关性。方法将我院238例高尿酸血症患者设为高尿酸组,设269例尿酸正常体检人员作为正常对照组。尿酸(UA)采用尿酸酶比色法检测;甘油三酯(TG)采用磷酸甘油氧化酶法检测,比较2组检测结果。结果高尿酸血症组与正常对照组甘油三酯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LD-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HD-C)均有显著差异。结论高尿酸血症与高甘油三酯血症有相关性,高尿酸血症患者往往伴有高甘油三酯血症。

    作者:吕彩霞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踝关节手术治疗42例分析

    目的:探讨踝关节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对4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评价手术治疗效果。结果随访6个月~36个月,平均随访12个月,对其术后疗效进行判定,其中,优31例,良7例,可4例,优良率90.5%。结论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可以取得良好疗效,术中切开复位内固定是关键,术后进行功能锻炼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作者:李奴旺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大稼地区原发性高血压管理体会

    原发性高血压是临床上常见心血管疾病,其患病率、发病率在不同国家、地区或种族、性别之间存在一定差别。根据2002年卫生部组织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已达18.8%,估计全国患病人数约1.6亿[1],与1991年资料相比较,患病率上升了31%;而且我国东北、华北地区高于西南、东南地区,东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差异的原因可能与人群盐的摄入量,肥胖者的比例不同及气候等有关[2]。本病也是冠心病、脑卒中、心肾功能衰竭发病的主要因素,如果能及时发现并有效控制血压,将会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致残率、病死率。我院自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对本辖区内的1436例高血压患者通过规范化管理,明显降低高血压病发生发展的概率。现将管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姜胜文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小梁切除术中三种巩膜瓣处理方法的对比研究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中三种巩膜瓣处理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4例(48眼)中、晚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按巩膜瓣处理方法随机分为A组普通切削式巩膜瓣、B组隧道式巩膜瓣、C组普通巩膜瓣+丝裂霉素C(MMC),术式均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观察视力、眼压、滤泡、前房、并发症等。结果 A组手术成功9眼,B组手术成功14眼,C组手术成功15眼,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采用巩膜隧道刀制作巩膜瓣的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具有操作简单,降压效果好,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效果较为理想。

    作者:蔡海林;田慧峰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扁平疣80例综合治疗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扁平疣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5月-2012年6月门诊治疗的80例扁平疣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全身治疗,综合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局部涂5-氟尿嘧啶(5-Fu)治疗和饮食指导。观察2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的疗效。结果综合治疗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虽有部分患者遗留色素沉着,但在3个月至半年后均消退。结论扁平疣采用综合治疗效果显著,还能缩短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林英 刊期: 2013年第32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