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踝关节手术治疗42例分析

李奴旺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 手术治疗, 内固定, 功能锻炼
摘要:目的:探讨踝关节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对4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评价手术治疗效果。结果随访6个月~36个月,平均随访12个月,对其术后疗效进行判定,其中,优31例,良7例,可4例,优良率90.5%。结论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可以取得良好疗效,术中切开复位内固定是关键,术后进行功能锻炼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小梁切除术中三种巩膜瓣处理方法的对比研究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中三种巩膜瓣处理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4例(48眼)中、晚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按巩膜瓣处理方法随机分为A组普通切削式巩膜瓣、B组隧道式巩膜瓣、C组普通巩膜瓣+丝裂霉素C(MMC),术式均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观察视力、眼压、滤泡、前房、并发症等。结果 A组手术成功9眼,B组手术成功14眼,C组手术成功15眼,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采用巩膜隧道刀制作巩膜瓣的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具有操作简单,降压效果好,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效果较为理想。

    作者:蔡海林;田慧峰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2011年7月以来我中心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2608例,检查结果显示,2608例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对象中,出现异常人群较多,其中存在风险因素586例,占参检对象的22%。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可以有效减少孕前风险因素,预防出生缺陷的发生,应鼓励计划怀孕的夫妇积极参加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本文进一步探讨了在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郝永丽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深低温保存Rh阴性红细胞冰冻解冻的质量控制

    目的:探讨深低温保存Rh阴性红细胞冰冻、解冻的质量控制措施。方法使用高浓度甘油添加到Rh阴性血红细胞中,置-65℃以下冰柜冰冻保存。临床需要时37℃水浴复苏红细胞,洗涤过程采用9%Nacl洗涤溶液、羟乙基淀粉盐溶液、0.9%Nacl溶液,遵循梯度洗涤方法。结果质控抽检60 U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回收率(84.4±4.6)%,悬浮红细胞上清血红蛋白含量(0.68±0.26)g/L,体外溶血试验(22.19±4.2)%,残留甘油含量(4.96±0.86)g/L。结论冰冻解冻去甘油洗涤红细胞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临床输用效果良好。

    作者:王灿东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医院绩效管理中人文要素的研究

    医院在进行绩效管理的时候,不能够仅仅从其经济角度出发来考虑问题,还要考虑人的因素、人文关怀。我们知道医院是一个针对人来进行工作的场所,医疗质量是医院工作的核心要素,要想使得绩效管理能够发挥好的效用,就需要建立科学而合理的激励机制,而不是仅仅依靠硬性的规章制度。以此来调动医院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从而更深层次地提升医院的服务质量和发展水平。

    作者:曲如瑾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悬吊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无晶状体眼26例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悬吊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无晶状体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眼科26例(26只眼)无晶状体眼患者进行后房型悬吊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观察术后视力及并发症情况,评价其疗效。结果术后视力与术前相比提高较明显,并发症发生情况是:术中前房少量出血2例,1周内吸收;术后初期虹膜、睫状体出血2例,均自行吸收;角膜轻度水肿3例,均在术后1周内恢复。结论采用两点后房型悬吊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于眼球严重创伤后或白内障术后晶状体后囊膜大部分或全部阙如的病例进行治疗,术后视力提高较明显,且其术后并发症相比其他手术方法发生率低。

    作者:吕青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老年高血糖高渗状态15例临床分析

    高血糖高渗状态(HHS)是糖尿病(DM)急性代谢紊乱的一种临床类型,与以前所称“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略有不同,因为部分患者并无昏迷,部分患者可伴有酮症[1]。由于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相当多的病例发病前无明确的糖尿病史,易误诊误治,病死率高。本文对15例老年患者的诊治情况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周喜庆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嘉善县2009年-2011年6岁以下儿童乙肝抗体产生率调查

    目的:了解6岁以下儿童乙肝抗体产生率。方法分析嘉善县6岁以下儿童在计划免疫内注射乙肝疫苗后产生乙肝抗体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抗体。结果2009年-2011年儿童抗体产生率1岁~2岁儿童能达到50%~56%,到6岁时降到低。结论乙肝疫苗接种在嘉善县6岁儿童中产生的效果是稳定的。

    作者:郦闵芳;黄佳艳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大稼地区原发性高血压管理体会

    原发性高血压是临床上常见心血管疾病,其患病率、发病率在不同国家、地区或种族、性别之间存在一定差别。根据2002年卫生部组织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已达18.8%,估计全国患病人数约1.6亿[1],与1991年资料相比较,患病率上升了31%;而且我国东北、华北地区高于西南、东南地区,东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差异的原因可能与人群盐的摄入量,肥胖者的比例不同及气候等有关[2]。本病也是冠心病、脑卒中、心肾功能衰竭发病的主要因素,如果能及时发现并有效控制血压,将会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致残率、病死率。我院自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对本辖区内的1436例高血压患者通过规范化管理,明显降低高血压病发生发展的概率。现将管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姜胜文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高尿酸血症与高甘油三酯血症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与高甘油三酯血症的相关性。方法将我院238例高尿酸血症患者设为高尿酸组,设269例尿酸正常体检人员作为正常对照组。尿酸(UA)采用尿酸酶比色法检测;甘油三酯(TG)采用磷酸甘油氧化酶法检测,比较2组检测结果。结果高尿酸血症组与正常对照组甘油三酯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LD-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HD-C)均有显著差异。结论高尿酸血症与高甘油三酯血症有相关性,高尿酸血症患者往往伴有高甘油三酯血症。

    作者:吕彩霞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喹硫平的人体药代动力学

    喹硫平是一种非经典的抗精神病药物。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合分析总结喹硫平的药代动力学,其中包括喹硫平单次给药和多次给药的药代动力学,喹硫平在常规剂量下的稳态浓度,以及其吸收代谢分布的特点。1单次给药的药代动力学已采用较低剂量(10~25 mg)在健康志愿者中探讨过喹硫平单次给药的药代动力学。在口服给药后,喹硫平被快速吸收,达到观察到大血浆浓度的时间(Tmax)中位数范围为1 h~1.5 h。当以25 mg剂量给药后,观察到的大浓度均值(Cmax)为53~117μg/L。针对这些相对较低剂量组(10~25 mg),喹硫平的血浆浓度下降,表观终末期消除半衰期(T1/2β)均值范围在3.1 h~5.5 h之间。因为检测方法所限,必须在给药后相对较早时间点获得用于测定半衰期的数值。因此,这些半衰期很可能同时影响分布过程与消除过程。应注意的是,在250 mg及250 mg以上较高剂量下,发现T1/2β均值约为6 h[1]。

    作者:苗婉清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与显微镜镜检联合检测管型的应用

    目的:探讨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尿中管型的结果符合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集我院患者晨尿标本618份,先用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进行检测,然后将标本离心,取沉渣进行镜检。对两种方法检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618份尿标本中,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管型阳性102例,阳性率为16.5%,显微镜检测管型阳性37例,阳性率为6.0%,两者检测不符的有67例,占10.8%。将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和显微镜检测的阳性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管型有显著性差异,对于尿沉渣分析仪提示管型阳性时,必须进行显微镜复检,对管型进行分类,从而为临床提供准确的信息。

    作者:王艳华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优质护理应用于颅脑创伤患者中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应用于颅脑创伤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颅脑创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将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对颅脑创伤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患者治疗时间。

    作者:李蓉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巧用保鲜膜对留置PICC患者淋浴中的保护性使用

    临床使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患者因长期用药留置时间较长,患者常担心导管脱落或敷贴内进水而避免淋浴。我院骨科为方便患者个人卫生,在淋浴时采用保鲜膜多层包裹PICC进针处上下15 cm,经临床实践,患者反映效果较好,无1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霍青;周科;杜瑶瑶;郭福蝶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朔州市1999年-2010年“削峰工程”主要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变化趋势及主要出生缺陷的变化特点。方法采用以医院和家庭为基础的监测方法,调查1999年-2010年山西省朔州市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变化趋势及主要出生缺陷变化特点。结果朔州市出生缺陷发生率由1999年的128.81/万下降到2010年的47.69/万,神经管畸形发生率由1999年的53.67/万下降到2010年的9.25/万。结论朔州市出生缺陷发生率及神经管缺陷发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作者:董桂林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扁平疣80例综合治疗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扁平疣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5月-2012年6月门诊治疗的80例扁平疣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全身治疗,综合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局部涂5-氟尿嘧啶(5-Fu)治疗和饮食指导。观察2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的疗效。结果综合治疗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虽有部分患者遗留色素沉着,但在3个月至半年后均消退。结论扁平疣采用综合治疗效果显著,还能缩短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林英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17例跟骨骨折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锁定与非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跟骨骨折患者34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行非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试验组骨折愈合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经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定,试验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贺智龙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60例围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围术期护理方法,以制定规范化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60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情况,总结出效果明显的护理方法。结果电解质紊乱、低钙抽搐、营养不足、抵抗力低下是该类患儿疾病的特点,围绕这一特点进行护理,手术一次性成功率可达97%。结论做好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围术期护理,术前补充钙剂、纠正电解质紊乱、严密仔细地观察病情及时处理,对我们确保开腹手术成功,取得预期的临床疗效十分重要。

    作者:卫红艳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股骨粗隆部骨折内固定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股骨粗隆部骨折不同内固定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收集我院骨科2010年9月-2012年12月139例股骨粗隆部骨折患者,根据股骨粗隆部骨折的特点,选用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系统(PFNA)及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板(LCP)内固定,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139例患者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2.6个月~4.3个月,评定疗效时未出现死亡病例,独立行走124例,扶拐行走15例。结论根据股骨粗隆部骨折的特点,选用合适恰当的内固定材料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贺秀峰;吴海龙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健康教育的意义分析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应用于急性细菌性痢疾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治疗的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观察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实施健康教育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卢伟丽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Lichtenstien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36例回顾

    目的:总结开展李金斯坦(Lichtenstien)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临床经验。方法36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采用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对其操作方法的要求、关键步骤和难点处理进行讨论。结果36例患者经Lichtenstien修补术治疗均痊愈出院,35例获得随访,术后出现阴囊水肿1例,血肿2例,术后20个月慢性疼痛1例,分别给予穿刺引流、物理及止痛药物等治疗后痊愈;疼痛缓解,无复发病例。结论掌握Lichtenstien无张力疝修补术的规范化操作,能达到佳的治疗效果,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费用低,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孙业健 刊期: 2013年第32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