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悬吊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无晶状体眼26例临床疗效评价

吕青

关键词:无晶状体眼,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悬吊式疗效评价
摘要:目的:评价悬吊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无晶状体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眼科26例(26只眼)无晶状体眼患者进行后房型悬吊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观察术后视力及并发症情况,评价其疗效。结果术后视力与术前相比提高较明显,并发症发生情况是:术中前房少量出血2例,1周内吸收;术后初期虹膜、睫状体出血2例,均自行吸收;角膜轻度水肿3例,均在术后1周内恢复。结论采用两点后房型悬吊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于眼球严重创伤后或白内障术后晶状体后囊膜大部分或全部阙如的病例进行治疗,术后视力提高较明显,且其术后并发症相比其他手术方法发生率低。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小梁切除术中三种巩膜瓣处理方法的对比研究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中三种巩膜瓣处理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4例(48眼)中、晚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按巩膜瓣处理方法随机分为A组普通切削式巩膜瓣、B组隧道式巩膜瓣、C组普通巩膜瓣+丝裂霉素C(MMC),术式均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观察视力、眼压、滤泡、前房、并发症等。结果 A组手术成功9眼,B组手术成功14眼,C组手术成功15眼,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采用巩膜隧道刀制作巩膜瓣的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具有操作简单,降压效果好,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效果较为理想。

    作者:蔡海林;田慧峰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老年胆囊炎胆石症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老年胆囊炎胆石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在我院治疗的68例老年胆囊炎胆石症患者,均实施手术治疗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68例患者成功治疗66例,治愈率为97.1%,病死率为2.9%。结论对老年胆囊炎胆石症患者治疗中,诊治要及时,抓住佳手术时机,可提升手术治愈率。

    作者:蒙岭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欣母沛预防产后出血6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欣母沛用于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收治的正常足月妊娠阴道分娩者欣母沛组及缩宫素组各60例病历资料,观察2组产时及产后2 h内出血量。结果产时及产后2 h内平均出血量:欣母沛组(126.9±18.2)mL,催产素组(259.2±20.0)mL,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欣母沛促进子宫收缩作用强于缩宫素,能较好地预防产后出血。

    作者:牟炜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深低温保存Rh阴性红细胞冰冻解冻的质量控制

    目的:探讨深低温保存Rh阴性红细胞冰冻、解冻的质量控制措施。方法使用高浓度甘油添加到Rh阴性血红细胞中,置-65℃以下冰柜冰冻保存。临床需要时37℃水浴复苏红细胞,洗涤过程采用9%Nacl洗涤溶液、羟乙基淀粉盐溶液、0.9%Nacl溶液,遵循梯度洗涤方法。结果质控抽检60 U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回收率(84.4±4.6)%,悬浮红细胞上清血红蛋白含量(0.68±0.26)g/L,体外溶血试验(22.19±4.2)%,残留甘油含量(4.96±0.86)g/L。结论冰冻解冻去甘油洗涤红细胞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临床输用效果良好。

    作者:王灿东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襄汾县2010年-2012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变化及保健服务状况分析

    5岁以下儿童死亡、婴儿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医疗卫生、文化水平的综合性指标,也是反映儿童保健工作的重要指标;降低婴儿死亡率是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目标之一,是关系到妇女儿童生存与发展、民族素质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大问题。由于历史、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原因,困扰妇女儿童健康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对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及其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既是反映儿童健康及儿童保健状况的一项客观指标;又是对一些容易损害儿童身心健康的疾病进行研究,从而制订防治计划,及评价儿童保健工作效果的一项重要依据。现对2010年-2012年襄汾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原因及保健服务状况进行分析如下。

    作者:柴淑绒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二联疗法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96例分析

    目的:探讨二联疗法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效果,确定临床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更为理想的治疗方案。方法我科将门诊就诊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治疗组,采用青霉素分别与左氧氟沙星(观察组)和阿米卡星(治疗组)进行治疗,观察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1.2%,治疗组总有效率为53.1%,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青霉素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具有疗效高、协同作用好、药品易获得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俊平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甲状腺疾病是普外科内分泌系统的常见病症,且发病率高,其中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瘤是临床上常见到的两种疾病,据统计资料显示,其比例约占甲状腺疾病的60%,尤其是我国碘类物质缺乏的地区发病率较高。甲状腺疾病有着特有的临床特征,即发病原因复杂、多种病症共同存在、疾病之间相互影响[1],这给临床鉴别和诊断带来了困难,尤其是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瘤在临床表现及病理学上有较大的相似之处,常常引起临床上的误诊,因此,提高对这两种疾病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2007年5月-2012年3月确诊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瘤的160例患者的病理资料进行复检研究,以进一步提高对甲状腺疾病的临床鉴别和诊断水平,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辉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火针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目的:观察火针为主,辅以针刺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门诊21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采用火针(穴位围刺)治疗,平时辅以针灸刺激。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关节疼痛、弹响声以及张口度的改变,观察关节运动是否改善。结果患者在治疗2个疗程后,临床治愈14例,显效5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达100%。结论临床上使用火针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疗效确切。

    作者:戴嘉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与显微镜镜检联合检测管型的应用

    目的:探讨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尿中管型的结果符合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集我院患者晨尿标本618份,先用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进行检测,然后将标本离心,取沉渣进行镜检。对两种方法检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618份尿标本中,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管型阳性102例,阳性率为16.5%,显微镜检测管型阳性37例,阳性率为6.0%,两者检测不符的有67例,占10.8%。将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和显微镜检测的阳性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管型有显著性差异,对于尿沉渣分析仪提示管型阳性时,必须进行显微镜复检,对管型进行分类,从而为临床提供准确的信息。

    作者:王艳华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分层次护理管理在临床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总结分层次护理管理在临床中的应用体会,以供临床参考。方法我病区于2012年1月开始实施分层次护理管理,以实施分层次护理管理前1年住院患者156例为对照组,实施分层次护理管理后1年住院患者164例为观察组。对比2组护理满意率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发现,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明显较高,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分层次护理管理,可明显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增进护患关系,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予以推广应用。

    作者:张爱珍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复方樟柳碱治疗视神经萎缩的疗效观察与体会

    目的:探讨视神经萎缩应用复方樟柳碱球后注射的时机和疗效。方法100例不同时期的各种原因所致的视神经萎缩患者,均采用复方樟柳碱球后注射,对其注射时机和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早期视神经萎缩使用复方樟柳碱以后视力提高的比例为80%,视野缺损和缩小的程度下降为73%;而后期使用的治疗效果为69%,及早使用本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结论通过100例视神经萎缩患者的临床观察,充分显示出早期应用复方樟柳碱对视力提高非常重要,可有效阻止视野损害,充分显示了早期给药的重要性和可靠性。

    作者:李国平;王丹;李国华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重度烧伤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重度烧伤患者的疗效。方法将重度烧伤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rhGH治疗组32例。2组均给予营养支持、抗感染治疗。rhGH组从伤后第4天开始每日给予rhGH皮下注射,持续2周,对照组同法注射等量等渗盐水。动态监测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住院天数等指标。结果 rhGH组创面愈合时间与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与对照组相比,用药7 d后rhGH组血红蛋白、血浆总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1),血糖水平也明显升高,未出现不良反应及严重并发症。结论 rhGH有助于改善重度烧伤患者的全身状况,调节患者高代谢反应,促进创面愈合,增强免疫功能,是临床上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作者:杨瑞祥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诺氟沙星联合莲芝消炎胶囊治疗急性肠胃炎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诺氟沙星联合莲芝消炎胶囊治疗急性胃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9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68例急性胃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诺氟沙星治疗,观察组给予诺氟沙星联合莲芝消炎胶囊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腹泻、呕吐、腹痛、发热等症状改善时间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诺氟沙星联合莲芝消炎胶囊治疗急性胃肠炎疗效优于单用诺氟沙星,可以使患者疗程缩短,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高爱清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乳腺钼靶联合应用在乳腺癌筛查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数字化钼靶、超声检查以及二者联合应用在乳腺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乳腺癌筛查发现并经病理证实的48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病例中超声检查、数字化X线钼靶及二者联合应用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2.9%,75%和91.7%,联合应用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单用超声和数字化X线钼靶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X线摄片、超声检查是早期发现乳腺癌的重要手段,超声在区分乳腺小结及乳腺结的囊实性方面,以及随访观察方面有优势。X线钼靶在发现乳腺肿块内细小钙化方面有优势,钼靶摄影和超声二者结合可以有效提高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率。

    作者:成大林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7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10~15 mg/周口服,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给予来氟米特10 mg/d口服。观察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医生评价都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18例,占47.4%,对照组不良反应13例,占34.2%,联合组消化道受累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显著优于单药治疗,但在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等方面不良反应突出,需加强患者的随诊和相关监测。

    作者:霍毓平;李从力;牛艳妮;贾伟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鼻中隔棘突与嵴突局部微型手术的诊疗体会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棘突与嵴突局部微型手术的诊疗体会。方法对56例鼻中隔偏曲棘突与嵴突患者在鼻内镜下行局部微型手术,用耳钻精细打磨,其中合并鼻窦炎、鼻息肉、下鼻甲肥大者同期行鼻内镜手术处理。结果术后随访半年~1年,鼻内镜下复查患者鼻中隔矫正效果满意,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仅有2例鼻中隔有粘连,3例合并变应性鼻炎的患者息肉复发,余无鼻中隔穿孔、外鼻变形、鼻中隔扇动、鼻腔粘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鼻中隔棘突与嵴突的局部微型手术,保留了鼻中隔大部分正常的组织结构,术后效果好,有效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向阳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悬吊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无晶状体眼26例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悬吊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无晶状体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眼科26例(26只眼)无晶状体眼患者进行后房型悬吊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观察术后视力及并发症情况,评价其疗效。结果术后视力与术前相比提高较明显,并发症发生情况是:术中前房少量出血2例,1周内吸收;术后初期虹膜、睫状体出血2例,均自行吸收;角膜轻度水肿3例,均在术后1周内恢复。结论采用两点后房型悬吊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于眼球严重创伤后或白内障术后晶状体后囊膜大部分或全部阙如的病例进行治疗,术后视力提高较明显,且其术后并发症相比其他手术方法发生率低。

    作者:吕青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巧用保鲜膜对留置PICC患者淋浴中的保护性使用

    临床使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患者因长期用药留置时间较长,患者常担心导管脱落或敷贴内进水而避免淋浴。我院骨科为方便患者个人卫生,在淋浴时采用保鲜膜多层包裹PICC进针处上下15 cm,经临床实践,患者反映效果较好,无1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霍青;周科;杜瑶瑶;郭福蝶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踝关节手术治疗42例分析

    目的:探讨踝关节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对4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评价手术治疗效果。结果随访6个月~36个月,平均随访12个月,对其术后疗效进行判定,其中,优31例,良7例,可4例,优良率90.5%。结论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可以取得良好疗效,术中切开复位内固定是关键,术后进行功能锻炼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作者:李奴旺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我院2009年-2012年口服降糖药物应用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接诊糖尿病患者使用口服降糖药物基本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9年-2012年口服降糖药物的使用量和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磺酰脲类降糖药物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其中格列苯脲的使用量下降明显;而盐酸二甲双胍片的DDDs始终保持在首位;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及非磺酰脲促泌剂的DDDs及使用比例都呈上升趋势。结论我院口服降糖药物临床应用相对合理,可以为今后糖尿病药物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张彦凤 刊期: 2013年第32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