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鼻内镜下电凝治疗鼻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闫明福

关键词:鼻出血, 鼻内镜, 电凝,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电凝治疗鼻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6月我院使用鼻内镜下电凝治疗的60例鼻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无不良并发症;随访半年,1人失访,1例复发。结论鼻内镜下可准确定位出血部位,直视下电凝止血,具有治疗时间短、止血效果确切、鼻黏膜损伤轻、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鼻内镜下电凝治疗鼻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电凝治疗鼻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6月我院使用鼻内镜下电凝治疗的60例鼻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无不良并发症;随访半年,1人失访,1例复发。结论鼻内镜下可准确定位出血部位,直视下电凝止血,具有治疗时间短、止血效果确切、鼻黏膜损伤轻、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闫明福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朔州市1999年-2010年“削峰工程”主要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变化趋势及主要出生缺陷的变化特点。方法采用以医院和家庭为基础的监测方法,调查1999年-2010年山西省朔州市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变化趋势及主要出生缺陷变化特点。结果朔州市出生缺陷发生率由1999年的128.81/万下降到2010年的47.69/万,神经管畸形发生率由1999年的53.67/万下降到2010年的9.25/万。结论朔州市出生缺陷发生率及神经管缺陷发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作者:董桂林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健脾止眩汤治疗眩晕浅谈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痰浊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自拟健脾止眩汤治疗眩晕40例,平均疗程20 d。结果40例患者,痊愈31例,占77.5%;有效7例,占17.5%;无效2例占5%,总有效率为95%。结论应用健脾止眩汤治疗眩晕不仅提高了疗效,还缩短了疗程,且无毒副作用。

    作者:宁玉青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急性脑卒中合并脑心综合征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脑心综合征在急性脑卒中的发生率及临床特点。方法对我科发病1 d内即入院的211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入院1,3,14 d做心电图检查,必要时随时多次复查心电图,化验心肌酶谱,心电监护观察病情变化以助临床诊治。结果脑心综合征在急性脑卒中的发生率为54.5%,其中间脑附近为损伤责任灶的卒中患者脑心综合征发病率高。结论脑心综合征在急性脑卒中的发病率高,对脑卒中患者要重视心电图的变化,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谈话告知,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裴小利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CT在硬膜下硬膜外血肿与蛛网膜下腔出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CT在硬膜下、硬膜外血肿与蛛网膜下腔出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1例硬膜下血肿、2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0例硬膜外血肿、3例硬膜下血肿合并硬膜外血肿患者的CT影像特点。结果21例硬膜下血肿表现为颅板下新月形或弧状高密度影;2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1例表现为纵裂池、小脑幕及部分脑池、脑沟密度增高,余3例表现为颅板下新月形高密度影,但均有不同程度伸进脑沟、裂、池的毛刺样征象;20例硬膜外血肿均表现为颅板下局限性凸透镜样高密度影;3例硬膜外血肿合并硬膜下血肿表现为跨越颅缝的波浪状高密度影,与脑实质边界部分清楚,部分模糊。结论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外血肿各有其CT表现特点,鉴别困难时应局部薄层扫描多平面重建,定期复查CT动态观察,并结合临床表现有助于鉴别。

    作者:张启祥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与显微镜镜检联合检测管型的应用

    目的:探讨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尿中管型的结果符合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集我院患者晨尿标本618份,先用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进行检测,然后将标本离心,取沉渣进行镜检。对两种方法检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618份尿标本中,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管型阳性102例,阳性率为16.5%,显微镜检测管型阳性37例,阳性率为6.0%,两者检测不符的有67例,占10.8%。将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和显微镜检测的阳性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管型有显著性差异,对于尿沉渣分析仪提示管型阳性时,必须进行显微镜复检,对管型进行分类,从而为临床提供准确的信息。

    作者:王艳华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医院绩效管理中人文要素的研究

    医院在进行绩效管理的时候,不能够仅仅从其经济角度出发来考虑问题,还要考虑人的因素、人文关怀。我们知道医院是一个针对人来进行工作的场所,医疗质量是医院工作的核心要素,要想使得绩效管理能够发挥好的效用,就需要建立科学而合理的激励机制,而不是仅仅依靠硬性的规章制度。以此来调动医院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从而更深层次地提升医院的服务质量和发展水平。

    作者:曲如瑾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非贲门胃癌63例数字胃肠X线机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非贲门胃癌的数字胃肠X线机表现,提高其检出及诊断水平。方法对2006年1月-2009年12月手术治疗的63例非贲门胃癌患者数字胃肠X线机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6例确诊,3例可疑癌;14例再行双对比造影,11例确诊,3例未确诊,诊断符合率为95.24%(60/63)。35例可见淋巴结转移灶。结论 DR诊断非贲门胃癌,晚期较易确诊,早期需双对比造影方可确诊。临床应结合内窥镜、病检综合判断,提高诊断水平。

    作者:赵晋太;刘宽荣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健康教育的意义分析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应用于急性细菌性痢疾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治疗的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观察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实施健康教育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卢伟丽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肠梗阻126例诊疗体会

    目的:总结10年来肠梗阻的诊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年间收治的126例肠梗阻患者的诊疗资料。结果本组126例中,行非手术治疗102例(81%),手术24例,死亡3例(2.3%)。结论肠梗阻的发病原因仍以粘连性为主,其中以腹部有手术史为多,且男性多于女性。在严密观察病情的前提下,仍以非手术治疗为首选方法。只有在动态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腹部症状,摄腹部平片,对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可及时采取手术治疗,以降低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

    作者:李志高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60例围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围术期护理方法,以制定规范化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60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情况,总结出效果明显的护理方法。结果电解质紊乱、低钙抽搐、营养不足、抵抗力低下是该类患儿疾病的特点,围绕这一特点进行护理,手术一次性成功率可达97%。结论做好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围术期护理,术前补充钙剂、纠正电解质紊乱、严密仔细地观察病情及时处理,对我们确保开腹手术成功,取得预期的临床疗效十分重要。

    作者:卫红艳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观察

    过敏性紫癜是由相对于患者是有毒的物质刺激机体引起变态反应性、小血管和小动脉通透性和脆性增加,导致广泛无菌性、渗出性出血的一种疾病,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一般累及皮肤、黏膜、胃肠道、关节和肾脏,以皮肤紫癜、腹痛、关节炎、血尿为主要表现,西医一般应用止血剂、抗组胺药、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治疗。过敏性紫癜中医病名为“肌衄”、“葡萄疫”、“斑毒”,属于中医内科血证中的紫斑范畴。西医治疗过敏性紫癜有时间长、易复发的难题。笔者在临证中阅读了大量中医古籍和近代名医治疗该病的案例,结合本人的临证体会,比较认同热毒迫血妄行外溢肌肤或者机体内部黏膜的病因,病机为热毒、血瘀和正虚。治疗上给予紫草、生地、白茅根、黄芪等加味治疗,这几味药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扶助正气,正好去除该病病因,对应病机,辨证论治。笔者2003年-2013年应用中药治疗176例过敏性紫癜患者,疗效稳定,复发率较低。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建峰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血管异常致下消化道出血17例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血管异常致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6月-2012年3月诊治的17例血管异常致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表现以暗红色血便、血水样便为主,18例次行结肠镜检查,11例阳性;胶囊内镜检查7例,3例阳性;血管造影检查6例,4例阳性。7例内镜下治疗,3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栓塞止血治疗,7例手术治疗治愈。结论血管异常致下消化道出血,DSA、结肠镜、胶囊内镜均有助于诊断;DSA栓塞、内镜下治疗、手术均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尉进宏;姚建国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悬吊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无晶状体眼26例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悬吊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无晶状体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眼科26例(26只眼)无晶状体眼患者进行后房型悬吊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观察术后视力及并发症情况,评价其疗效。结果术后视力与术前相比提高较明显,并发症发生情况是:术中前房少量出血2例,1周内吸收;术后初期虹膜、睫状体出血2例,均自行吸收;角膜轻度水肿3例,均在术后1周内恢复。结论采用两点后房型悬吊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于眼球严重创伤后或白内障术后晶状体后囊膜大部分或全部阙如的病例进行治疗,术后视力提高较明显,且其术后并发症相比其他手术方法发生率低。

    作者:吕青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煤工尘肺患者肺通气功能分析

    目的:探讨煤工尘肺患者肺功能的损害程度和性质。方法对146例男性煤工尘肺患者和150例男性无直接粉尘接触的工人进行肺功能检测并比较。结果各期煤工尘肺患者的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大通气量(MVV)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Ⅱ、Ⅲ期煤工尘肺患者肺功能异常率分别为72.09%,95.35%和10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肺功能测定可客观反映尘肺患者目前的肺功能状态,各期煤工尘肺患者随着尘肺期别的增加肺通气功能的损害程度越发严重。

    作者:郝春艳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诺氟沙星联合莲芝消炎胶囊治疗急性肠胃炎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诺氟沙星联合莲芝消炎胶囊治疗急性胃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9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68例急性胃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诺氟沙星治疗,观察组给予诺氟沙星联合莲芝消炎胶囊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腹泻、呕吐、腹痛、发热等症状改善时间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诺氟沙星联合莲芝消炎胶囊治疗急性胃肠炎疗效优于单用诺氟沙星,可以使患者疗程缩短,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高爱清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阴囊疼痛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阴囊疼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06年9月-2013年6月53例阴囊疼痛患者的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1例超声诊断与临床终结果一致,诊断准确率为96.2%。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根据二维图像及CDFI、CDE对图像提供的形态结构、内部回声、血流情况等及时、准确地分析出睾丸炎症及扭转,是诊断急性阴囊疼痛可靠、快速的首选方法,在阴囊疼痛诊治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黄勇;仲跻凤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乳腺钼靶联合应用在乳腺癌筛查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数字化钼靶、超声检查以及二者联合应用在乳腺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乳腺癌筛查发现并经病理证实的48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病例中超声检查、数字化X线钼靶及二者联合应用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2.9%,75%和91.7%,联合应用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单用超声和数字化X线钼靶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X线摄片、超声检查是早期发现乳腺癌的重要手段,超声在区分乳腺小结及乳腺结的囊实性方面,以及随访观察方面有优势。X线钼靶在发现乳腺肿块内细小钙化方面有优势,钼靶摄影和超声二者结合可以有效提高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率。

    作者:成大林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17例跟骨骨折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锁定与非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跟骨骨折患者34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行非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试验组骨折愈合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经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定,试验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贺智龙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鲍曼不动杆菌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分析鲍曼不动杆菌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5月我院检验科收取的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标本300份,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受此病原菌感染的标本临床分布情况,同时检测其抗生素耐药性。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探讨鲍曼不动杆菌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结果本组181份来源于痰液标本(60.33%),其次为伤口分泌物标本(26.33%),其他标本(13.33%),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头孢类抗生素耐药性高为(56.67%),其次为青霉素类抗生素(33.33%),耐药性低的为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30.00%),两两比较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在临床上多来源痰液标本,且对头孢类抗生素耐药性较高。

    作者:李晋华 刊期: 2013年第32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