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昭宇;张中考;郭丝锦;史昱国;苟继敏
小气道是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中较早且较容易被侵犯的气道,其功能的改变在疾病早期是可逆的,可能由炎症、黏液栓塞引起;后期小气道出现纤维化、变形、狭窄甚至闭合,此时其功能已不可逆.
作者:吴孟烽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特点.方法 将2007年4月-2008年7月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确诊为2型糖尿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43例(观察组)和我县某社会福利院43例认知功能正常的老人(正常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随访3年,在初次确诊后以及3年后分别进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表(MoCA)中文版、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画钟测验(CDT)等神经心理评估,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随访3年后认知功能各项积分与初次确诊得分比较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MoCA总分、视空间、延长回忆、身体部位即刻记忆2、听觉词语即刻记忆1、图片再认评分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生活质量(EQ-5D)各项指标积分与初次确诊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焦虑或抑郁的积分下降为明显.正常对照组MoCA总分、视空间、延长回忆、身体部位即刻记忆2、听觉词语即刻记忆1、图片再认评分变化及生活质量评分与初次确诊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变化的早期特征性表现为延迟回忆障碍,其生活质量下降主要表现为焦虑或抑郁.
作者:宋发友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近期并发症的可能原因及防治方法,提高ERCP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526例ERCP术后各种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结果 ERCP术后发生并发症30例(5.77%),包括急性胰腺炎26例(4.9%),其中1例为重症胰腺炎;急性胆管炎1例(0.19%),治疗无效死亡;十二指肠穿孔1例(0.19%),转外科手术治愈;上消化道出血2例(0.41%),经内镜治疗出血停止.结论 ERCP技术是安全的,但其并发症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难以避免.术者的技术熟练程度和术中的准确判断与处理,以及预防药物的使用是术后并发症预防和治疗的关键.严格掌握ERCP的适应证、禁忌证,加强内镜医师的技术培训,提高ERCP风险认识等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莉;谭跃;黎振林;莫健莲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干吸法配合粘弹性物质治疗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干吸法配合粘弹性物质治疗晶状体后囊膜破裂68例.结果 术后1周裸眼视力≥0.5者61例(89.7%),7例(10.3%)视力恢复不良.患者术后眼压全部正常,平均(0.65±0.05)mmHg,平均前房深度(2.7±0.8)mm.68例患者均瞳孔正圆居中,未出现瞳孔变形、人工晶状体偏位、脱位或虹膜夹持等情况.结论 粘弹性物质配合应用下,采用干吸法处理后囊膜破裂,操作简单,易于掌握,术后反应较轻,并发症少,视力恢复好,值得进一步探索和推广应用.
作者:卫莉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原因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发生PG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生原因,制订防治措施.结果 28例患者行非手术治疗后恢复胃肠蠕动,经口进食,均治愈.结论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发生PGS多与手术操作和术后处理不当有关,及早发现后采取积极的非手术治疗措施临床是可以治愈的.
作者:李跃成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青少年单纯性肥胖症的心电图表现.方法 对2009年-2011年体检的69例患单纯性肥胖症的青少年的心电图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心律失常53例,占76.8%;低电压9例,占13%;传导阻滞5例,占7%;ST-T改变23例,占33.3%.结论 通过心电图检查能够初步反映出肥胖对青少年健康的危害,青少年单纯肥胖者应该通过饮食和运动减肥以达到健康的目的.
作者:赵坚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并发肺性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治疗及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肺源性心脏病并肺性脑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 30例合并肺性脑病患者,25例症状改善,好转出院.死亡5例,其中1例并发消化道出血,2例并发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2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 肺性脑病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临床病情危重,表现不明显,常被漏诊或误诊.及早发现并纠正肺性脑病对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卫平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胱抑素C(CysC)和同型半胱氨酸(Hcy)与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 对2010年6月起1年时间内到我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选取100例随机分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组(DN组)和非糖尿病肾病组(非DN组)各50例,同时选取50例体检正常者作为空白对照组.检查3组体检者的CysC、Hcy、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及肌酐(Cr)水平.结果 空白对照组与DN组和非DN组所有检查项目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同时DN组与非DN组比较除HbA1c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CysC和Hcy变量之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ysC和Hcy与早期DN关系密切,对肾功能的情况有较早的反映,能为临床诊断DN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秦晓楠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日本血吸虫感染对1型糖尿病小鼠的保护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32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日本血吸虫感染+糖尿病模型组(A组)、单纯糖尿病模型组(B组)、阴性对照组(C组)和正常对照组(D组).A组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8周后,与B组小鼠同时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1型糖尿病模型,C组小鼠腹腔注射柠檬酸缓冲液,观察小鼠体重与血糖变化.4周后剖杀各组小鼠,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并观察小鼠胰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A组在造模后4周左右,体重明显高于B组(P<0.01),血糖明显低于B组(P<0.01),血清中IL-4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1),血清中IFN-γ水平明显低于B组(P<0.01).结论 日本血吸虫感染对小鼠1型糖尿病具有一定的保护性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使IL-4升高和IFN-γ下降,调节Th1/Th2免疫偏移,导致Th1反应下调,Th2反应增强.
作者:谭潇;肖建华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活跃早期人工破膜对产程进展及分娩的影响.方法 将正常分娩的650例初产妇分为人工破膜分娩组350例,常规分娩组300例.观察2组产妇活跃期时间、分娩方式及新生儿评分情况.结果 2组产妇活跃期时间、分娩方式、胎心率异常发生率、产后出血发生率及新生儿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活跃早期进行人工破膜能够有效地缩短产程,促进宫口开放,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提高自然分娩的质量,增加自然分娩安全.
作者:齐晓拂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产程中有窒息史的11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CT表现.结果 110例患儿中脑水肿68例,脑出血18例,侧脑室旁脑白质软化16例,脑室内出血9例,基底节低密度灶14例,侧脑室对称性扩大11例,脑外侧裂增宽15例.结论 CT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能早期作出诊断,并能清楚地显示病变部位、范围及程度,对临床正确处理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艳萍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锁骨钩钢板在肩锁关节脱位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7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采用切开复位,运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及早期功能锻炼的方法 进行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3个月~18个月,16例效果良好,肩关节运动恢复正常范围;1例取出锁骨钩钢板后出现肩锁关节再次脱位,二次手术内固定并重建喙锁韧带,效果良好.结论 该术式操作简便,固定可靠,并发症少,效果满意,是目前治疗肩锁关节脱位佳的手术方法.
作者:席志斌;史彤;冯建立;郑志坚;杨伟正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原发闭角型青光眼(PACG)高眼压状态下进行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23例(24眼)PACG患者持续高眼压下行小梁切除术.结果 24眼均手术顺利,未出现严重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3个月~6个月,其中有20眼术后眼压达标,3眼加用降眼压药物眼压控制正常,1眼再行手术,24眼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 青光眼发作期在采取各种措施眼压仍不能控制的情况下,积极进行手术治疗是可行和相对安全的.
作者:左俊 刊期: 2012年第19期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高速发展和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后勤实行社会化管理,已成为近年来医院改革和广大职工关注的热点问题.医院后勤管理何去何从? 它的作用至今何在?现就近年来医院后勤管理改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作如下探讨.
作者:鲍荣南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升板汤联合泼尼松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40例用升板汤联合泼尼松治疗,对照组40例单用泼尼松治疗,2组均治疗6个月.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对照组为72.5%,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升板汤联合泼尼松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能提高疗效.
作者:刘金仁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部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德国巴德公司生产的自动弹簧装载活检枪在CT引导下对86例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穿刺活检.结果 肺占位病变86例,穿刺成功率达100%,诊断阳性率为100%.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是一种微创、快速、安全、有效、操作简便的诊断方法,对肺部占位性病变确诊价值较大.
作者:张金霞;宋高武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神经胶质腹膜瘤(gliomatosis peritonei,GP)于1906年由Neuhauser 首次报道,并定义为卵巢畸胎瘤患者发生于腹腔内腹膜表面的成熟神经胶质组织的结节状种植,是伴发于卵巢畸胎瘤的少见病.卵巢囊性成熟性畸胎瘤常见,伴腹膜神经胶质瘤病者罕见,我院收治1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许曼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为了解慢性乙肝患者表面抗原消失前体内乙肝标志物定量数据的变化规律.方法 通过两对半的化学发光法测定结果,利用统计学标准,处理几种常见慢性乙肝类型的数据结构,寻找乙肝标志物的变化规律.结果 从数据中了解到乙肝标志物变化过程中,HBeAg、抗-HBe、抗-HBc的重要性,三种常见类型之间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定量结果 可见HBeAg均值下降和抗-HBe均值升高;HbsAg、HBsAb在不同类型中变化不大,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能否判断慢性乙肝的变化规律有待探讨.结论 两对半的定量检测,可以间接反映体内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活跃程度,掌握病情是否进入好转的变化规律,对药物疗效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崔小凤;王照青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08年5月-2010年5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8例,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主要给予患者阿司匹林、硝酸酯类、他汀类药物,并进行血压、血糖等控制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方剂进行治疗,以12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1周检查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心率、血压、肝肾功能等变化情况,对比分析2组患者前后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并在疗程结束后半年进行随访.结果 观察组显效28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2%;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15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5%.疗程结束后1年进行复查,观察组复发1例,对照组复发5例.观察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确切满意,无明显不良反应,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高怀强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成分输血引起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我院2009年-2011年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类型进行统计和分析,建立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制度.结果 输血不良反应主要有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和过敏反应两大类.输注病毒灭活血浆和单采血小板引起的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为主,输注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引起的不良反应以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为主.结论 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加强对无偿献血者的教育宣传,同时应用新技术、新方法 完善各种血液成分的制备,能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使临床输血更加安全,确保受血者健康.
作者:徐敏;王华 刊期: 2012年第19期